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允炆的呵斥,一旁的郑赐和工部的官员也是有些着急了。
平日里也就算了,现在陛下都问到了面前,你给我弄这么一手。
这是要做甚?这是想死啊啊。
你小老二自己想死没有人拦着你,但是你别害的大家伙跟着你一起死行不?
“我说你这工匠,你有什么就直言不讳的告诉陛下,不要在这里玩这种小动作。”
“你是要做什么?难道你还担心陛下会责罚你吗?”
“陛下乃是比肩尧舜之帝王,自然是神文圣武,你有什么你就赶紧说。”
郑赐此刻心里都已经是着急死了,毕竟这事情肯定没有之前那么简单。
但如果这工匠真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么自己这当工部尚书的,只怕也是要跟着遭殃了。
此刻郑赐心里也是一万头羊驼路过了。
而老匠人则是苦笑着跪在地上无奈说道;“小老二有罪,请陛下责罚小老二吧。”
方才跪在地上的年轻匠人们则是对着朱允炆叩拜说道:“陛下,小民愿意告知陛下原因,奉还陛下的赏赐,还请陛下能够赦免师父的罪过。”
朱允炆微微皱眉头,随即坐在一旁的石凳上,年轻的匠人们见到皇帝默许,这才纷纷叩首说道:
“陛下,师父之所以不愿意说出这东西的缺点,是为了我们好,如今这样的水力纺纱机已经是我们尽全力做出来的东西。”
“可是他依然有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
郑赐闻言当即有些急迫的问道:“有什么缺点?你们全力以赴做出来的东西还有缺点了?”
看到郑赐有些着急了,朱允炆挥手让郑赐冷静下来。
“郑赐,你也不要着急,这世上哪里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都是人一点一点的摸索出来的嘛?”
“有问题咱们就自己解决,没有问题皆大欢喜嘛。”
听到朱允炆的话,这下众人也是连连城市。
而接着,年轻工匠们才是继续说道:“陛下,尚书大人,这水力纺纱机确实胜过寻常的纺纱机数倍。”
“可是正如寻常纺纱机用人力一样,而人力也有穷尽的时候。”
话说到这里,郑赐等人自然也就明白了陛下和匠人们口中水力纺纱机的缺点是什么了。
人力有穷尽的时候,那么水力难道就没有穷尽的时候了吗?
当然有,春夏多雨之季,河流水量充足流速快,自然水力也是充沛十足的。
但到了秋冬之时呢?河流进入枯水期,水量不足流速也变慢,水力自然匮乏。
依靠水力的纺纱机自然会在秋冬之际运行缓慢,这时候水力不足的劣势就会显现出来。
而郑赐也是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在场的工部官员们也都是纷纷反应过来。
朱允炆轻笑着点点头对年轻匠人说道:“水力既是水力纺纱机的长处,又是水力纺纱机的短处。”
“看来你们早就明白了这一点,那你们师傅为何不让你们说呢?”
年轻匠人们闻言轻叹一口气说道:“师傅说,这水力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事情。”
“若是主动说了反而会引得诸位大人不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们没有继续往下说,朱允炆则挥手让他们起身,然后神色瞬间变得肃穆。
“你们应该庆幸你们方才说了出来,否则等朕说出来了,你们就是犯了欺君之罪!”
随后朱允炆语重心长地说道:“科技是不断更新发展的,眼下的技术难以克服的困难,可能对于后面的新技术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你们要秉承一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而不是发现问题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或者是去解决掉发现问题的人。”
“虽然水力纺纱机依旧有缺点,但是它能够大大节省人力。”
“纵使水力会变弱,运行工作的速度会变慢,但是它克服了之前人力难以匹敌的一点。”
“只要水流不停,机器不坏,水力纺纱机便能够不停地运作。”
“这一点是不是人力纺纱难以克服的困难?”
“可这对水力纺纱却根本不值一提。”
匠人们闻言纷纷抬头看向朱允炆,眼中满是敬意。
而朱允炆也看着众人说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犁耙的出现能够方便人们耕作田地。”
“堤坝沟渠的建设能够帮助人们控制水流更好的灌溉,防备洪水。”
“正是这些科技在不断推进人们向前发展。”
“若是如今我们的官员戴着叆叇到先民身前,他们说不定会认为是哪里的神明降世。”
说话间,朱允炆走到众匠人身前,将还在跪着的他们一一扶起。
“你们是大明在黑夜里探索的明灯,是大明不断前进发展的先驱。”
“有人说,圣人出而黄河清!”
“但是朕今日要说,凡是造福我大明者,人人可为圣人!”
朱允炆的话不仅把匠人们给惊住了,就连一旁的工部官吏也都万分惊讶。
郑赐则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志向可能不仅仅是国泰民安,九州太平。
“陛下,臣等明白!”
郑赐一开口,工部官吏和匠人们也都纷纷附和。
朱允炆又观察了一会儿水力纺纱机的运行工作,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后,又勉励了匠人们几句。
随着天色渐渐变暗,朱允炆带着人也启程返回皇宫。
工部官吏和匠人们恭送朱允炆一行离开。
众年轻匠人此刻心潮澎湃。
“凡是造福大明者,人人可为圣人!”
他们重复着这句话,转身便投入到改进水力织布机的工作之中。
他们的师傅见状轻笑一声,回味着方才皇帝的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如此说来他们这些原本不受待见的匠户要被朝廷重视了!
水力纺纱机的建成,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不只是工匠,还有许多普通百姓都受益颇多。
也因为朱允炆这样的话,大明一时间所有的工匠都开始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
毕竟是朱允炆亲自定下的基调,想要让大明变得更加富有。
甚至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落实下去。
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太让人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