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抬头仰望,夜空静谧如墨。
四下万籁俱寂,只有渭水依旧静静流淌。
然而一河相隔,南北两岸,却是既然不同的画风。
联军大营就在北岸,与五丈原隔着渭水遥相对望。
尽管已经月上中天,北岸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踏踏踏...”
脚步声在身后响起,紧接着是熟悉的声音。
“孔明,大军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刘备来到身旁站定。
“主公且看。”诸葛亮持扇指向对岸,笑道:“马超在配合咱们行事。”
“又不让他出兵相助,这点小忙若再拒绝...”刘备笑呵呵道:“还好意思招揽咱们?”
“主公所言极是。”诸葛亮连连点头。
“哈哈哈~”
随即,君臣二人放声大笑,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回荡。
刘备今夜要采取军事行动,便要求马超方面打掩护。
否则,估计刘备刚离开五丈原,恐怕就会有遇到麻烦。
马超的方法倒也简单粗暴,直接把各路军阀派来的将领,召集在一起宴饮。
再以地主之谊为由,给联军发放一些酒肉犒军。
这些西北军阀麾下,本就是一些乌合之众。
倒不是说战力弱,而是军纪方面普遍差劲,这也是老毛病。
从董卓时代,再到后来的李傕、郭汜,以及如今的马超、韩遂。
西北军勇猛好战是一方面,军纪涣散又是一方面。
基本上只要拿出酒肉,这群人就走不动道了...也就有了眼下这一幕。
联军自上而下,全都沉浸在嗨皮的气氛中。
“主公,下令吧。”
得到诸葛亮的首肯后,刘备再无任何迟疑,当即下达行动命令。
不多时,两千大军全部出动,很快从五丈原下来。
趁着北岸疏于防备,以及夜色的掩护,一众人很快来到渭水之畔。
只见一队队士卒来到岸边,把肩上扛着的东西缓缓放到水面上。
在月光的照耀下,赫然是一艘艘竹筏、木筏,甚至还有兽皮的筏子。
刘备、法正、诸葛亮三人记载一艘小舟上,估计是特意打造,比之竹筏、木筏多少要好一些。
尽管连个乌篷都没有,但好歹有船沿...
除此之外,首尾各安排一名亲兵,负责摇桨划船。
“哗啦啦...”
船桨轻轻摇动,掀起阵阵水声。
不过这一切,全都被渭水自身的水流声所掩盖。
不仅如此,北岸大营的欢庆之声,也足以让联军对一切充耳不闻。
就这样,刘备所部在联军眼皮底下,就这么悄无声息溜走...
一方面,是联军尚且没有主心骨管事儿。
这群人本就军纪涣散,加之马超再刻意引导,松懈也就成了必然。
另一方面,这些人早认为刘备死定了...
两千对两万,这群人压根不觉得刘备敢主动出击。
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遂有了当下的局面。
“乌合之众啊。”
刘备坐在小船上,看着灯火通明的北岸,不由发出阵阵感慨。
“的确是乌合之众。”法正附和道:“西北皆是短视之辈,这些人成不了什么气候,主公早晚能将其一统。”
“就怕曹贼不会坐视。”刘备没有盲目乐观。
“这次先打掉曹贼在关中的势力,之后曹贼就不能再干涉西北。”法正随即说道:“若曹贼不甘心,就只能率大军前来,届时必然引发众多军阀的反弹。”
西北军阀林立、一盘散沙,但若是有强大的外敌出现,这些人必然会迫于压力拧成一股绳。
“倒是没有想到,孔明能想出走水路的办法。”刘备换了个话题,“如此妙计,恐怕谁都想不到。”
“主公谬赞了。”诸葛亮摇头道:“在周瑜手上吃了那么多亏,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此前与周瑜的交锋中,不管是直接水战,还是利用水路航运,诸葛亮每每都会吃亏。
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诸葛亮自然会吸取经验教训。
同时,诸葛亮还发现,西北军阀没一个重视这方面。
明明渭水横穿关中地区,走水路也非常方便,但关中硬是没一艘像样的船...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这边的人不习惯。
南船北马,这是常识。
尤其西北地区,由于与大量异族接壤,这里的人民风彪悍、弓马娴熟。
