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乒乓》人物小传
李嘉、丁亚欣、张桉阳、张嘉运、孙双润、刘晓雨、林若君、黄宁蔚、王琦瑶、沈菲菲、阿菲2022-07-29 14:0142,456

  徐坦

  生于1988年,辽宁鞍山人。

  国乒最强神算子,预判能力绝佳,为人处事和技术一样极其周全,缺乏侵略性却无懈可击;长着鲜肉脸,却有颗干部心,作风老派、稳妥,被于克南戏称“徐政委”。

  温柔而坚决是徐坦的性格底色,他不是人群中最闪闪发光的星星,但绝对是最值得交付信任的队友和伙伴,凝聚力超强,如果非得让国乒队员选择一名相处起来放心踏实的人,十有八九都会选择徐坦。如果说于克南是利箭,那么徐坦就是温厚的盾牌,他继承了爷爷身上的专注和韧劲,血脉中也流淌着父亲的不争和仁慈。

  徐坦的职业生涯历经坎坷,求胜欲不足一直是徐坦的一块心病,也是他的竞技之路上最致命的短板,他在乎每个球打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却没有在乎那么能不能赢。随着年岁渐长,经历了事业、爱情、友谊等多番纠葛,徐坦逐渐找到不争与求胜之间的平衡——争不等于不仁,得胜也未必有伤慈悲。

  1995年,徐坦7岁,他患有哮喘,身体羸弱,为了强身健体而在爷爷的支持下开始打乒乓球。然而学球一年却没有太大起色,教练也和家人沟通过,打球只能成为徐坦的兴趣,他成为职业球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爷爷徐一舟对徐坦打球怀抱期待,徐坦感受到爷爷的失望,训练中更加卖劲儿,导致突发哮喘。母亲林涤因此坚持让徐坦放弃乒乓,爷爷徐一舟板着脸不吭气不松口,父亲徐展坤只能两头调停。这天正好是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当晚,犯病非常虚弱的徐坦在电视前守候,耳边是父母暗藏火药味的对话。白墙上的时钟到了整点,徐坦踩着小板凳按开了电视机。直播已经开始,中国vs瑞典,徐坦看得神情入迷,忽然电视机信号不良片片雪花,徐一舟手一拍,电视恢复。这一巴掌把徐展坤和林涤拍没了声,也给徐坦的未来拍了板——他将走上职业球员之路。

  1997年,徐坦9岁,在求医多年后哮喘痊愈。因为徐一舟的力挺,徐展坤和林涤勉强同意徐坦进入辽宁体校。徐坦离开鞍山前,徐展坤报了个旅行团带全家去香港旅游,徐坦第一次看见海,觉得哪哪儿都新鲜,徐一舟也很高兴,说自己“走得比小平同志更远了”。徐一舟平时不爱拍照,但是在回归纪念塔前主动要求合影,这也成了一家四口最后的同框照片。

  进了体校的徐坦并不适应,偶尔向爷爷倾诉委屈,徐一舟鼓励他关注自己的进步。爷爷掏出用日历纸订起来的小册子给徐坦看,他有高血压,每天详细记录身体指标,还让徐坦也学着“了解自己”。徐坦不知道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但也照着做,在爷爷送给自己的笔记本上开始记录,开始只是记训练量,后来可记的越来越多,大到循环赛比分,小到相持回合与丢球的关联,慢慢养成了用脑打球的习惯,成绩也有所起色。

  1999年,徐坦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八杯赛,刚进淘汰赛就碰上了卫冕冠军于克南。徐坦早就听说过这个远近闻名的天才,二人初次较量,徐坦被4-0横扫。输球带来的失落远不及他对于克南这个人的好奇,比赛结束后,徐坦依旧留在馆内看于克南比赛,于克南的对手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里孩子刘石。刘石擅长削球,球路奇怪,一开始竟能把于克南压着打,徐坦对着笔记本暗自分析,没想到条条在理,随口的一句话竟成了于克南扭转局势的秘诀,于克南因此记住了这个坐在观众席上的羸弱小子。于克南气场强大,水平远超同年龄量级,他打球的气势,对胜利的渴望,都深深感染了徐坦,徐坦隐隐有了预感,这个人会走得非常远,他希望自己也能走得和他一样远。

  2001年,徐坦进入省队满两年,成绩仍无起色,与此同时,爷爷徐一舟因病去世。父母忙着操持葬礼,徐坦独自收拾爷爷遗物。徐一舟生平节俭,衣服只有寥寥几件,衣柜里堆满徐坦打坏的球拍,墙上挂满徐坦拿的奖状,墙面铺得很满,就连小区第一名都用实木框裱得精美,唯独正中央空了一块,那是爷爷对徐坦有朝一日成为世界冠军的期待。爷爷的死给了徐坦很大打击,徐坦在省队的成绩也越来越不稳定,面临被退队的危机。关键时刻,北京队来选拔苗子的教练雷诚意外发现了徐坦的笔记本,认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懂得用脑子打球的好苗子,于是力排众议,将险些放弃乒乓的徐坦带到了北京。

  徐坦因为雷诚的赏识而进入北京队,因为空降身份饱受关注,谁都想跟他过两招,比在辽宁队时期更遭虐了。球队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徐坦很快被定位成“关系户”,只能独来独往,他自觉地包揽清扫场馆的工作,却被队友讥讽虚伪。雷诚问他习不习惯,徐坦心中委屈,却依然说适应得很好。雷诚体谅徐坦的不易,常带徐坦回家开小灶,反而惹得女儿雷蕾不满。这是徐坦第一次和女孩子相处,雷蕾故意为难徐坦,徐坦却对她的小脾气非常容忍。面对漂亮大胆的个性女孩雷蕾,徐坦时常不知所措。一次,徐坦意外撞破雷蕾偷抽烟,雷蕾威胁徐坦保守秘密,反而成了二人走近的契机;日常的交往中,徐坦成了雷蕾的一个聆听者,这让他们的关系又多了一些青春时期少男少女的暧昧情愫。雷蕾狡黠,漂亮,样样都很出色,徐坦渐渐察觉出自己对雷蕾的心意,却始终不敢挑明。

  北京队的日子过得很快,徐坦并没有像雷诚期望的那样,迅速成为乒坛新星,相反的,徐坦的成绩不上不下,在队里始终格格不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眼见着到了2004年,徐坦已经16岁,摆在他面前的是每个乒乓少年都会面临的人生最重要的抉择——是继续打球还是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在父母的坚持下,徐坦尽管不甘心,却还是选择了放弃乒乓,回老家读高中。而就在此时,刚刚调任国家二队教练的雷诚帮徐坦争取到了参加大区集训的最后一个名额。面对期望他过上“正常”生活的父母,坚信他能够在乒乓世界有所成就的教练,徐坦感到茫然又焦虑,他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一直在挣扎,却始终摇摆不定。最终,雷蕾的一席话点醒了徐坦,让他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求的还是从小打到大的那颗小小的白球。徐坦第一次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我要继续打球。

  2004年冬,徐坦顶住各方压力参加了厦门大区集训,在大区集训中重逢于克南,并结识了林昊之、新西兰、高远、波波等人。历经出逃事件与快球赛事件,徐坦和于克南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和反应,两个人成为一对“相爱相杀”的战友与对手。集训最后的大循环赛,徐坦后来居上,凭借自身顽强的毅力和与众不同的头脑优势战胜了对手,顺利与于克南一起进入国家二队。

  徐坦初入国家二队,再次成为雷诚的队员。国家队激烈的竞争和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徐坦很难适应,而徐坦对乒乓的认知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徐坦拼命努力,但成绩始终平平,而徐坦和于克南的关系也在这种气氛中变得尴尬起来。为了给下一个奥运周期培养新苗子,国家队调入了一支由各种特殊打法的球员组成的“教具小队”,削球手刘石再次出现在徐坦面前。刘石的出现引发了徐坦和于克南的第一次激烈争执,两人大打出手,违反队内纪律,双双遭到处分,也因此连累了雷诚,让雷诚在队内的人事调整中处于岌岌可危的困境。徐坦无比内疚,决意在一二队升降级比赛中打入一队,用自己的成绩给雷诚长脸。雷诚安抚徐坦,鼓励他放松心态,另一边,因为雷蕾即将高考,雷诚请徐坦将自己的危机对雷蕾保密。为了完成对雷诚的承诺,徐坦一边刻苦训练,一边刻意回避雷蕾。雷蕾此时遭遇着“父母争夺”、“高考压力”的困境,却得不到徐坦的支持,两人渐渐疏远。与此同时,在刘石的帮助下,徐坦和于克南的关系逐渐缓和,于克南理解了徐坦的压力,徐坦也懂得了于克南的难处,两人关系再次走近。升降赛最后一场,为了帮助徐坦,于克南暗中让球,徐坦意识到于克南的用意,却无法接受,当场暴怒摔了乒乓球拍。这次事件影响很大,不仅使得徐坦和于克南双双被取消晋级资格,也直接导致雷诚在人事竞争中被踢出局。徐坦陷入了低谷,却不得不和于克南一起被发配到二队有名的“魔鬼教练”莫红卫手中。

  在莫教练麾下,徐坦被迫和于克南组双打。面对非人的训练方式和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力,徐坦艰难蜕变。徐坦和于克南从无视对方到被迫配合到最后找到默契,在磕磕绊绊中找到一条新奇的“各打各”战术,在球技上有了质的飞跃,两人关系也再次走近。莫教练的特训让两人脱胎换骨,徐坦在他身上看到了乒乓的另一种境界,意识到自己从前的狭隘和短视,和莫教练有了不同于雷诚的另一种师徒情谊。终于,徐坦和于克南作为双打搭档在最后的考验中战胜对手,顺利晋级国家一队。在于克南和刘石的鼓励下,徐坦终于下定决心向雷蕾说出自己的心意,然而事与愿违,雷蕾已经决定出国。分别前,徐坦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真心,便把告白录进了磁带的B面送给雷蕾,没想到,阴差阳错,雷蕾并没有听到他的表白,二人就此分别,19岁的徐坦,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徐坦升入一队。在经历过最亲密的人相继离开,还有压抑已久后的爆发,徐坦的球风开始变化,多了他最羡慕于克南的“压迫感”。徐坦偶尔会给雷蕾写邮件,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总觉得词不达意。和二队相比,一队又是另一个世界,面对代表世界最高水平乒乓实力的队友同时也是对手们,徐坦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克南的天赋实力逐渐展露,比徐坦更快地取得了成功,面对已经跻身奥运阵容的于克南,徐坦起了微妙的心理变化。他越努力,成绩却越不稳定,他越想抓住机会,大赛机会却总也落不到他身上,徐坦渐渐陷入一个怪圈,重重压力让他透不过气来。

  2011年,于克南获得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风头一时无两。而徐坦则如同困兽,濒临崩溃。为了帮助徐坦走出困境,莫教练安排他暂时离开国家队,到大学深造。徐坦偏激地认为自己被国家队抛弃,在父母的鼓励和雷诚的启发下,徐坦最终服从了队里的安排。在大学中,徐坦意外与大区集训队友林昊之重逢,林昊之的生活状态让徐坦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徐坦结识了坦率热情的女孩王思衡。王思衡直白地对徐坦示好,帮助徐坦融入全新的环境,她开朗的性格和率真的行为方式深深感染了徐坦。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徐坦身上的阴霾逐渐散开,并在王思衡的帮助下,接手了带领校乒乓球队参加大运会的任务。在校队训练和校园生活中,徐坦与王思衡关系逐渐密切,离情侣的身份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

  大学期间,徐坦应邀参加了乒超联赛,亲眼见到了曾经的世界冠军付竞春如今沦落的处境,意识到自己同样岌岌可危,徐坦如同遭遇迎头一击,心态开始发生变化,身上狼性的那一面开始萌发,变得凡事必争起来。为了挽回颓势,重返国家队,徐坦不惜利用校队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将自己推上大运会的冠军位置,而他与王思衡也顺理成章走在了一起。徐坦成功地回归国家队,成为了队里的种子选手,他的乒乓生涯看似迈上正轨,然而他的内心却已经迷失了方向。

  回归国家队的一年间,徐坦屡次取得重要成绩,在队内越来越受重视。与此同时,于克南接连夺冠,完成乒乓生涯的“大满贯”。两人作为队友,良性竞争,作为朋友,却渐渐形同陌路。徐坦把全副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王思衡渐渐感到不平衡,两个人的巨大差异开始显露出来。与此同时,雷蕾学成归国,身边男友的位置已经有了人,徐坦深陷感情漩涡,王思衡自知无法取代雷蕾在徐坦心目中的位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挣扎后,终于与徐坦有了一番恳谈,王思衡直言不讳地指出徐坦的问题,劝他直面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面对真诚坦然的王思衡,徐坦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怯懦和逃避是多么的伤人伤己。王思衡的坦然让徐坦羞愧,他决心学习坦然地面对自己。 徐坦试图挽回雷蕾,但阴差阳错,雷蕾还是跟随男友离开,徐坦的感情世界再次陷入黑暗。

  徐坦开始正视自己对世界冠军的渴求,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并主动争取了2013年全运会的机会,一举夺冠。于克南误以为徐坦抢走了自己的比赛名额,在记者采访时出言不逊,两人间的误会经过媒体的发酵,渐渐变得无法收拾。全运会之后徐坦被推举为男队队长,此消彼长,二人的位置掉了个儿,徐坦成为冉冉上升的新星,于克南却饱受非议。

  两人的矛盾持续到2015年,为了备战苏州世乒赛,徐坦刻苦训练,忽略了朋友们,于克南眼见受伤病困扰的刘石急于抓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擅自帮助刘石加训,却意外造成刘石重伤,徐坦因此迁怒于克南,两人爆发冲突,最终决裂。世乒赛上,于克南折戟半决赛,狼狈退场,而徐坦成为世界冠军。两人的处境顿时天上地下,之间的隔膜深厚的谁也无法抹除。

  赛场上,徐坦重逢雷蕾。雷蕾已经跟男友分手,决定彻底回国发展。徐坦默默地关注雷蕾,却始终不敢表白。

  刘石婚礼上,徐坦再次重逢于克南,借着酒劲,两人对彼此的不满和误解同时爆发,大打出手。两个一同在乒乓世界中并肩长大的孩子,如今因为乒乓,彼此挥拳相向。这次冲突后,于克南销声匿迹,徐坦心中担忧,却固执地不愿承认自己依然挂念这个兄弟。终于,在刘石的劝告和雷蕾的启发下,徐坦意识到自己心中于克南的位置,从小到大,于克南是徐坦心里唯一的那个可以和自己并肩而战的永远的朋友和对手。徐坦决心找回于克南,为了两人共同的乒乓梦想奋力一搏。徐坦来到了于克南的家乡,见到了他从小成长的球馆,对于克南有了更多的理解。两人彼此袒露心迹,多年的隔膜被真心消融。最终,徐坦说服于克南,两人重返国家队,开始了奥运的最后冲刺。

