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魏凌洲看着不远处的庙宇。天底下的庙其实都差不多,都喜欢在庙宇附近种树,归来庙同样如此。不过天寒地冻,这附近种的树木都不是四季常青的树,树上的叶子早早掉光,整棵树被冰雪覆盖。
除了主殿,归来庙后头还有一排小房子,应该是僧房。挨着僧房的是伙房,离伙房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口井。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人使用,辘轳上挂满了雪,看上去有些荒凉。
“按照杜老五所说,当时他就藏在庙门后,透过门缝看到鬼童和那些孩子。”魏凌洲自言自语。
长秋踏上台阶,推开了紧闭的庙门,一股灰味扑面而来,等灰味散了散,他们才一起走进去。魏凌洲观察了一下归来庙内部的情形,跟杜老五说的差不多,灰尘虽然有些厚,但是主殿内的一切俱都完好。
这庙已然成为无主荒庙,可能再过不久就会成为乞丐和过路人的寄居之所。
“长秋,你叫人去附近,找找住户或者经常来往这一带的乞丐,询问一下归来庙的情况。”
“是。”长秋领命离开。
魏凌洲看遍了大殿,还掀开遮挡供桌的布幔看了看,确认殿内并没有藏着暗道密室这类的地方。他直起身的时候,看到了供桌上的香炉,香炉应该很久都没清理过,里面堆满了香灰。
魏凌洲看着,突然伸出手捏住一小撮香灰观察,甚至还放在鼻端闻了闻。
“公子,后面的僧房和伙房已经仔细搜查过了,房间里挺干净的,伙房里还留着一些糙米和蔬菜,没有可疑的地方。”长秋说道。
魏凌洲拍掉香灰,也不怎么失望,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找到线索,那京兆尹衙门的人就不会无功而返了。
他站在门口,接着掩上庙门往外看,他的动作和杜老五那日的动作重合。据杜老五的描述,当时鬼童与他的距离大概有四五丈远。
通过门缝往外看,视野有限,魏凌洲估算了一下四五丈的距离,然后目光固定在一棵光秃秃的大树上。
“长秋,你去那棵树上瞧瞧。”
长秋走过观察了大树几眼,然后靴子在树干上一踢,借助这一踢之力一跃而起,抓住了一根较为粗壮的树枝。树上的积雪洒落下来,长秋满脑袋白,他随意地拂去积雪,攀上一根更为粗壮的树枝,就这样一节节往上爬,他很快就找了能承受他体重,又能观察到大树全貌的地方。
他一只手牢牢抓住树干,低头往下看。刚才借助他那一踢之力,树上大半的积雪都掉落下去,他的眼睛如同鹰隼一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然后目光停在一根粗壮的树枝上。
长秋从树上跳了下来,快步跑向魏凌洲。
“公子,我看到那棵树上有被绳索绑缚过的痕迹,痕迹很明显,应该形成没多久。”
魏凌洲低头思索,正好两名小吏走过来,像是要禀报什么。
“你们认为,九幽鬼童踏雪无痕是怎么做到的?”魏凌洲问道。
两名小吏对视一眼,其中一个抱拳。
“魏寺丞,那杜老五说,他看到的九幽鬼童与纸扎人相似,会不会他看到的就是纸扎人!纸扎人很轻,所以不能在雪地上留下脚印。”
“纸扎人是死物,它如何能够在雪地上走动,还能说话,而且树枝上的痕迹怎么解释?”
