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赋税冲突
初缘君2025-07-28 16:532,599

  清茗阁的那些雅间,其实每间房之间还有一处小空隙,跟一张圈椅差不多宽,只能容纳下一人的宽度。

  那个空间,是舒明蓁专门让人探听消息的。

  因为地方狭窄,只需要在两间雅间之间略微挪动两三步的位置,所以根本没人发现中间还有空隙。

  毕竟,也没人回当真把每一间房都仔细丈量。

  那些空间是直通地窖的,根本不用从楼里出入。

  其实若只是这么一点小手脚,隔壁之间还是能够听得到声音,只是不会那么真切。

  之所以能够做到隔壁完全听不到声音,是因为舒明蓁在那些空间里边放了一种特殊的蘑菇。

  那蘑菇是末世的变异植物,能够吸收声音。

  不需要的时候用罩子隔开,其实就能听得到声音,每一堵墙上,都有一个小机关,就是控制那些蘑菇的。

  平时有人在那些隔出来的空间里边守着,控制那些蘑菇确保声音能够传到那些暗房却传不到隔壁。

  舒明蓁不确定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地方也有密室,但是以她的了解,那些大户人家都喜欢在自己教弄密室。

  远的不说,县令家里就有,舒明蓁的人甚至还悄悄摸进去过。

  县令家的密室里边,全都是他这些年的家当,绝不是他那点俸禄能够积攒起来的家当。

  舒明蓁并没有思索很久,就直接拒绝了容成蹊。

  与容成蹊合作确实会容易很多,但给她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她不能为了省这点事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清茗阁的人她也得再处理一遍,确保清茗阁的秘密不会传出去。

