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珏还记得舒明蓁,当初奇珍坊的事,他也还清楚的记得。
若是舒明蓁一直那样下定单,他或许还能慢慢遗忘,可她偏偏在几个月后就停了,再查也不见她再买什么玉石之类的东西。
琳琅阁照旧开着,东西却不见买了,陆珏对她越发好奇。
若是琳琅阁先前当真需要那么多玉器宝石,那就应该一直需要。
进一次货用许久的很正常,但就没见过进几次货用许久的。
舒明蓁先前的行为就让他注意到了,她的脸他也记得很清楚。
虽然说是记得一个姑娘的脸不大合适,但他确实没忘。
他知道舒明蓁是定了亲的,听说就是和村里的猎户,还是在十八岁之后才定的亲。
十八岁,对于女子来说可当真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舒明蓁前些年的事儿也不难查,但他总觉得溺水之后的舒明蓁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虽说有些人在经历了生死之后,确实会有很大的变化,但舒明蓁的变化未免太大。
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姑娘,在溺水之后倒是又退亲又做买卖的。
陆珏一向是不相信那些鬼神之说的,他不觉得当真可能是换了个人,只是觉得查到的那点东西太假。
又或者说,舒明蓁太善于伪装。
陆珏就在楼梯那停住了脚步,舒明蓁也察觉到他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
她不记得自己在哪见过他,不确定他盯着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原本她想当做不知道,等着他先把目光挪开。
但陆珏就像是喝错了药一样,目光一直放在她身上。
他的目光存在感太强,舒明蓁完全没法忽略,只能也看向他。
舒明蓁早就知道了陆珏这么位人物,但还是第一次真正见到他。
他看上去像是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倒不大像是陆氏一族的少家主。
外在的模样可以骗人,但一个人眼睛是骗不了人的。
舒明蓁从他的眼睛里,可没看到多少善良,他的眼睛里,盛满了野心。
见舒明蓁望过来,陆珏才不再像先前一样一直看着她,而是微笑着冲她点头示意。
舒明蓁虽然满头雾水,但还是跟着回了一礼。
她也只是点头,权当做自己看到了他而已。
两人相互点头示意之后,陆珏就离开了清茗阁。
他离开后,舒明蓁听着楼下的说书声,眉头紧紧皱起。
这个陆珏有些奇怪,他好像是盯上了自己一般。
舒明蓁仔细回想了一番,实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被惦记上的。
明面上,她只是个开首饰铺子的而已。
陆氏名下,什么样的铺子没有,不可能会注意到她这么个小小的商人才是。
就算是她先前在奇珍坊花了不少钱买玉石,但她也不觉得那足以引起陆珏的注意。
陆氏一族可是很久之前就成了大顺的首富,延续这么多年,不知积攒了多少财富,不至于看得上她那三瓜两枣。
她不知道陆珏到底为何方才一直盯着她,但她的直觉告诉她,陆珏一定是注意到她了。
虽然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被注意的,但她同样也没法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
连除了家里人外最熟悉的钟离修脑子里在想什么她都不明白,更何况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他的消息虽然总是递到自己手中,但传闻中的人和现实见到那完全可能是两人。
谦谦君子可以是衣冠禽兽,臭名昭著也可以背地慈心。
很多时候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别提只是传闻中的。
随便一条什么流言,只要多经了几个人的口,都会变得让人不知道最初的意思。
她能让人盯着陆珏,但不可能十二时辰不错眼的看着。
陆珏离开清茗阁之后,舒明蓁还在清茗阁又坐了半个多时辰,愣是等说书先生把那一回说完了才走。
只是听完之后,她觉得还是得找南星聊聊。
那说书先生说的挺好,但那本子挑的问题有点大。
就才子佳人那点破事儿,书店都不兴卖了。
一些穷酸书生写出来纯粹妄想的东西,也就偏偏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
这些本子,不合适茶楼。
茶楼嘛,还是适合志怪小说或者通俗演义,再不济一些江湖传闻也成。
雅间的生意,其实能算是隔开的,但来者都是客,不能不顾其他客人。
这点才子佳人的故事,翻来覆去都一样。
实在要是找不到合适的,让蒙皓君那小子说点江湖上的故事,再稍加润色就成。
说起蒙皓君那小子,舒明蓁也是没想到会有这么蠢的。
一身好功夫,吃饭没钱不想着先跑,还非得留下来跟掌柜理论,差点就给人送官府去了。
舒明蓁那时是去八珍楼拿她的那份分利,没想到能遇上这么个小子。
十六岁的少年,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人是阿梨注意到的,蒙皓君一看就是个练家子,一点都不会藏这些。
他不单单不藏着自己身手,连自己的愚蠢也没有想过要藏着掖着。
若是实在不想吃饭不给钱,日后补上或者是留在酒楼帮工都成,可他偏偏要在那和掌柜吵起来。
舒明蓁不知道前因后果,但阿梨说他身手应当是不差,舒明蓁才难得管这么回闲事。
若是蒙皓君没有蠢得那么明显,她也是不会出手帮忙的。
打那以后,蒙皓君就缠着她还钱,但他那点银子总是放在兜里不过夜,半个多月一文钱都没还上。
一两多银子,照他那么还,怕是下辈子都不见得能够还上。
蒙皓君也不是挣不到银子,可偏偏自己身上都没有二两银子的,又格外怜贫惜弱。
舒明蓁不觉得怜贫惜弱有什么不好,前提是能够养活得了自己。
像蒙皓君那样把钱给乞丐买包子自己啃馒头的,她只觉得脑子有坑。
阿梨试过蒙皓君的身手,虽然人傻了点,但身手确实不掺水的。
他比阿梨还要厉害点,舒明蓁那时候茶楼又正好需要护院。
像这样两三句话就能给忽悠瘸的,舒明蓁都不用担心他当叛徒。
不是相信他那口口声声的义气,纯粹是觉得他没那个脑子。
舒明蓁当时说让他来当护院,签长工契。
蒙皓君看完当初的契约之后,就跟舒明蓁说他还有师兄弟也能叫过来,问她能不能一起收下。
舒明蓁当时是应下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联系的,不出十日人就都来了。
她原本以为蒙皓君是个例,没想到他师门出来的都差不多。
一水的清澈且愚蠢。
也是他把他师兄弟都找来了,舒明蓁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师门全都是群孤儿,如今师门暂且没钱先关了门,让他们自己下山讨生活了。
舒明蓁当时听到这些的时候,脑子都空白了一瞬。
她只听说过江湖上会有门派灭门,还是第一次听到有门派破产的。
而且,还是暂时的。
舒明蓁光是听着,就觉得槽点太多,不知道从哪说起好。
好在他们虽然容易忽悠了一点,一根筋了一点,但确实不愧是同一个师门出来的,身手都很不错。
他们一个师门总共十二人,还有一位是师叔辈的,全都留在了清茗阁。
后来,舒明蓁才挑走了两个,让他们去当武师傅。
清茗阁就这么大点地,十个护院够了。
主要是舒明蓁也不想老是看着他们,见着就觉得头疼。
一个两个的,憨得很。
她其实也很好奇,他们的师父到底得是什么人才,才能养出这么一群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却又格外好养活的徒弟。
他们都是江湖中人,虽然没怎么行走过江湖,但那些传闻多少都听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