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襄阳收虎臣,益州定乾坤终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03,991

  赵旻看似沉吟良久…实则在心中偷笑许久后,方才微微颔首。

  “只好如此。然则,诸君来年,切不可为一味增产蜀锦而荒废屯田!否则,在我皇汉与西域诸国货殖之时,我必将支付之物改为绢帛!”

  说着,赵旻看向步骘。

  “子山务必制订屯田最低目标,若来年低于此目标,我必停止采购蜀锦!”

  因掌握了新的有力武器,步骘心中大定。

  其人起身作揖。

  “主公放心,骘必保证巴蜀六郡屯田不会荒废!”

  言罢,其人看向巴蜀士人中一向骄纵的张松。

  “子乔,你且说说看,广汉郡今年屯田亩数几何,占城稻亩均产又几何?而今晚稻长势是否喜人?”

  在都江堰码头处,尚且鼻孔朝天、趾高气昂的广汉太守张松,此刻赔着笑脸、毕恭毕敬地向赵旻、步骘作揖。

  “回主公、步使君,广汉郡原有田亩三百三十万亩,今岁新增屯田一百九十万亩;

  今岁因广泛施用新式农具、新肥之故,占城稻喜获丰收,亩均产已达二十一石,相比去岁翻一番而有余,兼且,晚稻长势颇为喜人,丰收亦可期。

  呵呵,由此推算,一亩水田一年可收获至少四十石,简直难以想象,故而屯田之利亦颇丰也。”

  水稻一亩产六百斤…放到后世,这是妥妥的歉收,但在赵旻推广三铧犁、腐植酸肥之前,巴蜀水稻亩产只有不到十石…

  考虑到汉末,大汉国内一年的生产总值只有一百亿左右,这个亩产量…还算是高的。

  但话说回来…

  在步骘治下,巴蜀亩产翻一番有余,这些士人们却仍对步骘有意见…

  由此可见,巴蜀士人们到底有多么骄纵!

  张松说完后,还不忘再次向赵旻、步骘二人行礼…

  什么叫前倨后恭?

  此即是。

  步骘只觉心中极为痛快,好似在如今成都城这湿热天气中,痛饮一大杯冰水一般。

  其人含笑颔首。

  “诸君以为,屯田之利,比之蜀锦如何?”

  周群笑着帮腔作答。

  “步使君所言极是,屯田之利虽不及蜀锦之利,却相差不远矣。何况民以食为天,兴平饥荒犹历历在目,某等切不可因蜀锦而废农事焉!”

  赵旻冷笑起来。

  “无妨,只要来年,巴蜀屯田亩数、亩均产低于今岁,我今后必不采购蜀锦!诸君好自为之!”

  一众巴蜀士人们赔着笑、恭恭敬敬作揖。

  “主公尽管放心,放心!某等必保证达成此目标。”

  赵旻果然成功使这些倨傲的巴蜀士人主动低头。

  荀攸全程旁观…

  其人早就知道赵旻能力如何。

  至于始终冷眼旁观、不出一言的文聘、黄忠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赵旻的手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赵旻通过蜀锦卡住了巴蜀士人脖子,如此一来,巴蜀士人哪里还敢生乱?

  赵旻满意颔首。

  “最好如此!来年春耕之后,三月至四月之间,若屯田亩数不减,我再采购五十万匹蜀锦;

  秋收之后,我视亩产而定蜀锦采购量,如一切皆比今岁高,则决不会低于百万匹!

  待晚稻收后,我再视情况采购至少五十万匹蜀锦,诸君以为如何?”

  一言蔽之,赵旻是想让蜀锦产量翻一番。

  巴蜀士人们小声商议片刻之后,咬了咬牙。

  “回主公,某等皆无异议!便如此!主公尽管放心!”

  赵旻很欣慰。

  于是其人挥了挥袍袖。

  “诸君请回,酉时四刻(傍晚六点)至此赴宴!”

  除周群、张裕及秦宓之外,一众巴蜀士人迫不及待地行礼告辞…

  不言而喻,他们准备建小群群聊、商议一番。

  众人走后,益州牧衙署正堂…也就是刘璋先前的议事堂,顿时显得格外空旷。

  赵旻分别向周群、张裕二人行礼。

  “仲直公、南和公,请二位随某等移步书房,旻有事相询。”

  算是赵旻长辈的周群、张裕二人含笑还礼。

  “从文,请!”

