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没有再重新开张,还是借着先前的招牌,以前的客人还是有不少找上门来,舒明蓁来者不拒。
关于那些需要押镖的东西,她开的平安镖局也比其他镖局更为松懈。
她现在需要的,是把她的人放出去。
最先那些被她收入麾下的乞儿混混,这时候就能用上了。
她要把那些人给散出去,让他们去其他地方收集消息递来。
往北走她没送多少人去,钟离修和容成蹊的那些消息尽够了。
主要的,她还是把人在南边铺散开来。
容家和钟离家的根基都在北境,对于南边的了解不够,这也是舒明蓁首先选择了南方的原因。
并且,她现在在南方,在南方铺开才是最为方便的。
南边多豪强,也多书香门第,那些读书人的消息,总会有自己的渠道来。
若是等着昭告天下,那什么其实都迟了。
恰如舒明蓁先前所猜测的一样,春闱推迟到了和往年秋闱一样的时间,甚至说不得是春闱了。
松明书院有不少人在为即将到来的会试准备,但这其中并不包括舒明泽。
舒明泽加入松明书院之前,是准备参加今年会试的,他突然准备不参加,他夫子也关心了一二。
得知舒明泽是想等自己更有把握些再下场之后,夫子也是极为满意的。
夫子教书多年,见过太多抱着下场试试的想法,结果被打击得一蹶不振的学子了。
年纪轻轻就不骄不躁,这正是夫子所喜欢的。
舒明泽没参加会试,反倒是莫名得了夫子的青眼。
他那时刚加入松明学院的时候,整个人还不是现在这般模样,对于科考总是急躁的。
夫子很高兴能看到他变得沉稳,但实际上舒明泽真正改变主意的还是舒明蓁那番话而已。
确定了日子之后,会试安排很快就准备好了,不少学子早就按照着寻常春闱的时间赶到了京城,已经在京城住了小半年。
期间,也有学子因为长久的等待而暂且放弃,决定参加下一次会试的。
舒明蓁倒是觉得这个时间安排得很巧妙,把会试时间安排在秋收之前,若是秋收出了岔子,至少不影响会试。
这般好的算盘,舒明蓁都有些恍惚了。
毕竟从去年雪灾开始,朝廷的做法就一直让舒明蓁非常看不明白。
早该处理好的事不处理,整日就盯着眼前的利益。
这次关于会试的安排,都不像是那一群人的准备了。
可偏偏还是那一群人,只是对于会试大家都是期盼的,没有赈灾那么多弯弯绕。
最多,也就是谁家想多借助会试塞两个家族子弟进去而已。
朝堂上空缺下来的官位不少,但到现在,其中一大部分元和帝还是没把人提拔上去。
官员人手不足,准备会试其实有些力不从心。
但不到一年刚经历了雪灾和匈奴陈兵,元和帝决不允许这一次的会试再出纰漏。
元和帝总让人盯着,那些官员也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话更多的精力来准备。
为了会试不出岔子,礼部那些准备会试的官员基本都是住在皇城内不回府了。
礼部在雪灾跟和谈两事中,是六部中倒下官员最多的,缺口也最大。
其次就是工部,工部雪灾后赈灾也做不好,同样倒下了许多官员。
没怎么动的,只剩下刑部,因为刑部本来也基本都是元和帝的人。
元和帝处理那么多官员,如今又要准备会试,忙碌的不仅仅只有礼部,吏部也不遑多让。
那些会试上选拔的人,也不是就能够进入朝堂的。
这种一步登天的情况,就算出现也只能是个例,多数人还是要从底层官员做起。
那些空缺下来的官位,还是要由本来的官员提拔上去。
至于提拔哪些人,那就是吏部最为头疼的。
只有那些要紧的位置,那些世家才会不断相争,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就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了。
但吏部那些官员也不知道元和帝近来究竟是怎么想的,哪怕是那些最不紧要的位置,他也没有大笔一挥任由他们安排。
分明前几年之时,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官员任命,其他情况下,都是礼部官员把折子递上去,元和帝直接同意的。
元和帝在官员任免上挑刺,无疑给吏部官员增添了更多的麻烦。
那些无关紧要的官职,他们自己平日里都不关心,只在乎谁送来的好处多。
可现在元和帝显然是不许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只能认真准备那些官员核查之事。
本来松散么多年的朝堂,难得因为一次会试而忙碌起来。
元和帝倒是满意了,他本来也非常瞧不上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
他不是一位提倡俭省的皇帝,但也不代表他喜欢自己手下养着一群废物。
尤其是那群废物还格外扎眼的情况下,他就更看不下去了。
会试最终还是在中秋之前如期举行,和寻常年的乡试在一个时间。
主考官是礼部尚书,本来该是另外一位,可他在之前和谈的时候被元和帝贬谪了。
上一任主考官就是这位礼部尚书,按理是不能连任的,朝堂也是实在找不出人来,只能选择了他。
会试的消息传到安阳城,舒明泽其实还有些遗憾的。
他其实还是为这场会试做了不少的准备,若非舒明蓁先前对他说的那些话,他是一定要参加的。
会试过后就是中秋,可这不到一年内大顺发生了两件大事,中秋的氛围都没有先前那般好了。
去年中秋,舒明蓁还没和钟离修定亲,都是各自过各自的。
如今两人定了亲,钟离修在中秋一大早就到了舒明蓁家。
舒明蓁想了想,给容成蹊也递了信过去。
容成蹊一人待在安阳城,钟离修其实也想到了他的事,只是舒明蓁和容成蹊一向不怎么和,他就没提起。
舒明蓁主动提起,钟离修还有些意外。
信是钟离修亲自送过去的,容成蹊收到信时比钟离修还要意外。
自打到京城之后,他多少年没过过一个团圆的中秋了。
靖安侯府之人多数在嘉临关那边,京城只剩下他和大哥还有祖母在。
往常年就是他们三人,他和祖母还得去参加宫宴,回来时向来已经晚了。
他先前还给大哥写了信,打算在中秋之前回京,但是被大哥否决了。
难得能够离开京城一会儿,大哥也希望他多在外头待上一阵子。
容成蹊还是知道了清茗阁是舒明蓁的,是有一次提起时舒明蓁自己说的。
他问起了清茗阁的特殊之处,舒明蓁倒是对此缄口不言。
就连钟离修,也没弄清楚清茗阁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茗阁的隔壁,几乎是听不到另外其他房间的声音,钟离修到现在还不知道舒明蓁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当初舒明蓁重新修缮清茗阁的时候,前一部分是直接聘请的工人队伍,后面那一部分全都是她自己的人。
除了清茗阁的人以外,大概只有舒明蓁和阿梨知道清茗阁到底是怎么回事。
容成蹊觉得清茗阁其实是个不错的点子,想在京城也弄一家。
当然,是选择和舒明蓁合作。
舒明蓁当初开清茗阁,也是为了收集消息,能在京城开一家,确实本来就在计划之中,只是暂时不觉得能够做到而已。
但若是换成容成蹊来,肯定会比她如今更容易。
只是舒明蓁很犹豫,毕竟清茗阁是怎么做到声音难以传到隔壁,是如今清茗阁最大的秘密。
先前也有不少人来探听,但始终寻不到原由。
清茗阁之所以隔壁听不到声音,不单单是因为舒明蓁在构造上动了手脚,更是源于一样只有她才有的东西。
就是那样东西,才是最大的麻烦,她拿出来没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