加之马匹在这里也不稀罕,人们早就习惯骑马出行,根本不通水性、不善舟楫。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诸葛亮当机立断,决定把水路重视起来。
无他,刘备初来乍到,压根没有一匹马,只能从水路上另辟蹊径。
尽管找不到什么造船巧匠,但好在渭水也不是长江,各种筏子就能应对。
这次,得知曹军要联合军阀,对五丈原进行围剿后,诸葛亮便出其不意用出这一招,走水路跳出包围圈。
别说北岸的联军没发现,其实就算发现了也不顶用。
没船,也只能站在岸上干瞪眼。
纵使派出骑兵沿河追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道理很简单,战马会累,船只不会。
刘备所部坐在筏子上,沿渭水向东漂流,甚至都不需要人力驱动。
本就是顺流而下,最多划桨稍稍调整一下方向,就能轻轻松松漂流到潼关,岸上之人绝对拍马难及。
而跳出包围圈的目的,自然是剑指曹洪所率的本部曹军。
刘备初来乍到,想要立足关中,肯定不能得罪这些西北军阀。
故而纵使西北军阀前来围剿,刘备也不方便对他们动手。
不过没关系,诸葛亮自有计较。
有道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曹军才是这次围剿的主导者,只要灭掉这个“盟主”,联军自然不攻自破。
毕竟,西北军阀跟刘备无仇无怨,没道理死磕到底。
本来就是由长安方面牵头,组织起这一场围剿。
若倡导者都没了,联军肯定会立即散去。
如此,既避免得罪西北军阀,就能顺利化解危机,可谓是两全其美。
不得不说,不用面对周瑜这个“先知”,以及同级别的庞统,诸葛亮便立即展现出顶级谋士的风采。
曹操方面废这么大劲儿,又是集结西北各路军阀组成联军,又从后方调集大量粮草送来。
怎料被诸葛亮利用水路,就轻轻松松化解。
“孔明莫要妄自菲薄。”刘备安慰道:“荆州、益州未能成功,此非战之罪,实在是周贼匹夫太过奸猾!”
荆州之争。
周瑜利用“职务之便”,以联军统帅的身份,最后把曹刘孙三家都耍了。
益州之争。
周瑜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趁着二刘相争趁虚而入。
哪怕到现在,刘备回想起来两州之事,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忿。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诸葛亮反过来安慰刘备,“属下定会为主公拿下雍、凉二州。”
“没错没错。”
法正连忙接茬,把话题重新扯回眼前,道:
“曹洪匹夫,肯定预料不到,咱们会突然袭击,此战我军必胜!”
诸葛亮微笑颔首、轻摇羽扇,刘备更是眼神坚定、重重顿首。
一路无话。
渭水静静流淌,时间静静流逝...
待到天上月亮逐渐偏移时,视线内终于出现目标物。
一座临时营寨静静矗立渭水岸边,在黑夜的笼罩下,营寨依稀散发出些许光亮。
正在渭水上行军的船队,立即做出应对。
排头船开始奋力划桨,朝着岸边靠去,后边的筏子都有样学样。
很快,两千的队伍纷纷靠岸、上岸。
这时候,刘备军离着视线中的营寨,还有一段距离,并不担心被发现。
“主公,这应该就是曹洪所部。”诸葛亮沉声道:“据马超讲,各路联军都已到齐,就差曹军尚在半路。”
根据马超提供的信息,排除之后就能得出结论,眼前营寨只能是曹军无疑。
“云长、翼德、子龙。”
“末将在。”
“命你三人率军突袭!”
刘备当机立断,直接下达进攻命令。
“喏!”
三员万人敌齐声领命,旋即带着两千大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朝营寨摸过去...
由于是临时营寨,故而压根不存在营盘。
就是用运粮车简单围拢一下,在旷野上圈出一片地。
依水扎营,上游取水、下游排泄,一切从简。
至于森严的戒备...就更加不存在。
不是曹洪疏忽大意,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刘备不仅主动出击,还能在联军眼皮底下溜走,故而根本就没有丝毫防备。
就这样,在关张赵三位大将的带领下,两千大军轻松杀入曹军营中,期间没受到任何阻拦。
“杀啊!!!”