另一名小吏思考了一下,“大人,属下倒有个想法。属下老家在南州,那里流行一种木偶戏,就是把木头做成人体的形状,然后在上面蒙上猪皮,画上五官,穿上衣服,乍一看跟真人极为相似。”
魏凌洲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小吏受到鼓舞,接着说道:“由于木偶体型较大,重量也不轻,表演这种木偶戏的都是力气很大的年轻男人,操控木头用的是结实有韧性的牛筋绳。表演时得有支点,他们把绳子架在支点上,以此来操控木偶上下动作。他们在操控木偶的时候,还可以出声为木偶配音。属下看过他们的表演,极似真人。”
魏凌洲瞧了一眼大树,“支点找到了,应该就是这棵树。”
“可是京城离南州十分遥远,怎么会突然跑出个演木偶戏的?”长秋不解。
“只要有心,远在天边也能找到。”魏凌洲话音一转,“况且太后寿诞,各地百戏团聚集京城,南州又不是偏远之地,来个表演木偶戏的也不奇怪。”
魏凌洲看向发话的小吏,“你既了解木偶戏,那你就去查一查,太后寿诞之前,是不是有一支木偶戏团进京。”
这时一开始说话的小吏掏出一个卷边的蓝皮本子,呈上来给魏凌洲看。
“属下在僧房里找到了一本记事簿,就藏在一张席子底下,小人翻了翻,都是一些日常支出的琐碎记录,没有什么特别。”
魏凌洲接过,慢慢翻看起来。他看得极为认真,每一页都没有放过,看到最后两页时,他突然顿住了,似乎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这里有些奇怪,之前的支出很有规律,都是每十五天记录一次,采买的东西和数量都没有太大的出入,可是后面日期只隔了两天,采买的东西也跟之前不同,糙米和菜蔬的数量多了两倍,竟然还有猪肉和烧酒。而且这里还记录了采买青砖一百五十方,我在庙里没看到新的修补痕迹,僧房和伙房那边有吗?”
长秋摇头,“我里外都看过了,也没发现。”
“庙里只剩下两个和尚,采买的食物数量不对,种类也不对。而且字迹有些凌乱,像是匆忙下写下来的。”魏凌洲用手指轻轻点着记事簿。
他的手指点到青砖二字,“这些青砖的用途是什么,现在在哪儿?”
确实,一百五十方青砖体积不小,无论放在哪里都能一眼看到,可是他们早就踏遍了归来庙,连青砖的影子都没见过。
“是不是胡乱写的呀?”长秋搔头。
魏凌洲合上记事簿,“就算是胡乱写上去的,也需要一个缘由。”
他走出主殿,在整个归来庙范围内转了一大圈,目光忽然被僧房旁的一棵树吸引。那棵树不算粗壮,树枝光秃秃的被雪覆盖了大半。魏凌洲走过去拂去树干上的雪,结果在树干上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痕迹。
他把长秋叫过来,“你来看看,这是什么造成的痕迹?”
长秋思索,“看上去像是飞爪造成的痕迹,不过看这些抓痕的间距和力道都比飞爪大,应该是类似于飞爪的兵器,例如虎勾。”
魏凌洲皱眉,“一座和尚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兵器?”
长秋补充道:“看这树干上的密度,应该是日常练功造成的。”
魏凌洲转头走进相邻的僧房,确实如长秋所说,僧房里很干净,几乎见不到多余的摆设。他又走进伙房,伙房里有些乱,那些菜蔬一看就放置了很久,若不是冬日天冷,早就腐败了。
伙房的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柴火和木炭,都没什么奇怪。倒是魏凌洲在另一侧看到一个形状奇怪的炉子,因为久未使用,上面积满了灰尘。
魏凌洲掀开炉子,伸手在里头掏了掏,最后他掏出一颗不知是什么的小圆球。
小圆球漆黑如墨,魏凌洲用手指一捻。
“铅?”
