第38章 拜师
煜煜吃鱼鱼2021-06-09 15:412,819

  很快,谈志强这个名字就开始传遍了整个陕西府的士林,大家都在极力搜寻着关于此人的任何蛛丝马迹,想要知道这匹名不见经传,半路杀出来一举夺魁的黑马究竟是何方神圣。

  与此同时,对于前三甲的答卷公布,也成为了陕西府上新一轮的焦点,大家都想观摩观摩这三位文曲星的大作。

  许刚云直接带着两人毫不客气的闯入了贡院,亮明了自己的身份,点名要见陕西知府周大佳和提督学政郑文甫二人。

  锦衣卫的名号在这种地方还是比较管用的,更别说这还是来自京城最顶级的锦衣卫,为首的还是一名百户。

  收到了传见,周大佳和郑文甫均是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刚刚睁着眼睛说瞎话,将那谈志强拔为了今年秋韪的甲等第一,这可是明晃晃的徇私舞弊啊!

  要是这群锦衣卫是来缉拿自己,严查科举舞弊的,那问题可就大了。

  一想到弘治十七年的那场科举舞弊风波,多少人被牵连,多少考生才子被处罚,多少考官人头落地,两人自尽的心思都有了。

  不过转念一想,若是来处置自己的,那可就不是传唤,而是直接破门而入来拿人了,况且自己帮的是刘公公的亲侄子,就算是如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石文义不也是刘公公的门下走狗吗?这群百户又哪来的胆子和理由捉拿自己。

  理清楚了其中的要害,二人才整了整衣衫,平复了心情一同前往贡院。

  “不知这位大人召我等前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按理来说,周大佳身为堂堂的陕西知府,是没必要对着一个锦衣卫的百户恭敬有加的,但实在是自己心里有鬼,人家又来自京城,姿态自然只能放低一些。

  “二位大人误会了,我此次前来,并非是来寻二位大人的,而是来取一份东西。”说完许刚云就示意二人坐下,不必拘束。

  “不知是何物啊?”

  “本次秋韪的解元,谈志强的答卷,内阁的几位大人有心想要看一看这位才子的佳作,特让我等来取,还请二位通融一二。”

  “对了,刘公公那边,我们自然会为二位大人美言几句。”

  一听是自己人,还是要来拿试卷的,两人这才放了心,一想到对方解决了自己的一大难题,双方的关系立马就火热了起来。

  没过多久,谈志强的白卷就被递到了许刚云的手中,抱着好奇定睛一看,差点没把这百户给笑死,小千岁就是小千岁,连题诗都是如此惊世骇俗啊。

  ……

  谈志强回到住处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去置办拜师用的束脩,准备为“坑害”杨一清作准备,第二件事情就是让人去打听这陕西巡抚的衙门所在,准备登门拜访一下这位未来的陕甘总督。

  这年头要当锦衣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你要有常识有知识有礼节才行。这群锦衣卫不但为小千岁购置了肉干,还购置了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的芹菜;寓意为苦心教育的莲子;寓意为红运高照的红豆,寓意早早高中的红枣;还有寓意为功得圆满的桂圆。

  随后,六人就大包小包拎着拜师用的东西,带着自己的名帖,上了马车朝着陕西巡抚衙门赶去。

  杨一清已经收到了今年秋韪的榜单,没想到那位有着远见卓识,胆识过人进退有度的小友并非是一名狂生,而是有真才实学的大才子,更是拔得头筹一举夺魁,成为了今科解元。

  李松友和毛宏浩两人也被震惊了,虽然说寒门出贵子的概率很低,上升空间也是有限,可那是对于寻常人来说啊。

  能高中解元,还是提前交卷的人,又岂会是池中之物呢?再想到那小子对自己口出狂言时说的“既为国民,自当保之,若不敢战,何统兵邪”和那一句“莫欺少年穷”,两人也有些后悔和羞愧了。

  这件事情要是传了出去,自己两个长辈被一个毛头小子训斥,人家还是堂堂解元,那丢人可就丢到家了。

  “大人,门口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谈志强,说是受您相邀,特来拜会,这是此人的名帖。”

  接过门房递来的名帖,看到谈志强三个有些歪歪扭扭的字以后,心里暗道了一声不拘小节,就赶忙让人将这位才子迎了进来。

  “学生厚着脸皮前来叨扰,还请大人勿怪,没有打扰到您休息吧。”

  谈志强举手投足之间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乍一看还真有几分解元的气概,要不是这群锦衣卫知道这位主暴打小公爷,登门国公府的陈年旧事,恐怕还真信了他这副儒生的模样。

  “志强客气了,既然是约定,又何谈叨扰呢,来来来,快请坐!”

