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茗阁的那些雅间,其实每间房之间还有一处小空隙,跟一张圈椅差不多宽,只能容纳下一人的宽度。
那个空间,是舒明蓁专门让人探听消息的。
因为地方狭窄,只需要在两间雅间之间略微挪动两三步的位置,所以根本没人发现中间还有空隙。
毕竟,也没人回当真把每一间房都仔细丈量。
那些空间是直通地窖的,根本不用从楼里出入。
其实若只是这么一点小手脚,隔壁之间还是能够听得到声音,只是不会那么真切。
之所以能够做到隔壁完全听不到声音,是因为舒明蓁在那些空间里边放了一种特殊的蘑菇。
那蘑菇是末世的变异植物,能够吸收声音。
不需要的时候用罩子隔开,其实就能听得到声音,每一堵墙上,都有一个小机关,就是控制那些蘑菇的。
平时有人在那些隔出来的空间里边守着,控制那些蘑菇确保声音能够传到那些暗房却传不到隔壁。
舒明蓁不确定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地方也有密室,但是以她的了解,那些大户人家都喜欢在自己教弄密室。
远的不说,县令家里就有,舒明蓁的人甚至还悄悄摸进去过。
县令家的密室里边,全都是他这些年的家当,绝不是他那点俸禄能够积攒起来的家当。
舒明蓁并没有思索很久,就直接拒绝了容成蹊。
与容成蹊合作确实会容易很多,但给她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她不能为了省这点事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清茗阁的人她也得再处理一遍,确保清茗阁的秘密不会传出去。
被她留在清茗阁暗房探听消息的那些人,其实也都是在她的掌控之中。
若是她没法控制的人,她也不会让他们接触如此重要之事。
清茗阁的那十四位姑娘,她可不是养着纯粹让客人来取乐的。
平安镖局开了之后,她还想散出去几位。
只是她们的身份有些麻烦,身为官奴,路引是极大的麻烦。
但她也没打算就一直那么养着,那些人最终还是要散出去的。
可以让她们假死,然后安排在其他的清茗阁里边。
京城水深,舒明蓁暂且没准备涉足。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她不会用自己去冒险。
舒明蓁拒绝在容成蹊的意料之外,不过他也能猜到,清茗阁的秘密比他以为的要大。
茶楼青楼这种地方有暗房,其实并不算是多么少见的事。
京城那些茶楼青楼,早跟筛子似的。
他家原本在京城也有一家茶楼,不是所有的雅间都有暗室,但其中还是有几间有。
那些雅间因为暗室的存在,倒是隔绝声音的效果也很好。
只是暗室到底还是占位置的,有心人只要稍微一丈量就能发现。
但像舒明蓁这般所有雅间都能隔绝声音,他家的茶楼可做不到。
他想要与舒明蓁合作,确实是因为对舒明蓁怎么做到此事感兴趣。
可既然她拒绝了,他也不会去窥探。
谁都有自己不能说的秘密,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
舒明蓁的清茗阁到最后还是个秘密,钟离修其实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没去问。
他的直觉告诉他,就算是他去问,舒明蓁十有八九还是不会说。
钟离修甚至能够感觉到,应当是比舒明蓁能够隔空取物更加重要的秘密。
清茗阁暂且不能往京城开,但舒明蓁觉得此时正是往南疆那边开的好时机。
南疆那边的知府向来都是个摆设,先前把控南疆的是威远将军,现在威远将军出了事,正是重新划分的好时候。
南星亲自去了一趟南疆,会试之前去的,赶在中秋前一日回了临安。
她给舒明蓁带来了好消息,南疆那边确实是在重新划分势力,完全可以在这时候趁机加入进去。
南疆部族众多,势力本就复杂,多出一股势力来并不会太扎眼。
舒明蓁当机立断,给了南星银子和人,让她在那边再开几家铺子。
清茗阁需要提前准备,真正等到南疆那边清茗阁开张的时候,还是需要她亲自走一趟才行。
那些蘑菇虽然不难控制,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稍有失控,可能也会变成杀人工具。
末世的东西,就算是尘埃都是危险的。
那些蘑菇她不能够交给其他人处理,必须是在她的异能控制之下先培养起来才成。
只是目前她没有合适的借口离开临安,若是她贸然离开,家里人一定会很担心。
至少,要等到她能寻到一个合适的理由离开时,那里的清茗阁才能正式开起来。
日后,只有重要地方的清茗阁才这样处理,那些寻常地方的清茗阁,只要弄出暗房来就成。
会试的成绩还没出来,马上就要到秋收的时候了。
今年入春迟,秋收也来得比寻常年要迟。
临安这边一年两熟,上半年的稻子收成非常一般。
若是下半年的稻子还是和上半年一样不行,那么今年的赋税可就成问题了。
那些粮食一交上去,剩余的稻子怕是要不够家里人活下去的。
大顺的赋税不是按照粮食收成来算,而是按照人头来算的。
哪年要是收成不好了,饿死人都是很常见的事。
临安这边历来年景不错,倒是很少出现稻子收成不好的时候,但是不少地方就容易遭遇天灾了。
远的不说,跟安阳城相邻的昌渡城就隔三差五的有洪涝之患。
朝廷每次都是加固河堤,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先前雪灾化冻之时,再次决堤,昌渡城同样遭遇了洪涝。
虽然因为开春迟,那时候还没有开始耕种,但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昌渡城的耕种也跟着延迟。
交赋税的时间延后了半月,就是为了应对开春迟的问题。
可尽管如此,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大家的收成还是不怎么好。
秋收时明明都该是满面喜色,可大家一想起那赋税,一个个都是愁容满面的。
赋税除了粮食以外,也可以用银钱抵,可谁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哪来的银钱去抵。
到了要交赋税之时,不少人家别说是交完之后不剩什么,甚至还有全部粮食都不够交赋税的。
南方这边还好点,毕竟是一年两熟,可北方不是。
北方一年一熟,秋收来得反倒是比南方早些,他们那边的收成更加不好。
开春来得迟,麦子成长的时间不够,可再往后走天气又变得更冷,麦子留在地里也会被冻死。
北方那边传来的消息,多数人家交完赋税之后,都养不活家里人了。
本来先前雪灾一事北方对朝廷就多有不满,如今出了这档子事,不满越发严重,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舒明蓁从钟离修那得到的最新的消息,是北方那边又有不少人因为赋税和小吏起了冲突。
百姓想活下去,自然不可能去交那沉重的赋税。
国库里边空得耗子都不愿意去光顾,元和帝也不愿意减免赋税。
手里头什么都拿不出来,这样的处境也让元和帝感到不安。
历朝历代,大灾之后减免赋税是常有之事,也有人向元和帝进谏,可元和帝一意孤行,还是像往常年一样征收赋税。
那些赋税老百姓拿不出来,就与那些收缴赋税的小吏起了冲突。
百姓和小吏起冲突,难免会被暴力对待。
两不退让之下,冲突只会愈演愈烈。
就像舒明蓁猜测的一般,没隔两日,传来的消息里就提到了这一事。
西北有村民跟收缴赋税的小吏起了冲突,双方打了起来,村民不慎将小吏打死,官府出兵捉拿村民。
事发突然,村民也没想到会变成那样,没来得及逃走。
有没来得及逃走的被官府抓了,自然也有逃走了的。
逃走了的多数都是一个结果。
落草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