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今陕西黄龙山脉),一条位于左冯翊北境的山脉,也是冯翊羌的大本营。
羌有万千,哪怕羌族内部也分不清其种属。冯翊羌传说是党项羌的一支,后来迁徙到左冯翊后,以地为名,其本身在羌胡内部不算什么大势力,只是因为靠近汉人,才勉强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兴平元年(194年),冯翊羌反叛,攻打诸县。后将军郭氾与右将军樊稠率军击之,斩杀数千人。至此冯翊羌便一蹶不振,二十年来,颇为老实。
不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足够让这一代冯翊羌人,回想起祖先的荣光,生出蓬勃的野心。
冯翊羌人因为内徙,汉化程度极高,部落领袖也多改了汉姓。
冯翊羌首领姓党名回,以宗族名为姓,以示不忘旧族。
徐英交往广泛,左冯翊豪族与冯翊羌的来往,多由他联络,这也是他能稳坐豪族第二人的重要原因。
自王授、徐英商定引冯翊羌作乱,徐英便派其弟徐荣前往梁山。徐荣是左冯翊的贼曹史,以剿匪的名义离开治所,并不引人注目。
徐荣与党回来往多次,很是熟悉,双方见面,他便开门见山,提出“希望党回出兵攻打临晋”的来意。
党回听后,立刻来了兴趣,却故作不愿意道:“不瞒徐贼曹,我部人困马少,你让我做些小事,我还能尽力而为,可攻打临晋,我实不敢。
再说攻打一郡治所,如同造反,万一朝廷再派人围剿我,我可挡不住朝廷的大军。”
徐荣也清楚,党回之所以推三阻四,不过是要好处。这些羌胡杂种,狼子野心,胃口大的很。
“党首领,我家兄长说了,只要党首领出兵,我们便送粮食两千石,生铁一千斤。来日打破临晋城,城中财富,咱们共分之。
临晋城中,有我们配合,你们不会吃亏的。”
党回听了,立刻笑道:“我们冯翊羌素来以徐功曹马首是瞻,徐贼曹,你放心,我们就是男女老幼齐上阵,也得为徐功曹打破临晋城。”
有了好处,党回立刻变了一种嘴脸。
徐荣也知道党回的性格,面上虽然很和气,心中却是不住地鄙夷着这群蛮夷“有奶便是娘”的性格,满心的不屑。
徐荣来去匆匆,待他离开后,党回便召集部落首领,准备南下。
党回之弟党虎,素来勇猛,是党回的得力助手。听到党回要打左冯翊治所,便有些担心道:“阿兄,我听说大汉丞相的军队正在关中,咱们若是攻打临晋,万一此人率军救援,又当如何?”
党虎可不觉得冯翊羌能挡得住汉军主力。
“阿弟莫要担心,有徐英帮助,咱们必能迅速破城。只要在曹操反应过来之前撤退,汉军是不会轻易追击咱们的。
哪怕他们真出兵梁山,咱们还能往上郡退。
我很了解汉人,他们素来好虚名,只要咱们事后称臣纳贡,汉人为了自己的颜面,也会装作无事发生。”
“那徐英那里?”
“阿弟不觉得,左冯翊的这些豪族,已经成为咱们更进一步的阻碍了吗?从前是没办法,只得受他们驱使,可现在,咱们已经不需要他们了。这次破临晋,若是将徐英他们一网打尽,往后整个左冯翊,咱们便来去自由了。”
党虎听了,满是惊愕。
“大兄,徐英的实力并不弱。”
党回却是不以为然。
“这些老东西们,素日将咱们当作豢养的猪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早就对咱们失了防备。
这一次正好让他们知道,神的子孙,是不会甘心做牛马的。”
冯翊羌有部众两千帐,能拉出三四千人的军队,这一次,党回准备全军压上,彻底打开成为左冯翊之主的大门。
······
此时临晋城中,因为曹祜鞭打徐英,斩杀徐琚一事,掀起了巨大的风波。不少人觉得徐氏将要覆灭,上赶着巴结曹祜。
也有人跟徐氏同仇敌忾,叫嚣着要给曹祜点颜色看看。
可不论是曹祜还是徐英,这两个位于风暴眼之中的人,似乎格外地安宁。徐英在家闭门养伤,而曹祜也不再四处闲逛。
二人皆是安静了下来。
偌大的临晋城,仿佛因为二人的偃旗息鼓,平静了下来。
曹祜是不相信徐英会忍了这口气。一个抽了张既三十鞭子,张既向他求和,还不借坡下驴的男人,怎么可能会忍了这番奇耻大辱。
徐英目前的蛰伏,百分百在寻找机会。
因为无事,曹祜便与徐邈商议起目前的局势来。
“景山,我若是徐邈,能打的牌只有三张。其一,挟制各级官吏,对我阳奉阴违,使我的命令,出不得府衙,流于空谈。
人道‘南阳太守岑公孝(岑晊),弘农成瑨但坐啸’。
(这句童谣讲得是成瑨做南阳郡太守时,地方大族出身的岑晊把持政务,宛如太守,成瑨这个真太守反而闲坐无事。)
他做岑晊,我做成瑨。”
徐邈摇头道:“若是没有徐琚之事还可以。明府将徐英打个半死,又砍了他儿子的脑袋,他威望大跌。很多官吏已对明府怀有敬畏之心,哪怕为了脑袋,也不敢得罪明府太甚,他只怕做不成岑晊了。”
“那第二就是暗杀我。”
“明府是丞相的长孙,丞相尚在关中,若非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如此做。
徐英家大业大,不会如此疯狂。”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引狼入室。冯翊本就动荡不安,境内匪寇、杂胡丛生,一旦这群人攻入临晋,我的性命也就在徐英的掌控之中。”
徐邈听后,不说话了。
“景山怎么看?”
徐邈轻叹道:“明府,非得大动干戈吗?徐英虽权倾一时,但未必没有办法。可一旦开战,后果难料。”
“景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已至此,谁也阻止不了这一战,哪怕我想握手言和,也不可能了。”
徐邈脸色微变,却又坚定起来。
“明府,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既然此战非打不可,咱们就得强先动手,一击致命。”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