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曹与荀,共祸福
鸣奇2025-07-28 16:532,145

  这些日子,曹祜接到的宴请格外地多,哪怕曹祜推拒了大部分,可有些关系,却是很难拒绝的。

  比如姑父荀恽。

  荀恽是荀彧长子,年长曹祜七岁,官拜议郎,他娶了曹祜的姑母,后来的安阳公主。算是曹祜的长辈。

  这种人邀约曹祜,曹祜怎么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赴宴。

  为了招待曹祜,荀恽组织了盛大的宴席。虽然没有长辈参加,但颍川年轻子弟,参丞相军事陈群,荀诜(荀彧三子),荀适(荀攸次子),杜会(杜袭之子),荀闳(荀谌之子),钟毓(年纪从175-216年存疑),庾嶷,枣处中(字处中,名不传,枣祗子),赵亭(赵俨之子),辛敞等人俱至,也算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这些人曹祜多不认识,可是听了荀恽的介绍,倒是有些明白这场宴会的含义了。

  颍川各家既想和曹祜交好,又想考察曹祜,在长辈不便的情况下,就只能安排晚辈来了。

  陈群是陈纪(《陈太丘与友期》里的陈元方)的儿子,本来也算长辈,可他娶了荀彧的女儿,又低上一辈了。

  见此情况,曹祜也谨慎起来。

  荀恽安排曹祜在首座,曹祜见状,立刻便把荀诜拉到过来。

  荀恽自不同意,便道:“子承,你们是客,曼倩(荀诜字)是主,哪有主坐客位的?”

  曹祜笑道:“我与曼倩乃是至交,本就不分主客,且今日在场嘉宾,我多有不识,曼倩在我身边,也能给我指点一二。”

  荀恽拗不过曹祜,这才同意。

  其实荀诜有些别扭,曾经的小伙伴突然位高权重了,谁也不适应。好在曹祜很随和,与从前并无二样。

  “曼倩现在是何职?”

  “尚书令史,二百石的小官。”

  尚书令史,尚书佐官,虽然只有二百石,放到后世也就是个科级干部,可乡镇科级和中办科级,完全是两码事。

  尚书令史一共十八个人,每曹三人,掌文书,绝对的位卑权重。

  “作为尚书令史,跟在一众重臣身边,对你的成长绝对有裨益。不过我还是觉得,宰辅必起于州郡。左冯翊缺县长,不知曼倩可愿屈就。”

  荀诜一时有些为难。

  曹祜公开招揽,他若是拒绝,自是不好。可若是答应,也不合适。

  正当荀诜犹豫间,好友钟毓笑道:“龙骧将军太偏爱曼倩了,我等俱在,偏偏只邀请曼倩一人。”

  众人也跟着起哄。

  曹祜乃道:“我与曼倩,可不相同。说句胆大的话,若是有一天,我曹家人被砍头,荀家人是要一起的。”

  众人听后,脸色俱变。

  陈群笑道:“龙骧将军还未饮酒,怎么就醉了。”

  “我可没醉,诸位听我分析一下。我大父起兵讨董,荀令君为司马;我大父四方征伐,荀令君为其守御后方,通连粮道;我大父入朝辅政,荀令君为尚书令,总揽政事;我大父开府邺城,荀令君在许都辅弼天子。

  可以说这些年来,我大父与荀令君,如鱼如水,亲如一人。

  我大父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荀令君居功甚伟,在外人看来,荀令君就是我大父最重要的智囊,最贴心的鹰犬。

  更兼我姑母嫁于荀令君长子,两家为最亲密之姻亲。

  昔日霍氏族诛,可不只是灭了霍氏一族,霍氏**范明友、任胜、邓广汉、赵平等人皆被处死,霍氏亲戚亦被夷族,长安城中有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

  至于梁氏族灭,更不必说。

  梁家及孙家(梁冀的岳家)的内外宗族亲戚,全部送入诏狱,不论老少皆处以死刑,暴尸街头。其它所连及公卿、列校、尉刺史、二千石死者数十人,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为之一空。

  难道被杀之人,皆是有罪?

  非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霍光、梁冀就是最大的那个巢,二族覆灭,与之牵连之人,亦难以幸免。

  说句不客气的话。

  朝廷的位置就这么多,不把他们的党羽杀尽了,如何腾出来给新人。

  你们说,若是有人要族灭我曹家,会不会留下荀氏?我大父与荀令君,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皇天后土,难以分割啊。”

  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曹祜却是提起酒杯劝道:“陈御史,曹氏与荀氏有姻亲,而荀氏亦与陈氏有姻亲,若是曹氏有事,牵连到你,切莫怪罪,我先向你赔罪。”

  曹祜说着,一饮而尽。

  看着郑重其实的曹祜,陈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之前陈群也听过众人对曹祜的夸赞,皆不以为然,总觉得言过其实。可今日见之,才知曹祜的狠辣。

  作为女婿,陈群知道岳父素以汉臣自居。

  可曹祜这一席话,直接就将岳父和曹丞相绑定在一起。哪怕岳父想倒向天子,整个荀家也不会同意。

  曹祜说得很对,若是曹操被清算了,荀家绝逃不掉。

  天子只会论迹不论心。

  其实陈群觉得这样也挺好,作为一个从小就见识党锢之祸的人,他根本不在意天子,心中更没有大汉。

  后人看《三国演义》,总会疑惑荀彧、郭嘉这些人为什么不帮汉献帝,或者是为什么不帮刘备?

  因为东汉后期有三次党锢之祸,尤其是第二次,灵帝继位,与太监一起发动九月辛亥政变,诛杀了辅政的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之后又大兴牢狱,包括李膺(袁绍的岳父)、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荀攸的大爷爷)、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三国前期知名的王允、刘表、荀爽、黄琬、何颙、陈纪、张邈等等全是党人。

  而且不仅仅是本人,三次党锢时,灵帝还下令,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所以包括荀彧、荀攸、郭嘉、陈群,甚至包括袁绍,都是没有资格做官的。

  众人与大汉,哪有什么君臣之谊,全是血海深仇。

  你能指望这群人忠于大汉?

  东汉灭亡,不是在黄巾起义,而是在党锢之祸。

  为何诸葛亮会忠于大汉,因为党锢之祸主要波及区是文风最鼎盛的豫州和兖州,代表便是豫州人李膺和兖州人张俭,波及区域是冀州和南阳郡。诸葛亮是徐州人,党锢之祸跟他又没关系,他当然不会恨大汉了。

继续阅读:第166章 九品中正制(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