直到震天的喊杀声响起,曹洪才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根本顾不上穿衣服,曹洪一骨碌从帐篷里钻出来,扯着嗓子惊呼询问,道:
“什么情况?!”
“敌袭!敌袭!敌袭...”
在关张赵杀进来后,原本在打瞌睡的少量值夜人员,才堪堪反应过来。
“当当当...”
预警铜锣敲响,清脆刺耳的鸣金划破寂静的夜晚。
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当两千刘备军杀进来时,近万曹军还在被窝里呢。
尤其时值夏日,晚上图凉快都是光膀子睡。
这时候先披衣而起,再披甲上阵,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何况事发突然,营中混乱一片,惊慌之下曹军根本无法集结起来。
士卒找不到伍长、伍长找不到什长...
哪怕是一军主将曹洪,此刻身边也仅有亲兵队而已。
“钟公!钟公!”
好在曹洪也不是完全没脑子,还知道去找一个有脑子的人...
由于相隔不远,曹洪很快就在混乱中,找到衣衫凌乱的钟繇。
“敌军来袭,计将安出?!”
面对曹洪的询问,钟繇差点破防。
连敌人是谁都还没搞清楚...
还计将安出?往哪出啊!
举目四望,此刻营中混乱一片,到处惊慌流窜的士卒。
既有敌人、也有己方,敌我双方已经混在一片,根本无从指挥。
兵败如山倒!
尽管曹军的兵力更多,但奈何都在抱头鼠窜,完全没办法组织、利用起来。
反观刘备方面兵少,却能够拧成一股绳,在关张赵三员大将的带领下,在敌营中来回冲杀、势如破竹。
“钟公!”曹洪急切道:“别到处看了,快想个办法啊!”
钟繇闻言一咬牙、一跺脚,发狠道:“鸣金!”
“逃跑?!”曹洪蓦然瞪大双眼。
“不跑还能如何?”钟繇反问道:“将军能够力挽狂澜吗?!”
曹洪要真有这个本事,早就开始组织反抗了,何至于跑来找钟繇求计?
“大势已去,莫要迟疑。”钟繇一不做二不休,“还请将军速速下令,否则不但你我会死,全军更会葬送于此!”
曹洪一脸憋屈,恨不得把牙咬碎,下令道:“撤...!”
“当当当...”
鸣金之声再度响起,不过这次不是预警、而是逃跑。
至于曹军能否领悟其中含义,这倒是不用担心,人在遇险时会选择更有利的理解。
不远处。
刘备居中而立,诸葛亮与法正分列左右。
看着四散而逃的曹军,以及耳畔传来的鸣金之声,三人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恭喜主公,大事定矣。”诸葛亮轻摇羽扇。
“哈哈~”刘备放声大笑,“曹贼费尽心思,却被孔明轻松化解,不知听闻战败后,会气成什么样子呢?”
“主公稳坐关中。”法正笑呵呵道:“曹贼纵然气急败坏,短时间内也是无计可施。”
夜幕下,战事还在继续持续,但胜负早已失去悬念...
————————
青城山。
周瑜携美出游,带着吴苋与张琪瑛,前来查看火药研究进展。
“轰轰轰...”
刚到山脚下,就听得山上阵阵雷鸣,好不热闹。
“幸亏周边没什么百姓,否则还要担心扰民呢...”周瑜玩笑一句,道:“就是苦了在此值守的弟兄。”
“还好。”魏延苦中作乐道:“这动静天天响,弟兄们早就习惯了。”
说是习惯了,实际上就麻木了。
山顶一直“打雷”,不分昼夜,久而久之也就慢慢适应。
以至于晚上没点动静,反倒还不习惯呢...
在魏延的陪同下,周瑜一行人登到山上。
动静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燃烧的余味,味道非常刺鼻。
得知周瑜亲自前来,张鲁自然不敢怠慢,出门前来迎接。
“不知神君大驾光临,贫道未能远迎,还望您降罪。”
“天师言重了。”周瑜摆摆手,“静极思动,我就是随便来看看。”
“神君还请移驾。”张鲁伸手请周瑜入内。
“雷火之法,可有什么进展?”周瑜开门见山发问。
“回神君,确实有一定进展。”
得到张鲁的肯定打发,周瑜不由精神一振。
“带路,我要好好见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