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珏比多数商人要稍微早些收到消息,是京中直接递来的消息。
他得知消息时,想法比他爹更加大逆不道一点。
他甚至怀疑,元和帝是不是疯了,不然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来。
十税七,这是逼着所有的商人都关门。
就算是大家族能耗得起,也不会愿意这么干耗着。
元和帝这招,算是一出十足的昏招。
那些小商贩没法子反抗,只能选择关门不再做买卖。
他们不做买卖了,元和帝就收不到税,还是会变得和先前一样。
若是元和帝不能及时收回成命,那么这天下迟早要乱起来。
世家大族可不仅仅把控着朝政,同样家里的产业也不会少。
元和帝的做法,是想把所有人都往死路上逼。
舒明蓁一直都觉得,元和帝把商税加得这么重就是脑子有病。
他这是想,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那就干脆都别满意。
元和帝政令发出去之后,他自己其实也意识到了不行,但身为帝王,他不能朝令夕改。
若是所有他一直朝令夕改,那么帝王的威严何在。
十税七,他也意识到了荒唐。
只是他还是决定,至少要等雪灾结束之后再找借口取消这政令。
到时候,那些商人还得感恩戴德。
元和帝连那些会怎么赞颂他都已经想好了,唯独没想过一切会不会真的撑到那个时候。
就像他当初勾结匈奴对付定北侯府后,也没想到西北还是拱手让人。
元和帝的打算,远在临安镇的舒明蓁分毫不知,她还在为茶楼一事发愁。
先前是想着把茶楼挂在表哥那,但如今新的商税政令是个不小的麻烦,她不愿意拖着外祖家一起下手。
思来想去之后,她最后还是决定把茶楼写在掌柜名下。
至于掌柜,她暂且用药物控制着。
比起虚无缥缈的忠心,她更相信自己的药物。
三月十七日,清茗阁正式开门,没几个人知道那是舒明蓁的茶楼。
为了避免麻烦,茶楼的事儿舒明蓁连家里人都没有告诉。
茶楼那边的事儿她几乎都是放手给了掌柜,自己不打算怎么过去。
钟离修原本还未舒明蓁新开的茶楼备下了一份厚礼,可茶楼开张当日,得知掌柜和老板是同一人时,他就没有去。
他先前就纳闷,在商税这样高的节骨眼上,舒明蓁为何还要开茶楼。
名下的店铺越多,所收的税就会越重。
直到得知茶楼的老板并非舒明蓁之后,他才明白她的打算。
把店铺挂在亲信名下这样的做法,在权贵圈里屡见不鲜。
就像先前定北侯府的产业,很多也挂在了旧部或者女眷的名下一样。
只是那个掌柜是舒明蓁自己临时找的,他先前并没有见过这个人。
他原想去好好查查,但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舒明蓁的手段层出不穷,她想要应付一个人,应当是比他还要容易才是。
对待掌柜,舒明蓁并没有使用药物。
药物多少还是会对人的脑子产生影响,她还需要一个脑子灵活些的掌柜,不能让他成了傻子。
刘茂则不一样,反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若是出了问题,她再扶持上去一个新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舒明蓁在掌柜身上放了一种特殊的小生物,是一对儿,他那一只,她自己手上一只。
她不需要掌柜像应声虫一样,她需要的只是掌柜不会对她有半句假话而已。
那东西正合适,就像是民间所说的蛊虫一样。
这小东西她还是在末世的时候偶然得到的,一共也才四对而已。
若非时局特殊,她也不会把它用在掌柜身上。
这东西都是除非宿主死亡,不然没法拿回来的。
但有它在,掌柜也不会想着背叛她。
只要掌柜不会意外死亡,这东西就会一直放在掌柜身上。
原本只打算让她做个茶楼掌柜的,但舒明蓁不想就这么浪费了东西,干脆决定日后的消息处理都交给她。
南星,她给掌柜新取的名字。
她是她早就买下的人,只是先前一直藏在琳琅阁当普通的侍女,并不起眼。
那时候,她其实就有了安排,只是不想让她太打眼。
南星长袖善舞,但又嘴很严实,让她来处理那些情报消息也合适。
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南星其实一早就在她的选择范围之内。
茶楼开业那几日,舒明蓁特地给了西街那些青楼之人不少的银子,只为了让她们提一提清茗阁。
那些有名气的姑娘,能成为她们入幕之宾的,同样也是有钱或者有权的人。
市井的消息渠道舒明蓁已经有了,剩下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上层的那些消息了。
那些姑娘们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要在那些恩客去青楼时,提上一嘴就成了。
舒明蓁钱给的不少,银子来得这样简单,那些姑娘们也都高兴。
茶楼开在白日,青楼主要是晚上的营生,也不影响。
清茗阁顶着这么重的商税开业,本身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那十税七的商税,已经吓得一些小商贩暂且把铺面都给关了,回家吃存银,就怕为了那商税反倒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
可偏偏在这时候,竟然还有人敢开业,很难不让人注意到。
这也是舒明蓁思虑过后选择在这时候开业的原因,开业本身,就成了最好的宣传,反倒是能省去一些功夫。
敢在这时候开业,在那些人眼中,肯定不是背景太硬,就是脑子有病。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能够引起那些人好奇心就够了。
只要开业时他们来了,舒明蓁就有把握清茗阁能把人留住。
毕竟青楼是寻欢作乐、拉近关系的好地方,却不是能够谈话的好地方。
可也不是所有的事儿,都适合带到家里去商量。
相比之下,她的清茗阁就会成为一个最合适的地方。
为了能让那些人能来清茗阁谈事儿,让她能听到些有用的消息,她特地在隔音上边下了功夫。
隔音和布局上下功夫,就能保证她的人能够听到消息,但隔壁的人难以听到。
陆珏先前因为那些乞丐混混们反常的事儿,一直让人盯着临安镇。
得知临安镇在这个节骨眼上新开了一家茶楼,他越发觉得奇怪。
这个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很难让他不想到让那些乞丐混混们化整为零的人。
刘茂那不是铁板一块,他的人进去探过,那些乞丐混混买的东西并没有在他那。
那些乞丐混混买的东西,若说是粮食,倒也还能算是情有可原,但还多出来了那么多药材,怎么看都有猫腻。
又不是什么疫病,还能那么多人都病了,还都各病各的,却一个病人都见不到。
陆珏一直让人盯着临安镇这边,舒明蓁同样也一直让人留意着陆珏。
清茗阁开张的第二日,陆珏就亲自来了清茗阁。
一踏入清茗阁,陆珏就觉得这清茗阁与其他茶楼有所不同。
多数茶楼,为了方便客人听人说书,位置都会在大堂,或者是雅间靠近围栏的地方。
但清茗阁则不同,清茗阁一共三层,一层大堂,二层也是开放的茶座,可三楼却是雅间。
据手下传来的消息,清茗阁三楼的雅间,很难听清楚隔壁在说什么。
一般的茶楼,就算是有雅间,也会为了方便客人听书,而让人更加能听到外边的动静才是。
这清茗阁倒是有意思,又是不和寻常一样。
越发像是在背后指使那些乞丐混混的人了。
陆珏刚开始还没明白那清茗阁的雅间到底有什么意义,直到临安镇的县令都提起了之后,他才意识到雅间的妙用。
背后之人,这是冲着临安镇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