  2016年,徐坦终于等来了他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奥运会。经过一番苦战,两人终于会师决赛,同时站在了世界最高赛场的球台两端。徐坦回忆起二人此前无数次的训练、比赛,无数次的欢笑、争吵,从小小少年到世界冠军,两人的人生被一个小球紧紧地牵在了一起。徐坦忘掉了赛场上嘈杂的一切,眼里只有对面的人和那颗来往如梭的乒乓球,他相信于克南也是一样。两人打出了一场精彩至极的比赛。徐坦拿下了这场比赛,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全满贯,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坦走到球台对面,与于克南紧紧相拥。赛后采访时,徐坦毫不掩饰自己对这场比赛的满意,“如果没有于克南,我打不出这样的球”。

  后奥运时代的徐坦尝尽了一切荣誉,奥运军团里约归来后访问香港,国乒队在回归纪念塔前合影。徐坦和于克南在交谈中猛然发现他们都曾在97年香港回归时来过这里,徐坦从钱包中掏出他们一家四口的合影,于克南马上就指出了画面中一个小孩子的背影:“这是我,旁边是我爸”——二人的命运早已在冥冥之中紧密交织。

  结束了种种表彰、活动,徐坦回到鞍山。父母早就已经不在干休所的老房子里住着了,老房子空旷,只有爷爷的奖状墙满满当当。徐坦把奥运金牌挂到正中间的留白处,旁边就是他拿的第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徐坦小朋友荣获社区乒乓球比赛第七名,特颁奖状,以资鼓励”。徐坦会心一笑,在爷爷的启蒙下学球的日子历历在目。这面墙浓缩着徐坦的小半辈子,提醒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于克南

  生于1988年,上海人。

  个人主义的“于小资”,叛逆期超长的大男孩,外表坚硬外冷内热内心脆弱的孤胆英雄。

  于克南个头适中,皮肤有点黑,板寸头。眼睛不大但目光锐利,挺拔的鼻梁下是一张紧紧抿着的嘴。于克南好胜心强到偏执的程度,在球场上火力全开的时候简直光芒万丈,荷尔蒙爆棚。但是,最令于克南被人熟知的原因,是他在乒乓球领域斩获的无上成就——最快的大满贯记录达成者。仅在2011年到2012年的短短445天里,于克南大杀四方,连续斩获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三大赛冠军,一时风光无两。在球迷的心中,于克南是行走的荷尔蒙,是球场上凶狠蛮横的杀神,同时也是值得被全世界球迷铭记的伟大运动员。

  于克南出生在上海一个乒乓球世家,父亲是曾经的乒乓国手于戈,母亲蒲容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于克南打从娘胎里就背负了父亲未竟的冠军梦想,“克南”这名字既有“克服困难”之意,又暗含了父亲希望国乒能在当年奥运会上,压制韩国国手刘南奎的心思。打从于克南记事起,乒乓球就是自己生活的绝对主题,而父亲在幼小的于克南心里,就是一个严酷无情的教练。

  1995年,于克南七岁,球技已经远远超越同龄的孩子,只是依旧不爱练球,整天动歪脑筋逃避训练。一次于克南打赢了一个比他大好多的孩子,却因为动作不到位偷懒被被拿着鸡毛掸子的父亲满场追逐,跑着跑着,却被电视上正在直播中的一场比赛吸引住了目光。电视里播放的正是当年的天津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对阵瑞典,打出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精彩比赛。于克南看呆了,连鸡毛掸子落在身上都没发觉。哨声响起,满场狂欢,这是中国队继81年的长期低迷后首次包揽七个项目的冠军,举着鸡毛掸子的于戈也红了眼眶。于克南第一次见到父亲如此感情流露的情景,敏锐地感觉到父亲对乒乓的执着,在那一刻起,贪玩的小小少年心中的乒乓冠军梦被点燃,他突然转过身对父亲说:“不就是世界冠军么,我给你拿一个!”

  在父亲日以继夜的专业训练下,于克南的成绩突飞猛进,跟同龄的孩子相比,于克南基本功扎实,身体条件好,反应速度快,技术能力出类拔萃,甚至连大他几岁的高年级的孩子也不是他的对手,很快就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天才球手”,和教练们的重点培养对象。拔群的优势让于克南的自信进一步确立,不同于小时候被逼着练球的痛苦和不情愿,这时的他开始越来越享受乒乓带来的成就感与优越感,球打得更加恣意和进取。

  1998年的八杯赛上 10岁的于克南一战成名,以史上最年轻八杯赛冠军身份震惊了全场运动员和教练,“于克南”这个名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的业余体校,这些乒乓少年们纷纷把他视作偶像,这其中就包括还在辽宁某体校默默无闻的徐坦。

  1999年,第二次进入八杯赛总决赛的于克南在卫冕之路遇上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野路子”刘石,刘石剑走偏锋的削球让于克南措手不及,方寸大乱。胶着时刻,看台上的一个白皙孱弱的少年徐坦的手舞足蹈大喊的一句话,无意中提醒了于克南。接下来的一局比赛中,于克南改变策略,压着刘石让他的削球难以发挥,最终以小比分优势险胜,卫冕成功。看台上拿着笔记本的少年徐坦,和差点战胜他的野路子对手刘石,都给于克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第一次意识到人外有人,自己的技术还需精进。

  之后,于克南进入上海队,经过3年的努力,于克南已经成为同年龄段的球手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2002年,凭借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亚军的成绩,于克南获得国家队的入场券,成为国家二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于克南入队不久,即展露出过人的才能,受到教练的重视,然而好景不长,他我行我素的骄傲性格引发了很多队友的不满,终于在一次争夺大赛机会的队内资格赛里,于克南遭到队友贾昱陷害,被国家二队以打架斗殴的罪名退回了省队。这次退队事件,沉重地打击了于克南的自尊心,自此之后,他逐渐消沉,行为偏激,拒绝返回上海队继续训练。父亲于戈眼见他陷入低谷,坚决地认为不能这样下去,在数次逼迫于克南回队训练未果之后,于戈重新成为了于克南的教练,在于克南从小练球的小球馆里,这个壮志未酬的父亲再次开始了逼迫儿子练球的暴君生涯。

  2004年的国家队大区集训,于戈费尽心力给于克南争取到名额,然而于克南出于脆弱的自尊心,严词拒绝了父亲的安排,父子俩爆发激烈冲突,于戈不由分说,亲自将于克南“押送”到了厦门集训基地。这次集训的国家二队教练滕彪,是于戈当年的队友,他十分了解于戈的性格和乒乓梦,也对于克南之前的遭遇心中有数,他十分爱惜于克南这个天才,在他的调解下,于克南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执着,答应留下来参加大区集训,但代价是在集训中一场比赛都不能输。

  于克南和徐坦被分到一个寝室,然而这次重逢却丝毫没有在于克南心中激起任何波澜。于克南早就习惯了众星捧月的天才待遇,对徐坦这个球技平平性格也不跳脱的人根本没有印象。于克南一心想打回国家队,一雪前耻,因此除了训练和比赛,他对一切人事物都没有丝毫兴趣。一开始,于克南我行我素,对所有人保持着一贯的冷漠,面对徐坦的示好毫无反应,简直当徐坦是个透明人。可经历了新西兰出逃事件和快球赛事件后,于克南发现了徐坦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对朋友的真诚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打动了于克南,两人慢慢走近。最后的比赛中,于克南一雪前耻,大败陷害自己的贾昱,和徐坦互相帮助,携手进入国家二队。

  进入国家二队以后,于克南面临着和徐坦一样的处境,然而他“二进宫”的身份让他比徐坦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困境,于克南再次回到了从前除了训练和比赛什么都不在乎的状态,因此影响了跟徐坦的关系,两人逐渐产生矛盾。“教具小队”的到来加剧了这种矛盾,徐坦为刘石出头,因此和于克南大打出手,两人的友谊濒临破裂。

  于克南受到处罚,被迫成为女队的陪练。陪练期间,于克南与女队的头号种子章采薇成了一对斗气冤家。于克南看不惯这个孤高冷傲的“老章”,消极怠工,为了挫于克南的锐气,章采薇发起挑战,谁输了就要清洁一周女队场馆,于克南从容应战,却在全体女队的围观下被老章4:3战胜。在与章采薇的日常切磋与斗法中,渐渐地,于克南发现,章采薇不仅幽默、大方、人缘好,还跟自己有许多相似之处,他身不由己地被章采薇所吸引。而章采薇居然也时不时地在于克南面前流露出小女生羞涩的一面,甚至破天荒地在一次聚餐中穿起了裙子。经过一番周折和误解,两人开始了这段感情。

  恋爱让于克南的性格有所转变,他开始振作起来,球技有了长进,在章采薇和刘石的撮合下,于克南跟徐坦的矛盾也有所化解,两人再次找回了曾经的友谊。于克南得知徐坦面临巨大压力,于是暗自决定在队内升降级赛中助徐坦一臂之力。升降级比赛中,于克南一路过关斩将,徐坦也竭尽所能打到最后一局,两人狭路相逢。于克南本意想放水帮徐坦,结果却造成了严重的让球风波,徐坦暴怒,与于克南彻底决裂,而于克南却感到十分委屈,对徐坦的态度不解和愤怒。于克南因此失去了进军一队的机会,和徐坦一起归入魔鬼教练莫教练名下。面对莫教练的非人手段,于克南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而徐坦的冷漠态度更让他心中不平,两人僵持着,在莫教练手下共同经历磨砺。莫教练的特训不但使两个人的球技脱胎换骨,更让两人在对抗和配合中逐渐找回了默契,一段训练后,两人居然成了一对“貌离神合”的男双搭子,在二队里攻无不克,彼此的心结也渐渐解开。最后,两人携手战胜对手,双双进入一队。

  进入一队后,于克南的状态突飞猛进,很快就出了成绩。事业上志得意满,爱情上齐头并进,于克南过得十分称心如意,他没有注意到,此时的徐坦正挣扎在困境之中,而他只顾拼命向前奔跑,早已无意间忽略了跟自己并肩而行的人。于克南的这种状态也反映在恋爱方面,章采薇比于克南性格成熟,对两人的矛盾多采用“冷处理”对待;而于克南心里藏不住事,恋爱里的酸甜苦辣都写在脸上,两人个性的差异导致了许多矛盾。于克南一心向上,却忽略了章采薇的心情,终于,在失去亚运资格之后,章采薇决定离开国家队,出国打球。于克南一时间无法接受,指责章采薇半途而废;而章采薇却觉得于克南根本不理解自己,两人隔阂益深。

  章采薇出国后,两人的矛盾随着距离和时差的产生有增无减,感情被距离和争吵一天天的磨损着,于克南赌气不与她联络,一心扑在训练上,很快就抓住了机会,在2011荷兰世乒赛中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于克南满心欢喜想要与章采薇分享荣耀,却不料章采薇提出分手。于克南并不理解章采薇的心情,而冠军之后接踵而来的诱惑也让他无暇思考自己的问题。就在此时,于克南重逢了贾昱。贾昱此时已经离开国家队7年,此时的他是成功的体育商人。他盛情邀请于克南,在经纪人的牵线下于克南与贾昱开始了商业合作。

  这之后,于克南的冠军生涯一日千里,陆续斩获成绩,成为了史上最快的大满贯达成者,于克南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也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全盛时期。他的世界一时间被现货和掌声充斥,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这种处境下的于克南,跟徐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也越来越迷失。头顶明星光环的于克南,生活不再是普通运动员两点一线的“训练——休息”,层出不穷的商业活动分散了训练的注意力。随着粉丝数量的上涨和媒体的追捧,也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敏感地捕捉下来,时不时地掀起网络热议。一边是媒体狂热吹捧,实际情况却是于克南因为受伤,已经开始走下坡。

  在于克南被“明星球员”的身份困住的同时,徐坦经历了人生重要的一次跌倒和爬起,然而,因为时间空间和心理的阻隔,这对曾经无话不谈的兄弟却缺席了彼此人生中的重要一段。面对状态回升,在队里逐渐找到位置的徐坦,于克南本应该为他高兴,但心中却似乎缺了什么。看着徐坦为理想拼搏的样子,已经功成名就的于克南感到茫然和失落,他不敢把自己的脆弱暴露给别人,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体和竞技状态已经在走下坡。出于这样的心态,于克南一次次地错过和徐坦和解的机会,两人的隔膜越来越深。

  2013年,因为亚锦赛的名额,于克南误解徐坦在背后抢了自己的机会,因此面对媒体发泄情绪,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也直接导致两人的关系滑向不可挽回的低谷。

  2015年苏州世乒赛前夕,徐坦已经成为队长,是队里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而于克南虽然荣耀在身,但竞技状态已经大不如前,在队里处境尴尬。刘石为了抓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不顾身体偷偷加训,被于克南发现。出于相似的处境,于克南深深理解刘石的不甘,主动帮助刘石训练,而此时的徐坦则忙于备战,完全忽略了刘石和于克南。然而,于克南好心办坏事,一次训练意外造成刘石重伤,徐坦因此迁怒于克南,两人关系陷入冰点。

  苏州世乒赛上,媒体大力渲染徐坦和于克南这对“乒坛双子星”的世纪对决,然而于克南却遭遇了滑铁卢,在半决赛输给了师弟宋旻,无缘决赛。而徐坦却一路凯歌高奏,获得冠军。于克南的这次失败和在赛后不理智的表现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媒体在于克南和徐坦的关系上大做文章,两人间的隔阂更加无法化解。

  这次失败让于克南大受打击,外界对他是否还能代表国乒出战奥运猜测和质疑的声音不断。这些压力带来的杂念在于克南脑海里挥之不去,严重影响了于克南的状态。于克南的训练节奏开始打乱,接下来的比赛中更是越想越输,越输越想,为了解决于克南的问题,队内专门为他召集的心理会诊开了好几次,然而效果甚微。于克南彻底陷入了“昙花一现”的魔咒之中。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王不见王,在刘石的婚礼上,于克南和徐坦再次重逢。此时两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对彼此的困境不理解也不愿理解。借着醉酒,两人大打出手,从少年时诞生的友谊似乎就在拳脚相向中破碎了。

  这次冲突之后,于克南暂别国家队,回到了家乡。在从小学球的球馆里,于克南看着父亲像当年教自己一样一样教小孩们打球,而父亲的身影已经衰老。于戈理解于克南的处境,父子俩交心恳谈,化解了多年的心结。

  让于克南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时候徐坦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两个人能够像曾经在莫教练手下那样,一起训练,备战奥运。经过一番挣扎和摩擦,于克南最终被徐坦的坦诚打动,答应和徐坦一起重返国家队。两人再次开始了像从前那样一同训练一同生活的日子,面对训练时于克南的各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徐坦并不在意,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把于克南一步步拉出心理怪圈,还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战术笔记,于克南的状态稳步回升,逐渐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2016里约奥运,徐坦和于克南先是战胜了日本选手一雪前耻,在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上,于克南以小比分惜败徐坦,但已拼尽全力的他心中没有遗憾,更何况是输给这个自己真心佩服的好兄弟。站在徐坦身边的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过往两人共同经历过的一幕幕浮上眼前,原来乒乓让他们收获的东西除了冠军之外竟如此之多,他知道此时徐坦的心中也有一样的感触。

  后冠军时代,掌声与危机依然并存,但对于克南来说,乒乓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胜负,无论未来还能在球场上燃烧多久,他都不会再恐惧了。也许,属于他的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男队球员

