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杀前夫!夺皇权!嫡长女她心黑手狠>目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 温楠临近午时,宁姝慕已与房先生谈完了宁忱溪的状况,将对他耳语交待了一番后,她便将人暂且留在了文家。
去而复返的文礼情绪明显稳定了许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终于意识到了这此前以为的区区小事究竟藏了什么猫腻。
——卫国公府新过继了一个嫡子,俨然是要将之前那个被今上厌弃了的嫡子取而代之的。
然这当初惩治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并不知晓。
自然也无法从中明确皇帝的想法,如今却在户部文书未下之时,公然将人迎进了文家家塾。
这几乎是等于站在了卫国公府的背后支持。
宁姝慕看着文礼略有些僵硬的脸色,笑意渐深,“如此,便有劳文大人往后多多关照我阿弟了,晚辈这就告辞。”
文礼再是不愿,此刻也没法说出拒绝之辞了。
上了公府的马车,流华问,“姑娘,我们直接回府吗?”
“不,”宁姝慕回想自己在小榭中看到的那个少年,那张熟悉的脸表明了其身份,林氏传来的消息果真没错。
“去醉霄楼,我们等着鱼儿上钩。”
宁忱溪被安置在了蒙学,临近束发的年纪坐在一众总角小儿中十分违和。
再加上午时歇息时,来自别府的孩子多数自带了餐食,而宁忱溪和文家子弟一同离去,又一同回来,因太过特殊,引起了许多同窗的好奇心。
只是同龄的少年多各有心思,学会了圆滑不再那么直白,凑上去打听的全是七八岁的小儿。
对于身份,宁忱溪并无隐瞒,也着实没什么值得隐瞒的。
于是很快,那些没贸然上前的少年们也都从七嘴八舌的交谈中得知了真相,有自觉家中与卫国公府不和,或是隐隐意识到了什么的,皆远远避开了宁忱溪。
当然,也有本就与卫国公府有所牵扯的。
譬如时任刑部侍郎的龚远隆,其庶子龚云就在最初的惊诧后,眼珠子一转凑了上去。
“宁兄,大家往后都是同窗,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帮忙,不用见外。”
宁忱溪抿了抿唇,有些不自在地拉开了距离,一时有些不知该怎么回应此人的热情。
而束着高马尾的少年仿若看出了他的局促,也不在意,“听闻你是从城阳来的?嗯,那是卫国公的祖家所在吧?”
“这么说你是卫国公的从侄?你家人临行前可有和你说一说这顺京之中的大小官员?”
宁忱溪想了想,只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没有。”
“什么?那怎么行。”顺京之中若连人都认不全,出行一个不留神就会得罪不该得罪的人,以至于祸及全家,到时可就糟糕了。
龚云说着就要将人拉过去,“我带你先认识认识这儿的同窗吧。”
谁知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龚云没拉动人不说,自己还被带得一踉跄。
小榭中众人的目光顿时汇聚,龚云惊诧回眸,很快意识到了什么,“你学过武?”
他愣了一愣,又觉得自己多余问了那么一句。
卫国公府本就是武将世家,继承人找个身上有功夫的才算合理,此前宁言风一心科举入仕,他还疑惑卫国公怕不是脑子坏了呢。
宁忱溪默默收回了自己被拉着的手,“在城阳学过一些皮毛。”
龚云嘴角微抽,只当他是在谦虚。
“那就有劳……”
“龚,”龚云及时接口,“我叫龚云。”
“龚兄。”宁忱溪暗暗吸了口气,也知道有龚云这样一个领路人,他能更快地融入文家家塾。
他绝不能辜负阿姊的一片心意。
抱着这个想法,宁忱溪当即学着龚云笑意满面的模样缓和了神情,自觉跟上龚云一个个地认起了人来。
先是蒙学,再是经学。
蒙学大多是文家自家的子嗣,那些年岁不大的孩子虽已开了蒙,却还是无忧无虑的年纪。
面对宁忱溪没那么多思虑,因此都十分友好。
而到了经学处,表面的恭维下,宁忱溪就能轻易探觉到许多不同的情绪了。
文家文安康,文安林是少有的友好者。
在除去这两位后,大理寺少卿林家嫡子,吏部郎中孙家嫡子和礼部郎中孔家嫡子则都是较为明显的疏淡。
宁忱溪有所猜想,这些应当与其家中党派有关,和卫国公府的关系也大致是非敌非友的。
片刻的功夫,经学的六七人就认了一半多。
“还有那儿……”龚云侧头时,面上的笑意肉眼可见得淡了些。
宁忱溪有所觉察,将目光投向最后。
剩下的两个少年皆是十六七岁的年纪,一人面容普通,靠在小榭柱旁,一脸的阴鸷神情毫不掩饰。
察觉到有人注视,那觑来的目光哪怕是再没眼色也能看出其中敌意。
“讨人厌的家伙,”龚云不禁嘀咕一句,“那人就不用去接近了。”
“兵部郎中付家一向是荣家的拥趸,如今见温家有崛起之势,便又投向了温家,不过墙头草一根,和卫国公也是从来都合不来的。”
至于另一个……
龚云想了想,还是走了过去,“温楠,温家庶子,也是学过武的,就是不知道你俩比起来谁更厉害些。”
他一巴掌将温楠案桌上的书给合上,转头却还是在对宁忱溪说话,“不过你也不必和他比较。他都十七,该婚配了,你不过连束发都没到呢。”
宁忱溪看着始终垂着头的少年。
一头柔顺的长发同样束了个高马尾,脸颊却如艳若女子,端看模样看不出半分学过武的痕迹。
见得龚云如此无礼的行径,他也只是道:“手拿开。”
龚云不禁摇头叹息,“你就不是读书的料,温家把你送来家塾明摆着是戏耍你!若真为你好,温岭早该将你弄进军中历练了,又怎可能还非钳着你不放!”
温楠并非温岭之子,其父乃是温暮长子温隋。
然而温家共五子,其中有三子都不如温岭以及温家小公子出息。
温隋同为庶吉士,却因三年‘散馆’考核成绩不算优异,亦或是皇帝根本容不得那么多温家子弟入仕为京官,便连同温家另外两子都被遣去了地方。
因为前途不明,不可招摇,他任职时只带走了嫡妻与嫡子,留下一众庶子与妾室在温家,时至今日也没提起要将人接去的事。
但顺京倾轧从来不止朝中争斗。
天子脚下,府内争权夺利从不在少数。
温岭从前是温暮之下第一人,如今更是温家当家,无论何时都不可能放任他房子弟成长,更别提主动提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