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请——彼岸生命副总裁,袁溪女士!”
空中浮现出一个彼岸生命的logo——一个立体方块,正缓慢地转动,频率如同呼吸一样。
台上,在满场欢呼的喝彩中,一位满头银丝、气质出众的老太太缓步出场。
她从容地微笑着,神情不惊不喜,面目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也难掩当年风韵。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谈起五十年前那场事故,即便搜索整个网络,也不能完整地找出来龙去脉。
大家只知道,五十年前,这位袁溪女士的丈夫——也就是彼岸生命的创始人——林又森,因为一场事故变成了植物人,据说昏睡至今未醒。
袁溪为了寻找让丈夫醒来的方法,参与了实验室的研发过程,从最初步的知识学起,最终获得生物科技方向的博士学位,便将整个公司接管过来。
关于彼岸生命这家公司,有些过于神秘,神秘得像一种信仰。
能把死亡生意做到人人追捧,它绝对是第一个。
全球无数人,尤其是富豪、年迈的老人、以及所有陷在重病泥潭里的人都为它的“彼岸生命计划”而疯狂,以至趋之若鹜。
这项计划的大体内容,早由林又森本人在五十一年前的一场发布会上介绍过。
便是将人的意识提取出来,单独上传到云端,只要不断电就能长久保存,让意识实现一种接近永生的状态,或许有的人会理解为“灵魂”,那也并无不可。
早在二十多年前,这个业务就已经成功面市。
客户的意识被传输入一个两公分见方的由稀有金属造成的方块体中,再放置到类似机房一样的储存库。
可以当时的技术来说,因为材料的限制因素,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一旦将意识数据输入方块,就无法再从方块里取出而放回身体,所以业务只针对临终客户。
操作之后,他们的家人便能通过各自的终端与逝者继续交流,就像在手机上微信聊天一样,对方还是那个家人,只是见不了面了而已。
价格起初的确不菲,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负担,还一度被舆论围攻,说彼岸生命是拿AI机器人来骗钱。
不过,客户家属很快团结起来为他们作证,证明那的确是自己家人的意识,因为知道一些只有本人才能知道的最私人的事情,无论AI多智能,也绝不可能真正替代人。
然而,每一项新技术的问世,一定都伴随着无数的质疑,社会上彼岸生命褒贬不一,分成强烈的反对派和信徒一样的力挺派。
只有时间能证明一样事情或一个人是否真正伟大。
经过半个世纪的磕磕绊绊,彼岸生命非但没有止步,反而坚定地往下走,按照林又森在意外之前曾拟定的、颇具前瞻性的计划表,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实现了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使价格压到了中产也能接受的价位,完全成为一样大众商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给出最真实的好评,那些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人们现在期待的是彼岸生命的下一步,也就是今晚这个发布会上公布的内容——彼岸空间。
当年林又森是这么说的:那是一个“构建在云端的虚拟空间”、“是一个完全仿照我们现在所在的真实世界而搭建的空间”、“人的意识置身其中,所有体感、情绪、你能想到的一切都与在真实世界无异。”
多年来,对其即将面市的猜测一直有所传言,而也只是流言,没有官宣,什么都不能作数。
如今这场发布会,才是它真正面市的里程碑。
全球直播有十亿人在线观看,并且人数还在持续攀升。
“……早在五十年前,”袁溪的声音沉稳动人,“彼岸生命就实现了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也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技术的难点在于第三阶段,也就是彼岸生命计划的终极目标——彼岸空间……”
说着,她身边突然凭空生长出许多笔直的线,形成一个个建筑、道路、植物的轮廓,也就是线框模型,然后自动填入色彩、材质,渲染成形,看起来与真实的世界无异。
袁溪仿佛置身于一个随时变换又真实存在的空间里,短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家居室内、酒吧餐厅、娱乐城、沙滩、原始森林、甚至是古时候各个朝代。
“就像设计游戏场景一样,每一个场景都有地图、有年代,只不过我们做得更逼真,逼真到可以完全还原现实的世界。”袁溪轻轻淡淡地说,仿佛这不是一件难事。
“我先生曾经构想,‘用户以其生前的身份和样貌进入这个世界,在转移前可以选择自己的年龄、要去往的年代、或者是国家。
“‘而云端则永久保留用户的意识数据,令其在彼岸世界里继续生活。这就是所谓的:肉/体虽往,意识永生。’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听懂了,在现实中死掉肉/体的人,将意识或者说灵魂,传到虚拟的云端里,“彼岸生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堂”。
全场寂静一秒,紧接着爆发出热烈掌声。
那些观众也都不是在场的真人,一盏盏小小的光点代表一个个网络对面的用户,在全球各地观看着,每闪一次,就等于点一个赞、鼓一次掌。
而那些光点多到布满了整个大厅穹顶,成为一整块不停闪烁的色彩斑斓的弧面。
袁溪又做一番介绍,包括目前可选择的时代、场景、价格。
价格是令人沉默的,不过也的确配得上那项技术。
“曾经购买第二阶段业务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续费来升级,从而转入彼岸空间。我们对技术进行了改进,意识转存过程不再是不可逆的。
“用户可以事先体验一次,将意识传入‘空间’,身体则进入超深度休眠状态,由医疗仪器维持生命,最多能维持三日,等试用满意之后再做决定,毕竟这项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死者,让意识永生,而非一种沉浸式的娱乐,现实和彼岸,只能选择一个。”
最后,她做了个完美的结尾,走下讲台。
她的身体逐渐分成无数细小的色块,一粒粒地飞散,随后消失了。
她也不是真人。
真人并没到现场,而是通过高度拟真的全息投影,把信号传送过来。
真人在实验室,一个专为这场全息投送而准备的房间里。
彼岸生命首席科学家林可,和她的学生与一众工作人员正在等在外面。
“妈。”她过去搀母亲,递过一瓶水,“说了不少话,休息会儿吧。”
袁溪摆摆手,有些疲惫地往前走:“我去看看老东西,你们继续忙,别跟来。哦,水给我。”
林可:“……”这么多人呢……您就这样叫他老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