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如瀑布般澎湃而下,天地间像悬挂了千千万万幅珠帘,壮丽得令人心悸、目眩。
一九二一年初春,北京市中大雪纷飞,放眼尽是茫茫苍苍,景物都显得迷离蒙胧,不辨虚实,难分黑白,而天寒地冻,仿佛要将人心凝结成冰;万物都屈服于这酷冷之下,无不带着三分瑟缩,唯独陆府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依旧傲然挺立,不惧风雪,忠心耿耿的守护宅院。
这座宅院是前清遗留下来的八旗贵族、名门显宦的高第,规模极大,气势不凡,讲究的程度仅次于皇宫、王府;而又因为以“藏书”闻名于世,文化的涵蕴特别深,整座府第在无形中流露出一股书卷气来,成为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是,时逢大雪,天色晦暗,四空昏黑,使它原有的光芒全被掩去,显得有气无力,却把无奈和苍凉的意味烘托得更浓更重。
红漆的大门是紧闭的,门上布列的铜钉和当中镶着的一对狮首铜环,全都深具特色,只是,原本象征着身份,而今已无意义;用做出入的是旁边的一扇侧门,守门的门房在门后小间里,闲极无聊,随口哼着《桃花扇》中的下场诗:
“歌声歇处已斜阳,剩有残花隔院香;无数楼台无数草,清谈霸业两茫茫……”
他的嗓音沙哑,随口哼哼,便能传达出《桃花扇》所蕴含的“故国不堪回首”的寄寓,也流露了陆府处在民国世界里的尴尬;但他不自觉,不停的反复轻哼,直到他一眼瞥见有人绕过影壁,踏雪而来。
影壁上的石刻出自名匠之手,图像取材自金朝武元直的画作〈赤壁图〉,选取的是“断岸千尺,江流有声”的局部,画中是嶙峋巨壁破空般矗立,顶天立地,与江流一起抗怀千古,而苏东坡在石壁下偕友人泛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画与石刻都诠释了苏东坡的胸襟,展现了磅礴的气势;作为影壁,又代表了陆府主人公胸中的奇磊之气。
只是,建屋、立影壁时的陆府主人公早已谢世——走过影壁的是这一代的少主陆天恩,年方十八岁的他,长身玉立,仪表出众,容貌俊美得有如粉妆玉琢,而胸中没有奇磊之气,整个人和〈赤壁赋〉的气质相去甚远。
他所流露的是三分斯文、儒雅的先天气质,三分未涉世事、未经磨难的天真浪漫,三分带着虚无、彷徨和苦闷的少年心性;因而眸光虽然清亮,却显得飘忽迷离,双瞳既如水中倒影似的虚幻,又像一艘在人生的大海中迷航的小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无所适从,唯有胡乱信步行走;而快步迎到他面前的门房却哈着腰,提出准确的请示:
“少爷,您出去呀?上哪?能赶在老太太之前回府吧?”
“没准——”陆天恩微带不耐烦的随口一应,心里却在这瞬间升起了新的念头,于是换个态度,认真的交代他:
“要是老太太先回来了,问起我,你就替我好好的敷衍敷衍——唔,就说我看朋友去了!”
门房愣了一下,随即向他拒绝这项任务:
“老太太跟前,我哪说得上话呀?您尽早回府,赶在老太太前头,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老太太进宫请安,至少耗两个小时……”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不用说了——陆天恩早就走出门去,坐上人力车了;他无可奈何,不自觉的摇头叹息。
但是,坐上人力车的陆天恩却顿觉神清气爽——待在家里,总觉得很闷,闷得心慌,走出家门才能改善——天上飘雪,地上积雪,车行的速度很慢,但是无妨,他并没有事要办,甚至,并没有固定目标,外出只为随兴游玩,消闲解闷而已,无须赶路。
北京城里好玩的地方多得不得了,旗下的旧时王谢、公子哥儿们常去消闲解闷的地方,他无一处不熟,从各式古玩字画店、书铺、饭馆到溜鸟、斗蛐蛐、喝茶、听戏、看杂耍的所在,都是他日常的流连之处,任何一个地方,随便一坐就能优游自在的消磨掉大半天;兼之朋友多,随便到那一处都能遇上一伙熟人,坐在一起随口闲聊,更是其乐融融——他便常常流连忘归。
车在城南停下,雪已经小了,他深吸一口气,感觉更好;下了车,脑海里闪过的念头是想走几步路,到游艺园里去看什样杂耍,不料走没两步就让一个长得眉清骨秀、身量瘦长、穿着讲究的少年从身后叫住:
“小叔,闲逛来啦!”
回头一看,陆天恩也高兴的招呼了起来:
“哟!你也来了!”
