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道家精髓兵道伐谋
一笔心酸2024-10-23 15:093,433

  “姜道师,”

  葛副院长沉声质问:“你要护着他?”

  “嗯,”

  姜道师摇了摇头:“这个问题,还是先问问你自己吧,你不是在替葛叔宝出头吗?”

  “这与个人感情无关,”

  葛副院长说的大义凛然:“作为江城道院的副院长,我完全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处理这件事……”

  “那我和你可不一样,”

  姜道师一指台下的姜雨薇:“你推倒了我女儿,我就是单纯的上擂台,问问你葛副院长,是什么意思!”

  “你,”葛副院长眼神一变,难掩的,是藏不住的杀气。

  “他们这是要打起来吗?”

  众人窃窃私语,有人提起:“都是龙虎山出身,应该不至于吧。”

  “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念在龙虎山同门之谊,应该不会交手。”

  “放屁,”

  有人悄声揭露:“龙虎山那点事,谁不清楚?”

  “这葛副院长,出自葛天师,葛姓一脉的传承。”

  “而姜道师,早年可是龙虎山掌教的爱徒,出自张姓一脉!”

  “…………”

  还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就连我也差点忘了这茬。

  龙虎山,几大姓氏传承的大天师中。

  张姓和葛姓,都是世代以血脉作为衣钵传承。

  两家以前还好。

  可在传承的岁月中,葛家觉得先祖葛天师,更有功于龙虎山。

  而张姓一脉的张天师,曾离开龙虎山,创立过青城派。

  所以,随着道门分歧的门户之见。

  葛家觊觎掌教天师的位置,在岁月的传承中,尤其是近代。曾不止一次,和张姓一脉的传承产生分歧,和对立。

  这些事,越演越烈,即便每次都有人善尾调和。

  可积怨,都只是被压制在骨子里……姜道师早年,也就是上世纪的时候,在龙虎山十几岁的年纪,可没少卷入这样的‘内斗’。

  当时在龙虎山,依照姓氏传承拉帮结派,暗地里可没少约斗。

  只是到了近年来,才有所收敛。

  真要细算时间……二十多年前,葛副院长和姜道师,那可都在龙虎山。

  难保两人当时没有仇怨。

  这么看来,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可就在众人翘首以盼,拭目以待的迫切下。

  “行了,”

  马院长恰逢时宜的制止道:“闹剧,就到这吧!”

  “可是,”

  葛副院长还有异议,他不敢揪着姜道师问责,转而指向我道:“进了江城道院,哪怕不是同门,也有同窗之谊,擂台羞辱别人,这事,总得拿个说法吧。”

  “这,”

  马院长愕然看向了我,我今天的表现,确实让他有些愕然:“徐湘鹏,你能说个缘由吗?”

  “当然能,”

  把姜道师卷了进来,哪怕巧舌如簧,我也得给他找个台阶,不然架着这老酒鬼,输了理,回头他还不知道该怎么收拾我。

  “我觉得,葛副院长刚才说的话,并不完整,”

  我转而挑刺:“进了江城道院,不只是同窗之谊,还是道家同门……”

  “你也知道这个理!?”葛副院长阴翳的看着我。

  “哎,”

  我急忙强调:“我刚才可是说了,是道家同门。”

  “没错,这有什么不对?”

  马院长错愕,在他看来,这一层,似乎并不值得强调。

  “可道家的精髓是什么?”

  我愕然问着中人。

  要论道家精髓,只要姜道师会意一笑。

  “你一个本届黄班的新生,也配评价道家精髓?”葛副院长显得尤为轻蔑。

  不过……

  “既然提起了,”

  马院长示意:“那你说说吧!”

  “那我的拙见,全凭诸位点评,”

  我转而阐述:“道家的精髓,被前人归纳总结为四个字……那就是,兵、道、伐、谋、”

  这四个字一出,让马院长骇然色变。

  道家精髓,看似和这四个字无关。

  可……

  “继续说,”姜道师意会的摆了摆手:“说的仔细一点,才好让旁人点评。”

  “是,”

  我应声诠释,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有四个字极为精炼而深刻,那便是“兵道伐谋”。

  这四个字不仅涵盖了道家的智慧,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探讨许多关于人性、社会和宇宙运作的深刻道理。

  “兵道伐谋”,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了在面对冲突和对抗时所应采取的策略与态度。

  首先,“兵道”中的“兵”不仅指军事或武力,更广泛地象征着一切力量的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形式的冲突和考验,无论是在工作、家庭还是朋友之间。