长秋找到一方布巾递给魏凌洲,魏凌洲擦掉手上的黑灰,把小圆球放到案上。
“这座庙,有些古怪。”魏凌洲说道。
长秋也看出来了,所以他主动请缨,和几名公差一起去附近打探消息。
大约半个时辰后,所有出去打探的公差才陆陆续续回来。
“大人,我问过几名百姓,他们说本来归来庙的香火还可以,后来老和尚释远死后,发生了一些古怪的事,渐渐的百姓就不敢过来烧香了。”一名公差说道。
另一名公差也道:“我问的那户人家说,他们那有个猎户打猎时伤了腿,晚上回不来,就去归来庙借住。第二天猎户死在离归来庙不远的地方,身上都是老虎的爪印。”
一名小吏上前,“属下打听到,失踪的那名小和尚是释远四年前收养的孤儿,听说有些呆傻,但是很听话。”
长秋说道:“我听说的是归来庙里有鬼。有个老妇说,她的丈夫有一次走夜路,路过归来庙,口渴难忍,所以就去归来庙的水井里打水,没想到刚靠近水井,就听到井下有声音,呜呜咽咽的,像是水鬼索命。回家后没几天,她丈夫就死了。”
魏凌洲目光转向外面那口水井。
“所有地方都看过了,但是这口井是不是还没看过?”
长秋有些迟疑,“我大概瞧过几眼,可能是挖的位置不对,里头的水只有浅浅一层,一眼能望到底,什么都没有啊。”
“不,你亲自下去看看,任何地方都不能放过。”
长秋闻言二话没说,招来一个相熟的公差,他把井绳绑在腰间,让公差把控辘轳,将他一点一点地放下去。
当长秋的靴底接触到井底,他发现这口井里剩余的水比他预估的还要多一些,起码已经没过了他的鞋面。他往前走了一步,却差点被什么绊倒,长秋捡起脚下的东西一看,竟然是一块青砖!
原来青砖在这里,在一口井的下面?
天光顺着狭窄的井口打下来,映在微微波动的水面上。长秋的手按在冰冷的井壁上,仔细地摸索着,眼神如同鹰隼一般锋利。
“扔个火把下来!”长秋朝上面喊道。
很快的,一根火把掉了下来,长秋伸手抓住,用随身的火折子点燃,火把照亮了幽暗的井底,一切都无所遁形。
在这样明亮的火光下,长秋终于发现了端倪,有一片青砖明显是新砌的,和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伸手抠了抠砖缝,发现抠不动,又伸腿踹了两脚,发现青砖略有松动,索性抽出佩刀用力插入砖缝里,佩刀插入半尺,再往前突然失去了阻力。
长秋心中一震,青砖后头果然是空的。井底有这么大一个空洞,肯定是有问题!
长秋努力了半天,终于抠出来一块砖,他把砖扔掉,又接着去抠第二块砖。
魏凌洲见长秋半天没有动静,有些心急,对着井里喊道:“长秋,下面什么情况?”
长秋呼出一口浊气,拽了拽绳子,“把我拉上去。”
长秋出了井,周围已经围了一圈的公差。
“公子,我找到那些失踪的孩子了。”
此话一出,大理寺的公差们差点儿炸锅。
“在井里?”
这是疑问派。
“这么快就找到了,上天庇佑。”
这是乐观派。
“我明明看到你在抠东抠西。”
这是挑刺派。
“那些孩子不会是淹死的吧,也太可怜了……”
这是悲悯派。
魏凌洲一挥手,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到底怎么回事?”
长秋声音有些沉闷,“我看到一片新砌的砖墙,抠出了几块砖,里面有个比棺材大点的空间,我用火把照了照,里面堆的都是小孩子的尸体。应该……就是失踪的那些孩子。”
井底的砖墙被彻底破坏,小空间内的童尸一具一具地运送上来。公差们将尸体排成一排,天气寒冷,童尸还没有出现腐败迹象。一张张青灰色的孩童的脸呈现在众人面前,即使已经见惯生死,在场的人们依然沉默了。
这些孩童的死因很明显,他们每一个人的脖子上都有一道狰狞的伤口,那伤口极深,应该是一刀毙命。
魏凌洲的目光掠过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他觉得内心有一把火在烧。
“把这些尸体都好好的运回去吧,仵作验过之后,就去通知那些孩子的亲人前来认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