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九品中正制(上)
鸣奇2025-07-28 16:282,058

  虽然有曹祜的惊人言论,可到底在场人多是年轻人,气氛很快便热烈起来。

  年轻人是吹牛打屁,无话不聊。大家是一群二世祖,本就无所拘束,一时间更是随意起来。

  不知道是谁起头,便聊起了用人制度。

  荀闳是荀谌之子,其父早逝,他虽有些名声,但也没什么特殊前程,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便道:“今中枢毛公、崔公崇尚清廉之士,清廉之君,多得重用,因此人人皆自诩清廉。

  我听说,当今朝廷里,官吏新衣、乘好车者,便是不清廉者;若是官吏,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便是廉洁之人。以致官吏、士人,为求清廉之名,竟故意污损其衣,藏其舆服,甚至就连一些朝中大吏,也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

  这算什么,沽名钓誉?”

  众人听后,频频点头,一群官二代,指望他们过清贫生活,自是不可能。

  钟毓也道:“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注重俭朴,以为处世原则尚可,可以此为选官标准,所失人才或多。”

  有人开头,抱怨便难停止。

  曹祜知道这群人的心思,也不插嘴,只是默默听着。

  曹祜其实也不认可完全以廉洁为标准选拔官员,可廉洁都做不大,你能指望对方做个好官?

  眼看众人越说越不像话,荀恽只得打断众人。

  可气氛已经浓烈起来,话题也非是这么容易扭转的。荀恽怕众人说一些犯忌之言,只得频频看向姊夫陈群。

  陈群也一直在观察曹祜。

  曹祜年纪轻轻,确实坐得住。

  眼看荀恽示意,陈群便道:“龙骧将军以为如何?”

  “陈御史,我不太懂选官之事。”

  曹祜推脱,陈群却不准备放过,便又问道:“龙骧将军今执掌左冯翊,自是少不得选才。”

  曹祜看了看众人,这才说道:“在我看来,廉洁不是官员的最高标准,而是最低标准,是每个人坚守的底线。

  今毛公、崔公如此在意廉洁之事,非是矫枉过正,而是过往之中,有太多不廉洁之人。当不廉洁成了一件普遍的事,廉洁反倒成了特立独行。”

  曹祜这话有些冲,众人皆是不言。

  荀闳反驳道:“可有些人为了假装廉洁,刻意而为,沽名钓誉。”

  “若一个人装了一辈子廉洁,便是真廉洁。”

  曹祜很清楚,对这群人来说,很难感同身受,说再多,很多时候也是鸡同鸭讲,因此不想多言,便不再开口。

  陈群却还想试探曹祜。

  之前在继承人上,陈群看好曹丕,可是曹祜横空杀出,给了他们不同的选择。对于曹丕,陈群是了解的,可是曹祜,并不了解。

  众人跟着曹操起家,可并不希望下一个君主,还是曹操这种性格的人。

  “龙骧将军,我倒是有个想法。”

  “陈御史且言。”

  “我也觉得,单凭廉洁选官,太单薄了。我以为可将人才分作九等,通过品评家世、行状,对其定品。然后根据品级对其授官,任用。”

  “陈御史,我其实不太明白,品评是什么?”

  “龙骧将军可能不知道,后汉以来,地方多兴清议,品评名士,当年汝南人许子将(许劭)和许文休(许靖)便于每月之初,评价人物,时称‘月旦评’。

  地方评议,多有浮华风气,相互吹捧,言过其实者,比比皆是。现在将评议之事,收归朝廷,也是一件好事。”

  “那怎么定品呢?”

  “我设想的是,各州专设定品官吏,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选拔清廉德著之士担任,而郡中亦设此官,品评一郡士人。

  每三年或者五年,集中品评一次,评议结果,上交中央,复核批准。

  定品非是终生,也可根据表现,升品或降品。”

  “那标准呢?”

  “家世和行状。家世为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行状为个人品行才能。”

  曹祜点点头。

  此时此刻,曹祜已经明白了陈群的用意。用所谓的选人办法来试探曹祜对于世家大族的态度。

  若是曹祜依照他们的办法,他们自然会投桃报李。可若是曹祜否决了他们的办法,这群人只怕会想尽办法,阻拦曹祜的上位之路。

  理智告诉曹祜,先登上大位,再图以后。

  可是曹祜同样明白,现在将头低下,以后再想抬起来,千难万难。

  一左一右,曹祜就这么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上,他一时竟有些恍惚。

  心中百转千回,可时间不过几瞬。

  曹祜借着饮酒的机会,思索了片刻,放下杯子,他又成了之前那个斗志昂扬,积极乐观的少年郎。

  一切结果早就预想过,现在不过是依着来时的路,继续走下去。

  “陈御史的话我有些明白,只是我还有些疑问?”

  “龙骧将军且言。”

  “既然以家世和行状来定品,不知是不是家世和行状俱是优秀,才能成为上品?”

  “正是。”

  “既然如此,敢问昔日陈太丘若去参评,可为几品?我记得陈太丘(陈寔)出身寒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

  再请问陈御史,若是荀神君去参评,可为几品?我记得荀神君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

  朝中毛孝先可为几品?程仲德又可为几品?

  荀令君早年,长辈虽有声望,家族却并不显赫,若是荀令君在少年时定品,又能为几品?

  按照陈御史的标准,朝中诸公,能置高品者,只怕是寥寥无几。”

  陈群没想到曹祜拒绝的如此直接。

  曹祜之言,他没法回答,按照他说的,他祖父等人,却是没法评为上品。颍川陈氏在他祖父之前,确实是寒门。

  可不给陈寔上品也不行。

  陈寔出身寒微,也非经学大家,可就是名声好,又活了八十多岁,熬死了无数同辈,成为士大夫的领袖,生生将家族抬入世家大族。

  荀淑也差不多,他的父亲荀遂搬家到颍川,也没做过官,可荀淑号称“神君”,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其中老六荀爽,用了九十三天的时间,从白身到司空。

  这样的人物,若非上品,岂不令世人惭愧。

继续阅读:第167章 九品中正制(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