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说张绣,求佳偶下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154,408

  赵旻险些被张绣这神转折闪断了腰。

  我与你讨论的是天下大事,你却与我谈儿女私情?

  西凉人的脑回路竟这般大?

  但事关自己的终身幸福,赵旻不得不深深一揖。

  “大人明鉴,小侄与阿凝两情相悦,还请大人成全!”

  张绣依然将姿态拿捏得十足,厉声喝问:“你常山赵氏乃一方豪强,你家叔父武艺非凡,前途不可限量,你家大人可愿接纳阿凝?对此事,你务必实话实说!

  你须谨记,我张绣出身西凉武威郡!于你们中原人而言,乃是粗鄙之人,且司空已纳阿凝为新妇,未来贵不可言!我若将你之所谋全盘相告,袁本初又如何奇袭?”

  他这反将一军…极其刚烈。

  为了自己爱女的终身幸福,老张豁出去了。

  因为这是两败俱伤之局。

  赵旻顿时头大如斗。

  我这老丈人…是不是因为跟夏侯惇待久了,所以也变得如此刚烈?

  张绣扶剑昂然而立,厉声喝道:“阿旻!你且听分明!你之计虽妙,但我一声令下,便可教你走不出这片营地!此事主动权在我而不在你!如何?快说!”

  饶是赵旻胆大腹黑,遇到这不讲理更不怕死的张绣,也无可奈何。

  他总不能来一句“你可知何谓匹夫之怒”吧?

  何其愚也!

  “呛啷”一声,张琨拔出腰间佩剑。

  “阿旻!你且说说看!若你虚言推诿,我便是拼着性命不要,也要让你血溅五步!”

  赵旻彻底无语。

  你…你安敢抢我台词!

  得,这下…自己已彻底被逼上绝路。

  我还能说什么?

  面对这王霸之气侧漏的二人,赵旻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他干脆利落地行了个稽首礼:“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孩儿今日发誓,必以丰厚聘礼迎娶阿凝,从此永不变心,矢志不渝,终身待阿凝如初见!

  但教孩儿一息尚存,必不使阿凝受任何委屈,亦不使阿凝为孩儿伤心落泪!孩儿亦视大人如生父,从此尊敬有加,同享富贵!”

  言罢,他再次顿首不起。

  “呛啷”一声…那应是张琨收剑入鞘,随之一匹白绫…啊呸!一匹素帛飘然落下。

  “空口无凭!”

  张绣严厉的声音,随着这素帛传至。

  赵旻险些吐血。

  我是想求婚,不是被你逼婚!你们西凉人果然粗鄙不堪!

  我叔叔是赵云赵子龙你们知不知道?他武功盖世你们知不知道?他取你们性命如探囊取物你们知不知道?

  我…唉!也罢,为了我的好阿凝乖阿凝,我…我从心!我签名!

  他再次顿首:“谨遵大人之命!”

  张绣满意地“嗯!”了一声后,为他放下笔墨。

  赵旻心里苦,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提笔签下这份“卖身契”。

  从此,他虽非上门女婿,但地位也不会比赘婿高多少…

  张绣太狠了!

  赵旻心中悲鸣,手中却兀自不停,很快便写下无奈凄惶的悲愤“卖身契”,最后,他愤然地狠狠咬破手指,用力摁了上去。

  很快,张绣便笑吟吟地扶起赵旻。

  “贤婿莫怪,我也是为阿凝考虑。你若代天子…哈哈,我家阿凝万不可受欺负!”

  可怜阿凝还在为如何说服自己老爹忧心不已…

  赵旻想哭。

  原来您什么都懂啊?看来您不但受那刚烈至极的夏侯元让影响,还受贾文和那老银币影响!

  等等…我真的是来求婚的,不是想被你逼婚!

  他心中作是念,口中却恭恭敬敬:“小婿不怪丈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丈人舐犊之情,小婿铭感于心。”

  张绣大为受用。

  这孩子真懂事!

  “贤婿且安坐,咱翁婿探讨一下如何用兵!”

