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北人归北
鸣奇2025-07-28 16:282,045

  当垫江失守之后,夏侯纂的命运便已经注定。前有阻拦,后有追兵,他手中兵马,不过千人,根本无力突围。

  夏侯纂仔细思索之后,选择了投降。

  夏侯纂是豫州沛国人,算是夏侯家的偏支,刘备为豫州刺史时征募为吏,之后便一直跟随。

  因为这重关系,他自知投降之后,无性命之忧,因此投降的并无压力。

  待曹祜督大军赶到垫江时,无论是张裔部还是夏侯纂部,皆为果毅军缴械。

  曹祜见状,大喜过望。

  “子宪,令明,盛衡,不负我所望也。”

  入城之后,李孚便为曹祜介绍了黄权、张裔、张翼等人。

  俱是如雷贯耳之人。

  众人之中,曹祜最在意的便是黄权。黄权文武双全,在关张马黄四人死后,曾短暂地做过蜀汉军方第一人。

  而且此人还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黄权来拜,曹祜便先将之扶起。

  “日思夜想,终于见到公衡了。我不喜大获全胜,唯喜见到公衡。”

  曹祜说着,将黄权拉到身侧坐下。

  “公衡劝阻刘使君的事,我俱知之,那一句‘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着实振聋发聩。”

  黄权着实没见过曹祜这样的人主,心中亦是感动不已。

  “权只是尽人臣之责,却没能阻止刘备入蜀,实在有愧。”

  “此时非公衡之过,公衡已经尽到人臣之责了。”

  二人寒暄过后,李孚又介绍了张裔。

  张裔神情有些尴尬,曹祜却很热情。

  “许文休曾夸赞君嗣,‘干理敏捷,是中夏钟元常之伦也。’钟元常我是识得的,倒是盼着见你张君嗣。”

  “张裔庸碌之人,实在惭愧。”

  “许文休有一双慧眼,他说你有才,你张君嗣绝对是大才啊。”

  最后介绍的,便是夏侯纂。

  “夏侯将军,今离沛国十四年,将军当回家矣。”

  夏侯纂听后,已是潸然泪下。

  “我有负家族啊。”

  众人寒暄过后,各自坐下,由李孚为曹祜叙述之前诸事。

  李孚说完,黄权率先问道:“曹将军,权斗胆敢问,之前许诺诸事,可还算数?”

  曹祜笑道:“公衡,我这个人,素来是守信,不只是因为我是君子,而是我知道,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无信则不肖。

  你觉得,我会因为一些并不重要的事,导致自己失信于人。

  请你们放心,刘使君如何安置,全凭他个人心愿。入朝为车骑将军,在益州则为州牧,若是都不愿,大汉治下其他州郡,亦可随意居之。”

  “我信将军。”

  “谢公衡。”

  这时张裔道:“曹将军,请恕张裔小人之心。世间之事,无有不变者,上一刻或许是真心,可下一刻却可能悄然生变。

  将军希望我益州百姓,全力襄助朝廷,对抗刘备,总不能只言片语,便让我等毁家纾难地相随。

  天下没有这种道理。”

  “君嗣。”

  曹祜伸手拦住。

  “君嗣你所言极是,的确只凭我今日之言,便让你们相信,说不过去。我也当表现一下自己的诚意。”

  曹祜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份奏表,递给张裔。

  “这是我准备上书天子的奏疏。”

  张裔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北人归北疏”。

  张裔一愣,急忙细细看来。

  待他看完,满脸震惊,竟然激动地向曹祜拜去。

  自汉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大量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迁入南方的荆、益、交、扬等地。

  魏国士大夫中,有相当一部分曾南迁,比如荀攸、杜畿、郑浑、司马芝、徐奕、和洽、杜袭、赵俨、裴潜、徐宣、曹休等等,数不胜数。

  这个时代,南方,包括辽东,之所以能与北方抗衡,就是因为大量北方人才的迁入。

  入蜀之人,多是南阳和司隶百姓,李郭之乱时,便有“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韩马之乱时,又有十多万三辅人南下,后来这些人,便被称为东州士。

  而刘焉父子也靠着东州移民,组建了东州兵,威压益州。

  无论何时,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矛盾都是极为尖锐的。丑国的两党,其实就是先来者和后来者的矛盾。

  益州本地,因为移民矛盾,先后有贾龙之乱和赵韪之乱。

  历史上益州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一直延续到蜀汉灭亡。大名鼎鼎的《仇国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难说谁对谁错,但双方都苦其久矣。

  而且这种矛盾不会因时间而消散。历史上一直到明清,南方地区,仍存在土客矛盾。清末广东土客大械斗,绵延十几年,伤亡超百万人。

  曹祜的这篇奏疏,就是为解决矛盾而写的。

  “既然北人南迁的原因,是因为北地多战乱,那现在北地诸乱皆平,甚至因为魏公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已重现繁华。北人南迁的缘由,已不成立。

  所以北人要回迁,迁回故地。

  当然此事不能一刀切,毕竟很多北人,已在南方,成家立业,建立宗族,而在北方,家业不存,不愿南迁。

  所以我以为,针对北人,可分两种情况。

  愿意留下的,必须在当地进行登记,编户入籍,从此以后,就彻底成了当地百姓,不许再以旧籍贯示人。

  做不到这一点的,须通通返回原籍。

  诸位觉得如何?”

  “将军睿智。”

  主客矛盾,除了争夺生存条件,还是一种文化斗争。后者还甚于前者。

  南方不是养不活这些南迁之人,毕竟南迁之人,过了千年,双方仍矛盾不断,其实有些说不过去。

  “一旦如此要求,则用不了多久,留在南方的百姓,则彻底成为当地人了。”

  “君嗣,北人南迁,其实不全是坏事。北人带来的,还有北方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农业技术,这些都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我听说江东等地,还有刀耕火种之民,若无外来之人,他们很难做出改变。

  说到底,中原文化,优于边地文化,这是事实,短期内也无法改变。这些南迁之人,并非侵略者,而是文化的传播者。”

  黄权立刻说道:“将军所言明鉴。”

继续阅读:第389章 凡人皆有算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