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边塞需用良吏
鸣奇2025-07-28 16:292,048

  敲打董昭一事,曹祜早就有这个想法。

  这些日子,随着曹祜地位的稳固,董昭便渐渐有些膨胀起来。卫觊、羊秘私下与他说,董昭身边,团结了一批官员,打着曹祜的旗号,操纵权力,排斥异己。

  此事未必是董昭本意,但是事实就是董昭已经开始在朝中结党了。

  这是哪怕曹祜也不能接受的。

  今日敲打董昭一番,希望他能有所惊醒,否则再冥顽不灵,那曹祜也不会管他。

  曹祜承认,董昭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哪怕是现在,也在为曹祜出主意,帮他削弱曹丕的势力。

  但未来的天下,决不能曹与董,共天下。

  董昭听得曹祜之言,心中一惊,立刻拜倒于地。

  “大将军,老臣绝不敢组织什么公孙党,一颗忠心,唯有对魏公、对大将军的忠心,还请大将军明鉴。”

  曹祜停了有数秒,这才上前扶起董昭。

  “董公这是做什么?”

  董昭起身,擦了擦汗。

  “董公,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些日子,听了不少闲话,所以有些感叹。只盼董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莫多心。

  还有,我离邺之事,众说纷纭,什么乱七八糟的消息都出来了,着实不妥。还请董公替我分说一二,也好平息骚乱。”

  “老臣切记。”

  董昭心有余悸得离开了。

  曹祜有些明白,为何曹操不喜欢用董昭了,不仅仅是因为董昭的过去不干净。董昭的心实在太活,就如一柄利剑,握在手中,伤人伤己,难以确定。

  送走董昭,曹祜便去见曹操。

  董昭有一件事说得很对,要削弱曹丕的羽翼。

  曹丕党的一些骨干人员,还是要动一动的。

  当然曹祜不会像董昭那样,将异己一股脑地都带走,曹操也不会同意。他要做的,就是在不触怒曹操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带走一些人,再调整一些人。

  到铜雀台后,祖孙寒暄几句,曹祜便道:“大父,此番返回长安,祜有一事相请。”

  “阿福且言。”

  “西北事务,既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又有民族矛盾。要解决前者,孙儿以为,就要掌控地方官吏。

  所以整个陇右、河西诸郡,我希望以考举和各地抽调的形式,更换地方官吏。

  这些考举上来的官,由中央选拔,中央任命,向心力强。而且他们与地方牵扯较少,要想出成绩,就必须依靠中央。

  当然考举之事,不能一蹴而就。

  若想完成官员更迭,还是要从中原各地抽调一部分人。

  从前地方官选拔,都是愿意去中原大郡。偏僻之地的官员,除了本地人,其他的要么没有门路,要么便是能力不佳。

  边塞之事,本就牵扯极大,涉及国家安危。

  以劣等官吏充任守长,无疑是纵风止燎,抱薪救火,本末倒置。

  我以为,越是边塞之地,越要选拔良才,要将最优秀的官吏安排到边塞,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地方的安定。”

  曹操道:“边塞苦寒,人皆不愿去,让优秀的官吏去边塞,难道让劣等官吏,留在中原繁华之地。”

  “所以要在官员考核上做文章。

  凡边塞官吏,任期满六年或者九年,便可调回内地;只要没有过错,便可官升一级;官员考核,边郡官吏,比照原等级,提升二等;边州非边郡官吏,比照原等级,提升一等。

  同时朝廷用人,有边塞任职经验者优先。

  总之,让边塞的官吏,无论是待遇,考核,还是官职提升,都优于非边塞官吏。那么众人肯定争着前往边塞。

  同时让边塞官吏和中原官吏,不断调换,既防止官员在某一地坐大,同时也能让官员充分交流、成长。”

  曹操听后,斟酌起来。

  “这个政策刚开始实行,肯定会有阻力。”

  “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年凉州之乱,为何久战不靖?不就是朝廷任用的凉州刺史,一个一个,俱是贪鄙无能之辈。

  中原之地,官吏所用非人,不过是一郡混乱,换个良吏,便能补救。可若是边地,一旦出现动乱,悔之晚矣。”

  “阿福,你所言有理。”

  祖孙关于此事,商量许久,制定了一些可施行的政策。曹祜又顺便提出要人的请求。

  “阿福,你想调那些人?”

  “议郎辛毗,虎贲中郎将桓阶,魏郡西部都尉陈矫,黄门侍郎夏侯尚。此四人,皆通军务,又在朝堂多时,才德俱佳,有此四人,为我参赞军事,绝对大有裨益。”

  曹操听后,没有说话。

  曹祜身边不缺人,除了他安排的,曹祜自己招募的人才更多,此时要这四人,只怕另有他意。

  但曹操也没有拒绝。

  难得曹祜开口嘛。

  “桓伯绪我另有任用,其他三人,便俱交给你。”

  “多谢大父。”

  “你准备怎么安排他三人?”

  “雍州有一兵曹从事的职务空缺,可委夏侯伯仁(夏侯尚);辛佐治(辛毗)和陈季弼(陈矫)二人,可为参军。”

  曹操点点头。

  “伯仁可为兵曹,至于佐治和季弼,俱是老臣,让他们只做个参军,倒是有些委屈了。我记得你府上尚缺一护军,可以辛佐治任之。辛佐治刚亮公直,正谏匪躬,正可为你查缺补漏。

  至于陈季弼,文武兼备,亦为一时俊杰,可担任右扶风。”

  曹祜听后,心中一紧。

  这么安排,就不是曹祜削弱曹丕的势力,而是朝廷在曹祜身边扎钉子了。

  无论是护军还是右扶风,都是要职。

  护军管着曹祜身边军队的监察事,相当于监军,而右扶风,地理位置重要,关中是通往陇右、益州的核心之地。

  “大父所言极是。”

  曹操笑问道:“就这么安排?”

  “大父,我觉着陈季弼允文允武,更适合担任汉兴郡太守,与之相比,现任汉兴郡太守郑浑,擅长文治,担任右扶风,经营关中,更加合适。”

  “那就依你。”

  给自己要了几个大爷,曹祜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是从今日之事可见,曹操根本不受自己救命之恩的影响,该限制他时,绝对不会手软。

  与这样的人物周旋,真是难啊。

继续阅读:第472章 朝秦暮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