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些孩子有可能是被拐子拐走的,鬼神之说不可轻信。”如一说道。
大婶拽了拽如一的衣袖,一脸神秘兮兮的表情,声音也放低了,“我知道一个秘密,就告诉你一个人,你可别跟其他人说啊。”
大婶见如一点头,这才心满意足地说出秘密,“你听说没,孙家为了给太后娘娘积福积寿,不仅在城外施粥,还请高僧做了几场大法事。”
“这事儿我听说过。”如一点头。
孙家是太后的母族,太后在,孙家的尊荣就在,他们当然希望太后能长长久久地活下去,一直庇佑孙家。所以孙家表现得十分积极,施粥、做法事,都是每年的常规操作。
“其实不止如此呢,孙家还在高人的指点下,一气打了八口井,这八口井说是祈福用的,分布在京城各处。我跟你说,他们打井的时候不小心打通了黄泉通道,把九幽鬼童给放出来了。”大婶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
原来,这才是流言中九幽鬼童的源头。
“九幽鬼童……有什么说道吗?”
“你一个小姑娘肯定没听说过,九幽鬼童是阎君座下童子,生性顽皮,最喜欢和小孩子玩,他每次出现,都要带走好几个孩子做玩伴,不然是不会回去的。那些被他带去地府的孩子,可不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吗?”
大婶心有余悸地拍着胸口,“幸好我家孩子年纪最小的都十四岁了,不然被九幽鬼童勾了去,可怎么得了?”
“九幽鬼童也太可恶了,它把这些孩子勾了去,孩子的父母亲人怎么办?”
“可不是嘛,可怜得很。”大婶说道,“地府的事儿官府管不了,只能找那些和尚老道管,可我瞧这事难得很。”
如一听了一耳朵八卦,也不用找其他人打听了。她和大婶道别,然后直接去了大理寺。
如一直接拿出上次魏凌洲给她的名帖,守门的公差不是上次那个,很痛快就放行了,还殷勤地为她引路。
年前这段时间,是大理寺最忙的时间段。别说身为右寺丞的魏凌洲了,就是长秋都忙到恨不能自己多长两条腿。
魏凌洲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如一了,突然见她出现在门外,惊讶程度可想而知。
“如一,你怎么来了?”
魏凌洲刚问完,就想起纪如一拜托他的那件事。不过,也不是他不上心,第一次他让长秋去调卷宗,长秋只拿回一卷,后来又去,长秋几乎翻遍了整个档案阁,都没找到其他有关卷宗。后来经他查问才知道,是档案阁进行翻新的时候,有一箱档案丢失,后来倒是找到了,不过那箱档案被雨水泡过,全部烂成了纸絮,只能作废。不过,像工匠盗珠案这样的大案子,经手的不可能只有大理寺,所以他决定闲下来之后去刑部和京兆尹衙门问一问。
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不过到底是有负所托。
魏凌洲刚想解释,如一开口了:“易安,我是来请你帮忙的。”
如一踏入房间,暖暖的热气将她包裹,睫毛上凝成的白霜化作水珠滴了下来,落到她的脸上,就好像一滴眼泪从眼眶滚落。
魏凌洲神色凝重,放下手中的笔,走了过来,“发生什么事了?”
“我师姐的孩子丢了,他大名叫孙青炎,小名叫小毛团,刚满四岁。我师姐已经向京兆尹衙门报官,丢孩子的不止她一个。现在外面全是流言,都说这些孩子是被九幽鬼童勾走了,我怕衙门受影响,信了鬼神之说,对找孩子的事不上心,所以想你请帮忙。”
魏凌洲沉吟,“其实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传闻能蒙蔽百姓,但官府之人不会如此。对此案,王大人十分重视,在接到报案之时,已经派人守住内城和外城各出入口,对出城的人详加盘查。”
“就是说只能等结果,什么都做不了吗?大理寺介入会不会更快一些?”如一知道自己有些强人所难,可是除了来求魏凌洲,她不知道还能找谁。
“此类案件不在大理寺管辖范围内,京兆尹并没有上报,所以不能以大理寺的名义出面。”魏凌洲不得不实话实说。
魏凌洲看着如一流露出失望的表情,急忙安慰。
“不过你别着急,我可以以相府的名义派人去找,如果人手不够还可以借人,先找到孩子再说!”