  刘石

  生于1990年,四川山区人。

  球风怪异的黑马,乒坛神削手,球桌上很“杀”,一下球桌立刻暴露单纯傻气的人格,是徐坦和于克南中间最闪亮的“电灯泡”。

  刘石察言观色能力为零,说话全凭第一感觉,总能让气氛陡然变化。出身农村但毫不自卑,活得坦率又真实。神经钝感又一腔热血,别人的嘲笑冷语在他面前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刘石对待喜欢的人会用自己的方法对她好,被婉拒了也不会灰心。刘石是个实用主义、土气、特别没理想的家伙,与其说对“球”热爱和执着,不如说是对“钱”热爱和执着。但就是这么个人,谁都没想到,做出了后面特别燃“带伤上阵”的一番。一个嘴上说着只爱钱的家伙变得最理想主义,为了一场证明自己的球可以豁出性命。

  球场上锋芒毕露,生活中甘当绿叶。对于刘石来说最宝贵的是家庭,看见爱的人高兴就心满意足。

  1990年,刘石出生在川西的一个山村里,父亲早逝,母亲在他两岁时不堪生活的重负,抛下刘石离村打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母亲从此成为刘石心中的一块痛。远房亲戚四奶奶看刘石可怜,把他领回家,祖孙俩就这样相依为命起来。刘石每天像个野孩子一样漫山撒野,生活上从没让四奶奶多操心。

  1997年,七岁的刘石终于交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朋友——吴常胜。吴常胜是村里的孩子王,父亲在城里体育馆做清洁工,吴常胜经常吹嘘削球的打法,刘石受到影响,自己也练起了削球。

  1999年,动画电影《宝莲灯》来到村里放映,九岁的刘石萌生了找妈妈的念头。两人偷偷溜上了去省城的火车。没找到妈妈,阴差阳错,和常胜打球的刘石被教练赏识,参加了八杯赛,没想一路杀到决赛遇到于克南。

  面对气势汹汹的于克南,不知道对手什么来头的刘石打得毫无压力,上来就连胜两局。比赛经验丰富的于克南不是没见过削球,可是这样没有章法的野路子却是第一次遇上。两局下来,急脾气的于克南被弄得焦头烂额,心烦意乱。刘石却像在做游戏一样,打得十分快乐,哪怕接下来的三局一直被于克南抓住漏洞压着打,也没泄气,反而兴奋起来,为终于遇上了个高手感到高兴。最终,刘石负于于克南,却给在场的徐坦和于克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赛后,刘石为了继续找妈而费尽心机留在了省队打工,他的球技逐渐展现出来,被教练注意到,最终凭借优异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了省队一员。

  2005年,为了培养队员们应对特殊打法的能力,国家队里出现一支球风神鬼的“教具小队”,而刘石正在其中。刘石一眼认出了被自己视为偶像的于克南,却遭受于克南的冷遇,善良的徐坦处处照顾刘石,两人迅速成为朋友。刘石浓重的川西口音和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的抠门性格引来笑话,常成为队里坏小子们开涮的对象,并因此引发了徐坦和于克南的冲突。刘石眼见徐于两人因为自己而生嫌弃,十分困扰,费尽心机从中斡旋,闹出许多笑话,但最终成功化解了徐坦和于克南的矛盾,刘石自己也成为他们共同的朋友。

  在国家二队的一年里,刘石进步飞速。然而一年面临期满,由于“野路子没有未来”是大家的共识,国家队没有教练愿意把精力花在他们身上,“教具小队”功成身退,被一批批退回到地方,刘石也面临着离开。这个时候,二队教练秦振郁郁不得志,被认为没有前途。刘石发现了秦振曾经的辉煌,渴望成为他的弟子,秦振被刘石的真诚和韧劲儿打动,两个边缘人双双开始了逆袭之路。

  升降级比赛上,徐坦于克南的让球事件使得两人双双失去晋升一队资格,而刘石却因此率先晋级进入一队,“没未来的野路子”竟然真的逆袭了,连秦振都不由得感慨,自己这个徒弟真是傻人有傻福。面对赛后互不理睬还“分居”了的徐坦和于克南,刘石可谓操碎了心,三番五次制造机会想让两人坐下来聊聊,却都无功而返,夹在两张冰块脸中间的刘石苦不堪言。

  然而一队的生活却给了刘石更大的挑战,训练的全面升级让人苦不堪言,刘石原本基础就不够扎实,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和技术调整下,刘石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他更加刻苦训练,但除了一身伤病,他的球技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提高。2011年,刘石腰部受伤,因此认识了实习队医袁冉,两个人磕磕绊绊闹出不少笑话,最终走到了一起。只是因为家庭出身的关系,刘石一直得不到袁冉家人的认可。

  国家一队的几年里,刘石亲眼见证了于克南和徐坦的先后崛起,面对两个朋友的成功,刘石真心为他们高兴,同时也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乒乓理想。时间很快到了2015年,苏州世乒赛之前,刘石伤病严峻,但最终还是决定最后一搏,除了想给自己的乒乓生涯一个交代,也想站在更高的地方,站在一个能让袁冉家人看到自己的地方,就像当年在八杯赛上想让母亲看到自己一样。然而,透支的训练让刘石的伤势加剧,面对徐坦和于克南激烈的反应,刘石坦然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刘石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他背水一战,打着封闭获得了出战资格,也让自己的伤痛万劫不复。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站上那个最高的领奖台上寻找母亲,但也知道自己已经不需要了,他已经找到并且努力拼出来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刘石坦然地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名额,将机会让给了比自己更合适的人。刘石由衷地感激自己的乒乓职业生涯,这段艰辛的路程虽然没带他走上冠军领奖台,却永远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刘石靠自己的能力,终于获得了袁冉家人的认可,在世乒赛后举办了婚礼。婚礼前,袁冉通过徐坦联系到了刘石的妈妈,偷偷邀请了她。婚礼上,袁冉带着盛装出席的刘石妈妈坐到了空着的家长座,和刘石一起给刘妈妈奉茶。刘石妈妈痛哭失声,说自己受之有愧,她问刘石恨不恨自己,刘石却说,只想看到妈妈过得好,自己就放心了。两人相拥而泣,迎来了这场迟到多年的和解。

  次年,刘石在袁冉父亲的帮助下,开办了北京小石头乒乓俱乐部,为了能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他又在川西老家开办了乒乓球业余体校,于克南和徐坦都到场剪了彩。

  2016年里约奥运乒乓决赛,刘石带着满月的孩子,拖家带口在赛场下屏息观看徐坦于克南的对决。看着那个自己永远无法站上的巅峰领奖台,刘石的心中有羡慕却没有遗憾,他看着身边温柔的妻子和机灵的女儿,世界已在怀中,他永远也当不了世界冠军,但他已经得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一切——家。

  苏畅

  生于1987年,北京人。

  徐坦在北京队时期的北京队头号种子, 直拍横打选手。

  苏畅自幼同弟弟苏顺一起接受正规严格的乒乓球训练,从业余体校到什刹海体校再到北京队,苏畅始终名列前茅,乒乓球之路走得一帆风顺,在北京队里也被寄予厚望,是个不折不扣的乒乓球尖子生。在苏畅眼中,打球一事成绩代表一切,那些成绩不好的人无论努力与否都让他瞧不起。父母再婚后与后母关系不融洽,加上平日住在队里,与家人往来甚少。最亲的人就是同在北京队学球的弟弟苏顺。

  因为雷诚的关系,苏畅一直认为徐坦是“走后门”进入北京队的关系户,对成绩平平的徐坦很瞧不上。2004年大区集训,苏畅原本以为自己会和弟弟苏顺一同进入集训名单,结果弟弟落选,名单上却有徐坦的名字,苏畅偏激地认为是徐坦挤占了本来应该属于弟弟苏顺的名额,决心要在球桌上摧毁徐坦。

  大区集训期间,他非常努力提升自己,希望在比赛中让徐坦输的心服口服。无奈他的好友吕小北总是缺心眼,屡屡挑衅徐坦和于克南,导致双方剑拔弩张。苏畅毕竟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时候也压抑不住想要整徐坦的冲动,所以搞出不少事情,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训练中苏畅也会不断地刁难徐坦,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在为民除害。

  大区集训伊始时,苏畅的实力是绝对碾压徐坦的。但是骄傲蒙蔽了他的双眼,过分的执著让他忽略了徐坦的努力和进步。最终,苏畅在交流赛中被徐坦打败,痛失了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之后的两次集训的冲刺,苏畅均未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与国家队失之交臂。而弟弟苏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进入国家二队,成为徐坦的队友。多年后,苏畅成为俱乐部选手,在乒超联赛中与徐坦相遇,输的心服口服。终于明白一路走来,一心想要击败别人、淘汰别人,真正未能战胜的其实是自己。

  在徐坦一路乘风破浪之际,迷惘的苏畅看到了“养狼计划”的通知后报了名。决心去国外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战胜自己的路上争出个“第一”。

  苏顺

  生于1990年,北京人。

  苏畅的弟弟,北京队的第三种子。原本对于2004年大区集训名额志在必得,未想到却被徐坦间接“挤占”了名额,曾和哥哥苏畅一齐认定徐坦是个不折不扣的“关系户”。

  与哥哥争强好胜的性格不同,苏顺更加安静内敛,是个单纯耿直的乖孩子,很多事情都依赖哥哥帮他处理。失掉集训名额后,苏顺定制了详尽的训练计划。通过一丝不苟的努力,终于在青年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国家二队,成为徐坦的队友。许久未见的二人重聚起初有些尴尬,徐坦主动与苏顺搭话,真诚地祝贺苏顺成为国手。但是苏顺始终心里有芥蒂,对徐坦总是敬而远之,双方很少在场下发生冲突。苏顺一心想要在球台上打败徐坦,证明自己的同时为哥哥苏畅出一口气。

  因为苏顺的打法跟教具小队的波波刚好互补,两人一度成为二队里最顶尖的双打选手。在莫教练的安排下,徐坦于克南组成的双打必须在升降级比赛中战胜他们才能升入一队。经过一番激烈的比赛,苏顺败下阵来,再一次把宝贵的晋级机会拱手相让。看着于克南和徐坦赛后兴奋庆祝升入一队,苏顺非常沮丧,甚至一度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没想到郑浩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教具小队的波波拖后腿,苏顺肯定能打赢徐坦。两人一拍即合,苏顺进入到郑浩门下,很快也晋升到一队。

  在一队的几次排位赛中,苏顺和徐坦打得有来有回,他也开始打从心底佩服徐坦坚韧勤奋的性格,两人关系缓和变成了朋友。10年以后付竞春因为重大伤病被迫提前退役,当苏顺面临相同的状况时,他发现郑浩为了保证成绩隐瞒了伤病报告。苏顺将这件事上报教练组,最终导致郑浩离队。

  2015苏州世乒赛资格赛,苏顺成为刘石最大的对手,两个同样受伤病困扰的人拼尽全力,打出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之后,刘石主动放弃出战名额,苏顺得以参赛,后退役,成为北京队教练。

  2016里约奥运之时,苏顺前往奥地利看望在国外俱乐部比赛的哥哥。电视上正在直播终极决战,哥哥苏畅搂着苏顺,兴奋地向身边的一众肤色各异的球员介绍:看见没,徐坦、于克南,这哥俩和我哥俩,从前是队友!

  甲鱼/贾昱

  生于1988年,浙江人。

  甲鱼本名贾昱,出场时是国家二队队员,因为模仿于克南的发球绝技得此花名,甲鱼对这个外号深恶痛绝,还底气不足地反驳“明明是于克南模仿我!”

  于克南少年成名,甲鱼曾多次在少年比赛中与于克南交过手,但是于克南对这个水平一般的对手毫无印象。见甲鱼被于克南轻松淘汰,一向严厉的母亲嫌弃地看着年方10岁的甲鱼说:“你看看人家!我怎么会有你这么没用的儿子!”自尊心受损的甲鱼为了打出成绩,开始观察于克南的打法,模仿他的特殊发球,终于在一次青年赛中被教练赏识,进入国家二队。

  善于交际的甲鱼一开始在二队过得顺风顺水,但随着于克南也入选了二队,其他队员发现甲鱼原来是模仿于克南的打法,开始调侃甲鱼是山寨货。某一次训练两人还撞了服装造型,连带于克南也一起受到队员们的嘲笑,于克南忍无可忍当面怒斥甲鱼,让他不要再模仿自己。甲鱼没有生气,反而解释说自己是因为崇拜于克南才那么做的。往后的训练里,甲鱼一直尝试对于克南示好,但也只是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甲鱼性格不像于克南那么冲,反而非常聪明,善于见风使舵。他知道只要于克南继续呆在国家队,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暗地里一直在想办法弄走他。

  一次资格赛中,为了争夺大赛机会,甲鱼暗地使坏,设计于克南,使得于克南失控地在教练面前对甲鱼大打出手。甲鱼顺水推舟将事情扩大,直接害于克南被退回省队。

  2004年大区集训,重遇身份已不同的于克南,甲鱼小人得志的同时,又不禁暗暗地有些心虚,害怕自己被于克南报复。而此时在二队排名垫底的甲鱼已经完全打不过于克南,所以只能用尽心思挑衅他,企图影响于克南的比赛情绪。但这一次于克南没有再次上当,甲鱼被他堂堂正正地淘汰出国家二队,并被奚落“假的永远是假的”。

  交流赛失利后,回到省队的甲鱼认为打球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选择退队做起了生意。2011年,彼时的于克南已经接连夺得世界冠军,成为乒坛的当红炸子鸡。在一次KTV的庆祝会上,甲鱼突然出现,众人纷纷尊敬地称他为贾总,于克南这才知道甲鱼如今已经是上市企业的老总,而他之前签下的代言合同正是甲鱼持有的一个子公司。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于克南的价值,甲鱼疯狂安排各种商业活动,导致于克南缺乏训练,竞技状态迅速下滑。甲鱼发现于克南日薄西山以后,开始想要用日益崛起的新星取代他的地位,两人关系再次破裂。

  也许是出生贫穷的关系,没钱没靠山的甲鱼从始至终都是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生存下来,所谓的“友情”也只是他赚取利益的工具罢了。2016年奥运决赛,甲鱼独自坐在办公室观看于克南和徐坦的世纪大战。看到最后两人在颁奖礼上相拥尽显兄弟之情,甲鱼心里竟有点羡慕。

  吕小北

  生于1989年,北京南城胡同小子。

  吕小北有个啥都不突出只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工人老爸,自幼学习不好干啥啥不灵。七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吕小北跟随邻居小伙伴去参加业余体校的招募,却因超乎同龄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被教练选中。老爸也不知支持什么索性支持打球,竟一路打进了北京队。

  智商情商球商三不高的吕小北,进入大区集训算是个奇迹。吕小北虽然脑袋不灵光,但从小学球绝对的听话和刻苦,训练从不偷懒。一路凭着憨直的性格,倒也打出了自己的风格。擅长前阵强攻、快攻。