  少顷…

  周群、张裕、赵旻、荀攸、秦宓、步骘、黄忠、文聘八人,便在步骘的书房中落座。

  赵旭仍负责把守门户。

  赵旻先是为众人介绍了黄忠、文聘二人,又简单询问了一番益州之乱…

  此事已无需再详细询问,从巴蜀士人那倨傲的态度便可看出,这群人究竟有多么傲娇…

  他们都被刘璋惯坏了。

  赵旻可不惯着他们,而且赵旻有的是办法,将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反而是步骘手段过于简单粗暴…前文不止一次提过,在汉末,如此做决不可取!

  公孙瓒、陶谦、孔融、孙策以及早期的曹、刘,都是反面案例。

  至于正确的做法…可参考因势利导、刚柔相济的赵旻。

  询问完毕益州之乱概况、并了解到何人应该上黑名单之后,赵旻已心中有数。

  其人向周群、张裕及秦宓行礼。

  “此番有劳三位先生,旻感激不尽!”

  三人笑着还礼自谦不提。

  随即,赵旻看向步骘。

  “子山,可有卫府其余人等之消息?”

  赵旻问的,乃是大散关那些臣属之行踪。

  这个…

  步骘还真有。

  “回主公,妙才将军已遣斥候先行来报,以妙才将军之速,明日巳时之前,诸君必可抵达成都。”

  赵旻颔首。

  “既如此,待明日诸君齐至,我等再行商议益州之事。”

  言罢,赵旻复又向张裕行礼。

  “南和公,旻与令爱之婚期仍为八月望日?”

  赵旻之所以如此问张大师,是因为他担心今年因变化太多,致使婚期受到影响。

  大星相师张大师微微一笑,作揖道。

  “从文不必担心,某之所以将婚期定为八月望日,皆因今岁变化过多之故。婚后三日,从文当速速赶赴丹徒城,某近几夜观星相察觉,江东恐将生大变!”

  值此爱女即将出嫁之际,张裕非但对自己爱女之事只字不提,反而仍在一心为赵旻考虑。

  更何况张裕先助步骘稳定巴蜀,又及时提醒赵旻赶赴襄阳城、使赵旻因祸得福。

  老丈人对赵旻如此好,赵旻焉能不感动?

  苟哥心中叹了口气:就算张瑾不是纯欲极品,就冲老子这老丈人,老子也定要加倍宠爱她!

  一念及此,这lsp忍不住想起那相貌颇为清纯可人,偏偏神态身材又妩媚至极的纯欲极品妹子张瑾。

  这种类型的妹子,恰好是苟哥的最爱。

  苟哥甚至幻想起来,自己该与妹子玩怎样的角色扮演游戏…

  这时,一声轻咳打断了苟哥不健康的思绪。

  毋庸置疑,发出这声轻咳之人,是荀攸。

  于是苟哥向老丈人抱拳行礼。

  “多谢南和公提醒,公敬请放心,旻必加倍善待令爱。且公但有所请,旻必尽力而为。”

  张裕很欣慰。

  “从文善待小女、善待巴蜀士人即可,某别无所求。”

  赵旻看向步骘。

  “子山,益州牧衙署、巴蜀六郡来年必将繁忙,子山可酌情增设吏员,再察举其中优异者为孝廉、茂才,便如此…

  巴蜀六郡每郡可举孝廉三人,另,益州可举茂才三人。诸孝廉、茂才如有意愿,可赴许都任郎官!”

  前文提过,两汉仕宦之正途,是先在州郡任从吏,再举茂才、孝廉,其后赴京人郎官出仕。

  这种正途出身的官员,官场生涯保底两千石(相当于省部级),茂才出身者甚至有可能在致仕(退休)前任三公九卿。

  简言之,为答谢张裕、笼络人心、稳定统治,赵旻适当放开了巴蜀六郡考公的名额。

  如此一来,无论巴蜀六郡这些茂才、孝廉的举主是谁,这些茂才、孝廉,都不得不感谢赵旻。

  【作者题外话】:预言帝张裕又开大了…

  只不知,江东要面临怎样的危机。

  在人心不稳的地区,增加考公编制,确实有助于该地区的稳定。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以清代为例,将军、副将这类高阶武职,法定退休年龄在六十岁;但千总、把总等低阶武职,退休年龄则被限制在四十五岁。

