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找到幽灵船
赤燕2025-05-18 09:282,800

  直觉,终未辜负杨靖。他顶住劲风抽上脸的雨鞭,跳到最后一艘船的舷上,脚一滑,险些摔下江去;手电旋转的光束沉下江底不见时,他已经明白,这最后一船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当他从冲刷甲板的积水中爬起来时,耳反里突然响起侦查员惊呼的声音:有发现!

  顶风、爬船、淋雨,连滚带爬,杨靖与另两名专案侦查员会合在“锦罐运849”的甲板上。它泊在了杨靖查验方向完全相反的远端,他最后一个才到。

  杨靖接过手下递来的手电,一照、一看。这艘散装罐驳船船桥屋前方甲板上,正少了一块一米见方的钢板,那里,低在甲板底下,是一道带锁头的水密舱门。

  “我家有亲戚就是跑这种罐驳的,小时候放假就喜欢跑船玩,我一上船随便踢了踢,就发觉船罐声音跟吃水对不上。”发现的那个侦查员,在雨中大声为杨靖解释着,“留着心查到这里,脚下的声音又是一空,仔细再看,甲板上有不一样的螺丝松着顶了起来,我就寻着又拧掉了周围几颗一样的。”

  杨靖照了照侦查员手上展示的几根螺丝,不禁皱眉,接着又跟他蹲下去看。

  “然后一踩,吓我一跳!”侦查员继续道,“本来以为要掀起来一块的,我踩一脚是想试试它还有没有别的机关,结果一下就空下去了……恍我一跟头……然后我再一推,这块甲板就收进去,就出来这舱门了……这绝对不是这种罐驳上该有的,不是改装别的用途,就是另有猫腻……”

  侦查员很兴奋,自顾自说着,一会凑近杨靖,一会儿又拽过另一个同事,讲解当时的心理活动。而杨靖,已经跪在甲板上、探出身子,一直看那舱门和锁,眉头越来越紧、眼神越来越狠……

  第二天风小、雨柔的时候,货运码头又闹了起来。

  杨靖他们三个在大雨中想办法打开了舱门,下了船舱。然后天亮前,市局一支刑侦技术支援组赶到了码头,强行切开了舱内那道钢铁密门。接着,市文物局的专家组也上了船,跟着是省文保部门的专家组。天色再黑下来时,风雨收敛,码头外忽然围上来一群人,截住了正要从码头里开走的第二批厢式货车……

  从夜里开始,码头上闪警灯和不闪警灯的公务车,越来越多出现在码头;穿制服和不穿制服的各种专业人士,又都找去了泊在远端的一片船。这必然会吸引那些本就没死心的抗议、示威的死硬分子。那些自以为精明的货主和自信的船东与船工们,天刚亮,就有积极者冒着依旧强劲的风雨,在码头外打探。他们的望远镜里,一队队穿制式雨衣的人,小心地将一只只透明整理箱搬进一辆辆厢式货车。码头全开的灯光打透了那些整理箱,大雨中反射、闪耀的金黄色,仿佛躁动的灵妖,诱惑、动人且致命。

  为防“夜长梦多”,杨靖的本意就是“快查快走”,天亮前完成全部物证转移。尽管得到了第一时间赶来码头的郭局支持,但是他的意见阻止不了逐级通报省市江务、水运、船管和文物部门的工作程序。再加上自家刑技人员要仔细痕检、拍照并登记后,才能转移整箱和零散的黄金制品,以及其它物证。更何况还有省、市两级文物专家,还有博物馆来的做学问的家伙,杨靖看着他们一边兴奋工作还一边说笑讨论,要不是郭局一直按着,杨靖早就跳着脚骂街了。可即使真那么发火了,他明白,效率也不会提高,只能强耐着性子任由顺其自然了。好在第一批货车开走后,大风大雨的势头见小,是个好兆头,于是杨靖急忙催促众人趁天气转好,剩余物证挤挤,争取第二批全部运走。