  集训中唯一的“小胖”,发自内心的爱吃,食堂一顿饭可以吃八个菜。神经大条,正版的缺心眼,内心单纯却不懂得辨别是非,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别人一煽唬就热血上头。因崇拜苏畅出色的球技而成了他的跟班,经常在苏畅的默许下帮他出气,大区集训期间不停地挑衅徐坦和于克南。其实他内心没有恶意,只是像很多叛逆青年一样,一天不惹事就浑身不自在。大概也只有林昊之在读《哈利波特》时他能静下心聆听吧。

  大区集训以后,吕小北因为在集训中的差劲表现被北京队批评,之后渐渐不受重用,只能选择离开,通过体特生身份报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归生活,成为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偶尔陪领导打打球,侃侃自己当年在省队曾与国手交手的辉煌故事。

  波波

  生于1987年,上海人。

  上海乒乓队球员,作为于克南的省队队友在大区集训中出场。后与刘石同为“教具小队”成员进入国家二队。

  波波身形瘦小,细胳膊细腿腿,讲话也同样细声细气,有轻微的上海口音。在大区集训中,波波是年龄偏大的一员,看上去却远比实际年龄要小。波波极度爱干净,在每天一身臭汗的男运动员里,坚持天天换洗运动衣,明显有轻微洁癖。

  波波是典型的上海小男生,父母均是普通小市民,从小就生活在弄堂里,家中三代同堂。波波的家庭构成阴盛阳衰,有四个姑姑三个姐姐,从小就在女人堆里长大。这也导致波波不太会习惯男生打交道的方式,反而和女生玩得更好,行事作风在于克南眼里有点“娘”。

  由于波波执的是左手横拍,属于特殊打法,往往能趁对手未能适应时,迅速拿下开局,但是总是吃力量不足的亏,后半程疲软,在大区集训时并未入选。后通过“教具小队”计划进入国家二队,为主力提供多样化的打法陪练。

  因再无上升空间,波波退役后回到上海,成为了一名少儿触球启蒙教练,带着学生在电视机前观看了2016年徐坦与于克南的终极对决。

  高远

  生于1989年,上海人。

  上海乒乓队球员,作为于克南的省队队友在大区集训中出场,放弃职业球员之路后出国攻读MBA,后继承家族企业。

  高远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高爸爸是知名运动品牌的大老板,从小到大他的球拍、鞋子等各项运动装备都是顶级的。大区集训就一个月,男队员们都是一个背包了事,高远却带了个28寸的超大行李箱,一打开,全是临行前被高妈妈塞得满满当当的进口零食和各种名牌衣物。

  尽管高远家境优渥,父母百般宠爱,他却没有什么富二代的臭毛病,反倒是因为含着金汤匙出生,什么都不需要去争,性格特别温顺平和,也是队内最能跟于克南和平相处的人。高远对世界冠军没有执念,只是因为兴趣开始打球,因为天赋选择继续。仅仅是为了让高远放假时方便训练,高爸爸就掏钱买下了一家乒乓球馆。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远打起球来反而很放松,成绩虽然不拔尖,却也还不错。

  18岁时,高远选择退役,在美国攻读MBA学位后进入家族公司接班,并以自家企业冠名了某职业乒乓球俱乐部,成为了知名的年轻企业家。后在于克南身陷与甲鱼的合约纠纷时,高远慷慨解囊,替于克南赔付了高额违约金,使局面峰回路转,令于克南再次回到球场,专注竞技。

  2016年以赞助商身份,远赴里约观看徐坦和于克南的终极对决。

  林昊之

  生于1990年,云南人。

  内向的理科男,爱看书,虽然话少但内心很有主见。

  徐坦在大区集训遇到的伙伴。林昊之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因为从小性格软弱,一个男孩子常会被女孩子欺负哭,所以父母给林昊之报了乒乓球班想锻炼一下他的男子气概。然而,林昊之对乒乓球的兴趣永远都比不上对书的痴迷,所以在教练放松警惕的时候,自己经常偷偷在角落里看书。林昊之的父母心疼儿子训练辛苦,给他的零用钱也比一般小队员的多,林昊之节衣缩食拿这些零花钱来买书。因为林昊之常常躲在被窝里偷看书,所以从小视力就不好。进入乒乓球队时,一直戴着眼镜,绰号“小眼镜”。

  林昊之的球技一般,并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是林昊之的心思在看书,打球远远不及徐坦刻苦。他虽然外表文弱,但内心很有主见。他在书里看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并不甘心一直待在球队,总想要出去走走。

  2004年,林昊之带着珍爱的《哈利波特》系列来到了大区集训。集训中,林昊之与徐坦因为《哈利波特》而相识。每晚熄灯前的短暂时光,或是训练间隙,都成了林昊之的“说书”时间。正是因为“说书”,集训生活因有趣而充实起来,二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大区集训期间,林昊之一方面不堪训练的残酷,另一方面看到天赋平平的自己在乒乓之路上前途暗淡,决定退出集训,放弃乒乓。临行前,林昊之自己精心编写了一个哈利波特的结局,讲给徐坦,之后的很长时间,这段故事成为了徐坦在低谷期坚持下去的信念,鼓舞着他克服了重重难关。

  两人分别之后,只有很少的联系。2011年,徐坦状态低迷,作为体特招生进入大学学习,而林昊之已经则是该校纳米技术专业的大四生,两人重逢。正值《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映,徐坦特意邀请林昊之去看,林昊之却百般推诿,最终还是拗不过徐坦。电影开场,兴致勃勃的徐坦看着看着,表情满是愕然,林昊之这才满面窘色地向徐坦坦白,当年林昊之只看了哈利波特第一部,之后讲给徐坦的结局都是他自己编的。

  林昊之与女友何纯同为一个研究所的师兄妹,未来目标是能考入世界顶级的大学,从事纳米科技方面的研究。徐坦与他们在一起,除了对于各类名词的问号满脸,就是对于二人终日恩爱发糖的无奈。但是徐坦渐渐发现,林昊之其实和他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是他会通过背英语单词,到NGO组织当义工来充实自己,降低焦虑。林昊之总是安慰徐坦在面对低潮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继续努力,属于他的时代终究会来临的。

  林昊之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好久不拿拍,都快忘记了自己会打球,但乒乓球带给他的这段友谊却是一辈子的情谊。本以为再也不会有交集的两人,却在迷茫无助的时候互相扶持一起渡过了难关。2016年里约奥运会,林昊之和何纯在美国的实验室里透过手机转播观看了比赛。看到徐坦终于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林昊之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

  居来提(小新疆)

  生于1986年,新疆人。

  大区集训中著名的老油条三人组中的老二,爱笑,满脑子鬼机灵。

  从事体育工作的父亲,想要管控下居来提的调皮好动,让居来提从十岁开始走上了乒乓之路。但因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加上错过了最佳的“童子功”学习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居来提的成绩尽管在当地拔尖,但是一进入集训,瞬间明白自己绝不是乒乓之神青睐的那种人。居来提常与小西藏和小兰州调侃,集训中有乒乓之神的儿子、孙子甚至外甥。而他们仨,连这家门都没进得去。

  居来提四次出入大区集训,对其中的种种规了如指掌,教练们一见这个老熟人不由地头疼。贪玩好动的居来提擅长变换打法和各类诡异的特殊发球,在集训中重整信念加持徐坦的训练,成为徐坦交流赛致胜的关键。

  居来提继承了开饭馆的母亲的绝活,凡是能进嘴的东西,只要能升起炭火通通可以烤得特别好吃。离队后,居来提接手了家族的烤肉店,生意红火得不行,一路将烤肉店从呼和浩特开到了巴西里约。里约奥运之际,徐坦等人得知有家中国烤肉店的生意竟火过了当地烤肉,正要前去拜访,却在休息室门口看见推着烤肉餐车来赞助的居来提。里约的中国烤肉店里,挂着集训时期哥几个的合影,每每来了重要客人,居来提就会到照片前吹嘘一番。

  此人一度成为南美餐饮界的“传奇”。

  扎西顿措(小西藏)

  生于1987年,西藏人。

  憨厚、实诚。新西兰组合中皮肤最黝黑,身体最壮的一个。

  出生于羊卓雍措湖边的一个牧民家庭。父亲为前国家登山队队员,曾两次登顶珠峰。扎西继承了父亲优秀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自幼便展现了出色运动天赋。扎西随父亲来到拉萨城里上学后,在一次运动会中迷上了乒乓,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了不算系统的学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扎西成了第一个在全国学生乒乓大赛中取得名次的藏族男孩。而成绩也止步于此,进入大区集训后,扎西愈发明白自身实力与国手们的差距。

  几次集训,扎西与同在吊车尾的居来提和何进宝成了好友,在艰辛的训练中寻找着单纯的小快乐。从不调皮的扎西在哥俩的带领下却总受到牵连,屡屡被罚。扎西独有的训练呼吸和体力的方法为徐坦的训练增色许多。最终交流战中,徐坦与苏畅相持到第七局时,正是耐力帮徐坦撑到了最后。

  父母对扎西的成绩并无要求,只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打球和生活。离队后,扎西来到了珠峰下希望小学执教,并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建起了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乒乓球馆。身体力行的帮助家乡的孩子们开阔眼界,提升运动能力。里约奥运前夕,扎西只身前往冈仁波齐,为曾经的队友们转山祈福。

  何进宝(小兰州)

  生于1987年,兰州人。

  新西兰三人组中的活宝,蔫损坏代表,痞中带着耿直,点子军师,三人老大。

  甘肃省队代表,曾经刷遍各类的少年比赛的西北独苗。有着西北人独有的豪放,胆大心细的何进宝从少年队一路挺近大区集训,却也梦断于此。

  年幼的何进宝也曾做过世界冠军的梦,却在集训中清楚的明白了自身的差距与问题。从而深知追求理想的过程即为调整理想的过程,当参加到第五次集训时,球技没有涨,而脸皮却一次厚比一次。何进宝只求尽快混过这一个月,如何逃训、哪里的小馆子好吃,怎样在训练中偷懒,每天满脑子想的就是这些,毕竟回去就可以彻底离队了。

  未曾想却在此次遇到了徐坦,面对徐坦对哥仨的无私帮助和徐坦每天不惜力的训练,何进宝被徐坦的努力和真诚打动。当徐坦遭受欺负和挤兑,何进宝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了帮助徐坦战胜最终的交流赛赢得夕阳红小队的尊严,何进宝将自己最为擅长的心里战术传授于徐坦。用事实证明,有时脸皮厚并非缺点。混不吝地面对生活和比赛,有时可出奇制胜。

  女队球员

  章采薇

  生于1986年,北京人。

  前国家女队一队成员,退役后读大学,后成为一名体育比赛解说员。

  一个外冷内热的慢热女孩,看似比同龄人成熟,实际有很少女很幼稚的一面。

  章采薇的母亲是在体育局工作的公务员,之前也是乒乓球运动员,章采薇从小打球,母亲是她的启蒙教练。母亲对女儿的要求严格,小时候练球章采薇有磕磕碰碰,母亲从来不会上前来扶,都是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受伤只要不严重,都要章采薇继续练球。叫“轻伤不下火线”,这样的童年经历养成了章采薇不怕苦,做事执着,拧着一股劲一定要成功的个性。同时,章采薇也被磨去了一些女孩的特质,为了打球方便,她常年留一头齐耳短发,从来没穿过裙子,更别说化妆了,远看就像一个小男孩,从教练到球员都叫她老章。

  在球场上,章采薇球风狠,力量大,可以和男队员一较高下,平时练球,章彩薇能吃苦,认真踏实,话不多,性格独立,甚至给人一种难以接近,挑剔的感觉。大家都说章采薇是未来的女乒领队人物。

  章采薇和于克南的交往开始于于克南被罚到女队做陪练。刚开始两人互相瞧不上,章采薇讨厌于克南的刀嘴毒舌,于克南讨厌章采薇的冷淡高傲,有一段时间于克南还猜测章采薇和那个总跟在她身边的小丫头肖珺是不是一对儿,所以她才特别讨厌男人。

  于克南陪练不肯使出全力,因为他觉得女队员身体素质不如男队员。章采薇和于克南打赌,如果赢于克南,他就要负责女队场馆的清洁一周。于克南不屑,没想到被章采薇连赢好几局,最终打了于克南4:3。本来赢球只是想挫挫于克南的锐气,没想到于克南真的践行诺言。看着于克南撅着屁股拢地上的球,球不听话到处乱滚,于克南急得直追,章采薇在一旁哈哈大笑。虽然章采薇每次提到于克南都叫他“最讨厌的人”,但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提于克南的次数越来越多,两个人在一起就互茬,经常被对方说的冷笑话逗乐。

  章采薇是一个有点慢热的姑娘,随着相处,于克南才发现章采薇不是看上去那么冷,她私下和队友打成一片,大大咧咧的,是女队公认的大姐头。有北京姑娘特有的贫嘴,特别喜欢给教练和队友取外号,喜欢讲冷笑话。在认识了于克南以后,禁不住闺蜜肖珺的撺掇,章采薇暴露出了内心特别少女的一面,开始打扮自己。因为童年相似的经历、一样好强的性格,两个人互生情愫,越走越近。

  球队不准谈恋爱,怕耽误队员训练。章采薇和于克南恋爱都小心翼翼,人多的时候两个人都不怎么搭理对方,就像对待一个普通队友一样,甚至故意冷淡。但是在训练结束后,食堂,两人会用各种方法在一起,有时候相聚的时间很短,章采薇会想各种小招让于克南开心,比如给于克南带个画着笑脸的水果。

  但于克南和章采薇两个人都是第一次谈恋爱,不懂得相处的方式。好的时候蜜里调油,不好的时候也特别激烈。章采薇年龄比于克南大,也比于克南成熟,每次她和于克南争执,都是采用“冷暴力”一条条逻辑清晰的顶过去,这让于克南更加崩溃。于克南只要跟章采薇吵架,必定挂脸,情绪化是运动员的大忌,这直接影响了于克南在队里的表现。在一次队内比赛,因为和章采薇的小矛盾,于克南连输两局,被队内严肃批评。此时章采薇虽然打到了女一队,她却发现自己在乒乓球上不会再有建树了。球队里来的新人,虽然章采薇现在能打赢,但几年后呢?前浪尚强,后生凶猛,她夹在中间,清楚意识到下一个奥运周期的运动员名单不会有她。此时,章采薇的职业生涯面临抉择,去德国打商业比赛或是加入新加坡国籍代表新加坡出战。章采薇的摇摆和思虑却招致于克南坚决反对,于克南认为球台就像战场,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战不动才能说放弃。两人相持不下,最后章采薇还是为自己下了决定,前往德国。

  章采薇离开的事让于克南无法接受。实际上章采薇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这也是她和于克南不同之处,章采薇永远想得更远更多,而于克南只能看见眼前也只在乎眼前。

  章采薇只身到了德国俱乐部打商业比赛,很快成了俱乐部的头号种子。然而人在异乡,连最简单的衣食住行都成了难题,章采薇边学德语边练球,不得不独力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和压力。虽然于克南和章采薇还保持着联系,但两人因为出走而带来的隔阂却日益加深。两人因为时差,间隙越来越多,当于克南经历让球风波,好不容易接通了章采薇的电话,章采薇却因为深夜被吵醒发了脾气。两人从刚开始激烈的吵架再激烈和好,到后来慢慢相敬如宾,电话也变成了最简单的例行公事和问候。最后一次章采薇提出分手,于克南不再像以前激烈地反驳,默默接受,两人就此分开。