  理由很简单,年老的基层军官,在冷兵器时代无力负担起冲锋陷阵的任务。夏侯渊不肯服老,结果遭到黄忠阵斩,便是这个道理。

  同时,黄忠的子嗣情况,也可以侧面佐证他的年龄范围。

  按《黄忠传》记载,黄忠有一子黄叙,早殁,遂绝嗣。

  (黄忠)子(黄)叙,早没,无后。--《蜀书黄忠传》

  从“黄叙早殁”且无仕宦履历的记载看,黄叙无疑死在黄忠之前。同时黄叙“无后”,说明黄叙的死亡时间较早,很有可能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

  在宗法专制社会中,人们以“无子”为不孝;如果自己生不出儿子,便会过继宗族子弟为嗣。比如曹腾、钟会、司马师等人,均过继同宗子弟。

  (钟)会兄子(钟)邕,随会与俱死,(钟)会所养兄子(钟)毅及(钟)峻、(钟)辿等下狱,当伏诛。--《魏书钟会传》

  齐献王(司马)攸,字大猷……景帝(指司马师)无子,命(司马)攸为嗣。--《晋书齐献王传》

  诸葛亮也曾因为无子(诸葛瞻是老来子),过继侄子诸葛乔为嗣子。

  初,(诸葛)亮未有子,求(诸葛)乔为嗣。--《蜀书诸葛亮传》

  黄忠以后将军的尊贵地位,居然落了个绝嗣的下场。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黄忠的寿命不长,在黄叙早殁之后,没有再生下儿子,甚至可能也没有女儿。

  如果黄忠有女儿,也可以立嗣。

  比如西晋权臣贾充,便立外孙韩谧为嗣,改名贾谧。

  (贾)谧字长深。母贾午,(贾)充少女也。父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韩谧)既为(贾)充嗣,继佐命之后。--《晋书贾谧传》

  洪武雄在《蜀汉人士仕宦表》中辑录了三百余蜀汉人士的相关信息,其中南阳黄氏,仅有黄忠一人。

  考虑到黄氏为荆州大族(见前文),这无疑说明,黄忠在“委质”刘备之后,其实是孤身入蜀。

  先主南定诸郡,(黄)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蜀书黄忠传》

  这也很好理解,南阳在江北,属于曹魏辖区;

  身在江南的黄忠,身边不可能有宗族亲属。因此他入蜀之后,也无法过继同宗子弟为嗣。

  当然,“黄忠绝嗣”反映的主要问题,还是他的年龄有限,因此才会导致子嗣不旺。

  如果他真的如演义所言般老迈,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黄忠是汉末名将,屡建殊勋,可惜年寿不永。

  历史上的黄忠在定军山之战翌年(220)即死去,但罗贯中用生花妙笔,替黄忠又杜撰了许多戏码,并让他在伐吴之役(221-222)中大放异彩,寄托了小说家们的美好愿景。

  虽然黄忠的真实年龄,未必如演义所言般老迈;不过其文学形象,确实彰显了“老当益壮”的精神追求。

  通过对官修史料的剖析,可以发现黄忠的真实形象与文学形象相去甚远,甚至连“老兵”隐喻的年龄问题,也未必可信。不过黄忠“老而弥坚”的艺术形象,却依然赋予了这个角色无穷魅力。

  蜀汉景耀三年(260),即黄忠死后四十年,他被追谥为刚侯。

  (黄忠)明年卒,追谥刚侯。--《蜀书黄忠传》

  按谥法,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可见在蜀汉官方看来,黄忠属于“强挚壮猛”的军功代表。用《辅臣赞》作者杨戏的话说,黄忠是“摧峰登难,立功立事”的国之干城。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蜀书卷六》赞语

  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季汉辅臣赞》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谥功臣活动中,蜀汉官方将黄忠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等人同列,并驾齐驱。

  (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蜀书后主传》

  关羽生前非议黄忠,乃至不肯“与老兵同列”,身殁之后,却最终不免与老兵同列。

  唉!

  这都是命啊!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一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