  然而,紧赶慢赶,绝对满载的第二批货车只走了一半,那些自以为是的船东和货主们在码头出口截住了另一半车。

  不知道他们听说了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然后又是以什么脑回路揣摩的,拦车的那些家伙自信认定抓到了官家腐败的马脚。他们顶风冒雨、兴奋激昂,咬死就是江运、海关和公安在串通走私。从一开始借全市整治工作的“净水行动”严查严审船运,再到防汛防洪的封锁江运航道,都是在为“官方走私”船队开绿灯,最后老天有眼,台风暴雨突袭,走私船措手不及,腐败官员只好命令利益相关的公安和船运官员封锁码头,连夜转运船货上车……

  风雨中的置疑,无关逻辑和理性。因为有不满情绪早已在前,那些船东和货主们根本听不进包括杨靖在内的现场工作人员解释;置疑,从埋怨和讥讽轻松就成了吵闹,然后很快又升级为更激烈的示威和抗议。再加上,杨靖和郭局正商量对策时,码头管理方擅自派出了保安强硬赶走了情绪和意见最大的几个人,还锁了码头,矛盾就瞬间激化了。但码头方根本不在乎,因为矛盾激化了,自然就轮到派出所来解决了。

  王所长当然带人赶来了码头,他以私人感情和关系,从外围暂时稳定住局面,进码头,见到杨靖,上来就强调时间不在自己这边,再拖下去,聚来堵路的人只会更多,事态也会更恶化。所以他劝郭局和杨靖,要想解决问题、让最后几车物证离开,必须正面沟通。

  杨靖从专案出发想谨慎处理,虽然反对,但他真的也想不出别的办法。王所长则劝杨靖应该灵活应势,无论船还是船里的东西跟那几条人命,有或没有关系,与其僵化保密,不如让它在控制中“发酵”——若能让嫌疑人乱了手脚,就是杨靖赢的时候。于是,残留着纠结的杨靖遵照郭局命令,跟王所长一起,带着从情绪化的船东和货主们中间选出的三个代表进了码头,让他们亲眼看看货车里的“黄金”。王所长和杨靖的为难加委屈表现得声情并茂,二人告诉代表们,从“净水行动”开始,的确有无法无天的盗窃兼走私团伙漏网,狡猾的他们企图混淆视听然后趁乱逃脱;始终紧咬不放有警方,借整治行动和防汛工作封江查船,就是在按步骤布局、下网;台风带来的,不只是暴雨,还有高价值线报,所以才截获了一大批混在江运货船中的赃物;看看这整车的金条、金戒指、金镯子,还有金子古董,该是怎样恶劣的一伙坏人,又是偷抢盗骗了多久,积累出这么惊人的赃物?!怎么可能让这伙人跑了呢?!他们会不会跟以前打掉的“三业帮”有瓜葛?辛苦跑船的船工和货主中间是不是藏着他们的眼线、同伙,利用大家的难处故意蛊惑群情?

  三个代表都是聪明人,即使不懂什么案情大小,也不难领悟“不能往枪口上撞”的道理。再加上货车厢门打开时,强光中那幽灵般金光闪闪的震撼早就驱散了他们的不客气,深知这绝不是小事,不能在这种时候傻乎乎地“不识好歹”。臭名昭著的“三业帮”刚剿灭没几年,如果这时又被牵扯成“余孽”,那就是猪八戒照镜子看裤档上的黄酱——百口莫辩,外加里外不是人。于是三名代表拍胸脯严正表态:全力支持警方工作,一定配合正确引导舆论。杨靖和王所长也真诚地表达了感谢,同时许诺,三天内肯定解封码头、放行船只,一周内一定公告案件进展。

  然后签定了《保密协议书》后,三人仿佛身负国家机密的“特工”一般回到码头外,人群的对抗气氛很快就消散了。最后一批物证货车终于驶出码头,还留守在码头外的人只剩纯粹的好奇,指指点点地看着货车一辆辆离开。然后,他们就像结束遛弯一样,迈着方步,说笑着或回家吃晚饭,或找地方喝酒去了。

  那个“保密承诺”,是郭局的主意,签个手写协议,则是王所长补充的。其实那就是个郑重点的形式,一来表现警方谨慎如一的工作态度,二来也好歹算是个约束,短时间内不会让传言过于跑偏,至于消息和传言的扩散、变形,那都是不可控的时间问题……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五章 回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水上派出所——黑金往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