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窃书女子2025-11-10 11:343,719

  载沣到时,面色铁青,火气冲天。

  “那伙议员,太过嚣张!”他骂道,“本王为朝廷摄政,他们居然这样威胁本王,简直是要造反了!”

  原来,他刚在咨政院里和各省议员争论立宪之事,因他坚持不肯提早,议员全数拂袖而去。

  “闹得最凶的那几个,不晓得是不是袁世凯的旧部!”载沣嚷嚷道,“该先把他们抓起来再说。”

  “摄政王!”静芬在榻上冷然发话,“我也正是找你来说这件事的,你可瞒得我好呀,孝钦太后的遗命,你都忘记了么?”

  载沣误解了静芬的意思,还兀自发自己的脾气,道:“怎么会忘记?所以才要看看哪些是袁世凯指使的,统统逮捕。”

  “胡话!”一边形容枯槁的荣寿大公主斥道,“要全都是袁世凯指使的,你就全逮捕了?”

  载沣愣了愣,想说“是”,但是看荣寿大公主怒容满面,静芬一向和善的脸上也挂着寒霜,才发觉自己好像是赴了皇太后的“鸿门宴”。

  荣寿大公主道:“你就是这样,难怪斗不过庆王,斗不过袁世凯——连张之洞这种只会说话不会办事的人,你也斗不过。就算是袁世凯指使的怎么样?人家晓得这是民心所向,晓得不立宪,革命党就更加有机可乘,晓得不开国会,这大清朝就要完呐!”

  载沣打了个冷战,道:“大格格……这话,未免……危言耸听吧?”

  “我危言耸听?”荣寿大公主冷笑道,“我是快死的人了,危言耸听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就看看这三次请愿,头一次,不过来了几十个人,第二次,我听说有二十万人签名,这一回,一百万!一百万是多少?你的禁卫军有多少人?南洋新军有多少人?北洋有多少人?你自个儿算算,一百万究竟是多少!”

  载沣不敢答话。

  荣寿大公主又道:“头一次请愿在去年十月,第二次请愿,今年五月,这中间有七个月的时间——你晓不晓得第三次请愿人家是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的?就是五月里,你把人家二次请愿驳回去的时候啊。我听说,那些各省来的人,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奔走联络去了——你要是把人家三次请愿再驳回去,我看议员要住到你摄政王府里天天跟你请愿去!”

  载沣低声咕哝了一句,静芬没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

  荣寿大公主也没听,但提了声音训斥道:“你别嘟囔——人家这还是来文的,是自己人。跟你动武的,那就是革命党了,你也不是没见识过——先是来会党闹事,后来人家能煽动新军造反——刺杀你的事,我不说你也忘不了——孙文之流,你一个也抓不到,造反的还越来越猖狂,你是不是要等到禁卫军也被煽动起来了,自己人全变革命党,你才来听听自己人的意见?”

  载沣头也不敢抬,低声哼哼道:“其实……其实朝廷里的事也不是我说了算……亲贵大臣,不想立宪的多了,庆王爷就头一个反对,镇国公也不乐意……我也不能……”

  “你是摄政王,还是他们是摄政王?”静芬忍不住开口道,“你说了不算,我说了算不算?”

  载沣怔了怔,小声道:“这个……其实上次太后说不能杀姓汪的刺客,后来又询问二次请愿的事,外面亲贵里就有谣言,说太后意图垂帘……为了太后声名着想……”

  “我不要你为我的声名着想!”静芬决然打断道,“德宗皇帝把立宪的事托付给我,孝钦太后给我懿旨决断的权力,我今儿就把话放下——立宪,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

  宣统二年十月癸酉,上谕,九年预备立宪之期缩为五年,即于宣统五年开国会,实行宪政。上谕称,“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令各省请愿代表“即日散归”。次日,溥伦、载泽充纂拟宪法大臣。七天之后,责成各主管衙门切实筹备,民政、度支、法、学诸部俱有应负责任,提前通盘筹画,分别最要、次要,详细以闻。并诫勉直省督抚淬厉精神,切实遵行,毋再因循推诿,致误限期。

  这与静芬撂下的那句话还有些出入,不过,在静芬自己,头一次强硬地办成了一件事,心里还是窃窃有许多欢喜——溥仪来给她请安时,她甚至觉得这孩子可爱了一些,赏了他好些吃食玩物,更说:“皇帝快点长大吧,大清等着皇帝长大呢。”

  其实她心里想的是:皇帝快点长大,等皇帝长到八岁的时候,就开国会了,大清就不似从前了,光绪在天有灵,或许会来梦里与静芬相见,感谢她所做的一切。

  不过提到梦,静芬倒也有很久没梦见盛京的故宫了——她笑一笑,想:一切真的不同了,快点改变吧。

  然而可惜的是,那最切实的一桩“不同”发生时,静芬哭笑不得——

  说是议员罗杰提出了《剪辫易服与世大同》的议案,其后周震麟又提出《剪除辫发改良礼服》议案,资政院议决时认为:“两案之主旨,皆以中国辫装妨碍运动,朝廷整军经武,非剪除辫发,改制冠服,不足以灿新天下之耳目,改除骄奢之习惯。”从而以大多数议员赞同获得通过。十月己巳日,资政院请明谕之。

  大清臣民的辫子,自入关起,二百多年了。光绪年间西学渐兴,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朝廷并未明令禁止,但是依旧有违律例——倘若想要参加科举,必须蓄有辫子,一旦另外犯了什么事,追究起来,剪辫子的罪必将并罚。