  因此,“兵道”提醒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要巧妙应对,善于使用策略,避免直接的对抗。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孙子兵法》的智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战略上,了解敌人的弱点和自身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社会并非战场,却也充满了竞争和斗争。

  当我们面对不公或欺负时,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反击,而是审视自己和对方的立场,寻找冲突的根源,并适时地采取行动。

  只有在充分了解局势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以柔克刚”。

  接着,“伐谋”的“伐”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攻击或打击,但其深层含义却是对智慧和策略的提炼。

  在古代战争中,战术的运用往往决定着胜负的关键。

  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伐谋”的精神则体现为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面对外部的挑战或内部的纷争,我们需要用“智者”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非仅仅依赖于暴力或极端的措施。

  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有时我们的善意可能会被误解,而恶意也可能会被放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犯下情绪化的错误,导致事情愈演愈烈。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要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以理性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行为和言语。

  “你欺负我,我让你知道后果;你辜负我,让你知道后悔;你对我好,我让你知道值得。”这句话深入人心,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道家哲学提倡的“礼尚往来”,正是这种人际交往的原则。

  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最终都会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因果的法则回到彼此身上。

  对待他人的方式,最终也会反映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在这一点上,法则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自己的内心。

  道家的“无相”理念预示着一种超越表象的智慧。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存在。

  每个人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会影响他人,而他人的反应又会映照回我们自身。

  因此,真正的智慧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更大体系中的角色,自我调整,与他人和谐共处。

  再者,对于“见恶更恶,恶则转善;见善更善,礼尚往来”的理解,强调了因果关系。

  在道家的道理中(道教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智慧),我们常常会发现,以恶治恶并不能获取斩获,反而可能使得事态恶化。

  而善良和真诚的回馈,往往能化解矛盾,促进关系的和谐。

  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体现,更是宇宙法则的体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深刻道理。

  “道法术器,皆为手段,为的是归于无为。”这句话揭示了道家哲学的根本理念,即所有的策略与方法最终都应归于一种“无为”的状态。

  “无为”并不是消极或懈怠,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智慧。

  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有时主动出击未必能获得理想结果,反而静观其变、与道合一,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当我们与外界发生冲突时,学会放下对抗和敌意,提炼出一种“无为而治”的智慧,这才是道家的最高的境界。

  …………

  “总之,”

  我话锋一转,还没来得及总结。

  葛副院长便安耐不住打岔:“这和你解释眼下的事情,有什么关联!?”

  “呵,”

  姜道师一笑搭话:“徐湘鹏,你说的就是太委婉了,才让葛副院长听不懂……如果你言简意赅,一句话揭露兵道伐谋,就是刚才你说的,见恶更恶,恶则转善;见善更善,礼尚往来,那就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人若以恶相待,我便报之以恶!”

  “胡说八道,”

  葛副院长勃然大怒。

  可好在下一秒,马院长急忙评价:“这是龙虎山,前者大能的评价!”

  “没错,”我含糊其辞道:“好像,是几百年前,龙虎山一位葛姓天师的总结,只是随着岁月的传承,被记载到了一些外记当中……”

  “葛!?”

  龙虎山葛姓天师?

  葛副院长骇然色变,这么说来,岂不是自己的祖辈!?

  倘若是这样,哪怕老祖宗说句废话,他也不敢反驳……至于刚才提到的见恶更恶,恶则转善,便是运用到了眼下局势。

  看似这句话,有些过激。

  但试想,从古至今,恶然,本就只怕恶人磨……以暴制暴,以恶治恶。

  内涵暗讽的,便是葛叔宝和葛副院长。

  …………

  “行了,”

  最终还是依仗了马院长的威信:“这事,就按我说去办,本场判徐湘鹏获胜,出于我们干扰擂比的歉意,就免于徐湘鹏第三场擂比,直接通过。”

  “马院长这提议不错,”

  姜道师顺势恭维:“反正,下一轮参比学院逢单,与其抽签决定幸运儿,还不如补偿给徐湘鹏……”

  “到底是本届黄班学员,能熬过第二轮的,江城道院至今也没有几位,”姜道师拱手:“马院长英明!”

  几个道师,也急忙附和:“这主意不错。”

  “那就这样决定了,”

  马院长摆手催促:“赶紧继续接下来的擂比!”

  “是,”众人应声而动,也有人开始疏散学员。

  让待比的学员,重新回到操场的另一边,等着葛副院长登记唤名。

  “走吧,”

  有龙虎山的人,登台揭下定身咒。

  我也不用再去劳神,转而跳下擂台,和姜雨薇一起随着人群离开……

继续阅读:第463章 率先抽签的楚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游龙神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