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曹祜便宣布由王基担任汉中郡太守,将汉中诸事尽交给王基。
这件事情,让众人侧目,但无人敢置喙。
哪怕是赵俨,此时此刻也不敢与曹祜相悖。连战连胜已经让曹祜在军中建立起了绝对的威望。
王基的能力自不必说,很快便理顺诸事。
而曹祜本人的精力,则尽放在粮草和整军上。
汉中有降兵数万,但曹祜并不敢用,只从中挑选了四千精锐,设捧日军,由典满担任主将,成何辅之。
汉中军队,多是五斗米道信徒,这群人对张鲁忠诚度很高,若不是实在缺人,曹祜连这四千人也不想留。
典满虽然年轻,但是个福将,而且忠诚。
又从汉中、武都的北地流民中挑选五千人,分别编入平难五军之中。
六军兵马,共计两万四千人,再加上曹祜本部,一共三万多人,勉强能应付接下来的巴地之战。
再多,粮食也是问题。
王基又给曹祜推荐了张礼修的女婿何平。
何平年纪不大,却很精练。
曹祜本以为此人是个蛮夷之人,却没想到颇通礼法。
“子均,听说你是巴西人,如何来了汉中?”
“将军,家父早亡,我只能随母亲到了外祖家。我外祖是賨人,后来何氏一族,便跟着杜大王(杜濩)迁徙到汉中。”
曹祜笑道:“我是遗腹子,父亲在我出生之前便去世了,我也是跟着祖母和母亲一起长大的,与你相同。
我能体会你从小的艰辛。
子均,你外祖姓何,父族姓什么?”
“姓王。”
“王平?”
曹祜心中一惊。
蜀汉后期除姜维外,最活跃的名将便是王平,他指挥的兴势之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进程。
没想到今日便见到了。
“子均想改回父姓吗?”
王平赧然道:“不瞒将军,如何不想。只是小人身份卑微,担心族人轻视,不敢回去。”
这年头,没有一个改姓的男人想着改回父姓的。
王平,马忠,孙河,施绩,这些过继或者居于母家而改姓的,成名之后,都改了回来。
(曹真应该本来就姓曹,他两个弟弟也姓曹,他是曹操养子,弟弟又不是。曹操也不可能给他们兄弟都改姓,人家救了你,你让人家儿子都改姓,那不是恩将仇报吗?曹操的几个养子,秦朗、何晏、典满也没有改姓。)
“子均,我派人去你族中,给你将姓氏改回去,让你认祖归宗,你看如何?”
王平大惊,然后立刻拜伏于地上。此事若成,乃天高海深之恩。
“将军。”
“子均,作为你的主将,为你们解决困难,本就是应该的。”
曹祜说着,想起历史上的王平大字不识一个,便起身从身后桌案上拿起一卷书。
“子均,这是《六韬》的第一卷《文韬卷》,乃是昔日姜太公所著,上面还有我的批注。你拿回去看看,看完之后,再上我这来换。”
《六韬》这本书,是东汉流传最广,也是最受重视的一本兵书,被视作兵权奇计。当然说是流传广,普通人也很难拿到。
王平听后,面有难色。
“子均,怎么了?”
王平喃喃道:“将军,我,我不识字。”
“你从小居于賨地,倒也可以理解。不过还是要看,一边学识字,一边读兵书。看不懂的,还可以来问我。”
“我。”
“是不是觉得,你要做将军,没必要识字?”
王平点点头。
“孙吴有一上将,名叫吕蒙,比你年长几岁。他也出身寒微,不怎么识字,孙权劝他学习时,他以军中事务繁多忙来推托。
你猜孙权是怎么说的?
他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让你广泛涉猎,了解历史。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好处。’
吕蒙开始学习,后来与孙吴主将鲁肃讨论,亦能侃侃而谈。
子均,吕蒙能做到的事,你为何不能?
若是只做一个普通将领,当然不用学,可若是想成为名臣良将,没有知识,是万万不可的。”
王平此时已经眼眶微红。
“将军是为我着想,我学,还一定学好。”
“这就对了。”
曹祜笑着将王平扶起。
“你的妻子,出自汉中名门,也可以跟她去学。”
二人又闲聊一会,曹祜才道:“子均,你是賨人,可了解他们的战斗力?”
王平听到这,顿时来了兴趣。
“将军,非我自夸,整个益州蛮人中,最能打的,便是賨人。”
“你说说。”
“蛮人多生活在山中,本就骁勇,但是纪律性差,能单打独斗,却不能列阵而战。賨人却不同。
我们早在武王伐纣时,便充当前锋,冲锋陷阵,学习过汉人的战术,作战之时,步伐整齐,还进退有序。”
曹祜听后,顿时来了兴趣。
“那你们有兴趣加入朝廷大军吗?如武王伐纣时那般,效力朝廷,建功立业。”
王平一喜。
“当然愿意。
益州各郡县,就喜欢招募賨人。而若是能为朝廷征战,大家绝对一呼百应。”
“子均,那你帮我在汉中、巴西等地,招募賨人,你看如何?”
“平愿意。”
曹祜与王平聊了许久,方才送他离去。
待王平走后,徐质道:“将军,何必重视一个蛮人?”
“我不是重视一个蛮人,而是重视人才。有些人看起来微不足道,可若是用好了,却胜过千军万马。”
王平回去之后,立刻将他在曹祜这的待遇,说于族人。
一众賨人,皆是吃惊。
汉人素来轻视他们,除了用他们打仗,然后便是剥削。
一个对他们礼敬,尊重,还能给他们优厚丰沃待遇的人,他们如何不愿意为其效力?
于是众人踊跃参军,竟有千人之多。
曹祜乃建无当营,直属于曹祜本部,由王平担任校尉统之。
······
就在曹祜平定关中之时,七月下旬,从襄阳出发,逆沔水而上的于禁主力,在招降了盘踞于西城、上庸的申氏兄弟后,到达了南郑,与曹祜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