  这事儿头一次拿上台盘来议论,在光绪三十年,事因练兵处正打算仿照外国军服改变中国军队的服装式样,而官兵头盘发辫则实在无法塞进新军帽里。由是“依照日本剪发易服”一说议行于军。其时,适有“日本卒业回华之某君”上一条陈,极言发辫之害,谓:“兵士之战,现在多系伏腰于地,打枪相攻,兵士背上有种种背负物,已将及顶。际各国兵士当伏地鸣枪时,头仰刚贴于背负物,我国兵士有辫结,则因为辫结所碍,头不能仰,则万不能战。”虽然仅限于“议论”,但是练兵处掌管全国新编陆军,权力甚重,消息传出,一时剪辫者甚众。到次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时,随员四十余人“剪辫者已居其半”,其中“有翰林,有道府,有教员,有武员,一切皆有职衔者”。

  不过,剪辫仍然违律——镇国公载泽出洋归来,向慈禧建议剪辫子,被慈禧一个软钉子碰了回去。戴鸿慈提出剪辫时,慈禧虽笑而不答,但是颇为不快。王文韶、世续等大臣立言祖制不可废除,终于在光绪三十三年,严禁学生和军人剪辫。其中,学生“一经查出,即当咨明学部,分别惩处”;军人“如有不遵定制,改用他装,以及剪去发辫等事,无论官员、兵丁,均即斥革”。

  如今这事再次提起,静芬不禁哑然道:“这又是做什么呢?怎么老是跟那些头发过不去?”

  张兰德道:“主子不晓得,这是洵贝勒和涛贝勒先折腾起来的,好像肃亲王和泽公也支持得很,涛贝勒早就让手下的禁卫军都剪辫子了。”

  静芬道:“这剪了辫子,成什么体统了?多难看。”

  张兰德道:“那可不——还惹祸上身哩。奴才听说,广州那里一抓革命党,就抓没辫子的。谁吃饱了撑着,要去冒充那个革命党呢?”

  主仆二人正闲聊,说曹操,曹操就到——载涛就外面给请安来了,传进来一看,他竟然自己把辫子也剪了。

  静芬诧异地望着他,道:“你……你这是……”

  载涛笑道:“皇太后看着怎么样?其实奴才早剪了,从前套个假的,如今剪发议案都有了,再用不着了,可清爽。”

  静芬看他的样子怪怪的,可又不忍驳他的兴,因道:“还不错,挺精神。”

  这一夸奖,载涛可来劲儿了,道:“真的?皇太后,这辫子的确太累赘了。奴才看,不如皇太后叫皇上也剪了吧,带个头,全国易服,耳目一新啊!”

  静芬吓得连连摇手:“使不得,使不得。皇帝还小,剪成那样儿,可不象话。使不得,使不得。”

  载涛没听出静芬的意思,还要再说剪辫的好处。恰这个时候,小太监进来道:“贝勒爷,李大人出来了。”

  静芬抓这个机会,赶紧就打岔道:“李大人?涛贝勒和谁一起来的?”

  载涛“哦”了一声,道:“和故李中堂的儿子李经迈,奴才有点事儿要和摄政王说,怕自己一个人说不来,就拉上他一起。”

  静芬道:“既是这样,那我也见见,叫他进来吧。”

  小太监应了声“喳”,把李经迈给引了进来——出过洋,将出使德国,又一个没辫子的。

  他给静芬请了安,即满面忧色地望着载涛。载涛问:“怎么,赶情是我的事没说成,不是连你自己的也没说成吧?”

  李经迈叹了口气道:“王爷见了我一共就说了三句话:‘你哪天来的?’我说了,他接着就问:‘你哪天走?’我刚答完,不等说下去,王爷就说:‘好好,好好地干,下去吧!’”

  载涛惊讶地张大了嘴,道:“这……这…………这五哥他究竟在做什么嘛!”

  静芬不知他二人打的什么哑谜,只惟恐载涛再和自己说剪辫子的事儿,略略和李经迈敷衍了几句,就让他和载涛去了——在她的心目中,宪政这是光绪和慈禧都说好的,那就好;而剪发,当年提出时“两官深滋不悦”,而今见了,也实在古怪,自然是不好的,如此不好的东西,不像宪政,必然不会在全国形成风潮。

  不过,她料的却不对——

  等她隔了一个月再和张兰德闲聊起剪发的事,民间之实践“一时风发云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广东有“华服剪发会”,全体会员在宣统二年除夕之前剪发。这些广帮商人在天津倡导剪发,致使天津“工商学界实行者几于无日无之”,北京也很快受到波及。津京地区即影响东三省,奉天也闹起了剪辫运动。上海就更加热闹了,由前刑部侍郎、出使美秘墨古大臣伍廷芳发起,在张园举行“剪辫大会”,《中外日报》称,参加者有“四万余人”,可谓盛况空前。伍廷芳自己一早就剪了,据说当日未到,来函勉励。张园之内,“刀光四起”,光头之人相互道贺,蔚为壮观。

  静芬听后,还是不以为剪发有任何好处,道:“既然不禁止,随他们去吧——我倒还是觉得难看呢。”

  张兰德道:“可不是难看。不过,主子,奴才听说上海那里新时兴一句话,就是说人家‘真是辫子’。”

  静芬奇道:“这是什么意思?”

  张兰德道:“奴才不晓得,前日一个弟兄跟他主子从上海回来,就这么说奴才——奴才想,或许是外人也以为有辫子好看哩。”

  静芬道:“或许吧——你没了辫子,我可不敢认了。”

继续阅读:二十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叶赫那拉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