  说罢就有人给谈志强挪了个座位,又上了一杯好茶,至于跟在他身旁的锦衣卫,只被当作了书童罢了。

  “老夫先在这里恭贺你了,高中解元,前途不可限量啊!不过也不可过于焦躁,还是得静下心来好好准备明年进京的考试,到时候老夫亲自前来为你送行!”

  看着规规矩矩端坐在自己身前的谈志强,杨一清满脸的欣赏和喜爱,此等高中之后还能如此镇定的年轻人,必定是心智坚定之辈啊。

  “学生谨遵大人教诲,只是学海无涯,纵是学生耕读十余载,心头还是有不少疑惑,恐怕少不得还要前来向大人请教。”

  一听谈志强说自己已经耕读十余载,杨一清心里一惊,这孩子看样子顶多就是十六七岁,那岂不是三四岁就开始读书了。

  “志强是从何时开始读书的?”

  “回大人的话,学生四岁之时偶然作诗一首,多亏了父亲开明,省吃俭用送我到村中社学读书,只可惜家境贫寒,一直未能师从先达,但志强一直奉社学的先生为恩师,以求问心无愧也。”

  小千岁的这些话就有点水平了,说自己四岁就能作诗,父亲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可是因为穷,一直不能拜师,但还是将社学的先生奉为恩师,不管人家在不在意,之前自己问心无愧。

  这样的话落在杨一清的耳朵里,总结起来就是以下三点:此人是神童,此人出生豪门刻苦读书,此人没有老师,但尊师重道懂得感恩。

  一时间,爱才之心大起,看向小千岁的目光也愈发的炙热。好在锦衣卫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要不然此时笑场了可就有些尴尬了。

  “不知志强四岁做的诗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是学生幼年时期,跟随村里的表兄去江中钓鱼时所作,献丑了,还请大人勿怪。”

  小千岁的脸皮还是忍不住红了一下,想必现在王士禛他爹都还没出生呢吧,自己用一下不过分吧?

  一听这诗,杨一清立马就被震惊了,就算是自己,四岁之时也做不出如此佳作啊,实在是妙,高才!

  这不是废话吗?堂堂伪清刑部尚书的绝唱,你杨一清能挑出毛病来那才叫怪了,除了佩服,你还想怎的?

  “志强实在是大才啊!不知你可有字号了?”震惊之余,杨一清随口问了一句,毕竟天天直呼人家的名讳也不礼貌不是。

  “还请老师赐下字号!”说完谈志强就直接跪在了杨一清的面前,一脸的诚恳。

  人家说的很清楚了,是请“老师”,而不是请“大人”,意思就是一旦自己给他赐了字,那就要将他收入门墙,荣辱与共一辈子了。

  思索片刻,杨一清觉得此人的确有资格被自己收入门下,于是张口便道:“既然要拜师,那礼节可不能疏忽了,你明日带着拜师用的东西来吧。”

  “师傅,我已经准备好了!”

  说完那名锦衣卫就跑出去,大包小包地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东西拎了进来,堆在了杨一清的跟前。

  “还请师傅赐下字号!”谈志强又重复了一遍。

  杨一清总感觉自己苟日新了,总感觉自己被套路了,但又说不出来哪里有问题,无奈之下只能摇了摇头道:“那么日后你就叫宗吾吧,意为只信奉自己,宗于自己,希望你能够保持本心,方的始终啊!”

  “多谢恩师赐字!宗吾谨记在心!”

  言罢,堂堂小千岁就恭恭敬敬地对着自己的恩师拜了下去。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第39章 衣锦还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小千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