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刘璋进行和谈曹祜清楚,刘备攻打汶山郡曹祜也清楚。曹祜甚至怀疑,刘备此举肯定有阴谋。但曹祜万没想到,刘璋坐拥半个成都,三万人马,竟然干净利落地投降了。
现在的局势跟历史上完全不同。
历史上的刘备虽然在雒城遇挫,但总体来说,势如破竹,刘璋再是挣扎,意义也不大。可现在刘备打了三年,师老兵疲,钱粮短缺,而身后又有数万曹家威胁,刘璋只要在成都相持月余,刘备就只能退兵。
可刘璋偏偏降了。
扶不起的阿斗,说得便是刘璋这种人啊。
刘璋痛痛快快地降了,可于曹祜来说,这是一个严肃的挑战。
此战之前,刘备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曹军跟刘备不断进行消耗战,打击刘备军的有生力量,刘备根本支撑不下去。
而现在,刘备占领了成都,有了根据地和后勤补给处,还能利用成都城内足够的物资,延续性命。
而且占领蜀郡和犍为郡后,他在益州的地盘连成了一片,
最关键的是,此战极大地增强了荆州军的士气。
再想消灭刘备,难度成几何倍数增加。
可曹祜还不能放任刘备继续发展,等到刘备整合完半个益州的资源,益州之战,谁胜谁负,那就难说了。
“南征!”
曹祜第一时间便下定了决心。
他要趁着刘备立足未稳,彻底将其覆灭。
这次天塌下来,此战不胜,也不能停止。
曹祜决定南征,一众武将自是摩拳擦掌,兴奋异常。这些年,曹祜每战必胜,他们的官职也跟坐了火箭一般,蹭蹭往上涨。
而文官的反应,则有所不同。
这两年曹祜光打仗了,府库里的一应积蓄,消耗一空,实在撑不起再打一场大战了。
左长史陈群最先起身。
得曹操之命后,长史、司马二职便被一分为二,陈群为左长史,王思为右长史,高柔为左司马。
再加上参龙骧大将军府事的刘靖,陈群的权力缩水了一大半。
陈群其实在曹祜麾下干的也不得劲,可是没法离开。
他不仅代表他自己,还代表着颍川世家大族。
“大将军,今关中各仓,因为连续大战,几乎为之一空,此时出兵南征,根本凑不出足够的钱粮来。
若非得出兵,只能加增赋税。
刘玄德之患,虽然危急,但到底其势未成,难成大事。而关中刚稳定几年,又因为连续的战事,本就负担极大。
若是再增加赋税,只恐百姓不安,地方动荡,到时反而于国不利。”
曹祜知道,陈群说得话,都是实话。
“邺城那边,可否能支援?”
“去年一年,从邺城转运了两百二十万石粮草,出动民夫数十万人。这么巨大的消耗,哪怕是朝廷,也难以支应?”
丁尊道:“朝廷再难,也是比地方上好过的。
说到底,咱们是为国征战,难道朝廷不能紧一紧?再说幕府本就有筹集粮草的责任,筹粮这种事,总不能让大将军亲自去办。
否则要幕府做什么?”
丁尊就差指着陈群的鼻子骂他办事不力了。
陈群确实根本不搭理丁尊,好像没听到一样。反正要粮食,就是没有,要是看不惯,就把我给撤了。
曹祜还得调和众人矛盾,呵斥了丁尊两句。
“长文,朝廷那边真的没办法吗?”
“朝廷刚发了公文,不仅没法提供粮食,就连明年转移给边郡的钱,也得拖到明年九月份之后。”
曹祜听后,眉头皱地更深了。
“不是还有缴获吗?二三百万头牛羊马匹,难道还不能供应我军吗?”
“谷贱伤农,这么多的牛羊投入市场,自然会影响价格。而且各地粮食产出毕竟是有数的,能向关中提供的粮食亦有限。
最最重要的是,蜀道艰难,往蜀中运粮,实在困难。
现在蜀中各军粮草供应,大部分出自汉中郡。但以汉中一郡之力,再增大供应量,也支撑不住。”
“那益州呢,不是益州民丰吗?”
曹祜说完,自觉失言。
益州确实民丰物饶,天府之国,可再是好地方,打了两年半,也早就被打烂了,哪还能有粮食供应。
而且曹祜所占的益州之地,巴东郡,巴西郡,广汉郡北部,目前都不是产粮区,能提供的资源有限。
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
打仗,不是打游戏啊,没人给加血。
众人散后,曹祜也思索起如何筹集粮食的事。益州本就有数万军队,此番南下,曹祜不准备再调集各部,但是曹祜也不能不带兵马南下。
曹祜准备带上鹰扬军,也有万余人。
到时候整个西线,五万多人,一旦开战,人吃马嚼,所需的物资,海了量了,确实是个大问题。
曹祜一时也没办法。
曹祜正为出征益州的钱粮而犯愁,这时刘巴从临晋赶来。
刘巴是左冯翊,按照要求,是不可以轻易离开属地的。因此见到曹祜,他立刻解释道:“听闻大将军忧虑钱粮一事,特来见大将军。”
刘巴此言,如三伏天的冷饮,三九天的热汤,顿时让曹祜心中畅意起来。
“子初,我现在被钱粮一事,弄得头昏脑涨,你可有良策?”
刘巴显然是早有了对此,此事也没犹豫,直接说道:“大将军,若解决钱粮事,我这有三策,或许可行,只是有些风险。”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风险是我不能担的?”
刘巴听后也不忸怩,直接说道:“其一,向各地大户借贷,以大将军的赫赫威名,足以打动各方大户。”
不仅仅是打动,还有威势。
曹祜可不是崇祯,他有十万虎狼之兵,他出面借钱,敢有人不借给他吗?
曹祜也想过借钱,可是关中大户,都快被他给薅秃了,哪里借的出这么一大笔钱粮来。
三辅各家没钱是客观现实,敲骨吸髓,也未必弄得出来?
“三辅?”
“不是,是豫州、兖州和冀州。三州都是承平多年之地,百姓安居,地方休养生息多年,本就富饶。若能从他们那里质贷到粮食,直接经大河转运到陕县,进入关中,便可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