  被她留在清茗阁暗房探听消息的那些人,其实也都是在她的掌控之中。

  若是她没法控制的人,她也不会让他们接触如此重要之事。

  清茗阁的那十四位姑娘,她可不是养着纯粹让客人来取乐的。

  平安镖局开了之后,她还想散出去几位。

  只是她们的身份有些麻烦,身为官奴,路引是极大的麻烦。

  但她也没打算就一直那么养着,那些人最终还是要散出去的。

  可以让她们假死,然后安排在其他的清茗阁里边。

  京城水深,舒明蓁暂且没准备涉足。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她不会用自己去冒险。

  舒明蓁拒绝在容成蹊的意料之外,不过他也能猜到,清茗阁的秘密比他以为的要大。

  茶楼青楼这种地方有暗房,其实并不算是多么少见的事。

  京城那些茶楼青楼,早跟筛子似的。

  他家原本在京城也有一家茶楼,不是所有的雅间都有暗室,但其中还是有几间有。

  那些雅间因为暗室的存在,倒是隔绝声音的效果也很好。

  只是暗室到底还是占位置的,有心人只要稍微一丈量就能发现。

  但像舒明蓁这般所有雅间都能隔绝声音,他家的茶楼可做不到。

  他想要与舒明蓁合作,确实是因为对舒明蓁怎么做到此事感兴趣。

  可既然她拒绝了,他也不会去窥探。

  谁都有自己不能说的秘密,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

  舒明蓁的清茗阁到最后还是个秘密,钟离修其实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没去问。

  他的直觉告诉他,就算是他去问,舒明蓁十有八九还是不会说。

  钟离修甚至能够感觉到,应当是比舒明蓁能够隔空取物更加重要的秘密。

  清茗阁暂且不能往京城开,但舒明蓁觉得此时正是往南疆那边开的好时机。

  南疆那边的知府向来都是个摆设,先前把控南疆的是威远将军,现在威远将军出了事,正是重新划分的好时候。

  南星亲自去了一趟南疆,会试之前去的,赶在中秋前一日回了临安。

  她给舒明蓁带来了好消息,南疆那边确实是在重新划分势力,完全可以在这时候趁机加入进去。

  南疆部族众多,势力本就复杂,多出一股势力来并不会太扎眼。

  舒明蓁当机立断,给了南星银子和人,让她在那边再开几家铺子。

  清茗阁需要提前准备,真正等到南疆那边清茗阁开张的时候,还是需要她亲自走一趟才行。

  那些蘑菇虽然不难控制,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稍有失控,可能也会变成杀人工具。

  末世的东西,就算是尘埃都是危险的。

  那些蘑菇她不能够交给其他人处理,必须是在她的异能控制之下先培养起来才成。

  只是目前她没有合适的借口离开临安,若是她贸然离开,家里人一定会很担心。

  至少,要等到她能寻到一个合适的理由离开时,那里的清茗阁才能正式开起来。

  日后,只有重要地方的清茗阁才这样处理,那些寻常地方的清茗阁,只要弄出暗房来就成。

  会试的成绩还没出来,马上就要到秋收的时候了。

  今年入春迟,秋收也来得比寻常年要迟。

  临安这边一年两熟,上半年的稻子收成非常一般。

  若是下半年的稻子还是和上半年一样不行,那么今年的赋税可就成问题了。

  那些粮食一交上去,剩余的稻子怕是要不够家里人活下去的。

  大顺的赋税不是按照粮食收成来算,而是按照人头来算的。

  哪年要是收成不好了,饿死人都是很常见的事。

  临安这边历来年景不错,倒是很少出现稻子收成不好的时候,但是不少地方就容易遭遇天灾了。

  远的不说,跟安阳城相邻的昌渡城就隔三差五的有洪涝之患。

  朝廷每次都是加固河堤,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先前雪灾化冻之时,再次决堤,昌渡城同样遭遇了洪涝。

  虽然因为开春迟,那时候还没有开始耕种,但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昌渡城的耕种也跟着延迟。

  交赋税的时间延后了半月,就是为了应对开春迟的问题。

  可尽管如此,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大家的收成还是不怎么好。

  秋收时明明都该是满面喜色,可大家一想起那赋税,一个个都是愁容满面的。

  赋税除了粮食以外,也可以用银钱抵,可谁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哪来的银钱去抵。

  到了要交赋税之时,不少人家别说是交完之后不剩什么,甚至还有全部粮食都不够交赋税的。

  南方这边还好点,毕竟是一年两熟,可北方不是。

  北方一年一熟,秋收来得反倒是比南方早些,他们那边的收成更加不好。

  开春来得迟,麦子成长的时间不够,可再往后走天气又变得更冷,麦子留在地里也会被冻死。

  北方那边传来的消息,多数人家交完赋税之后,都养不活家里人了。

  本来先前雪灾一事北方对朝廷就多有不满,如今出了这档子事,不满越发严重,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舒明蓁从钟离修那得到的最新的消息,是北方那边又有不少人因为赋税和小吏起了冲突。

  百姓想活下去,自然不可能去交那沉重的赋税。

  国库里边空得耗子都不愿意去光顾,元和帝也不愿意减免赋税。

  手里头什么都拿不出来,这样的处境也让元和帝感到不安。

  历朝历代,大灾之后减免赋税是常有之事,也有人向元和帝进谏,可元和帝一意孤行,还是像往常年一样征收赋税。

  那些赋税老百姓拿不出来,就与那些收缴赋税的小吏起了冲突。

  百姓和小吏起冲突,难免会被暴力对待。

  两不退让之下,冲突只会愈演愈烈。

  就像舒明蓁猜测的一般,没隔两日,传来的消息里就提到了这一事。

  西北有村民跟收缴赋税的小吏起了冲突,双方打了起来,村民不慎将小吏打死,官府出兵捉拿村民。

  事发突然,村民也没想到会变成那样,没来得及逃走。

  有没来得及逃走的被官府抓了,自然也有逃走了的。

  逃走了的多数都是一个结果。

  落草为寇。

继续阅读:第218章 北边大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农门娇女不好惹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