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考举(下)
鸣奇2025-07-28 16:282,355

  酉时一到,众人交卷离场,整个选官院内外,哀嚎声一片。

  无他,题目太难了。

  很多人面对试卷,完全无力,甚至空了一大半题目。还有人准备了小抄,可根本无从使用。

  士子们出了选官院,这时突然有大队士兵封锁了门外的道路。

  众人正不知所措,面面相觑,曹祜乘坐轺车来到考试院前,在众人的狐疑目光中,从轺车上站了起来。

  “敢问诸位,今日的题目难否?”

  士子们一时不敢答话,没有回答,现场沉默片刻,不知谁高声喊道:“难。”接着很多人也喊了起来。

  曹祜笑道:“难就对了,世间之事,哪有轻而易举的,若要成功,就非得发愤忘食,锲而不舍。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很喜欢这句话,也相信这句话。

  如果今日诸位,连一场小小的考举都难以战胜,我想他也不会做个好官,好吏,因为做官吏更难。”

  “可这些题目,我们确实没见过。”

  “那我来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考这五科。第一科考的是为官的常识,这么说吧,你连第一科都过不了,就不要考后面的内容了。

  第二科是公文和判语,身为官吏,诏、诰、表、笺是基本功,至于判语,更是必须要知道,为官何为对,何为错。

  第三科的策论,则是优中选优,看看你们之中,有没有千里、万里的大才。

  至于第四科,我认为算学很重要,大家觉得这个说法如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希望你们也能学好算学。

  至于第五科,分科考试,将决定你们被分配到哪里,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

  各位士子,请你们相信,郡府的考举题目,不是胡乱考的,而是要做到,人尽其才,不遗贤良。

  这次考试,每科百分,总分过三百分,第一科过八十分者,可以通过。如果总分不满足三百分,第二、三、四、五科,有一科过九十五分者,亦可通过。

  当然没有通过的士子也莫要气馁,因为明年还会有考举。

  我向大家保证,只要有才能的,一定会选上官。

  最后,愿诸位前程似锦,扶摇直上,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

  曹祜来的快,走的也快,只剩下一众士子,纷纷高呼,再无之前的黯然。

  于他们来说,这一次没考好,还有下一次。而今日熟悉了考试题目,有所针对,哪怕这一次不中,明年还能考不中。

  ······

  这一次为了保证公平,采用了糊名的方式。

  但所有人都清楚,此番靠举是为了吸引人才,哪里能做到绝对公平。有些特殊人物,哪怕考了零分,难道能不选吗?

  数日之后,王朗、徐邈、刘靖、游楚等人便拿着排好的成绩,来见曹祜。

  此次选官,几乎都是刘靖组织的,但是明面上还是由王朗负责。

  将王朗这尊大神带回左冯翊,曹祜其实也不知该如何安置。他肯定不信任王朗,但若是故意针对,夺其权力,也不合适,因此只能让他做一些看起来很重要,实际上也很重要,但是不会危害到曹祜利益的事。

  选官便是其一。

  主持选官是件很出风头的事情。

  而在此之前,王朗甚至做好了被闲置的准备。

  所以这一次,王朗干劲十足,很快便融入进左冯翊的权力上层中。

  “这一次谁排名第一?”

  徐邈道:“马德衡,四百三十五分。”

  曹祜一愣。

  “马德衡如何去参加考举了?”

  “他自觉身份卑微,虽被征辟,却心有不甘,因此想通过考举,名扬天下。除了马德衡,还有很多属吏,尤其是县一级的,也纷纷来参加。

  这些人都认为这是府君第一次选官,选中之人,今后必会被重视,便想着通过考举,来府君身边做事。”

  曹祜听后也是好气又好笑。

  “这一次没有禁止,但之后要更加完善规则。不过马德衡第一名不合适,他是郡府将作掾,别人会以为郡府暗箱操作。

  对了,他怎么得第一了?”

  “马德衡的数算和百工科,皆得了九十分以上。而公文一科,他做将作掾多时,虽写得不出彩,但无大错。

  若非策论只有七十八分,他的成绩会更高。”

  “定为第五名。”

  “第二呢?”

  “零陵人刘巴,仅比马德衡少两分。若非数算最后两道未答出,只得了六十分,他成绩会更好。”

  “刘巴?何字?”

  “字子初。”

  刘巴刘子初?

  曹祜有些狐疑,刘巴怎么来左冯翊了。

  此时曹祜已经对所有人失去兴趣,他就想见到刘巴。因为所有人加起来,只怕都不如刘巴的作用大。

  曹祜转头跟石苞说道:“阿苞,查查这个刘巴现在住在哪里?”

  “唯!”

  “第三名呢?”

  “右扶风人鲁芝,四百一十七分。(玩姜维传的应该知道此人,和杨兰有不少故事。)”

  这时游楚道:“此人出自郿县鲁氏,其父为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这次是听说左冯翊考举,特意回来的。”

  “鲁芝也是差在数算上。”

  曹祜点点头。

  “第四名是右扶风人庞延,四百一十一分。”

  “第五名是京兆人周生烈,四百一十分。”

  “第六名是南阳人吕乂,四百一零七分。”

  “第七名是京兆人贾洪,四百零六分。”

  “第八名是右扶风人庞迪,四百零四分。”

  “第九名是严文通,四百零二分。”

  “第十名是武都李庶,四百分。”

  ······

  “第十五名是河东人裴徽,三百九十五分。”

  ······

  “第三十一名是弘农人杨孕,三百八十四分。”

  ······

  曹祜越听越皱眉,到最后脸色都难看起来。

  “前十名中有四个右扶风人,两个京兆人。左冯翊就一个严文通,还只排在第九,让人怎么看。

  左冯翊士子能不能同意,能不能接受。

  前十这么排吧,刘巴第一,然后是严苞,庞延,贾洪,马钧,周生烈,裴徽,杨孕,第九,第十,选两个左冯翊人。

  将韦家子弟排在第十一。”

  众人点点头,没有反驳。

  虽然不公平,但这就是规则。

  刘巴是名扬南国的名士,庞延是扶风名士,贾洪是京兆名士,周生烈是关中有名的隐士,而裴徽、杨孕,则是河东、弘农世家子弟的代表。

  十人之中,三个左冯翊,两个京兆,两个右扶风,左冯翊勉强占据优势,大家也都能接受。

  毕竟左冯翊参加考举的人最多。

  其他的成绩,曹祜又让人稍微调整了一下,尽量兼顾公平与利益。

  众人走后,曹祜叹了一口气。

  哪怕是去年,自己也没法接受这种不公平。可是今天,这件事却是自己亲手做的,真是令人唏嘘。

  【作者题外话】:注:李庶,武都郡人,谶纬术士,关右知名。

继续阅读:第234章得 益州者,为何不能是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