  他一面如是说,一面小心翼翼地将白绫…素帛…赵旻卖身契收起。

  可怜赵旻的手…虎口之伤刚刚痊愈,手指又惨遭荼毒…

  张绣取出一幅荀彧所制迷你军图…上面赫然是曹操一方的军事部署情况。

  这张军图上,与赵旻前世看过的部署情况雷同,但兵力却迥异。

  官渡一带,曹操中军不足八千,即便加上张辽、徐晃、许褚、关羽、于禁、乐进、史涣、韩浩等各军,也不到三万。

  汝南满宠、李通不足两千兵马,固守南阳的曹洪不足三千兵马,驻守东平国鄄城的程昱一千出头,护卫洛阳至河内一带黄河的夏侯惇三千;

  护卫阳翟的曹仁仅有两千兵,护卫许都的颖川太守夏侯渊干脆是光杆司令,他的兵是李典的私兵,有七千余人。

  此外,董昭也有两千。

  加上张绣的一万两千兵马,曹操全部兵力为六万余人。

  简而言之,若非赵旻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袁曹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二比一,就连官渡一带都不到三比一。

  也就是说,历史上袁绍之所以拒绝许攸的提议,原因并非袁绍无能,而是其根本分不出足够多的精兵,去硬怼张绣的一万两千西凉精兵。

  看到这张真实版军图,赵旻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

  曹操兵力虽少,却都用在了刀刃上。袁绍兵虽多,却不好分而击之,何况袁绍的策略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分而击之,不如聚众歼之。

  之所以后世人会认为袁绍无能,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也是历史的归因效应,以及…

  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就算换他们来打官渡之战,他们也只能如袁绍一样用兵。

  盖因袁绍的用兵策略,原本就是最佳策略!

  他兵败不止因为兵粮被烧,还因为史书上未记载的一桩疑案:黑山贼张燕作乱!

  赵旻暗暗吐槽:老子的运气真逆天!若非董昭驻守东郡,哪怕是换成够资格者中能力最差的李通,老子就要坐蜡!

  好吧,虽然小牛李通能力丝毫不差,但谁让他对比的对象都是大牛呢!

  曹家、夏侯家那些大牛,以及五子良将都不提,就算是满宠满伯宁,也比李通高出一筹。

  已洞悉一切的赵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提起笔,在阳武、原武、延津渡、白马等地,写上自己虚构的袁绍大军数量及主将。

  他如此一写,善于用兵的张绣便对曹操彻底失去了信心。

  袁绍凭空多出十余万兵马,曹操即便再牛也要徒呼奈何。

  您问袁绍的粮草从何而来?冀青二州多粮不解释。

  此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张绣已将赵旻视为女婿,又因赵旻的吹牛大法而对曹操彻底失去信心,再加上董昭的鼓动…

  故而,此刻他已全心全意为赵旻…或者准确来说,是为自己父女二人、以及赵旻的大舅哥张泉谋划了起来。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张绣与贾诩贾文和朝夕相处数年,在后者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焉能看不透赵旻的鬼蜮伎俩?

  所以,他不惜以势压人,甚至不惜要演上一出匹夫之怒,也要逼迫赵旻写下“卖身契”。

  有这份“卖身契”在,张凝的地位便得以保障。

  因为这是三国之前的乱世!而乱世联姻,简直不要太寻常!

  关键是,赵旻今年虚岁才二十四!

  谁说张绣耿直?

  他若耿直,能做一方诸侯?他若耿直,能在曹操和刘表之间左右逢源?他若耿直,能活到现在?

  要知道,连自诩智计过人的陈宫陈公台,都已身死!

  袁绍无能,张绣耿直,曹操自私,这都是归因效应。

  每一个能在这乱世立足、且可青史留名的英雄豪杰,都非等闲之辈!

  赵旻如是想。

  看似耿直,实则胸有锦绣的张绣打断了赵旻的联想:“贤婿,以我之见,眼前咱们有两条路可走!贤婿…贤婿!”

  赵旻回过神来,行了个揖礼:“丈人,敢问哪两条路?小婿愿闻其详!”

  【作者题外话】:《三国志》中的《魏书》不可单独看各传记,因为曹魏史官惯爱吹捧自家英雄,尤其吹太祖武皇帝曹操吹得离谱,严谨的陈寿在编史时也为此头疼不已,所以他一方面按照史官记录编纂,一方面将其中存疑部分放到与传主相关的其他人传记。

  因此,读《魏书》,要将相关传记结合起来读,才能了解真相。比如张郃,不但要看其作为传主的张郃传,也要看沮授传、袁绍传、张辽传、乐进传…等与他相关的传记。

  由是推之,史书上记载的袁绍、沮授、张绣、贾诩等等等等,不一定便是真实的他们。

  还以张郃为例,将其相关记载摆到一起,我们会神奇地发现,军事废物到五子良将之间,只差归顺曹操。

  因为抵牾有些多。

  这个锅不能甩给陈寿,这是鱼豢和王沈的锅。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你袁绍无能窝囊,手下大将也是废物;但他归顺我太祖武皇帝后,立马开窍!人家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跑一百里都不带大喘气儿的。

  同样的邺城,袁绍占据时破败不堪民生凋敝,我打魏太祖武皇帝一去,立马金光闪闪由破烂物品超升为神器。

  就问你扯不扯!

