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叹口气:“今晚的骚乱是我考虑不周惹的麻烦,那些贫民虽然暂时控制了釜原,但随后官军弹压,他们不是死在战场上,就会死在刑场上,我不能袖手旁观。”
三个人听罢都肃然起敬。
陈修真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哪怕是对信罗的百姓,陈修都如此仁义,更不用说以后成为君主,对陈国的子民
会倍加照顾。
陈修来回踱步,片刻,忽然停下脚步。
“武风,你说有几个壮汉和你聊过反抗的事,现在出去能找到他们吗?”
陈修已经有了主意。
他料想那些壮汉是贫民窟里挑头闹事的人,但他们不敢出头,直到碰上武风才给他们建立信心。
百姓闹事大多数都是一时冲动,等他们发泄的差不多了,一旦冷静下来,想到即将面对大批官军,他们就该六神无主了。
那几个大汉一定对武风有印象,如果看到武风出现,肯定会把武风当作带头大哥。
武风明白了陈修的意思,回答道:“属下尽力去找,只要他们不死不跑,我在天亮之前一定能找到他们。”
陈修分析,那几个大汉能听得懂陈国语言,说明他们一定是码头苦力,常年往返信罗和陈国,对陈国的国力也应该比较了解,。
他叮嘱道:“你对他们安抚,他们应该会听的。你劝他们不要再烧杀劫掠,帮他们组织起治安队,守护釜原的秩序,我想办法保证他们不会遭到官府的报复。”
武风拱手领命,转身要走,却被陈修叫住。
陈修想了想说:“齐林陪你一起去,有他给你配合,做事会更方便。”
齐林多了一个心眼,迟疑着问,如果暴民不停劝阻该怎么办?
陈修毫不犹豫回答:“不听劝阻就动武,制伏为首的几个人,其他人也就会老实。”
他只有一个原则,釜原不能再混乱下去,越早恢复秩序越好。
武风和齐林刚走,陈修对湛卢说:“我要回范府,你负责保护,咱现在就出发。”
湛卢吓了一跳,连忙阻止。
“使不得,太危险了。满大街都是手持凶器的暴民,我们几个也是利用围墙和房顶,才辗转赶到沁春园的。”
湛卢担心他一个人无法保证陈修的安全。
陈修笑了笑:“你也可以带我走围墙和房顶嘛,虽然没有你们利索,但我想也差不到哪里去。”
湛卢大为不解,沁春园的防御能力很强,没有专业攻城设备很难攻进来,陈修留在沁春园更安全,为何要冒险回范府呢?
陈修似乎看出湛卢的心思,随口解释说,范少海常年住在信罗国,以他家的办事习惯,一定结交了不少重臣。想让釜原平息,必须让范少海出面摆平。
陈修说的很合理,但湛卢心中没底。
范少海明显是勾结东桑国侵占釜原的幕后推手,现在让他出面说动信罗朝廷,免除暴民罪责,还要加强海防,怎么听都是不可能的事。
但陈修已经做出决定,湛卢必须执行。
“殿下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穿院过房很难做得到,还是我来背您走吧。”
湛卢扯下房间里的帷幔,撕成布条,准备背陈修的时候,把他绑缚在身上。
忽然,陈修一拍额头:“我怎么忘了,你去把富贵找来,或许不需要你大费周章。”
不多时,富贵跑进房间,擦了擦汗说:“仁爷有什么吩咐?”
陈修随口问:“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
富贵答道:“刚才来了一波人砸门烧门,被射死了几个,那伙人就退走了,现在还算平静。”
陈修问:“我猜的没错的话,沁春园一定有秘密暗道吧?”
富贵连忙点头:“仁爷肯定清楚,沁春园都有密道。釜原这里有两个,一个连接范府,一个连接码头。”
陈修松了口气。
他判断的没有错。
沁春园这种是非之地,必须要暗藏地道以备不时之需。
陈修高兴地拍拍富贵的后背,催促道:“快带我去暗道入口,我不放心范二公子安全,现在要回去看看。”
三个人走到院子中央的假山前,富贵说,暗道入口就在这里,铺有青石板的是通往范府,土路通过码头。
陈修笑了。
范少海这样的公子哥很有派头。
想寻欢作乐时,他可以踩着青石板路来沁春园,脚底几乎不沾泥土。
但是如果要从暗道去码头,有没有青石板就变得不重要,因为是外逃海上,保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鞋子是否感干净。
陈修拿起火把准备走向假山,忽然假山的暗门打开,范少海、魏其玄和几个随扈气喘吁吁走出来。
陈修笑着上前打招呼:“二公子怎么亲自来了,我本来还想过去和您汇报呢。”
范少海脸色苍白地说:“别提了,范府被一伙暴民包围,偏门已经被撞开,家丁们和暴民搏斗,我就先带着魏学士来沁春园避难了。”
他虽然经商是一把好手,但从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
亲眼看到拿着鱼叉和砍刀的暴民冲进院子,他吓得魂飞天外,大脑一片空白。
陈修知道,贫民窟的百姓最恨的就是范少海,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找他算账。
因为范少海要开发贫民窟,知县才会要求那里的苦力和渔民限期离开,让他们无家可归。
既然范少海来了,陈修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范府。
一行人来到君楼的房间坐下。
此时范少海刚刚平静下来,他心有余悸地说:“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闹起来了,真没有想到,这些贱民敢造反。”
他还不知道,今晚骚乱的始作俑者就是眼前这位“仁爷”。
陈修马上建议,范少海尽快离开釜原,坐船前往信罗国的京城。
范少海连声说好,他一刻也不想停留,站起身就准备走。
陈修拦住他:“二公子到京城说明情况,信罗国王一定派大军前来镇压。还望二公子多在国王面前替百姓多说好话,不要大开杀戒,给百姓留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