这人是远亲,名叫荣安,年纪比他大三岁,辈份却比他低一辈,因此称他为“叔”;但,两人名为叔侄,实为玩伴,三不两天就凑在一起玩,几年下来,感情远胜一般亲戚。
荣安告诉他:
“我才听到消息,茶园子新来了个唱‘京韵大鼓’的姑娘,名叫水飘萍,人才曲艺都是上上等;我特地来给她捧个场!”
说着且向他征询:
“小叔要是没别的事,一块儿去鉴赏鉴赏吧!”
陆天恩笑道:
“你才是曲艺鼓书的专家,我鉴赏个什么呢?听着玩吧——跟你去就是了!”
荣安是个典型的遗少,什么正经事都不会做,整天无所事事,但是精于曲艺,不但自己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还善于品鉴——角儿们一经他品题,也能提高身价,因此,每有新角儿登场,都要请他来捧场,品题一番;久了,这原本消闲的事,竟成了他的“职业”,每天忙了个不亦乐乎。
陆天恩的兴趣则是多方面的,没有集中在曲艺上,不如荣安专精,但,茶园也是他一向爱去、爱流连的地方,更何况有伴——他随即迈开脚步跟着荣安走。
茶园和他的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专供庶民消闲的茶园不带半点富贵气,屋顶是黑瓦,梁柱没有藻饰,帘子是青布做成,桌椅是寻常木料,杯壶俱非名窑名磁;伙计随口亲切、热络的招呼客人,毫无繁文缛节;客人也不必虚伪、做作、摆谱,甚至,人一多便显得乱哄哄,吵嚷嚷,充满了活泼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他觉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身心舒畅。
两人毫无拘束的就着一张方桌坐下,满园穿梭得如花蝴蝶的伙计送来了热手巾、清茶、瓜子,一面高声喊:
“陆少爷、荣二爷,熟客哪——”
尽管高声,却不怎么听得清楚,四周实在太吵了。
而后,角儿登场了;茶客们这才渐渐安静下来,耳中少了噪音,叔侄俩得以举目定睛,而放眼一望,登时为之神往——
先上台的是琴师,他在桌后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调好了弦,接着,一名身穿月白色镶桔红花边的旗袍,头梳双股麻花辫的妙龄女子款步上台,在鼓架后面站定,向着台下一鞠躬,台下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鞠完躬,她抬起头来,眼眸轻轻一转;清亮得有如两泓秋水的美目流盼间,盈盈欲滴,将一脸有如幽泉般的清雅出尘之美点活了,也吸走了陆天恩的心神。
他一跤跌进了她的眼眸深处,在盈盈如水的光影里泅泳;而她的演唱已经开始,右手持起鼓槌,左手执着牙板,在前奏二弦的抑扬顿挫之后,一击鼓,眼珠儿一转,轻启珠唇,放声唱了起来:
“大观园滴溜溜的起了一阵秋风……”
她唱的是《红楼梦》曲目中的〈宝玉探病〉,大观园中秋景萧瑟,多情善感的林姑娘悲秋卧病,因此,贾宝玉来到潇湘馆探病;小儿女间的柔情蜜意在她婉转深长,莺啼花语般的说唱中流泻了出来:
“林黛玉昼寝猛惊醒,她把那弱体轻舒倦眼睁。见宝玉独自无言对面坐,倒惹得多情的姑娘意不宁……”
一字字,一句句,配合着鼓板与二弦的乐声,传进了座上客的耳中;她的嗓音柔润,吐声甜美,唱腔悠雅,而且特别带着一种缱绻、缠绵的韵致,登时听得满园客人如痴如醉。
唯有陆天恩的耳朵里没听进几句鼓词,欣赏不了这声曲之美……他始终没有游出她的眼眸,精神陷入恍惚的状态,感受不到身外的事物,连曲终鼓歇都不觉,直到一阵巨雷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响起,因为声音实在太大了,才总算唤回了他的神智和魂魄。
一样如大梦初醒的荣安朝着他连连点头:
“真不赖!这姑娘能走红的……嗓子好,音调准,节奏强,更要紧的是,她有一股子别的江湖艺人没有的悟性和书卷气,竟能唱出《红楼梦》的情境和韵致!”
然而,面对着荣安这理性的赏析与评论,他根本接不了腔,唯一的反应便是像个傻子似的讷讷呆笑。
这下,荣安也傻了,猜又猜不到他是怎么回事,索性问他:
“小叔,您怎么啦?不喜欢这鼓书?觉得不好?”
“哦,不,不——”
被问得尴尬了,他还是只有讷讷的呆笑而说不出什么话来;倒是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声音非常清楚、非常明确——他反复的在说:
“这世上果然有人的眼眸如星,如月,如秋水,如宝珠,如绛珠仙草的情泪……”
而且,他下了肯定的结论:
“以前,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眼眸,以后,我要天天上这儿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