“谢谢。”如一哽咽。
魏凌洲抬起一只手,像是要擦去她脸上的泪痕,可最终只是轻轻擦过她的发。
为了能更快地找到小毛团,如一手绘了十几副小毛团的画像交给魏凌洲。
魏凌洲从相府点了几十名家丁护卫前去找人,别看这几十人不少,可是分散在偌大的京城里,就像几十滴水融进大海里,真的不够看。
魏凌洲想了想,带着睿王赠的玉佩去了一趟睿王府,向睿王说明来由,睿王很痛快的借出一百名亲卫,一起帮忙找人。
如一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她听魏凌洲说过,她被徐林暗算丢进内城河那次,若不是睿王借了几十个亲卫及时找到她,她可能早就成了河底亡魂。这一次睿王又是二话没说就把亲卫派出来帮忙,让她对皇族的印象大大改观。
“睿王殿下真是个好人。”如一说道。
“睿王殿下确实与其他皇族不同。”魏凌洲表示认同。
“对了,有件事忘了说。”
如一把从大婶处听来的传言重述一遍,“传言关系到孙家和太后,也不知道王大人会怎么处理,只希望不要连累到那些孩子。”
魏凌洲听到的传言远没有如一说的详尽,也没想到会跟孙家和太后扯上关系。
“如果找不到孩子,传言会愈演愈烈,只怕会传到皇上耳朵里,结果就不是王大人能说了算的。”魏凌洲有些忧虑。
派出去寻找小毛团的人还没寻出个结果,魏凌洲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京兆尹衙门也派了不少人出去找孩子,可是能派出去的人毕竟有限,甚至有人觉得那些孩子已经被拐子运出京城,大昭疆域如此之广,想要寻回难比登天。
随着时间一点点拉长,失踪孩童的亲人越来越绝望。很多人都相信了传闻,觉得是九幽鬼童勾走了孩子。百姓们都把孩子牢牢拘在家中,生怕九幽鬼童再来勾自己家的孩子。
身为传闻中心的孙家和太后也成了风口浪尖,人们心中想的是,若不是孙家为了讨好太后,怎么会打通黄泉通道,若不是打通了黄泉通道,怎么会招来九幽鬼童?九幽鬼童没来,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罪魁祸首就是孙家,是太后!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家和太后是一体的,而太后代表的是皇族,是皇权,立即有人觉察到这个案子不简单,别有用心的人伸手推了一把,谣言愈演愈烈,甚至波及了嘉明帝本人。
嘉明帝得知之后震怒不已,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最终谁也没想到,查案这事竟然落到了刚升任大理寺右寺丞的魏凌洲身上。魏凌洲屡破奇案的名声,终究为他招来了一个艰难的任务。
有很多老臣想要反对,但被魏相的眼神一扫,又缩回了脖子。
他们想得明白,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嘉明帝给魏凌洲这个机会,他若是能够把握,前途自然无可限量;可若没把握好,不仅丢丑,以后也再难出头。
要说这事儿最着急上火的应该是魏相,他们上去拱火,要是以后出了问题,这不上赶子找不痛快吗?
魏相在朝堂上帮儿子挡下了非议,回家后却发了好大的脾气。但皇命不可违,即使任务再难,魏凌洲也必须得接着。
案子从京兆尹转到了大理寺,魏凌洲的情绪还算稳定,对他来说,这个案子最特殊的地方是失踪的孩童中有一个是小毛团,嘉明帝把案子交给他,倒也正合他意。
他仔细研究了失踪孩子的家庭背景,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庭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孩童的年龄在四岁到八岁之间,其中三个是男童,五个是女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小毛团失踪的时间比其他几个孩子都早了一天。
魏凌洲让长秋去京兆尹衙门把一年来的孩童失踪案全部调来,看过之后才发现,其实京城一直有孩童在陆续失踪,只是并不明显,也就没有引起官府的重视。
魏凌洲让人找来了据说亲眼看到鬼童的农夫,农夫名叫杜老五,他表现的战战兢兢,说起那天的经历时,眼中的恐惧掩都掩不住。魏凌洲根据经验判定,他没有说谎,难道他那天真的见到了鬼童?
魏凌洲并不信鬼神,他至今为止,看过或者经办过的案子中,与鬼神有关的案子无不是人在装神弄鬼,有时人心比鬼神更加可怕。
杜老五遇到“鬼童”的那座庙位于京郊,那庙的名字十分有趣,叫作归来庙。
归来庙建有登记档案,建庙的和尚叫释远,同时他也是主持,当时庙里算上主持共有七名和尚。归来庙香火不旺,极少有百姓前来进香,和尚们在庙周围开垦了不少菜地,勉强能做到自给自足。
后来释远因病去世,庙里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陆陆续续走了几个和尚,最终庙里只剩下一老一小,还在勉强支撑着。然而这一老一小也在鬼童事件后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京兆尹衙门已经将归来寺搜查了个遍,并没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也没看到雪地上留下的脚印。那天下过雪后,就是连日大风,就算是留下脚印也早就被雪覆盖住了。
放出去寻找小毛团的人已经被魏凌洲紧急调回,这样盲目的寻找根本无济于事,必须找准方向才能一击即中。
这个案子线索很少,可嘉明帝等不得,那些孩子更等不得。魏凌洲想了又想,把第一目标定为归来庙,杜老五在归来庙看见鬼童勾魂是第一个疑点,两名和尚突然失踪是第二个疑点,他要亲自去一趟,哪怕把归来庙附近一带的地犁一遍,也得把线索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