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人正是李淳,他在对面目睹其况,赶紧走了过来。
吴若伊一脸诧异地指着李淳,“你怎么在这里?”
郑珣瑜和裴垍正要行礼,李淳为免暴露身份,上前一步托着他们的。
“两位,可否容我说几句话?”
“请讲”。
“刚才我就在对面,两位先别管这位吴公子是主动行贿还是被迫行贿,朝廷开科举考试,就是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能够来参加礼部试的考生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吴公子考生的身份本来就是合法的,不能因为这一道门槛就让一位考生十年寒窗的心血毁于一旦啊”。
“我和员外郎都是十年寒窗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当然深知其中艰辛,可国法如山,不能因人而废,本官奉命主持本次考试,就是要为朝廷选拔德才兼备之人,若德行不修,越是有才,则越是有害”。
“郑郎中执法如山,实乃朝廷之福,可吴公子也说了,她就是想圆满地参加完这次考试,之后你们可以不让她参加礼部的铨选考试,就给她一次机会吧”。
吴若伊也情真意切地乞求道:“两位,就让我考完这次考试吧,考试之中你们可以多派几个人监视我,我只是想用成绩来证明我自己,之后无论是否名列三甲,我都不再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那样我就没有为官的机会了”。
郑珣瑜见吴若伊不像是奸恶之徒,又有李淳求情,征询了裴垍的意见后,说道:“好吧,本官就破例让你参加完这次礼部试,但不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得参加吏部铨选考试”。
“我一定遵守承诺,多谢两位”。
吴若伊又转身看着李淳,轻声道谢之后进入考场。
李淳确认吴若伊来参加了考试,便离开礼部南院。
此时,吴少阳和吴元济父子二人一同前往宣武军治所汴州吊唁刘玄佐。
刘士宁得知之后,十分警惕,嘀咕道:“宣武和淮西素无来往,吴少诚和我爹曾经还是兵戎相见的敌人,现在派人前来吊唁,恐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都知兵马使邓惟恭问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一共就十来人”。
刘士宁冷笑道:“十几个人就敢来汴州,他们胆子够大呀,我倒要看看他们想干嘛,带他们进来”。
吴少阳将随从留在了外面,与吴元济从宣武士兵的刀剑中间穿过,直入灵堂,在众人疑惧的目光之中祭拜了刘玄佐。
“贤侄节哀,听闻玄佐兄亡故,我和大哥都非常痛心,玄佐兄一生为朝廷东征西讨,才创下宣武今日之基业,如今他撒手而去,子承父业,乃是理所当然,可是听说朝廷的旌节和制书迟迟未到,实在令人不解,不过贤侄放心,但有所需,我们淮西一定鼎力相助”。
刘士宁冷冷地看着吴少阳,“宣武的事情就不劳烦你们淮西费心了”。
行军司马李万荣道:“吴副帅,宣武军的事朝廷自有主张,不是你应该讨论的,你逾矩了,我等事忙,既然祭拜了大帅,请自便”。
李万荣对吴少阳父子下逐客令,刘士宁却带着挑衅的语气道:“我倒是觉得吴副帅言之有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他魏博可以,成德可以,淄青可以,我们宣武也自当可以”。
刘士宁亲信布满灵堂四周,个个刀剑在鞘,灵堂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少主···”,一名士兵从外面疾跑入内,“启禀少主,朝廷有消息了”,正要出口,瞟了吴少阳父子一眼,欲言又止。
吴少阳道:“我们既已祭拜完玄佐兄,心愿已了,也该走了”。
刘士宁道:“等等,吴副帅既然来了,那不妨大家一起听听,你说吧”。
“是,少主,朝廷的前哨已经到了宣武,说已经派人前来宣旨,不日即到”。
吴少阳道:“恭喜贤侄啊,朝廷的钦差一到,你就是宣武军名正言顺的新主人了”。
刘士宁扭了一圈脖子,睥睨远眺,在他看来,宣武军早已是自己囊中之物,他继任宣武军节度使名正言顺。
吴少阳父子到汴州吊唁刘玄佐,就是为了亲自打探宣武军情况。
出了刘府,吴元济道:“爹,看来刘士宁与李万荣和邓惟恭的关系不太好啊”。
吴少阳道:“刘士宁年少轻狂,而邓惟恭和李万荣都是跟随刘玄佐几十年的老部下,在这两只老狐狸眼中,刘士宁就是一只小白羊,朝廷的钦差就要到了,他们现在正忙着内斗,我们要趁此机会迅速拿下武津”。
吴少阳和吴元济从武津回淮西,留宿武津城中,到了傍晚,天色暗下,吴少阳和吴元济等人全部换上夜行衣,蒙上脸面,悄悄在城中一处角落堆放起干草和干柴,倒上灯油,将其点燃,火越烧越大,顺势蔓延上城楼,城中巡逻的士兵突然有浓烟从天上缓缓升起,大叫道:“着火了,快去救火”。
很快城楼及城门内大部分士兵都跑去救火,吴少阳等人则趁着城门内看守虚弱,突然杀出,将留守城门的士兵尽数杀掉,然后打开城门,吴元济登上城楼,挥舞着火把,给早已在黑暗中等待接应的同伙发送信号。
武津城外突然人头攒动,淮西士兵蜂拥而至,迅速控制紧要位置,仅仅经过两个时辰便占领武津。
消息传回宣武,刘士宁勃然大怒。
“吴少阳这个老匹夫,我非要剥了他的皮不可”。
刘士宁立即清点兵马,准备杀向武津,其心腹劝道:“少主稍安勿躁,吴少阳敢趁火打劫,攻占武津,肯定是有备而来,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夺回,眼下宣武并未完全掌握在少主手中,朝廷的钦差就要来了,值此紧要关头,少主万万不可离开汴州,否则因小失大,悔之不及啊”。
刘士宁怒气冲冲,情难自抑,手下心腹几番劝说方才作罢。
“淮西这笔帐我暂且记下,等回头再慢慢找他算”。
吴少阳留下守城部队,离开武津之前,专程给刘士宁写了信,信中解释攻占武津只是因为刚好路过,发现武津守将意图作乱反叛,所以才攻下武津暂替保管,等稳定之后便还给他,刘士宁收信之后更加怒不可遏,对吴少诚和吴少阳破口大骂。
邓惟恭拍案而起,“吴少诚狼子野心,早就对我们宣武虎视眈眈,这次竟趁着宣武大丧之际,派出吴少阳父子以吊唁为名,打探虚实,强占武津,无耻至极,我们应该立即向武津发兵,夺回城池,然后上奏朝廷,揭露他们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