  不久后,章采薇在德国商业联赛中正式退役,因缘际会认识了一位华人程序员。程序员和于克南不同,虽然有些闷,但体贴稳重,为章采薇着想,给了她安全感,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决定结婚。

  章采薇结婚时,国家队队员悉数到场,唯独于克南,徐坦帮于克南包了一份大礼,徐坦回球队后,看见于克南一个人照常训练,绝口不提章采薇婚礼的事,最后只是轻描淡写问了一句新郎帅吗,徐坦撒谎说新郎谢顶。

  婚后的章采薇转行做了一位体育解说员,留起了长发,开始化妆,穿高跟鞋,和之前打球的形象判若两人,性格比起之前也沉稳了不少。虽然和于克南分道扬镳,章采薇依然关注于克南的生活。

  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男单决赛,于克南对战徐坦,于克南惜败,章采薇在现场解说。比赛结束后,徐坦被记者团团围住,采访于克南的记者却寥寥无几。章采薇朝于克南走来,真心祝贺于克南能从低谷里走出来,虽然输球,但她知道于克南尽了全力。

  肖珺

  生于1988年,江苏人。

  肖珺和章采薇同时进入国家队,两人在一个寝室,关系亲密。在“养狼计划”推行时,跟着丁老头一起去了新加坡,后代表新加坡队成为世界冠军。

  肖珺性格开朗,是女队里为数不多有“女人味”的一个队员,被大家认作乒乓球队中的颜值担当。平时跟着章采薇一起训练,在生活上也很依赖章采薇。初识章采薇时,就被这个北京女孩儿的直爽和仗义打动,认章采薇为姐姐,对这位球技高超的大姐姐更多的是崇拜,视她为自己的榜样,决心一直跟着章采薇。

  肖珺练球不如章采薇刻苦,分散的精力会研究穿着、买化妆品、追剧看小说,这也对章采薇有了一定影响。除了统一古板的队服之外,肖珺会添置一些漂亮的连衣裙和高跟鞋。肖珺还会送一些女人味的衣服给章采薇,都被章采薇收进衣柜。章采薇听到的当红明星八卦都是从肖珺嘴里讲出来的,这位生活丰富的女生给章采薇带来了不少乐趣。

  在于克南在女队当陪练时期,肖珺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和章采薇抗衡,所以认了于克南为“二号偶像”,还直呼:老章和于克南就是天生一对嘛。当肖珺发现章采薇和于克南之间的小暧昧,她第一个站出来鼓励章采薇勇敢追求爱情。之后章采薇再有一些心情的变化,都会跟肖珺一起分享。球队不准谈恋爱,肖珺就给章采薇支招,让章采薇溜出去约半个小时的会。于克南收买肖珺当“小间谍”两人吵架了之后,肖珺会劝和,极力帮着于克南说话。

  就在丁老头提出要带着她和章采薇一起去新加坡时,她本满心欢喜想要跟薇姐一起去打球,然而章采薇却拒绝了丁老头的邀请。肖珺内心深知这个机会不易,在机会和章采薇之间摇摆不定,后来在章采薇的鼓励下,肖珺决定前往新加坡。章采薇的督促和鼓励变成了视频和电话,两人因为想念而更加珍惜彼此。

  对于章采薇的退役肖珺在惋惜之余更是理解,看到章采薇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自己也在丁老头的带领下,代表新加坡队夺得世界冠军。

  教练

  莫教练(莫红卫)

  生于1960年,北京人。

  作为国家二队新任总教练在大区集训中出场,以其高压训练手段和刻薄恶毒的言辞在国家队中著称,是所有球员心目中的魔鬼教练和头号噩梦。后成为徐坦在一队中的主教练。

  一般人初见莫红卫时,都不会将他与“魔鬼教练”的名号联系上,他的面相不算凶狠,嘴唇略薄,但眼神中偶尔流露出阴鸷会让人倍感危险。平时训练中,他都比较沉默寡言,鲜少与队员们和其他教练交流,但只要他一发话,队员们就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了。

  莫红卫80年代中进入国家队。莫红卫对乒乓球的执着几近疯狂,为了涨球,在日常生活时也把铅袋绑在腿上,俯卧撑时往背上放杠铃铁片。由于个人全盛期正值中国乒乓球的大低谷,同时自身天资不足,莫红卫的成绩平平,退役后转为教练。

  正是由于见证过一个灰暗的时代,莫红卫深谙成为世界冠军难于登天,他把自己曾经贯彻的严酷标准转移到了年轻球员身上。在他的执教历史中,秦振成为了最大的遗憾和残念。秦振曾是莫红卫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千禧年周期最有望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的球员。然而,宿命在师徒二人身上相继开了玩笑。

  2001年,也是秦振的职业黄金年龄,国际乒联推行“小球改大球”变革,这让秦振难以适应,竞技水平迅速滑落。起初,莫教练顶着压力坚持让秦振上场,希望以赛代练,让秦振找回自信,无奈秦振的成绩实在不见起色。最后莫教练迫于上级的压力,在关键的2002年巴黎世锦赛团体赛中临时撤下秦振,换上了郑浩,最后中国队捧起了冠军奖杯,秦振却成了旁观者。

  莫教练做决定的时候不喜欢跟队员解释自己的逻辑与原因,所以在临阵撤将这件事上,师徒俩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对胜利充满执念的秦振从此一蹶不振,屡屡酗酒,违反队规。莫红卫忍痛将秦振摁在板凳席上,其实是希望秦振痛定思痛,重新规划人生。莫红卫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暂时驱逐的决定将秦振击垮了,秦振混迹于街头买醉,最后到了不喝酒就握不了拍打不了球的地步,竞技生涯彻底夭折。

  莫教练对秦振始终心怀愧疚,关键时刻没有信任自己的徒弟,让秦振失去了成为世界冠军的机会。04年大区集训前,莫教练在烧烤店偶遇秦振,秦振因为意外导致手部韧带断裂。以此契机,莫教练不忍坐视秦振沉沦,决定给秦振机会回到国家队当教练,希望他重新振作。秦振的事让莫教练对待年轻的球员愈发严苛,他比任何人都能体会乒乓球的残酷,光靠着热情和拼劲儿拿不了世界冠军,如果一名球员连这些压力都承受不住,注定无法走到巅峰,那不如尽早止损,去广阔天地里寻觅更轻松的人生。莫红卫坚信这才是对孩子们负责,并且问心无愧。

  一开始徐坦出现的时候,莫教练根本看不上他,只是让他跟其他人一起进行魔鬼训练。没想到徐坦却一次次在崩溃边缘爆发出了巨大能量,不断地在失败中成长。莫红卫开始意识到,徐坦有成为世界冠军的潜质,只是他现在还缺乏对冠军的渴望。莫红卫成为了徐坦在一队的主管教练之后,开始在训练中屡出奇招,目的就是想要让徐坦对胜利产生渴望,改变他温顺的性格。

  但是徐坦在国家队资格赛中不断被刷下来,心态开始产生了变化。莫教练发现徐坦已经失去了打乒乓球的初心,经常沉浸在过去的失利中不能自拔,甚至一度因为过劳训练而引发哮喘复发,眼看就要走上秦振的老路。在莫红卫的授意下,徐坦被安排到大学调整状态,莫教练也一直暗中帮助他走出低谷,而徐坦也不负所望重拾了信心,慢慢走向巅峰。在徐坦成为国家队头号种子的同时,莫红卫也升上了总教练的职位。

  2015年的苏州世乒赛,刘石虽因伤没能坚持到最后,但是热血拼搏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秦振也第一次感受到金牌不是乒乓球世界的全部,理解了莫红卫多年来的苦心。同时在徐坦和刘石二人的调解下,莫红卫与走出阴影的秦振终于和解。

  秦振和徐坦这两段师徒关系也渐渐让莫红卫意识到:输赢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保证夺冠的前提下,让即将退役的老队员圆了冠军梦,让年轻球员获得大赛磨练的机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氛围,让乒乓球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冠军球员终究会离开的,但是团队的精神却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中国队始终在国际赛场上屹立不倒。

  丁轶(丁老头)

  生于1940年,浙江人。

  作为国家二队教练在大区集训中出场,曾是滕彪、于戈的省队教练。

  丁老头身形瘦削,头发已经有些花白,露面时却总是精神矍铄。丁老头生于江浙一带的书香门第,60年代加入国家队,个人成绩并不突出,很快转为教练。执教上海队时期,丁老头一手拉拔出了腾彪和于戈,调入国家队后同样培养了大量年轻人才,其中就包括了章采薇。60岁退休后,丁老头再度被国家队返聘,进入男队。北京奥运会后,丁老头离开国家队,前往新加坡执教女队。

  作为中国乒乓球的历史活化石,丁老头在球队中地位甚高,也是教练中最和蔼可亲的一名,不止队员对其言听计从,就连教练们亦对其敬重有加。丁老头不吝指点教练提升业务水平,更强调教练的心理素质应该比球员更加强大,腾彪温和并且善于变通的心态就与丁老头一脉相承。早在上海队执教时期,丁老头就曾如此总结过腾彪与于戈的关系:“比起打球,腾彪更适合驯龙,把于戈这样的人放在腾彪的手里,他才能飞得久。”

  虽然已经年迈,丁老头的心态却很年轻,电子数码产品玩得很溜,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英语水平远强于其他球员,钻研并翻译过很多体育教学论文。队员们那点小九九他都门儿清,非但不会诉诸体罚,还调侃道:“你们这都是80年代我们玩剩下的”,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温和训练方法。

  2009年,已经年近七旬的丁老头响应“养狼计划”号召,选择前往新加坡执教。出于爱才,丁老头曾向无望进入头号种子行列的章采薇发出邀请,希望章采薇在新加坡大展身手,最后因章采薇不愿改变国籍遭到拒绝,选择了章采薇最亲近的队友、闺蜜肖珺。

  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丁老头率新加坡女队取得女子团体冠军,终结了中国女队八连冠的辉煌。在面对少数球迷扣以“卖国贼”的帽子时,丁老头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道:“取得胜利很重要,但让乒乓球取得胜利更加重要。”

  古稀之年的丁老头靠着对乒乓球始终如一的热情,仍坚守在一线教练岗位上,见证着乒乓球发展的轨迹,活成了历史,也远瞩着未来。

  雷诚

  生于1962年,北京人。

  乒乓比天大的固执大叔,为女儿而苦恼的笨蛋爸爸。徐坦省队时期,时任北京队教练的雷诚去辽宁队选拔人才时发现徐坦,自此成为徐坦人生的伯乐。2004年成为国家二队教练,一手将徐坦推入国家队。徐坦运动生涯首次转折点出现的重要人物,第一个发现徐坦身上隐藏天分的人。

  雷诚方脸淡眉,性格正直到有些固执的程度,不善情感表达,日常表现的特点是:口拙、慢热。

  雷诚无心仕途,不通人情世故,是个醉心乒乓、心无旁骛的“乒乓傻瓜”,生活白痴,平日话少,一开口三句话内必提到乒乓。因为把热情全花在了乒乓上,疏忽了家庭,妻子早早和他离异,雷诚平时的生活全由女儿雷蕾照料,对女儿雷诚始终心怀愧疚。然而他最渴望却也最不擅长的事情就是和女儿沟通,明明对女儿很关心,却偏偏不懂表达。雷诚平时在家的常态就是窝在沙发看肥皂剧,和闺女总是说不过几句话就会陷入沉默。在遇到徐坦以后,反而能顺利把“父爱”放到徐坦身上,虽然在乒乓球台上是严格的冷面教练,但生活里却像关爱孩子一样关心着徐坦。徐坦也总能读懂这个辞不达意的“乒乓傻瓜”真正的心声。

  雷诚是个别扭的人,非常不擅长流露出心底温情一面,曾努力尝试用“年轻人的方式”和女儿沟通,往往惹出温情可爱的小笑话。比如雷蕾过生日,因为注意到女儿爱听歌的习惯,门外汉雷诚苦心选了一部mp3送给女儿。看到雷蕾收到礼物的反应他正暗自高兴,门铃响了,快递送来了雷蕾妈妈越洋寄来的最新款ipod classic。对于雷蕾妈这种“入侵”父女关系的行为,雷诚总是兵来将挡,独力守护女儿长大。然而当雷蕾遭遇高考失利,雷诚却一反常态,主动提出把女儿送到美国,送去她妈妈身边念书。就算遭遇雷蕾的误解,雷诚也不愿意解释自己有多不舍得。幸好徐坦在这场父女冷战里成了两人重要的“心声翻译机”,通过徐坦,雷蕾才得以理解父亲的真实想法,而父女俩虽然暂时分别,关系却更进一步。

  对徐坦,雷诚的指导方针是扬长避短,训练徐坦观察对手弱点,在对方出现失误时反击制胜。雷诚让徐坦身上潜藏的天赋得以闪耀,比谁都更坚信这个孩子能走到巅峰。然而徐坦在国家队以后进入了瓶颈期,能让他再上一个台阶的必须是激发出狠劲儿、斗志,雷诚渐渐意识到自己指导的局限性,没办法推徐坦更进一步。2006年,让球事件后雷诚不再担任国家队分管教练,带着“老鹰推小鹰离开巢”的心态,雷诚和徐坦告别,虽然不舍,却不为两人的分开感到悲伤。

  离开国家队后雷诚回到省队执教,一直关注着徐坦的每一场比赛,出现在徐坦达成全满贯的最后一场比赛现场。

  滕彪

  生于1960年,上海人。

  于克南进入国家队后的主管教练,前上海市队主力球员,于戈的队友,丁老头的徒弟。

  几乎所有新进队员在没见过滕彪之前,都以为他是一个满脸刀疤的彪形大汉,一是因为滕彪这个名字虎虎生风,二是因为滕彪主管的队员臭名远扬。

  “滕门”是国乒队出了名的问题集中营,以于克南为首的刺儿头一个比一个难搞,曾让不少教练叫苦连天,只有滕彪收拾得了这群他口中的“小怪兽”。巨大的反差经常让滕彪自我介绍的时候震惊全场——大家都很难将这个中等身形,长相和气,老是笑出满脸褶子的和善男人跟传说中的魔头领袖对上号。有人问,滕彪治住这群问题少年的秘诀是什么,滕彪说就靠一个字——“黏”。

  “黏”,是滕彪人生的主打字。早在他还效力于上海队的时候,于戈就评价“滕彪打球和他这人一模一样,黏糊糊的”。滕彪的身体和技术特长都不突出,但是打球特别有耐心,什么球都愿意救,缠绕式打法经常把对手搞得很不耐烦,于戈就深受其害。滕彪自知打球已经到了天花板,三十岁前就选择退役转型教练,先是执教省队的战绩突出,后又竞聘来到了国家队。

  在队里,滕彪看上去并不强势,04年大区集训时,于克南十分看不上这个整日笑嘻嘻的弱鸡教练,可滕彪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像打太极拳一样去调和事情的进展,如果没有滕彪,于克南会因为闹情绪的问题最终错失再次进入国家队的机会,也正是滕彪让于克南意识到自己和父亲的感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慢慢的滕彪和于克南的关系越来越好。