  接着上一章,接着说张绣之死。

  胡车儿是宛城之变的线索人物。

  建安二年(197)张绣首次降曹时,遭到了冷遇。

  不仅其叔母邹氏(张济遗孀)遭到曹操**,而且身边的力士,也被曹操收买,欲图暗杀张绣。

  太祖纳济妻,绣恨之。--《魏书张绣传》

  (张)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之,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傅子》

  被曹操收买的力士,即大名鼎鼎的“胡车儿”。

  需要注意的是,“胡车儿”并不是人名,而是“攴胡赤儿”的音译转写,指少数民族护卫。

  此亦写作胡赤儿、支胡赤儿等等。

  张绣出身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少有健名,跟随族中叔父张济共仕董卓。

  凉州集团久在羌中,浸染胡风,军队中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武士。

  彼时尚书郑泰,就曾公开宣称董卓麾下有“湟中义从”与“八种西羌”,勇冠天下。

  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董卓)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张璠《汉纪》

  注意:屠各即休屠各,为南匈奴别种,湟中义从即大月氏别种。

  因此,攴胡赤儿一类的胡人武士,在董卓集团中也并不罕见。

  且因为胡人壮勇,常常被用作主帅的贴身护卫。

  问题在于,胡人护卫不学无术,纯粹是被金钱收买的雇佣兵。

  其性质与晚唐的“魏博牙军”与“徐州银刀军”极为相似。

  简言之,谁出的价钱高就替谁卖命。

  董卓的女婿牛辅,就是被身边的胡赤儿所杀。

  初平三年(192)董卓遇害,牛辅作为卓婿领兵在外。营中骚乱,牛辅大惊,携金银珠宝欲出逃,结果半路上就被胡赤儿干掉,财物也被洗劫殆尽。

  (牛)辅以为皆叛,乃取金宝,独与素所厚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逾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魏书董卓传》

  可见胡赤儿“贪图财宝、杀害主人”这种事情,在凉州集团中极为常见。

  牛辅之死(192)历历在目,曹操收买张绣身边的胡赤儿(197),绝对是有意为之,也因此立刻引起张绣的恐惧与警惕。当夜遂反。

  换言之,曹操初次招降张绣时,便密怀“杀绣之计”。

  至于张济遗孀受辱,反倒是叛乱的次要原因。

  最终张绣未死,反倒是曹操的护卫典韦意外被杀。

  呵呵,现世报来得如此迅速,令人目瞪口呆。

  我们再来看张绣和儿子张泉、女婿曹均。

  张泉是张绣的嗣子,曹均是张绣的女婿。二人都是张绣至亲。

  值得注意的是,曹均与张泉,均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即曹操病死的前一年。

  这根本不是巧合!这是红果果的阴谋!

  张泉的死因是“坐魏讽反”,即牵连进邺县的“魏讽之乱”。彼时曹操在洛阳,此案的负责人实际是曹丕。

  子(张)泉嗣,坐与魏讽谋反诛,国除。--《魏书张绣传》

  魏讽之乱(219)的记载缺失严重,疑点甚多,大抵被视作曹操临死前对阵营内部的“肃反与清洗”。

  张泉作为张绣的嗣子,被“借口诛杀,以绝后患”是比较合理的推测。

  魏讽案本身,就是莫须有之罪,朱元璋为朱允炆上位掀起腥风血雨,或许便来源于曹操的启发。

  曹均是张绣的女婿,同时也是曹操的亲生子。

  问题在于,曹均虽然是曹操亲子,地位却相当微贱,还被出继给了叔父为嗣。因此,在魏武诸子中,曹均是罕见的“止步公爵”之人。同父兄弟们(曹操有25个儿子),大抵都是王爵。

  樊安公(曹)均,奉叔父蓟恭公(曹)彬后。--《魏书曹均传》

  曹均被生父疏远的原因虽然书未明载,但很大可能与其婚姻有关。

  作为张绣的女婿,张泉的妹夫,在(岳父)张绣被隐诛的情况下,曹均的身份过于敏感刺眼。

  很难相信,曹均与张泉同年俱死(219),且均死于曹操临终前夕(220),是纯粹的巧合。

  张绣的表字、谥号与死亡时间是其遭到隐诛的侧证。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 谋天子,定奇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