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省城
汤佳2024-07-05 22:003,530

   自那天以后,向云川半个多月都没有再来找万娟。万娟的生活回归到了最初的样子。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接兼职。尽可能的减轻家里负担。

   由于生活重担的压力,她反而没有那么多闲心去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走在路上的那些闲言碎语还有别人指指点点的目光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日子反倒更好过了起来。人只要不展望未来,关注当下和自身,那么日子再难也有走下去、变好的可能。

   而万娟没有想到的是,向云川消失了大半个月,不是被她那一番话给说服,而是因为工作原因,被派去了长沙出差。

   彼时,在宣传管理工会的他,写了一篇关于工艺管理与发展的文章,被领导高度赞扬,封为了当月的三号员工,还被派去跟领导一起出差,前往省会长沙考察。

   时值83年下半年,黔西南仪器仪表总厂在怀化购入了一块三百多亩的土地,即将大规模兴建厂房、职工宿舍。向云川在现有厂房标准下,洋洋洒洒写了近七千字的报告,提出了工厂在生产和设备管理以及职工宿舍管理时,所出现的脏、乱、差等问题。仪器仪表总厂九厂一所,各自管理,呈现松散、浪费等现象。向云川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给新的工厂提出了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规范的管理模式。实现“依法治厂”的具体实施办法。

   虽然具体的工作细节可能还需要再行研究和商议,但是向云川作为一名基层员工,能够站在整个厂几万人的肩膀上,纵览全局,大局观让领导看到了他的能力和野心,以及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向云川病愈之后,就被派到长沙和领导一起去做调研。

    

   80年代初的长沙,工人文化宫初建成,在它的边上,新起了一座百货大楼。适逢东塘百货大楼建成开业,仅9层楼高,就成为了当时长沙第一高楼。

   向云川一来到长沙,就惊呆了。

   他曾经以为,大山之外还是大山,就像出了洪江,有雪峰山,翻过雪峰山去又是另一座山,却不想几百公里外的长沙,竟然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繁华都市第一次在向云川的脑海里有了具象。

   东塘国营百货大楼外,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各种商贩都在叫卖自己的货物,卖什么的都有。

   有卖衣服的、卖鞋的、卖布料、扣子的,也有蒲扇、肥皂、洗衣机、电风扇的。只要是国民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玻璃柜里,满墙的电视机都在滚动播放着电视节目。百货大楼一楼东向一间不大的门面,专门出售凉拌菜:凉拌腐竹、苔菜、海带丝、酸辣萝卜、煮熟的花生米……

   向云川第一次亲眼见到,原来山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向云川不理解,明明还要凭票购买的生活物资为什么在这里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而且,卖什么的都有。在他们的生活还被打扑克、看电影、看京剧所占据的时候,城里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百货商场。

   “据说这里只是四大国营百货公司之一。另外还有三家呢。”领导的表情比向云川的稍微要收敛些许,可在人来人往的百货大楼外,从大山中来的几人总归是格格不入的。

   “我听说另外三家分别是中山路百货公司、五一路百货公司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建在袁家岭的韶山路百货大楼。”

   做过一些这方面研究的同事很快报出了另外三家的名字,向云川也才知道,原来长沙的繁华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洪江与之相比,简直像是弹丸之地。站在山顶就能把整个洪江尽收眼底。而站在长沙的街头,却只会觉得自己渺小。

   “渺小就对了。渺小才能长大。”领导笑呵呵地说:“这里是长沙人的购物天堂,或许以后,也会是我们的。”

   空气里,传来阵阵烤鸡的香味。东塘百货大楼一楼朝南,有一卖“匈牙利烤鸡”的店铺,9元钱一只,这在当时哪怕是当总厂领导的人看来也是天价。于是烤鸡的油亮焦黄,香气扑鼻,皮软肉嫩,就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却深深扎根在味蕾之中的梦想。

   这般口味他确实不曾尝过。“匈牙利”是个什么味道,着实是想象不出来。

   向云川没揣什么钱,什么都买不了。挫败是真挫败,可是向往是真向往。

   这一刻,亲眼目睹了省会城市繁华的几人,几乎都动了要离开大山、去大城市发展的念头。

   “总有一天,我们支援三线的子弟兵,也会走出大山。”他身边的厂领导也由衷感叹。

   时代不一样了,看待事物的目光和行动也会随之改变。离开洪江,不,甚至是黔阳,去到省会的念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扎了根。

  

   向云川结束了省城的考察后,回到洪江,给兄弟们带了‘特产’。在东塘百货大楼下,“长沙啤酒厂”每晚开着小型卡车在东塘街边售卖散装啤酒,一角钱一大杯。他花了五角钱,买了一个铝壶,又说服了老板,花了三角钱,装满了一大壶。铝壶回去送老母亲,啤酒装回去给工友兄弟们喝。