  滕彪常说自己是个老光棍,妻子早逝,孩子在国外读书,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几个徒弟的身上,其中最让他费心的还是于克南。滕彪黏人的本事正好和于克南的听不进劝对上了口,不管于克南听不听,滕彪也不急,天天就跟在于克南屁股后头念叨,时间长了,于克南耳根子也被磨软了,还给滕彪取了个外号叫“滕妈”。

  和其他不太喜形于色的教练不一样,滕彪特别挂脸。于克南在场上打比赛,他在场边咬指甲;于克南打出了好球,滕彪的吆喝声比女球迷还响;于克南快要输了,滕彪嘴瘪得能挂油壶。比队员还要情绪化本来是教练员的大忌,但正因为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滕彪才能降服这群小魔头。

  于克南满贯后低潮了很久,队内队外都向这师徒俩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滕彪却从来没有指责过于克南。有次出国打比赛,于克南半夜突然说想搞个香蕉吃,滕彪听差了,不知道从哪弄回来一盒烤香蕉,于克南抱怨了两句“谁会说烤香蕉啊”,滕彪二话没说,又跑出去给他重新买。还是在徐坦的提醒下,于克南才想到滕彪人生地不熟,英语也不好,是得多波折才给他烤了一盒香蕉。于克南吃着烤糊的香蕉,突然发现,短短半年,滕彪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滕彪对此不以为意,反而剃了一个大光头,自己还挺美。

  里约奥运会,于克南重返竞技巅峰,滕彪比谁都高兴。队内会师没有教练在场边指导,滕彪远远地坐在看台上,就像普通观众一样欢呼。他最心爱的徒弟最后输掉了比赛,却第一时间跑到了看台上和他拥抱。滕彪听着于克南头一回喊他师父,说“师父辛苦了”,顿觉这一瞬间比大满贯还要珍贵。

  比赛落幕后,滕彪和于戈聚到一起,在一张废弃的球台上过了两招。除了回忆当年在互相不对付的有趣往事,他们聊得更多的还是于克南。于克南的身体里流着于戈的血,精神上满载滕彪的爱,滕彪和于克南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郑浩

  生于1970年,山东人。

  国家二队教练中的异类,精于投机,球员时代在莫教练麾下打球,习惯了凡事以莫教练马首是瞻。在球队尤其和秦振对不上眼。当上二队教练以后,经常把莫教练的话又向队员重复一遍。在郑浩的心中,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个排序,输赢第一,其他第二。所以他只挑选已经成型又特别优秀的选手,门下几乎都是精英,特别看不起秉持有教无类理念的雷诚,认为他是在浪费国家队资源。

  年少时一路踩着队友上位,为了赢球和争下大赛机会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有个人他始终战胜不了,那就是平时吊儿郎当,但是天赋极高的秦振。后来秦振因酗酒状态萎靡,郑浩终于借机上位,可惜天赋所限,始终未能获得出色的成绩。年龄偏高的他开始不受重用,只能选择退役到省队当起了教练。省队时期,他制定的训练模式大大提高了球员的成绩,为国家队输送了不少青年才俊。之后郑浩因为卓越的表现年纪轻轻就从省队教练晋升为国家二队教练。

  郑浩非常在意门下弟子的比赛成绩,期望通过培养出世界冠军,让自己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无奈在得意门生付竞春打出成绩之前,国家队下达了缩编通知,令所有教练猝不及防。雷诚秦振郑浩腾彪其中一人在考核结束后将被迫离开国家队,郑浩多年的努力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让球事件”后,郑浩在背后偷偷引导舆论,将矛头指向徐坦的教练雷诚。造成雷诚离队,郑浩也得以继续留在队里追求自己的“理想”。

  2008年奥运男单决赛,付竞春在比赛途中负伤,郑浩出于私心,拦下了付竞春的伤势报告,劝付竞春打封闭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错过了会后悔一辈子。最后付竞春顶住伤病战胜了对手,成为了奥运冠军,郑浩也成为队里的风云人物,许多新球员争着加入他的小队里。可惜好景不常在,付竞春在奥运之后伤势加剧不见好转,到了10年已经是强弩之末,惨败给于克南。原本的明日之星提前陨落,经过调查郑浩多年来一直在隐瞒付竞春的病情,这正是郑浩急于求成带来的恶果。之后性格正直的苏顺将郑浩的种种恶行通报了上级,国家队决定将郑浩开除出队。

  直到离队之时,郑浩都认为那次决赛的决策是对的。他让付竞春成为了奥运冠军,名留青史,同时为国家带来了荣誉。他只是对胜利有种特殊的执念,从来没想过害任何人。

  2016里约奥运之际,郑浩来到球队边的小酒馆看比赛,面色憔悴落魄独饮。偶遇雷诚,两人再次针锋相对起来。郑浩认为自己执教生涯为国家队培养了很多冠军级人物,而雷诚则反驳说自己与手底下的球员关系很好,才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而爱徒徐坦也几乎完成了大满贯,成就了自己的时代。

  在与雷诚道别之时,郑浩不禁感慨:你热爱打球,所以不怕输球。而我,从不是为了打球而打球,所以——输了人生。

  秦振

  生于1974年,天津人。

  国家队二队教练,曾经名噪一时的国家队乒乓明星。

  千禧年之际,秦振正值巅峰。然而国际乒联推行了“小球改大球”的变革,秦振一时间难以适应,竞技水平受到影响,状态起伏不定。2002年的巴黎世锦赛上,莫红卫顶着压力派上秦振,秦振受到巨大鼓舞,憋足了劲儿准备扬眉吐气。然而在最终的决胜局上,莫教练在开赛前临时换将,最后关头撤下秦振。那一霎那的打击,令秦振身上的拼劲儿整个溃散了。秦振沾上酒瘾,最终到了不喝酒就控制不住手抖,不喝一口就打不了球的地步。秦振毁了。莫红卫忍痛将秦振开除出队,本希望他痛定思痛,重新开始人生。却没料到,开除的决定更是让秦振从此一蹶不振,秦振混迹于街头买醉,并在一次斗殴中砸碎了玻璃,韧带受损严重,竞技生涯彻底夭折。在莫教练的努力下,秦振在国家队有了一份教练的工作得以维生。然而,这对昔日师徒却从此形同陌路。

  秦振性情大变,意志消沉,成了队里的边缘教练。操着一口吊儿郎当的天津方言,快到下班点时必定掐着表走,除了让手底下的队员完成训练量和队里的人没有任何多余交流。唯有下班喝上那一盅的时候,秦振才算是些微活过来点。一次赛后总结的教练大会,唯有秦振迟迟未到,赶到时身上还冒着宿醉难闻的酒气,全会场的人看着他的狼狈样都忍不住偷笑。

  看到曾经的希望之星成了这副模样,莫教练痛心疾首,深深自责。当刘石缠上秦振,莫教练看到了契机,暗中使力,希望这对新的师徒能让秦振走出过去。秦振破罐子破摔,本想着就跟这个和自己一样“没未来”的刘石一起混混日子罢了。然而刘石却对秦振无比感恩,成了秦振的“忠犬徒弟”,成天像个黏皮糖一样甩不脱。两个人的师徒关系完全颠倒,刘石每天早早喊秦振起床。本想混日子没想到却惹上了麻烦精,秦振毫不留情地告诉刘石这种削球打法没有未来,绝无可能走上巅峰,想趁早掐灭刘石的冠军梦。然而秦振没料到,刘石打乒乓根本没怀着英雄梦,乒乓带给刘石的快乐非常单纯,就像阿甘跑步一样,认准了就一条道走到黑,管他尽头是什么。终于,刘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秦振被他打动了,他扔给了刘石一份专属训练计划,加强了旋转变化和发球战术,把刘石的“攻削结合”的削球术提升到极致,虽然依旧臭着脸,但两人显然成了真正的师徒。两个国家队“没有未来”的家伙,就这样开始了逆袭之路。两个人的师徒身份是互相的,表面上是秦振教刘石打球,实际上是刘石感染秦振找回了关于乒乓最初的快乐,激励秦振从受伤泥潭中爬了出来。当看到刘石背负着病痛拼了命地最后一搏,秦振那个关于“金牌”的执念、心结终于消散了,明白乒乓不只是关于金牌。作为教练,秦振也终于体会了莫教练曾经的心境,理解了他的决定。和莫教练和解后,秦振重新振奋,从头开始,开启了成为国家队正式教练的新篇章。

  刘大乔(绰号“大刘”)

  生于1976年,四川人。

  国家队体能教练,前田径运动员,高中后改修羽毛球直至大学本科,研究生就读生物力学和运动科学专业,对球类竞技项目有深入研究。后转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中心,曾为国家羽毛球队、跳水队等多个顶尖队伍培训运动员。多年来的潜心钻研使大刘教练总结出有一套自成体系,且高效安全的体能训练方式,深受队员们的喜爱和拥戴。

  长相甜美,身材姣好,在全是大老爷们的教练组里显得特别突出,经常受到大家的关注。24岁刚刚进入国家队时完全无法服人,国手们瞧不上这位如此年轻又不会打乒乓的“教练”,觉得她是个花瓶。相对传统的技术训练,国手们提不起对体训的重视,用各种“讨价还价”的方式来偷懒。大刘不动声色,默默坚持自己的训练计划,努力盯紧队员们保证完成训练量。当几个王牌种子在大赛中发现体训确实对自己的综合实力有很大的提升后,主动找到大刘加课加量。大刘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全队的认可,威名从此奠定。

  2004年大区集训,徐坦等人第一次结识大刘。一开始新西兰以为大刘好欺负,企图在体能训练中趁机偷懒。没想到大刘一到训练就变了个人,严厉的态度让徐坦新西兰等人没有丝毫偷懒的机会。他们在大刘的教导下拓展了新的训练思路,明白了速度、反应和耐力对乒乓运动的重要性。在往后的大赛时期,大刘继续保驾护航,帮助队员们避免和恢复伤病。

  苏州世锦赛前期,大刘协助总教练成立了队内第一个“技术分析部门”,将大刘的科学和理性思维发挥到极致。里约奥运期间,技术部的数据分析辅助全队的战略战术排布,展现出强大的作用。

  爱情线

  雷蕾

  出生于1989年,北京人。

  徐坦教练雷诚的女儿, 07年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归国后从事金融工作。

  一个外表坚强独立,内心敏感脆弱的女孩。

  雷蕾长在北京南城的一个胡同里,她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是模糊的,雷诚一直在球队里忙,好不容易回家还总是念叨乒乓球那些事。父亲忙于工作,造成母亲的不理解,使得家庭间隙越来越大,争吵越来越多。每次吵架,母亲一直指责父亲,父亲只是微皱眉头沉默,逼急了才蹦出只言片语 “你不懂……”在母亲的炮轰中微皱着眉头的沉默男人,是雷蕾对父亲最深的印象。雷蕾九岁时,父母离婚,好强的母亲去美国工作定居。所有人,包括雷诚都以为雷蕾会选择跟母亲去美国,没想到雷蕾却执意要留下和雷诚一起生活,在年少的雷蕾心中,母亲是强大的,而父亲只懂得乒乓球,她要照顾父亲,不能让他孤身一人。自此,父女俩在南城胡同的老宅里,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童年的经历使得雷蕾比同龄人更早地成熟,考虑更多,别的小孩还在家长怀里撒娇,雷蕾已经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她不但要做好自己,更要照顾好父亲,在学校里,她是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在家里,她是掌管柴米油盐的“主妇”。在外人眼里,她聪明懂事、各方面都很优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而实际上,在雷蕾心里,始终有一个缺口,离婚的家庭,粗线条不懂如何和女儿交流的父亲,使得雷蕾比别人更渴望爱,更渴望家的温暖,可父母婚姻的失败,又让雷蕾不自觉地对感情充满戒备,潜意识里,她觉得爱是最珍贵的,但可能也最脆弱,她不敢轻易触碰,无论是对父亲的爱,还是后来对徐坦的爱,都是雷蕾珍藏在内心却不敢宣之于口的秘密。

  在这样矛盾中成长的雷蕾,外表独立,有继承自母亲的好强,和继承自父亲的倔强,内心却习惯掩藏自己的感情,看上去有些不好接近,因此没有什么朋友。她习惯于独来独往,不像同龄女生喜欢抱团,她内心的想法无法与不善言辞的父亲交流,无法与同龄的朋友交流,于是转而向音乐和文学中寻找共鸣。雷蕾喜欢听摇滚乐,没事总是塞着耳机。暗恋街边唱片店里40岁还在搞乐队的大叔。

  别扭这个词可以概括雷蕾和雷诚的互动,两个人都关心对方,也都渴望对方的关心,可面对关心又不知如何回应。雷诚有痛风,这种病不能吃高蛋白,雷蕾会主动去翻食谱,做痛风病人的食物,为了父亲牺牲自己的口福。听见父亲咳嗽,主动熬汤给他喝,汤味苦,雷诚以为是雷蕾故意要整自己,她也不会解释一句,任凭父亲误会。雷诚心粗,无法理解雷蕾的细腻,加上离异的愧疚感,雷诚和女儿相处小心翼翼,还带着刻意的讨好。但每次只要徐坦来家里,雷诚就像变了一个人,明显放松,既有长辈自然流露的关爱,也会像孩子一样和徐坦玩闹。每当徐坦和雷诚有说有笑聊起打球的事,雷蕾就发自内心的讨厌徐坦,在心里咒骂徐坦和雷诚是两个“乒乓傻瓜”,脑子和乒乓球一样是空的。她不愿承认其实这是嫉妒,嫉妒徐坦享受了属于她的父爱,雷蕾有时甚至会想,如果可以选择,雷诚一定会选徐坦做他的孩子。

  要不然雷诚为什么会忘记自己的生日,非要在生日这天把徐坦带回家庆祝他赢球呢?出于这种小心思,为了让徐坦别再来家里,每次做饭,雷蕾都会在徐坦的饭菜里做一些“手脚”,比如撒双倍的盐或者胡椒。徐坦被胡椒呛得满脸通红,雷诚问他怎么了,徐坦明知是雷蕾故意做的,还是撒谎说不小心呛到了。和爱装酷的同龄男生不同,徐坦的反应总是老实善良地过分,这让雷蕾有点不忍心再捉弄徐坦,对这个家伙从“讨厌”变成了“好奇”。

  雷蕾喜欢摇滚乐,徐坦并不懂,但为了接近雷蕾,特意从于克南那里借来了周杰伦的磁带,雷蕾表面不屑徐坦喜欢的歌,但到了晚上,她会躺在床上一遍遍听,没人时还会哼唱。从徐坦那里,雷蕾也了解到了父亲的其他侧面,对父亲多了一份理解,父女关系有了改善。徐坦的温和、善良在慢慢抚平雷蕾心里的刺,雷蕾不经意间变得比以前爱笑了,话也多了起来。

  渐渐地,雷蕾发现自己对徐坦越来越亲近依赖,对他有了一些友达以上的情愫。可是雷蕾不好意思回头再向徐坦确认,这份也许对他来说时效已过的心情。在感情里雷蕾还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有点自卑的女孩,她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害怕结果会让她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朋友。

