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杀前夫!夺皇权!嫡长女她心黑手狠>目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家塾这话问出,宁姝慕也只抱了一分希望。
流华一个公府婢女,能探听到的消息大多是市井流传,而她们与温家从无来往,要想凭空认出一个人,更何况是男丁,显然是难上加难。
果真,流华道:“奴婢无能,不过那温家子弟年纪大约二十来岁,应当是与姑娘同辈的。”
宁姝慕回想了下。
温家温暮离家,如今当家的便是他的儿子。
只是他儿子是何人,又有几个儿子,儿子又生了几个儿子……
“……算了,”宁姝慕叹气,“宁姝喜能联系上温家人,看来是有温氏在其中作用。”
然而温家当家应当不是草率之人,按理不会轻信宁姝喜的说辞。
因此出去见面的是宁言横,见的大概率也是与温氏素来关系亲厚的小辈。
想到这里,她吩咐,“晚膳请大伯母和三叔母一同到我院中用,嗯,再将宁忱溪,也就是那新过继的孩子喊上。”
流华应声去小厨房吩咐了。
晚间片刻,林氏和安氏果真应邀前来。
一屋子的人并不多,但没有心思叵测之人存在,看起来倒是其乐融融。
宁姝慕道:“叔母同慕儿一同前往城阳多有辛劳,伯母主持中馈更是操心甚多。正好,这孩子新入府,未来还需两位长辈多多关照,慕儿在此先谢过两位了。”
宁忱溪愣了一下,抬起头似乎也想跟着道声谢。
但也就是犹豫着嗫嚅两下的时间,林氏和安氏已然寒暄了两句,越过了这个话题。
他只好重新低下头去。
宁姝慕瞥了一眼宁忱溪,一路上回到顺京,这个孩子的性子如何她也大致看明白了。
往常里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也全然不懂什么讨好谄媚之道。
不过她主动问些问题时,倒是有问必答,条理也十分清晰。
“伯母可知顺京哪家人家有开家塾?”宁姝慕想了想还是先问了此事,“这孩子在城阳有些功夫底子,慕儿本想请三叔将人带去北境历练一番的。”
“但奈何京中动乱猝不及防,此事只得推迟,这孩子在府中一直待着也不是办法。不知可否请伯母出面,先让他入家塾一道听一听讲学?”
家塾是富贵人家延请塾师入家中所设塾堂而得名,能受邀者多为德高望重的大家学儒。
在这一点上,出身御史之家的林氏显然了解更多,出面也比公府这等武将高门或是安氏要更合适。
“顺京中家塾自然是有许多的。”林氏沉吟片刻,紧接着却似是想到了什么,微微皱起了眉。
宁姝慕注意到了她眉间苦恼,“伯母可是有什么苦衷?”
林氏缓缓摇了摇头,“苦衷倒算不上。”
“只是……”她话音微顿,“大侄女你或许不知道,你三叔虽是临危受命,但却未将言横和言珣一道带上。因此伯母估摸着,恐怕不过一两月的功夫,他还会回京。”
宁姝慕起初没听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林氏只得提醒一句,“于孩子来说,安定才是重要的事。于那些个高门或是大儒来说,尊敬亦是最重要的事。”
宁姝慕恍然大悟。
林氏的意思是,宁忱溪就算入了家塾,真正能待在其中的时间也不足三月。
于孩子来说,这个时间正是恰恰熟悉了周围环境,可安定下来潜心学习的时间。
而于那家塾大儒来说,想去就去,想走就走极其不尊重,恐会牵涉到公府的名声,让主家也对公府心存不满。
宁姝慕抚了抚腕上玉镯,忽而转向宁忱溪,“你此前在城阳可有学过字,开过蒙?”
开蒙?林氏和安氏都是一愣。
这孩子都十三岁了,怎么可能还没开蒙?
在顺京之中,有天赋异禀如薛时琅者,十六岁都中进士了,而就算是再普通的高门子弟,也多在五六岁时就已开蒙认字。
十三岁,那怎么说都该步入经学之堂,学着写诗制艺了啊。
宁忱溪垂着头,看不出情绪,“回贵……阿,阿姊,开过,但继母只让我认全了字便不准我再学了。”
几人一时都沉默了。
宁忱溪攥紧袖子,“不过我后来有自己看过《孝经》、《大学》、《中庸》的。”
宁姝慕坐得离他最近,自然看见了这些小动作。
还是那件显得有些大的大袍衫……她今日回来,竟忘了吩咐人去为这孩子裁几身新衣裳。
“这……”林氏略有些尴尬,但还是先开口了,“这定是不行的,自己学岂能学得明白?更何况学、庸之后还有论、孟,再之后还有五经呢。”
家塾一般分蒙学和经学。
蒙学顺京高门多是请大儒在家设家塾,经学则直接凭着官位荫庇直入国子监。
林氏是知晓此前宁言风的事情的,便以为侄女单是想要稳妥些,才不让孩子入国子监,而是寻个家塾。
谁知这孩子根本连开蒙都只起了个头。
虽说蒙学的上限年纪是在十五束发,但公府要真将这么个不识不知的继子放入蒙学家塾,这高门之后会如何传说简直是得以料想的事!
宁姝慕却是失笑,坦然道:“开蒙晚也不意味着品性差,顺京之中有文无行之人难道还少吗?”
宁言风四岁开蒙,幼时受人追捧,甚至有人谄媚其为神童。
然而不尊嫡姊便算,一言一行皆是自傲,闹得如今这个结局,难道便不会被顺京高门说嘴嘲笑了么?
因此两相对比,宁姝慕反倒不觉得此事丢脸,而林氏此前所说的顾虑,若提前说明,想来真正宽仁之家也不会多过刁难。
“还有劳伯母多打听一番了,届时伯母若觉为难,慕儿可自己带着这孩子上门。”
宁姝慕不禁笑道:“谢礼丰厚,再加上心诚,想来纵有难处,也能得到解决的。”
林氏不禁感叹这大侄女的乐观,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干脆应下了。
几人一边用着餐一边闲聊,时间过得倒也十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