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挫其锐,解其纷
豆丁姑娘2020-12-11 12:001,561

  “庚子年丁亥月甲子日,今科贡生三百人,于启天殿加开恩科,诸门生当谨记抱诚守真,不负天恩浩荡……”

  这大概就是考试前给你讲讲规矩,别作弊,诚实守信考试,不然被抓到直接拖出去之类的,林子舟漫不经心地听着,余光却注意着启天殿。

  启天殿是百官朝臣上朝之地,启天殿之后便是含光殿、含清殿、御花园,有一条贯通宫廷广含池从右侧流出,最后就是老皇帝三清观。

  广含池出宫河流边上就分布着御茶膳房,至于内功各部司就在掖庭宫的一大片范围之内。

  而据肖安子给他看的地图,这整座王宫外有十二个门,大周没有三省,六部直接分布在含清殿与含光殿中间两侧,直接对君王负责。当然,君王不负责,那就只能优先找太子,其次才是丞相。

  翰林院、御史台就分布在三大殿左右两边最靠近中墙处,中墙左就是掖庭宫跟后宫,而右边就是东宫。

  有趣的是,东宫跟禁军处毗邻,这是大周朝堂心知肚明的一个规矩——为了防止东宫作乱。

  而最最有趣的,东宫跟禁军之间有一个客殿,进此客殿的不是在朝堂上被气昏的老头子,就是被皇帝挑出来甩脸子的年轻官员。

  总之,进客殿的人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

  林子舟正将秦越让他背下来的地图在脑子里转了一圈,余光一瞥,却险些喷笑。

  只见左近一个年轻禁军神色严肃,目光正直,嘴巴却不着痕迹的轻轻鼓动,嘴角还挂着罪证。

  林子舟:“……”

  那年轻禁军对人的视线还是很敏感的,林子舟才看过去,他就盯回来。四目相对,林子舟若无其事地收回视线,只是伸手摸了下嘴角。

  年轻禁军眨了下眼睛,一脸正直地舔过唇角,脸慢慢红了。

  “钦此!”大公终于说完了,“诸考生,进场!”

  林子舟埋头前进,他排三十二,位置就在殿内,还是颇为靠前,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看见老皇帝的长相。

  老皇帝垂了帘幕,视线倒是能够透过不算很高的龙椅遍揽全场,带着说不出的压迫之力,空气中似乎还飘荡着隐隐的檀香。

  考生们战战兢兢,然而林子舟却分毫不觉。

  经历过秦越的高压统治,林子舟现在遇事相当淡定了。

  考生陆陆续续落座,站在帘幕前的大公就站出来,“陛下有旨,今以策论取仕,着诸考生答,‘时有蛮夷为患,挫其锐,解其纷?’”

  林子舟听罢便是一愣。

  这……跟意料中不一样啊!

  而且这居然是个问句,难道不是肯定句更合适?什么叫做“时有蛮夷为患,挫其锐,解其纷”?不就是说有蛮子作乱,挫其锐气,才能平复纷乱,改成问句就奇奇怪怪的。

  难道不挫其锐气解其纷,还得跟杀人越货、屠城陷地的蛮夷讲一讲“道可道”?

  狗屁不通!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原主记忆中前几年东南边境才遭到一次屠城,死亡近万!

  以和为贵也要看情况,都被人当成两脚羊了还讲个毛的道理,朝廷的暴力武器放着好看的吗?修道修成傻子了吧?

  林子舟心里一阵腹诽。

  其余考生们的表情也跟着奇怪起来,尤其是那些从边远之地赶来殿试的人,不定就曾深受蛮夷之害,闻言脸刷地就黑了下去。

  这是个一国之皇帝能说的话吗?何等寒煞军心!

  而且这题怎么听着这么不怀好意?林子舟想起昨日曙光跟秦越的交谈,眼皮轻跳,那老皇帝该不会是故意针对秦越吧。

  林子舟还未开始破题,但显然他并不是很想帮老皇帝讲究什么顺其自然。

  ——本将数千亲兵豁命杀来的战功,他拿什么来抵?

  林子舟心下怏怏,他是讨厌秦越的性格,但并不会忽视他的战功。

  而且这有何难?

  林子舟摊开草稿纸,镇定自若地写下了一句中心思想——海晏方可治国,驱敌方能河清,周邦礼仪教化万民,不教禽兽,奉天承运,此之谓道法自然。

  想了想,他还得再加一句网络热血语——何来岁月殊静好,只因锐士热血行。

  完美!

  翰林大学士与六部尚书在前方一字排开,一听这题目脸色都变得微妙起来,见诸考生迟迟不动笔,彼此都有些暗叹。

  陛下这是故意刁难学生,用意自然不是去试他们的胆量,而是要看谁擅辩通慧,又能不扫他面子。老皇帝喜欢脑筋转得快的聪明人,然而放眼望去,竟然没有一个人动笔,真是……

  “有人动笔了,”礼部尚书抚须微笑,朝身边的工部尚书偏了偏身,“还是个玉面小生。”

继续阅读:第七十二章 将军来监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君不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