  07年,出人意料的,雷蕾高考发挥失常。母亲安排雷蕾出国读书,雷蕾咬紧牙关不肯答应,可这是摆在自己眼前最现实的出路。一向独立的雷蕾此时很想找徐坦出主意,但此时徐坦却一心帮雷诚隐瞒被辞退的秘密,有意无意地和雷蕾拉远了距离。下不了决心的雷蕾一度想要主动捅破和徐坦隔着的窗户纸,然而徐坦却一个劲劝她安心出国念书,压根没有留下自己的意思,雷蕾认为徐坦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朋友,很是失落。一向顺从女儿的雷诚也极力反对雷蕾想要留下的决定,他第一次敞开心扉和雷蕾长谈,讲到自己作为父亲,这么多年对女儿的愧疚和对女儿前途的期望,父女俩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最终,雷蕾决定出国留学,只收到了徐坦送来的一盘磁带,雷蕾没有发现磁带的秘密。

  国外上学期间,雷蕾成绩依然优异,她变得爱笑,善于沟通,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也渐渐理解了母亲。学业很忙,雷蕾和徐坦还是保持着邮件联系,两人彼此关心,彼此鼓励,但谁都没有再主动触碰“爱”这个话题,两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种默契,一种看似和谐的局面。这时,在雷蕾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叫欧洋的男孩,他高大帅气,非常优秀,喜欢音乐,跟雷蕾有许多共同语言,欧洋热情地追求雷蕾三年,雷蕾终于被打动,接受了欧洋的追求。两人关系稳定,极少吵架,很快,雷蕾毕业了,和欧洋一起回国探亲。徐坦来机场接机,两人终于再次重逢,看着徐坦,还有徐坦身边的可爱的王思衡,雷蕾意识到自己从未放下对徐坦的感情。

  想明白之后,雷蕾和欧洋和平分手,分手后,雷蕾没有打扰徐坦,而是选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和徐坦还是保持着普通朋友关系。直到南城老宅拆迁,在搬家的过程中,雷蕾重新找到了徐坦送的磁带,终于发现录音里藏着徐坦的表白。可是时过境迁,少时的爱到现在还在保质期吗?青春期的难关又一次摆在了雷蕾面前——要不要冒着失去一个朋友的风险来捅破这层窗户纸。雷蕾这次决定不要再错过了,想要幸福必须靠自己争取,她主动向徐坦表白心迹,而徐坦经历这么多成长后,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有点怯懦的小男孩,他勇敢地说出了自己对雷蕾的感情。

  雷蕾是一个强大的女孩,她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青春期的伤痛,学会信任,学会打开自己,最终获得幸福。或许有人会说她的幸福来得太波折,但雷蕾不这么认为,这些波折让她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给她带来了前行的勇气。这一路走来很难,还好雷蕾做到了。

  王思衡

  生于1992年,重庆人。

  爱笑、坦率的阳光少女,举手投足洒脱充满自信。恋爱让她多了份从没有过的“怂”,开始怀揣起了小女生心思。

  在徐坦的大学时期登场,出场时20岁。和一般女生不一样的是,王思衡受父亲影响,爱看体育频道,也有不错的运动神经,从比赛转播中注意到还没崭露头角的徐坦,把他视作“偶像”。在大学社团活动遇到徐坦,一眼认出他,并因为闺蜜何纯的男友林昊之,而与徐坦再次相逢。王思衡对徐坦一见钟情,她藏着害羞却掩藏不住笑意地看着徐坦,“记住我,我叫王思衡。”从此展开勇敢追爱之路。和雷蕾不一样的是,王思衡对徐坦的喜欢带着点迷妹的崇拜心态,第一次见面,徐坦在她眼里,整个散发着梦幻的眩晕。

  王思衡家境不错,父母相爱,从小在幸福知足的环境长大,心思单纯,性格明朗。遇到喜欢的,就一往无前冲着他去,脑袋里根本没有退缩胆怯、怕受伤那根筋。对生活永远怀着令人羡慕的勇气,总是笑着,每天都像上了发条一样精力充沛。面对生活的打击,王思衡属于那种疼不藏着、大声哭,但好了伤疤也就立马忘了疼的女孩。

  和徐坦熟起来,是因为王思衡主动帮徐坦一起承担学校布置的一项艰难任务——带着乒乓校队杀入大学生运动会。当徐坦握着学员的手矫正握拍姿势,两人的手第一次触碰,王思衡心脏直跳,脸嘭得涨红。一次,徐坦遇上受不了这些规矩和训练量的刺儿头,一众人都被带得散漫不服管,当晚,有些受挫的徐坦正彻夜琢磨着怎么才能驯服这帮不听话的大学生,窗户被敲响,竟然是王思衡。王思衡带着零食汽水偷溜进了男生宿舍,两人席地而坐,宿舍变成挥斥方遒的指挥场,在王思衡的笑闹声里,徐坦受到感染,两人劲头十足地研究起新的“训练手段”。

  徐坦在队训练时,王思衡常翘课跑到国家队给徐坦加油,因为加油声太肆无忌惮而引起了队里众人注意,还被教练驱逐过,之后她就变成了乖巧无声地在底下加油,可动作还是很大、热力十足。渐渐地,王思衡和队员们打成一片,还从一个大嘴巴的队员嘴里知道了,徐坦心里唯一喜欢过的人名字叫雷蕾。意外知道了这件事后,王思衡心里像是被投下了一粒拼命发酵的泡腾片,变得酸酸涩涩起来,面对徐坦,多了一分试探和小心翼翼。

  由于被前所未有的不安所困扰,王思衡决定豁出去,正式向徐坦告白自己的心意。

  在闺蜜何纯的撺掇下,王思衡决定约徐坦去游乐园。告白当天,徐坦因为训练迟到,但王思衡毫不介意,立刻拉着徐坦奔向极速过山车。徐坦有点恐高,但想着总不能让女孩一个人坐,硬着头皮死撑上了过山车。结果过山车的抓拍照片里,王思衡举起手爽朗大笑,徐坦吓得整个僵硬。

  王思衡冲在前拉着徐坦在游乐园到处跑,直到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坐到了长椅上。正是傍晚,晚风吹过,一切气氛恰好,王思衡认真地看着徐坦,说出了心意。徐坦愣住了,但还是委婉地拒绝了王思衡。王思衡没吭声低着头,徐坦正手足无措,王思衡忽然仰起头,迅雷不及掩耳地给徐坦戴上了扎眼的粉红蝴蝶头饰,然后望着徐坦笑个不停。借着笑话他,王思衡一直看着徐坦,她眼睛里闪亮亮,全是藏不住的喜欢。

  告白失败,但王思衡并没有放弃,她像个小精灵一样,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徐坦面前。王思衡对徐坦关心体贴,看到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想跟徐坦一起分享。徐坦从小没有接受过女生的追求,对待如此炽烈的追求,明显吃不消,他拒绝过,也尝试过“惹不起躲得起”的拒绝法则,但都会被王思衡的执着和勇气一一攻破。王思衡点亮了徐坦的生活。徐坦会被王思衡拉去蹦极,尝试极限运动,也会在训练疲惫后被她带着偷溜去看灯光展……徐坦的心房逐渐被王思衡打开,在爱情里一无所知的徐坦,在与王思衡的接触中,感受到了初恋甜蜜浪漫的滋味。大学生运动会结束后,徐坦和学生们围成一团拥抱,他第一次主动,单独拥抱了王思衡,也就是在那一天,王思衡拉徐坦去景山看日出,王思衡鼓起勇气亲了徐坦,在徐坦脸上轻轻一啄,只不过这一次,两个人都是清醒的。在王思衡看来,她的愿望成真了,她心中美好的爱情,就要与这个梦想中的男孩紧紧相连了。

  在这之后,王思衡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徐坦的生活,大家都很羡慕徐坦的好运气。但是面对大家的调侃,徐坦却不作任何回应,王思衡发现,在那一吻之后,徐坦却止步不前了,原来两人之间暧昧的玩笑会被开得很尴尬。恰恰此时也正是徐坦最重要的上升期,能陪伴王思衡的时间越来越少。王思衡渐渐变得患得患失,对徐坦更加依赖,两人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越靠近徐坦,王思衡发现自己越迷失自我,变成了一个不像自己的人。一味的付出让她感到疲惫,徐坦的不冷不热让她对这段感情彻底陷入迷茫。

  让王思衡清醒过来的,是当她和徐坦在机场第一次见到了雷蕾和雷蕾的男友欧洋。从徐坦看向雷蕾的眼神中,王思衡看到了她从没见过的神情:失措和失控。仅仅是从雷蕾与徐坦几句简单的寒暄,她就明白了,两人那种毫无距离感的熟悉和默契自己永远无法做到,无论再怎么努力,在徐坦心中,自己无法取代雷蕾的位置。

  王思衡最心底的脆弱和对这段感情的不安全感,全都表现在了后来她和徐坦的相处中。王思衡越来越频繁地跟徐坦吵架,冷战,她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也不再那么爱笑。直到好朋友何纯告诉她,你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王思衡醍醐灌顶,明白过来,喜欢一个人不应该以丧失自己为代价。最终王思衡痛下决心,主动放弃和徐坦这段感情,选择和徐坦回到朋友的位置。她决定回归自己,重新学着快乐起来。

  王思衡决定放弃的这天,徐坦还是迟到了。王思衡一反常态,没有元气地笑着说没关系,而是让徐坦骑着摩托车载自己。王思衡不断催促徐坦开得快一些,风声越来越大。徐坦正在努力向前开,她就靠着徐坦的背,借着风声的掩盖,一点点坦诚出自己这些年来的心思,最后忍不住哭着大声骂徐坦“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王思衡使劲捶他的背,徐坦不敢回头一直往前开,也流了眼泪。直到开到了死路,两人停下。王思衡下车走远,破涕为笑,“傻瓜,你以后也稍微学着坦率一点吧。我喜欢你,但这次不等你啦!”这一次,王思衡主动转身离开。

  在这段恋情的迷失里,王思衡及时自我挽救,最终退回了徐坦朋友的位置,重新找回了自己,而她给徐坦打开了一道情感闸门,教会了他直视自己的内心。从敢爱敢恨,情感激烈的王思衡身上,徐坦明白了什么叫情感的释放,他明白了要像她一样争取。既然爱,就要去为之努力和付出。爱情是相互的,要一起走向对方。

  在徐坦之后的比赛里,王思衡做回了那个肆无忌惮、在场下最大声给徐坦加油的快乐女孩。

  袁冉

  生于1996年,北京人。

  国家队的实习队医,一名隐藏的白富美。袁冉的父亲是某一线运动品牌的大中华区总代理,家境优渥,袁冉被家庭保护得很好,为人处事非常单纯,一点也没有大小姐包袱,甚至是善良乐观得有点缺心眼。

  袁冉性格软萌,外表完全是个无害小白兔,很容易激起男生的保护欲。但她的真身却是个怪力萝莉,一开始队员们听说康复科新来了一个软萌的实习妹子,明明没伤也纷纷排队去康复按摩,谁料诊室里立刻传出一片惨叫连天。袁冉的“巨力推拿”吓退了一众男队员,只有刘石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地跑去受虐。

  袁冉从没遇到过刘石这样的男生,跟他在一块总是乐得不行。两人之间家境的差距也总会被笑料化解,比如袁冉带刘石去高级餐厅,刘石不会用刀叉,动物进食一样直接手抓,袁冉却不会觉得丢脸,反而兴致勃勃地加入他,两个人一起犯傻就成了温馨甜蜜,虽然吃得满手脏兮兮,却无比开心。面对刘石与自己格格不入的行为,袁冉却很欣赏,怎么看怎么可爱,两人怪怪的点却能正好对上,凑在一块总能玩得不亦乐乎。

  刘石和袁冉之间不刻意做戏剧性的阶级落差,贫富差距,而是凸显坦率、轻松、可爱的青春恋爱,持续发糖。

  亲友线

  于戈

  生于1960年,上海人。

  于克南父亲,前上海市乒乓球队选手,退役后转为上海“小状元乒乓球馆”的教练,专职教学龄前儿童打球。

  于戈性格暴烈,耐心极其有限,在他夭折的职业球员之路上,就是靠一记又一记不讲道理的大力扣杀打出了江湖地位,成为上海市队的主力。队内循环赛里,人人都怵于戈,可他有一个克星——滕彪。于、滕二人是上海市队出了名的冤家,杀气腾腾的于戈一落到滕彪手上就被磨得没脾气,滕彪好为人师,每回下场还要给于戈分析两句,不外乎说于戈是肌肉型选手,脑袋长在脖子上就是个摆设。这把于戈气得够呛,卯足了劲儿要在全运会上狠狠教训一下滕彪。

  正当于戈想专注拼搏事业的坎节上,打从娘胎里就没什么眼力见儿的于克南来到了人世。于戈和女友蒲容,也就是后来的于克南妈坐在一块,对着孕检报告沉默良久,抽了整整两包烟之后,于戈做出了结婚生娃、退役挣钱、转业养家的艰难决定。于戈在全运会之前离开了,他心里不甘,带着丝丝不可说的怨气,就此不再联系以前的队友。

  蒲容是中学语文老师,有文化,早早就给于克南取好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偏偏那年的奥运会中国队输给了韩国队,冠军奖杯被一个叫刘南奎的选手捧走了。于戈一意孤行,非要给取“克南”二字,暗含的是“压制刘南奎”之意。在于克南出生之前于戈就决定了,他要把于克南培养成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

  于戈给于克南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五岁的孩子每天都要跑一万米,于克南在前面跑,于戈就骑个自行车在后头盯梢,风雨无阻,哪怕于克南发着低烧也不能休息。于戈不是不心疼,但他认定了于克南是块材料,成才路上必须吃苦,更何况他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死不了人。于戈从不怀柔,于克南起义,只会遭到于戈更猛烈的镇压。

  蒲容明白于戈是因为早早退役留下了心结,她和于戈约法三章,如果于克南小学毕业,也就是12岁还没有打出成绩,就不要再逼着于克南打球了,没想到于克南练球年不到两年就拿下了市冠军。于戈带着于克南在馆里训练,蒲容就来给父子俩送饭,没事的时候坐在场边旁观训练,慢慢也成了半个内行。蒲容当然看出了于克南的天赋,同时也默许了于戈的很多决定。蒲容不会在明面上护着于克南,但于克南被罚的时候她总是悄悄给于克南使眼色,也会和于克南串通起来“减减负”。

  进入省队后的于克南参加了很多全国级大赛,拿遍了同年龄段的所有第一名,并且连续蝉联八杯赛冠军。捷报不断传来,同事们慢慢开始叫他“克南爸”,不少孩子的父母都是奔着于克南的名头把孩子送到于戈手底下训练。

  凭着出色成绩,于克南顺理成章地从省队挺进到国家队,回家次数也越来越少,于戈渐渐失去了父亲的权威。直到于克南被国家队开除,赌气不肯打球,于戈暴怒,强迫于克南继续训练,父子俩又回到了小时候日夜练球的日子。在于戈的坚持下,于克南的天赋没有被抹杀,终于通过2004年的大区集训,重返国家队。

