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章 楔堡
谁火2021-03-18 16:564,083

  在解决了希沐平原的问题之后,2万名华人移民,一边开荒,一边组建自己的第XX民兵营、希沐民兵总队,而治安军第四师,因为获得了足够的应对经验,也开始一分为二。

  一部分继续向西北方向开进,那里是凯碧库部落的地盘;另一部分则向东南方向推进,那里也有一个强势的奎基拉部落。

  这些土著部落,严格地说各有有各的文化,伊里安岛上,在后世都还有700种语言,这说明至少还有700个部落(民族),更不要说近两百年以前了。

  但虽然这些部落的文化语言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水平却非常接近,其战斗方式更是一模一样。长矛、弓箭、铁刀是最常见的三件套。

  正面冲锋,这些土著永远不是海华治安军的对手,所以他们更喜欢化妆潜伏偷袭,或者采用夜袭。

  化妆潜伏偷袭,主要发生在密林之中、水泽之边。他们把全身涂抹得与自然的色彩一模一样,潜伏在路边或水中,当治安军部队从该处经过时,他们突然从树林里,从野草里,从水泽里跳出来,挺起长矛就刺,拉开弓箭就射,挥起铁刀就砍。

  刚开始的时候,治安军由于经验不足,每遇这种袭击,多少都会有损伤。但经历的事情多了,治安军也变聪明了。他们行军过程中,对士兵进行了分工。一部分人,专门临近远处的情况,而另一部分人,则专门盯着最近处,预防土著的突然跳出。

  事实上,只要加以注意,土著这种袭击的威胁性就可降到最低。因为你再快,也是一百多斤在运动,也会弄出声响,从发动到伤人,其中至少有一两秒钟,而治安军的士兵,只需要微微抬高一下枪口,就可发射子弹。

  至于夜袭,只要取得相关经验后,也同样不是威胁。尽管土著的脸被抹得漆黑一片,但土著真的攻击到近处时,士兵有篝火,有手电,而远处则可发射照明弹。有来无回是土著们唯一的结局。

  对于伊里安岛,海华决定全面征服,哪怕烧黄鳝也在所不惜,原因之一,是这块土地的土著,虽然更为原始,但政治势力却相对单一,西方殖民者的影响相对较小。亦便于此后治理。

  原因之二则是面积达78.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大部分地区都是不宜耕种的山地,但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的土地能够耕种,这也是差不多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亿亩土地,这2亿亩土地,地处热带,一年可种三季,山区和半高山地区也可种两季。如果与华夏东北的土地耕种率计算,这2亿亩土地相当于是6亿亩,如果以长江沿线一年种两季相比,这些土地相当于长江沿线的3亿亩土地,而且大部分还是水田。

  在后世华夏,其土地一直在13亿亩+,而且这还包括东北西北正北三个方向,一年只能种一季的土地。所以,拿下伊里安岛,将其宜耕之地发展成为良田,可以一举扭转海华土地面积不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在这片比青海省还大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后世也只有1130万人口,而此时,则最多只有200万人口。显然,这是一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却未得开发、人口稀少之地。

  至于这个伊里安岛,主要是火山岛成分,土壤并不太肥沃,但这个问题,在有【圈地游戏】15%的效益加成情况下,压根就不存在。

  而且最近几年,海华已经发现,包括月亮岛在内的南华早期开发的岛屿,此时的土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超过了南越的土地质量。也好,这种15%的效益加成,只要持续时间超过了10年,地质情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在海华的计划里,南洋各岛的拓荒、开发,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是一个“烧黄鳝”的过程,是一个对土著改造的过程。

  比较激烈的武装斗争,或许五年,或许十年,或许一代人,对此海华有着充分的准备;而这一过程中,对土著的改变与提升,让他们接受现代文明,主动或被动融入华人主流文化圈,则可能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

  对此,海华同样有心理准备。

  目前,海华治安军只编制了5个治安师,这个数字,暂时不再增加。在没有派驻的地区,譬如印度洋西部的马斯州,以夏威夷群岛为中心的太平州,包括兴东州在内,他们的治安问题,同样由“治卫委”领导,但其军事力量,则主要来自于“民兵营”之类的组织,几个或几十个民兵营,又共同建设一个地区性的民兵总队。

  海华南方各州,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海华的北方,也即兴东州方向,也迎来了新的一年。

  北方的问题,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兴东州。在海华的计划里,这个地区包括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至外兴安岭、至阿尔丹山原、整个勒拿河以东地区,包括但不限于雅库特区、楚科奇地区、堪察加半岛、阿拉斯架,这片土地面积,至少在60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资源主要体现在矿业、渔业、林特产品等,如果纯粹从农业考虑,这片地区自然是不行的。

  兴东州,海华肯定要直接经营,至于此后华夏这样那样,其实海华也是华人之国,而且同根同种,有些问题,可以交给后代。

  兴东州还有全球战略布局的韵味。阿拉斯加,属于美洲地盘,海华拥有了阿拉斯加,等于一只脚踏在了美洲头上。这对于遏制后世米国霸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翻开世界地图就明白,现在太平洋的岛屿没米国什么事情了,阿拉斯加肯定也没米国什么事情了,再加上此后海华肯定要干涉巴拿马运河之事,米国,呵呵,好好地在大西洋沿岸玩玩吧。至于太平洋,怕是难以作为了。

  第二个层面,则是整个西伯利亚,也即乌拉尔山以东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这个地方,目前马辰还没构思好。

  因为这涉及到几个问题:

  其一,则是海华人口不足的问题。至少在五年内,海华不太可能大规模向西伯利亚移民。在马辰的感觉里,海华至少要达到三千万人口以上,才有希望向将移民方向转移到西伯利亚方向。

  其二则是西伯利亚实在太大了,不宜直接作为一个州而存在,如果想要治理,必须得分割成几个州甚至十几个州以上。目前,海华根本没有这么多行政人力资源。而且,与行政资源相配合的,还有军事资源、文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等。

  其三则是面临俄罗斯反扑的问题。尽管海华暂时拿下了西伯利亚土地,但也只是偏向于南方一线,而且重兵也只是集中于叶城,在其他地方,在西北利亚譬如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州以北地区,连一个华人都没有,更不要说武装与政权了。在华人势力不及之地,其实也还有少量俄罗斯人在其中生活。

  目前,虽然西北军区属于优先建设的军区,但因为澳洲之战突然爆发,海华不得不优先保证澳洲的利益,这就让西北军区的建设受到较大的影响。截止1847年3月,西北军区也只配属完成了004师和008师两个师,而010师和011师则还是属于架子师,新兵正在训练,想要训练完成,配属到位,还需要至少三个月时间。

  所以目前西北军区总体上还居于守势,其兵力主要部署在叶城、车里雅宾斯克一线。

  此外,此时的哈萨克斯坦,已被俄国占领了一部分,其俄国人的势力已经推进到了巴尔喀什湖附近。

  后世,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这些地方,民族宗教问题复杂,马辰也没想好,海华是否趁机占领这些地方。

  有人或许会说,为何不占领这个地方啊?有地不占,必遭天谴。话是这样说,但海华的根还是在南洋,如果在亚洲大陆占领太多的地区,此后极可能形成头重脚轻、尾大不掉的局面。

  或许在马辰有生之年,游戏还存在之年,海华不惧怕啥内乱问题,但马辰百年之后呢。

  罗仁则等人则主张海华的扩张,还是要“烧黄鳝”,占领一个地方,先进行拓荒治理,再进行文化同化,待这个地方成立之后,再占领更多的地区。

  马辰同意这个主张,但沿海扩张与大陆扩张,是两个不同的战略。从海华已经拥有的资源来讲,目前占领了大洋洲,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果真要占领,马辰个人还是倾向于海洋。只是此时整个太平洋与印度洋岛屿都被马辰法理上纳入了海华的轨道,至少在《五国和约》中,欧洲几国已经承认了海华对于太平洋与印度洋岛屿的主权。所以,海洋方向,马辰除了巩固领土与领海外,已占无可占了。

  当然,海华的扩张并没有停止。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入。不过这是此后的任务,至于1847年,海华的任务则是巩固占领区成果。

  1847年3月,海华出动太平洋舰队北上,同时跟随太平洋舰队北上的,还有一支10万人的移民队伍。仅这10万人的移民队伍,就装满了50条暴风级机帆船。

  这是当今世界最为庞大的一支舰队,没有任何国家敢对这支舰队进行拦截。

  海华此次北上,其实是弥补1846年的任务。

  去年,海华本来是想进一步巩固鄂霍次克海沿岸的居民点,并建设相应的道路、海港等码头,但由于俄罗斯的袭扰,包括移民在内的很多人,只得在兴东州的指挥下,加强黑龙江流域的屯堡力量,最后在外兴安岭以南、结雅河以东、黑龙江以东地区,进行了屯垦建设。并沿结雅河建设了一条巡逻防线,禁止俄罗斯人进入其以东地区。

  所以,去年没有完成的任务,今年得完成。

  但又由于俄罗斯人的袭击,包括南洋土著的反击,海华在居民点建设方面,又有了新的计划。

  那就是居民点的建设,不再采取撒豆子的方式,哪里合适就撒在哪里,而是准备采取钻木楔的方式,首先是考虑国土战略需要,再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一种楔堡式的存在。

  每个楔堡,至少派驻1000名青壮男性移民,外加一个连的海华军正规部队,其与1000名青壮男性一起,组成一个小型的“民兵团”。这样的一个楔堡,可以沿山脉、江湖等地形展开,每个楔堡相距50公里,也即100里。

  这种楔堡,此后就是一道防线。

  当然在海华的势力向更前方推进之后,这些楔堡的作用并不会消失,而是会成为沿山脉或沿江河一线,用公路或江河串起来的一个居民带,同样也是一个生产带。只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军事作用会有所下降罢了。

  这也正是以前海华扩张时,所遭遇到的教训罢了。一家一户的屯堡,或几家人在一起的甲堡啥的,在俄罗斯人或土著势力袭扰时,其生存能力是非常低的。虽然海华人在与俄罗斯人或土著势力生死搏斗时,打死过更多的敌人,可人类历史上的得失成败,却从来不以杀死过多少人作为标准。

  在海华的新计划中,兴东州的楔堡,就相当于南洋方向乡镇一级的行政机构,所以政府会在这些楔堡里建设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机构。

  而且对于楔堡之移民,同样采取相对灵活的政策。楔堡在最初,是一个统一核算的农庄,移民们在农庄内的工作,属于农业工人。农忙时进行种植,农闲时则进行工业生产,同时上夜校和军训,大体上是半军事化管理。

  当海华整个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当楔堡具备了发展能力之后,如果移民愿意自己承包土地进行耕种,或世世代代移民至此,海华也会有相应的制度跟进。

  总之,在兴东州及整个北方,其政策都一直享用边远苦寒地区政策,与海华核心区是完全不一样的。

继续阅读:332章 富饶之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