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大刘听完陈凡的转述,半天没吭声,只能听见粗重的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才猛地爆出一句:“这不是要摘桃子吗?咱们辛辛苦苦把苗培育出来了,他们倒好,直接想连盆端走?凡哥,这绝对不能答应!”
背景音里传来周师傅更大的嗓门,虽然听不清具体说什么,但那股子火气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
陈凡心里乱糟糟的,他理解老伙计们的反应。“我知道,我知道。但何老板那边,态度很强硬,觉得咱们现在的发展速度太慢,达不到他们的预期。”
“慢?这才多久?”大刘的声音带着不服气,“咱们新产品样机都出来了,认证也在推进,港资厂的订单也拿了,金州化工厂那么难啃的骨头也啃下来了!这还叫慢?他们想要多快?插上翅膀飞啊?”
“资本追求的是快速回报,是规模效应。”陈凡叹了口气,把从威廉和沈浩那里听来的词用上了,“他们觉得咱们这种靠技术一点点打磨、靠口碑慢慢积累的模式,太原始了。”
“原始?放他娘的……”大刘硬生生把后面不文明的字眼咽了回去,“凡哥,那你啥意思?就真按他们说的,把新公司交出去?那咱们成啥了?给他们打工的?还是个高级点的加工厂?”
“我当然不想。”陈凡语气沉重,“但何老板的投资对咱们前期很重要,而且他掌握的渠道,也确实是我们欠缺的。直接闹掰了,对‘启明’没好处。”
电话两头都陷入了沉默。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
“要不……”大刘犹豫着开口,“咱们再找找别的路子?比如,跟金州那个宋厂长聊聊?我看他挺看重咱们技术的,说不定……”
陈凡心里一动。这倒是个思路。宋运辉代表的国企,虽然机制上可能没那么灵活,但胜在稳定,而且对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他沉吟了一下:“我先想想。你们那边稳住,生产和新产品测试不能停。这事先别往外传,免得动摇军心。”
“明白!”
挂了电话,陈凡一个人在联络处坐到了深夜。烟灰缸里又堆满了烟头。他反复权衡着利弊,感觉像是在走一道没有护栏的独木桥,两边都是深渊。
接受何兆基的方案,“启明”可能获得快速发展,但会逐渐失去灵魂,变成资本操控下的赚钱机器。拒绝,很可能失去宝贵的资金和市场资源,发展受挫,甚至可能被何兆基视为“不合作”而撤资,那对刚刚起步的“启明”将是沉重打击。
他想起了宋运辉。那个沉稳务实、眼神里透着对技术渴望的国企干部。他拿起电话,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宋运辉留给他的那个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还在厂里。
“宋厂长,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陈凡带着歉意开口。
“是陈工啊,没事没事,我刚开完会。怎么,回深圳了?设备运行还稳定吧?”宋运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很热情。
“设备很好,劳您惦记。”陈凡寒暄了一句,话在嘴边绕了几圈,还是决定坦诚相告,“宋厂长,这次打电话,是有点……别的事情,想听听您的看法。”
他大致把目前遇到的情况,何兆基的提议,以及他自己的顾虑,选择性地跟宋运辉说了说,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点明了在引入资本快速发展和保持技术主导权之间的矛盾。
宋运辉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等陈凡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陈工啊,你遇到的这个问题,不新鲜。我们国企搞改革,引进技术,也常常面临类似的困境。是图快,全盘照搬,还是坚持自主,慢慢消化?”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我的看法是,核心技术,命脉所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靠别人,永远靠不住。市场可以合作,渠道可以借用,但根子不能丢。丢了根,长得再快,也是无本之木,风一吹就倒。”
这话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了陈凡心上。
“当然,”宋运辉话锋一转,“资本的力量也不能忽视。完全排斥,闭门造车,也不行。关键在于找到平衡,守住底线。你们有技术,这是你们最大的筹码。完全可以利用资本和渠道加快发展,但必须在合作协议里,把技术决策权、品牌所有权这些核心的东西,白纸黑字,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谈判肯定会很艰难,但这一步不能让。”
他最后说道:“陈工,我觉得你们‘启明’很有潜力,路子也正。别被一时的快钱迷了眼。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好,把技术做精,市场迟早会认可。如果需要我们厂这边在一些项目上给你们站台,或者提供应用场景,你尽管开口。”
宋运辉这番话,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却像一盏灯,照亮了陈凡混乱的思绪,让他看清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坚守的东西。
“宋厂长,太感谢您了!您这一番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陈凡由衷地说道。
“客气什么。咱们搞技术的,就得互相支持。”宋运辉笑了笑,“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
挂了电话,陈凡感觉胸中的块垒消解了大半。他知道了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也明确了谈判的方向。
第二天,何兆基那边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似乎在等待陈凡的回应。陈凡也不急,他一边督促着新产品老化测试和认证预测试的进度,一边让赵红军继续跟进原有的客户和订单,保持着公司的正常运转。
他知道,这场关于“启明”灵魂和未来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需要冷静,需要耐心,更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证明他和他的团队所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他走到那台日夜不停运行着的新产品样机前,蓝色的指示灯稳定地闪烁着。他伸出手,感受着外壳传来的轻微震动和温度。
这就是他的根,他的底气。无论外面的风浪多大,只要这个根还在,他就有信心带着“启明”,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