  在乒乓球这条路上,于克南比于戈想象中走得还要远。从国家队休假回来的于克南偶尔说起其他选手,聊起战术,于戈都有些接不上话。球是没法儿聊了,于戈想跟于克南谈谈父爱,可是被棍棒教育毁掉的亲密和依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重建的,父子俩相处得干巴巴,就连坐在一块看电视吃水果,叉子不小心叉到同一块西瓜都要尴尬好几秒。

  于克南进入国家队后依然被交由滕彪主管。于戈酸溜溜地探听过滕彪的消息,得知滕彪执教的成绩不错,他心底里有点不忿——滕彪年轻的时候跟他抢名次,老了还跟他抢儿子。倒是滕彪和和气气地给于戈打电话说保持沟通,他会及时反馈于克南的情况。于戈还是摆着高姿态,说:“我已经把我儿子带到这个水平了,他要是拿不到世界冠军,只能说明你太无能”。

  在迅速斩获大满贯那两年,于克南成了全民体育偶像,也成了于戈的骄傲,于戈像个粉丝会长一样剪贴于克南的所有新闻,不小心被于克南发现的时候拒不承认,说这都是蒲容收集的。于克南觉得好笑,问于戈“你夸我一句就这么难?”,于戈虎着脸教育于克南“不就是几个世界冠军吗,想得到你老爸的认可,你还差得远了”。

  于克南面对满贯后的低迷时,于戈比谁都急,可他不在于克南身边帮不上忙,又拉不下脸面,只好催促蒲容给滕彪打电话沟通情况。于克南不愿意展露负面情绪,反而让于戈更加操心。2015苏州世乒赛失利后,于克南带着一身伤痛回到家乡,于克南于戈带着于克南重回“小状元乒乓球馆”,这里早已作为于克南的启蒙地名声大噪。于克南的出现让孩子们非常振奋,于克南给小球员喂了一下午的球,结束后累得满身大汗。时隔10年,于克南再次和于戈分站于球台两端,这场比赛不计分,不注重后果,只是不善言辞的父子俩用球拍对话,父子最终和解。

  奥运周期后期于克南状态慢慢回升,最终闯入里约奥运的决赛,于戈远赴里约观赛。比赛落幕,于戈和滕彪聚在一起,二人意外地找到了一张废弃球台,滕彪回忆起于戈在全运会前退役,滕彪不服,并坚持自己现在还是能把滕彪打得服服帖帖。于、滕二人说来就来,拿这球拍就在破球桌上打了一局。他们早已不是竞技水平,反而更能找到打球的乐趣,一局较量下来都累得气喘吁吁,反而一笑泯恩仇了。如今的于克南成为了于戈和滕彪退役后的羁绊,这让他们抛下了职业球员时期的芥蒂,可以像老朋友般闲话家常。

  徐一舟

  生于1933年,山东人。

  徐坦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解放后在机场保卫科工作,后调入鞍山钢厂,此后生活在鞍山。老伴早逝,有一独子,退休后跟随儿子一家生活。

  徐一舟最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军人身份,军旅生活养成了他倔强、坚强、说一不二,有韧劲的性格底色。在生活中,徐一舟表现更多是和蔼可亲的一面。他有原则,但不固执;严肃,但不古板,脸上总带着笑,人缘好,在家属院散步一路都有熟人打招呼,拉着他聊几句闲天。去菜市场买菜,菜贩常常趁他不注意多塞一把菜,但徐一舟会悄悄把钱补上,绝不能占人便宜。

  因为徐坦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繁忙,加上家里条件普通,没有多余的钱请保姆,徐一舟充当了家里的壮劳力,照顾孙子徐坦是他的主要任务。徐坦从小患小儿哮喘,幼年很多时光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对于徐坦来说,常伴病床前爷爷便是他最好的朋友。徐坦从爷爷的言传身教中习得很多军人作风——比如病号服一定要扣到最后一颗“风纪扣”,比如自己的被子起床后一定要叠成豆腐块,比如男子汉打针不能哭闹。其他小朋友的晚安故事是《龟兔赛跑》,徐一舟是毛主席的忠实拥护者,熟读毛主席语录,所以徐坦的晚安故事是《毛主席在延安》,有时徐坦晚上犯病,徐一舟体谅儿子儿媳第二天要工作,尽量自己照顾。哮喘病犯起来,大人小孩都被折腾得整宿不能睡,但徐一舟从不表现出一丝烦躁,温柔地告诉徐坦都会好起来的。爷爷的豁达乐观一方面给了徐坦很多支持,另一方面爷爷和父母的倦容掩盖不住,嘴上却说着没关系不累,这也让徐坦比同龄孩子更早学会隐忍和为他人着想。

  徐一舟中年起患有高血压,他每天准时量血压和服药,把数据详细的记录在过期日历缝成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没有漏过一天。因为他的谨慎,高血压多年从未犯过。爷爷严格做病情记录还有一个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害怕生病给别人增添负担。所以徐坦的小儿哮喘渐渐好转,徐一舟决定让孙子训练一项体育项目,增强体质,不能拖着个病怏怏的身体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徐一舟还在机场保卫科工作时,曾经作为基层工作人员,亲眼目睹了贺龙接见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那天的报纸爷爷还一直收藏着,虽然他只是新闻照片背后的几块马赛克。容国团的英姿给爷爷留下很深的印象,爷爷从此爱上了乒乓球,在爷爷的主张下,徐坦踏进少年宫开始学打乒乓球。

  从此以后,徐一舟接下了风雨无阻接送徐坦去少年宫打球的任务,甚至当起了场外教练,自告奋勇指导徐坦练球。在接送徐坦的路上,爷爷鼓励徐坦,给他分析乒乓球战术,光讲战术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过于枯燥,所以徐一舟经常引用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里有大量生动的比喻,经常把徐坦逗乐,后来爷爷说上句,徐坦能立刻接住下半句,把徐一舟也逗得哈哈大笑。到了少年宫,徐一舟坐在徐坦旁边,掏出小本子一边看徐坦打球,一边记录。最主要是记录徐坦的身体状况,打到什么强度,徐坦会出现不适反应,可能诱发哮喘。同时也记录徐坦对手的打法,在回家的路上给徐坦用毛主席语录做引子讲一遍今天的打球心得。少年宫学球有学费,加上打球必须消耗的球和球拍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的费用。爷爷力所能及的节俭,徐坦经常能收到爷爷用废球拍和球做的小奖杯,既鼓励孙子又不浪费。在爷爷徐一舟的陪伴下,徐坦身体一天天在好起来,犯哮喘的频率大幅下降,眼看要升入少体校,儿媳林涤却坚决反对徐坦继续打球。徐一舟和林涤都性格强硬,只能靠儿子徐展坤在中间和稀泥。面对儿媳的反对,徐一舟还是带着徐坦风雨无阻继续打球,这是徐一舟的坚持,从不在语言上。

  95年,天津世乒决赛,家里又为徐坦是否继续打球争执不下。没想到正在生病的小徐坦自己拍板要继续打球。徐一舟感到很欣慰,孙子这点像自己,也是一个干就干到底的人。林涤被爷孙俩的坚持软化,同意徐坦去少体校打球。

  徐坦进入少体校就要开始集体生活。临行前,爷爷拿出一本用旧日历做的笔记本交给徐坦。徐一舟郑重其事告诉徐坦,以后的笔记就需要他自己来做了。徐坦翻开笔记,密密麻麻的字,从徐坦第一次握球拍到离开少年宫的最后一次打球都详细记录在册。爷爷对孙子十分宠爱,平时生活节俭的徐一舟给徐坦塞了足量的零食和零花钱,但徐坦想带走徐一舟之前用球拍和乒乓球做的小奖杯,却被拒绝了。徐一舟告诉徐坦,这个小奖杯必须要用真正的冠军奖杯换才行。爷孙俩约定,徐坦一定会捧着真正的冠军奖杯回家。

  进入少体校后,徐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休假回家,爷爷都要检查徐坦做的笔记本。徐坦的笔记从开始只是记录训练量,到后来记比赛的分数,每一板失球的原因,对手的特点……爷爷看完笔记很欣慰,他告诉徐坦乒乓球不仅是体力的对抗,更是脑力之间的对抗,这些笔记一定会派上用场的。

  2001年,正当徐坦由于成绩不佳,面临被退队的同时,徐一舟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徐一舟一生节俭,自己的东西没几件,遗物里最多还是跟徐坦有关的东西。墙上挂满了徐坦打球拿下的奖状,独留一块空白,是他跟徐坦约定的“世界冠军”

  徐坦很感谢爷爷,成年以后他常常会回想起,自己哮喘发作,爷爷温柔的陪伴;打输球后,在回家路上后爷爷用毛主席语录讲出的鼓励,这些细碎的一点一滴教会了他坚韧。爷爷虽然离开了,但爷爷教会他的品质会一直陪着徐坦走下去。

  徐展坤

  生于1963年,辽宁人。

  徐坦爸爸,鞍山钢厂普通的小科长。爱好广泛,紧跟时代,之前喜欢读书看报,现在把电子产品玩得很溜,偶尔甚至会打手游。

  每个孩子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他的期望。徐一舟期待着儿子大展乾坤,徐展坤却成为他期望的反面。徐展坤高中毕业顺理成章接了徐一舟的班,进入钢厂工作,认识林涤然后结婚生子,生活波澜不惊。徐展坤在事业上没有多大野心,常挂在嘴边“小富即安”,名利没兴趣,只求安稳,对于现在的科长职务,他很满意。在生活上,徐展坤是周围人嘴里的“老好人”,他待人热心随和,习惯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没人见过他发过火,连脏话都没骂过一句,大家谈起都夸他好脾气、好修养、好人品。徐坦的仁慈随和是来自于他的父亲。

  在家里,父亲徐一舟说一不二,妻子林涤也是强性子,平时很和睦,一起嫌弃徐展坤温吞。一遇到问题,两个强性子谁也不让,徐展坤便成了润滑剂。比如在徐坦学球这个问题上,林涤认为孩子哮喘不应该打球,徐一舟却认为身体不好恰恰需要锻炼增强体质,但两人从来不会正面提出异议,都是私下跟徐展坤抱怨。徐家的家庭会议往往在晚饭桌上,如果饭后徐一舟要求徐展坤陪着去散步,就意味着他有意见了。回到家,妻子洗完碗也要去散步,徐展坤必须还得跟着,哪怕他已经很累,因为林涤同样有牢骚要讲。表面上徐展坤是这个家里最与世无争,最少发表意见的人,实际上他一直在协调着这个家庭齐心协力向前走,是家里真正的主心骨。

  对于孩子徐坦,徐展坤对他的期望同样在名字里,他不希望孩子大富大贵,人生之路平坦顺遂就是最好,加上小时候徐坦得过哮喘,身体不好。这让徐展坤更不想给徐坦施加压力,只愿他健康快乐。徐坦打球,徐展坤不像别的家长在意名次,他只在乎徐坦开不开心,尤其是儿子选择了自己完全不懂的乒乓球,又少小离家。徐展坤经常私下经常跟妻子讲:“徐坦打球,家里没人可以帮衬,往前走只能靠他自己。如果他哪天累了,我们得帮把手。”所以每次徐展坤去球队探望徐坦都会把他拉在旁边,告诉儿子如果不开心就别打了。在少体校和省队时期,他帮徐坦找好了学校,徐坦可以随时放弃;徐坦都打进国家队,徐展坤还跟徐坦说,不开心就别打了,爸爸已经给你找好了工作。刚开始徐坦不理解爸爸这样的行为,别人的家长都是加油,哪有撤火的,中间几次还发过脾气,甚至误以为爸爸不看好自己打球。2011年,徐坦被迫离开国家队进入大学的时候落,父亲反而鼓励徐坦继续打下去,不是为了爷爷的期待,而是因为徐展坤知道徐坦是真正喜欢打球,能为真正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是一种幸福,无论输赢。徐展坤一辈子没有找到这样一件能心甘情愿牺牲的事,现在徐坦找到了,他希望徐坦可以坚持下去。这件事后徐坦渐渐懂得父亲的爱不是软弱,只有家人的爱才会无关于成绩和地位,只在乎你开不开心。此后徐坦面对父亲的爱偶尔还是有无力感,但更多是一份尊重和感激。

  徐展坤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老好人”,实际上他是这个家庭的靠山和港湾,带领着这个家有条不紊的把日子越过越好。

  林涤

  生于1965年,辽宁人。

  徐坦妈妈,鞍山本地人,职业是会计师。

  林涤年轻时很漂亮,学习成绩不错,家在鞍山本地,精明能干,勤奋努力,干脆利落,直来直往,做事力争向上,有一股绝不服输的韧劲,从小属于“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条件让林涤十分自信,坚信自己有美好未来。没想到高考意外落榜,彻底颠覆了林涤之前的人生安排。之后,林涤在父母安排下进入一事业单位,并与鞍钢工人陈展坤相亲结婚。当时,两人的结合被认为两个铁饭碗的“强强联合”,然而几年之后,随着国企改革,钢厂情况每况愈下,陈展坤的事业走了下坡,而林涤却自学考下会计资格证,成为一名会计师。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外人很容易觉得徐展坤是妻管严,家中林涤是“领导”。实际上,林涤嘴上会抱怨徐展坤安于现状,工作没有大作为,心里清楚知道,自己一门心思扑工作,是丈夫把家庭照顾周到。丈夫的宽厚温柔给了林涤不断进取的安全感,在精神上林涤依赖丈夫,夫妻感情很好。儿子徐坦从小乖巧懂事,林涤的生活似乎没什么缺憾,但没上大学一直是林涤心中的隐痛,她希望这个遗憾的梦能由徐坦来圆。

  然而,儿子从小哮喘,好不容易病情好转,公公徐一舟带着徐坦去打乒乓球,刚开始打球只是为了健体,后来徐坦要上小学,却提出去体校专业学球。公公徐一舟全力支持,林涤接受不了,竞技体育残酷又是青春饭,最后学习耽误,体育也没有打出成绩,再说徐坦身体不好,更适合努力读书以后坐办公室。林涤坚决反对徐坦继续打乒乓球,徐一舟和林涤相持不下,中间只能靠徐展坤来调解。林涤表面坚决,实际刀子嘴豆腐心,她看着徐一舟风雨无阻带徐坦去球馆;看着别的小孩放学回家就能休息,徐坦回家还要一丝不苟地练习挥拍;看着徐坦为自己在乒乓球上的进步雀跃不已,林涤在慢慢融化。林涤记得那个晚上,天津世乒赛的男单决赛,徐坦刚犯完哮喘,虚弱地坐在电视机前,坚定说出他要继续打乒乓球,林涤终于松口同意。

  在徐坦16岁时,林涤替打不上去的徐坦做了决定,让徐坦退出省队去高中面试,抓住了让儿子进入大学最后机会。只是没料到,徐坦意外地“叛逆了一次”,执拗地回头选择乒乓。

  徐坦后来的乒乓职业生涯和林涤最初对孩子的规划差距甚远,孩子常年离家在球队生活,让林涤错过了很多享受亲情的机会。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当时同意徐坦去打乒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孩子的人生不是用来填补长辈的遗憾的,作为母亲,她会永远支持徐坦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继续阅读:第1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荣耀乒乓(剧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