   “这味道像马尿。”曾登科说。

   “你喝过马尿?”向云川觉得真有意思。

   向云川回来,引起不小的轰动,万娟也有所耳闻。

   不仅男生们纷纷过来尝啤酒,就连女生们也想尝。曾登科和阳海帆喝过后,后头的人就排队,每人一口,喝完即止。向云川出了个大风头,在同学里的影响力又增加了不少。

   万娟替他高兴,但也有点儿失落。

   身处人群,她似乎永远在边缘。被迫的、主动的,选择权都不在她。她总是被推着走,被迫的做出一些无法融入的选择。

   万娟没时间自怜自艾,又开始编竹藤。一个竹藤一分钱,一晚上快的话可以编十五个,万娟十个手指头都扎破了,但拿布条包一包,继续编。

   第二天,放假的日子,大家三五成群结伴的去70公里外的怀化看电影。万娟就挑着这些天编好的竹篓子去交货换钱。

   一路上,都是津津乐道,在讨论着向云川从省城带回来的啤酒的。

   有说像马尿的,也有说余味悠长,清香如活泉的,入口爽滑,清而不淡……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万娟似乎也跟着这些人讨论的声音里知道了‘啤酒’究竟是什么味道。

   而这些人看到挑着重担的万娟,也会有想要上前搭把手的。万娟发现,那些说啤酒像马尿的,一般看自己也不大爽,能避则避,眼睛里满是嫌弃。然而那些说啤酒清冽如山泉的,就会过来搭把手,问她:“需不需要帮忙?”

   万娟摇了摇头,说了句谢谢。

   她小时候挑砖块长大的,这点竹篓子对她来说还真不叫事儿。但她也还是很感激,她觉得,人的心境或许会决定很多事情。你看这东西好,它就是好的,不若不喜欢这个东西,那么它就像‘马尿’。人生百态,没有几个状态是真正分了好坏高低贵贱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了。

   万娟觉得,她在靠自己的能力减轻家里的负担,那她就是有价值的、快乐的。那么肩上的重担也就没有那么重了。

   就在这时,万娟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陡然一轻。万娟回头,就看见向云川把自己的扁担接了过去,挑在肩上。

   万娟吓了一跳:“你怎么来了?”

   向云川轻飘飘地说:“回来了,就来找你了。”

   “还我吧,怪沉的。”万娟说。

   “就因为怪沉的,所以更不能还你了。不然,你让我们这些大老爷们的脸往哪搁?”向云川丝毫也没有在意来来往往的同事们,坦坦荡荡地说:“今天换做任何一个女同学或者女同事,但凡挑着这么多东西走在我前头,我都不能让她这么辛苦,非把这担子抢过来不可。”

   向云川执意要帮万娟,万娟也不想在大马路上跟他拉扯。二人一路下山,往市里走去。

   每到周末,市里就有集市,万娟要赶在集市之前把这个星期的货给人送去。她走在前头,向云川挑着竹篓子跟在后头。

   “洪江跟长沙比起来,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向云川激动地说:“这次去长沙,我才知道人家出行,那都不是自行车,是公交车!两节车厢,就在大马路上走,那景象,别提多壮观了!”

   一路上,向云川都在跟万娟介绍长沙的风土人情。

   “长沙有条路,叫白沙路。因白沙古井而得名,白沙井马路对面是白沙街,再往西是燕子岭。周边全是小商小贩,卖的东西可精致啦!”

   向云川唧唧呱呱地说着,万娟听了的确向往,可是总觉得那地方离自己太遥远,听多了徒增烦恼,心里头没来由地躁动。

   向云川半点也没看出万娟的不耐,又道:“你知道长沙人结婚要什么吗?”

   “要什么?”

   “要三大件,外加一小件。”

   “哪三大件?”万娟疑惑。

   “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洗衣机?”万娟皱眉。

   “是,没听说过吧?人家城里人洗衣服都不用手哩。”

   万娟:“……”在当时的万娟脑海里,确实没这概念。

   “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是城里人结婚用的三大件。没有这三大件,都娶不上媳妇儿!你说有理没理?”

   万娟想了想,道:“买得起的就觉着有理,买不起的自然就觉着没理。有理没理主要看你兜里揣着几个米。”

   这下,轮到向云川发愣了。他愣了好久,才说:“那你结婚要三大件不?”

   万娟被他突如其来的一问,差点卡住了舌头。

   “……没想过。”半晌,万娟才说了句。

   “那你可以想想了,今年22了吧?”向云川好心好意的问,但这句话无疑又问到了万娟的痛点。

   她的家庭跟别人不一样,她懂事了就知道,以后自己是不会‘嫁’人的。她的父亲万衍麟拼了命的努力,给她们创造优渥的条件,是需要她们‘娶’一个老公进门的。可现在,找赘婿的先决条件也失去了,她以后更加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了。

   孤独终老,或许就是她最后的结局。但想一想,陈小群师傅也是这样过了一辈子,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万娟的心又放回去了一些些。

   日子怎么都是过,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活法,老天给了她不一样的人生,她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继续阅读:第三十二章 盈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万家灯火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