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这个要看情况而定。
但今天的误会却是肯定的。
并且是俄日双方都认同的一个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一心组出城救人,通过英勇的战斗攻入了土匪的山寨。
土匪不敌一心组便弃寨逃跑,一心组在组长的领导下继续追击。然后就追到了俄国哨所附近。正好遇到了因为听到枪声而列队巡查的俄国骑兵。因为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便产生了这次损失颇为惨重的误会。
这套说辞很明显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细节也根本经不起推敲。但这就是他们这些人在谈判桌旁坐了两个小时之后得出的最终结论。
这就是国际政治。
双方能这么快的得出一个结论来,施肇基也是多多少少出了一份力的。
刚刚坐下的时候,施肇基还以为自己是个居中调停的角色。事实上谈判的前半段,局面也跟他预料的差不多。
上个世纪末的那些年,哈尔滨一直都俄国人的天下。沙俄在哈尔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牢牢的掌控这个城市。但一切都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发生改变。
日本人打赢了那场战争。
从那时候开始,俄国人在哈尔滨的强势地位就开始被不断挑战。时至今日,俄国相对于日本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优势。
所以当大家坐到谈判桌旁之后,日方就表现的非常强势。不断的强调一心组是为了从土匪手中营救他们的同胞。而且这次他们死的人也更多。并且坚称骑兵向平民发起冲锋,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是卑劣的。
俄方当然不会认同这种看法。在他们看来,俄国骑兵是在被袭击之后发起的反击。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看,他们都不应该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按照这个趋势,俄日双方想要谈出个共识来,短时间内是绝无可能的。
但很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日本人就试图把火烧到施肇基这个道台身上。
俄国骑兵是被迫反击,一心组的日本人则是为了救人,好像都没有错。但总要有人为了这个后果负责。
他们想到了土匪。
一心组的幸存者声称,就是土匪最先向俄国骑兵开枪的。就是土匪直接导致了双方的这次后果惨烈的误会。
按照这个逻辑,那就是说俄国人没有错,日本人也没错,错的是土匪。那土匪是什么人?
中国人。
那既然是中国人犯了错,自然就应该施肇基这位地方官,代表中国人来承担俄日两国的损失。
这种逻辑简直就像狗屁一样臭不可闻。但在过去很多年里,列强们就是这种狗屁逻辑,不断瓜分啃食这个国家的血肉。
今天当他们之间的问题不好解决的时候,便又习惯性的将问题甩到中国人身上。
施肇基告诉他们:“昨晚道署衙门的警卫队也有一队人去了那个寨子。”
说到这里施肇基停了下来,看向黑龙会的那位会长狩野治。
老人家的脸色自然不会太好。他自然清楚所谓土匪到底是什么人。如果警卫队去了山寨并进了山寨,那这个秘密恐怕就...
这时一个下属跑进来跟施肇基耳语了一番。
施肇基又接着说道:“不过,他们出城的时间要比日本的一心组晚。
应该是在一心组之后赶到了土匪的山寨。在经过简单的搜索之后,保留了一部分可能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他们就把那个山寨付之一炬,免得以后还有其他土匪在那里落脚。刚刚收到的消息,他们已经快要进城了。所以我想...”
在这之后不到半个小时,俄日双方就得出误会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也就代表了双方都放弃向对方就此次事件追偿。
对于这个结果,施肇基是满意的。因为俄日双方肯定是不满意的。
国际间矛盾冲突的终点,都会是在谈判桌上。但影响这个终点的决定性因素,肯定都发生在谈判桌以外。
今天这个结果,是三方都在谈判桌外做了几轮的博弈之后才有的。
其中施肇基作为始作俑者,肯定是准备最充分的一个。然而最终在这次谈判中,他仅仅也只是做到“全身而退”。而且这已经算是令人满意的结果了。
这就是当下令人感到无力的现状。
国家间的关系中,国力决定了上限。今天的结果就非常真实体现出了,施肇基背后的那个朝廷与俄国和日本的差距。
谈判有了结果,接下来就该要通告各路记者了。
跟记者们讲的这个故事,与他们关起门来说的那个又有了一些不同。
这次一心组将与俄国骑兵联手剿匪。经过英勇无畏的战斗,在付出了一些伤亡的代价之后,成功的消灭全部土匪。至于道署的警卫队,也参与这次联合剿匪,但并没有直接作战,只是跟在一心组后面打扫了战场。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虽然被绑架的日本商人也在战斗中不幸遇难,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联合剿匪。
施肇基与几位大人物告别之后,立刻赶回了道署。
李申他们已经回到了道署。人和东西全也都顺利的带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