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曦月装作没听出太后的话在讽刺她扮猪吃老虎,笑道:“平常字迹不行,因佛经是给皇祖母祈福用的,所以用心去抄了。因此得到太后的夸赞,臣妾真是愧不敢当。”
太后被她装作乖巧的话顶了回来,却生不出气来,只能笑道:“您有这份孝心就好。”
“不是臣妾有孝心,而是殿下。如若不是殿下事忙,想必会亲自抄写。”
白曦月不居功,反正太后也不会记得她抄写经书的功劳,不如让给楚墨阳。
楚墨阳见白曦月让功,笑道:“我也是随口一提,没曾想王妃真抄写出来了。”
太后看他们相互谦让的模样,不由得想,倘若如今站在楚墨阳身边的是皓月该有多好。
可惜啊,楚墨阳对皓月只有兄长爱护妹妹之情,并无男女之情。
再说,白曦月嘴甜会哄人,光是这点,皓月学一辈子都学不了。
她想到这里,不由得叹气。
白曦月察觉到了,看向太后,询问道:“皇祖母为何叹气,可是嫌弃我们吵到您了?”
秋巧担心太后说是,白曦月就会带着楚墨阳起身告辞,就道:“哪里会吵到,从前皓月郡主在时,清宁宫中欢声笑语,如今……”
自从太后身子不好以来,皓月从未进宫请安问候,就好像不认识太后这个人一般。
别说太后,就连秋巧都觉得心寒。
今日她本不想提到太后,因想留下楚墨阳同白曦月陪着太后说话,一时不查就说出这话。
白曦月看着太后的脸色沉了下来,就道:“皓月郡主不是病了吗?怕过病气给太后,等郡主病好,自然就会来看太后了。”
太后这才脸色有所好转,道:“前几日让你去看她,她的病到底怎么回事?”
白曦月也看向楚墨阳,她知道太后对皓月的病是心里有数的,但心里有数是一回事,被楚墨阳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担心楚墨阳过于直白,会引起太后伤心,加重病情,就拉了拉他的衣袖,对着他摇了摇头。
楚墨阳对上她的视线,良久才说道:“并无大碍,只是春夏交替中了暑热。等过几日养好了,孙儿必定会带她进宫来见皇祖母。”
太后把他们的小动作看得清清楚楚,她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也不知白氏那小动作,是要阻止墨阳同哀家说实话,还是想让他同哀家说实话,但不重要了。】
白曦月听见太后怀疑自己搞小心思,并未说什么。
皇室中人最是多疑,她也不指望抄写一本佛经,陪太后说说话,就能令太后在皓月有意为难她的时候,帮她做些什么。
就在此时,有宫女快步进来禀报:“太后,皇寺中的归无大师圆寂了,圆寂之前曾说,京城有灾祸降临。还留下一卦,但因其弟子佛缘不够,未曾解开。”
太后挣扎着起身:“拿来给哀家看看?”
宫女呈上文书。
太后看了看,也解不开,道:“张贴出去,让民间有才之士解卦。”
“是。”
白曦月看着宫女拿走文书,她藏在长袖下的手,勾住了楚墨阳的小拇指,晃了晃。
楚墨阳叫住宫女:“慢着。”
宫女顿住脚步,看了看太后,询问道:“淮安王殿下有什么吩咐。”
太后也看向楚墨阳。
楚墨阳起身,白曦月松开他的手,仰头看着他。
“孙儿知道皇祖母想知道归无大师说的灾祸是什么灾祸,该如何阻止。但此事事关体大,恐引起百姓恐慌,不如把这一卦当成是解签,如若有高僧能解出来,就嘉奖于他。”
太后觉得楚墨阳说得有理,就令宫女照办。
宫女离开后,两人又陪太后闲聊了一会,就离开清宁宫了。
离开皇宫,上了马车之后,白曦月询问楚墨阳道:“按理说如果归无大师如此灵验,应该是陛下有反应,为何陛下都没反应,太后反应那么大。”
“因皇祖母是在病中,她担心灾祸是她离世。”
楚墨阳一句话就说出了太后那么紧张的缘由:“而父皇,他也信,不过比起信这些,他更相信成事在人。”
白曦月了然:“不愧是帝王。”
这次的事情,他们都没当回事。
隔天,皇帝就下令让人用竹料纸印一批四书五经来,分发给各地书院,并暗示官员,以后书籍纸张多选用竹料纸等廉价纸张。
官员立刻照做。
皇帝亲自赐书,还赐的是用竹料纸做的书,就算他什么都没说,世家也察觉到了什么,大多都收起了蠢蠢欲动的手,只有一两个不长眼的冒出头来,来书院和纸铺生事。
楚墨阳因各种差事抽不开身,只能点了几个武功好的暗卫和些许府兵陪同白曦月。
这日,众臣在殿外等候早朝,一御史前来询问楚墨阳:“听闻陛下赐书,淮安王就赠竹料纸,每本书赠百张竹料纸,发往各地吗,供清贫学子读书用。”
“父皇善举,我们这些做儿子的,怎么不紧随其后呢?”
被一群世家子弟围着的楚钰诀听见楚墨阳这样说,冷笑了一声。
楚墨阳听见他的冷笑声,回过头看他。
两人对上视线,又快速的分开,冷淡得好像并不是兄弟一般。
“淮安王这也太多管闲事了,那帮贱民怎么配读书,同我们这些世代有杰出人才的人站在同一朝堂上?”
“的确,这也太胡闹了。殿下,您是淮安王殿下的三哥,应该劝劝他才是。”
世家本以为宣扬用竹料纸写字写久了,会影响科举,既能打击楚墨阳又能阻碍他们口中的贱民入朝堂,是一石二鸟的好事。
谁知楚墨阳请了皇帝出面,轻而易举就化解了。
皇帝都夸赞的纸张,谁敢说不好?
“我怎么能劝得动他呢?这不,培育战马的事情也交给他办。”
说到这里,楚钰诀就气的牙痒痒。
因北蛮的种种举动都透露着他们随时会出兵攻打,所以朝中一直在为打仗做准备。
购买战马就是准备之一。
我朝一直不能自己培育出好战马,故而战马一直依赖于周边小国。
前段时日的朝会上,楚墨阳突然提出要培育战马,不能他人手握命脉。皇帝同意,并把此事交给楚墨阳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