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接手此案之后,风波立刻被扩大。校事们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原则,拼命地抓人,杀人,牵连者甚广。
先后有数十名汉官被处置。
一时间邺城之中,人人自危。
此时司马家中,司马防的三个儿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人,则在商议着此事,因为他们的父亲,也已被下狱。
司马朗是丞相主簿,而司马孚则是平原侯文学掾,二人因身份特殊,暂时才没有牵连入狱。
司马懿则是昨天才回的邺城。
司马懿自从拒绝了曹祜之后,便返回了邺城。曹祜是昼夜兼程,而司马懿则是慢慢悠悠,因此提前出发的他反而落在曹祜后面。
此时三兄弟俱是愁眉不展。
司马朗先道:“我这两日先后拜访了钟公,荀公,还有毛公等人,他们也俱是无能为力。牵扯到谋逆的事,众人躲都来不及,谁又敢与此沾染?”
“什么是谋逆?我们司马家是忠臣。”
“闭嘴。”
司马懿瞪了弟弟一眼,又向司马朗问道:“大兄,此案到底是怎么牵扯到父亲的?”
“父亲与此案之间,似乎并无直接的证据,可是三叔父是核心案犯。不少朝臣都是他联络的,刘勋的私兵,更跟他有直接关系。
而刘勋,更是将什么事情都推到三叔父的身上。
父亲是汉室老臣,又是三叔父的堂兄,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父亲肯定有所参与。”
“哪有这么审案子的?”
“这种案子,本来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那父亲到底有没有掺和到此事中?”
司马朗一顿,没有说话。
司马懿已经明白。
司马孚还在喊:“大兄,你说话啊!”
司马朗轻叹了一口气。
“具体的情况,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父亲做事,素来谨慎。而且他其实不相信,大汉还能挽救,所以肯定不会跟三叔父牵扯过多。
只是父亲肯定是知道此事的。
父亲跟我提过。”
司马懿听后,脸色更不好看。
曹操本来就是在利用此案清除异己,参与的程度,其实并不重要。
“三叔父,这是要害死司马家了。”
司马朗对司马栎也有意见。大家都好好的在曹操身边为官,前途远大,为何非得参与到这种掉脑袋的事中。
“仲达,你素来捷智,有没有什么办法,救出父亲?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我怕他在狱中撑不住。”
司马懿揉了揉眉心,他能有什么办法。
“大兄,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兄弟几个,何时入狱?以现在众人相互撕咬的情况来看,咱们兄弟肯定逃不过。
若非大兄和叔达身份特殊,只怕现在已经被抓了。
全家人都进去了,才是真的完了。”
司马孚脸上一慌。
“他们已经攀扯上父亲,难道还要攀扯我们?”
“我现在害怕的是,父亲承认了参与谋乱的事,然后又供出了我们。”
司马朗和司马孚听后,更是大惊失色。
“仲达,你不要乱说。”
司马懿面色难堪道:“大兄,校事的情况,你们不了解,只要他们愿意,没有他们得不出来的结果。父亲,很难撑住里面的刑罚。”
这时司马孚突然说道:“二兄,你之前不是在龙骧将军身边为参军吗,若是龙骧将军愿意,肯定能救父亲。”
“我!”
“二兄,怎么了?”
“龙骧将军不喜欢我,而且我拒绝了他的招揽,他肯定不会救父亲的。”
“二兄,你疯了,你前往龙骧将军身边,不就是要投效龙骧将军吗?如何又不愿意了。既然如此,当初何必去?”
“你不明白!”
“行了!”
司马朗打断二人,他恍惚了好久,才稳住了心神。
“仲达,真的就没有办法了?”
“大兄,龙骧将军那里,我没有办法。要救父亲,除非魏公想让父亲活。父亲毕竟和魏公有些旧情,校事抓人的时候,不会不考虑这些,所以父亲被抓,魏公一定是同意的。”
“我去求魏公。”
“未必管用。”
“不试试怎么知道。”
“其实,其实最好的选择,恰恰是三叔父。他死了,一把火将书房也烧了,他曾经做过的事,很多便再不得知。
很多人,也因此而保全。”
司马朗见状,狠狠地盯住司马懿。
“老二,你要是再胡言乱语,我绝不饶你。”
而司马孚也道:“二兄,局面未必如想象的那样,万一有办法呢。”
司马懿没说话。
大哥仁孝,老三机巧,就自己是坏人啊。
接下来三人各自分工,司马朗去求曹操,司马孚去求曹植,而司马懿则是从别的地方,找寻方法。
三人为了救出父亲,是费尽了心思。
可他们所做的,并没有意义。
司马防的生死,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参与司马栎之事,而在于曹操想不想杀他。
历史上的崔琰案和毛玠案,二人都是被告发讽刺朝政,但崔琰死了,毛玠却活了,就是因为曹操想杀崔琰而不想杀毛玠。
魏讽案中,多人被杀,刘廙与文钦也卷入案中,曹操不想杀二人,二人就没事。
很显然,这一次的司马防,并没有让曹操想放过他。
而且司马朗上下打点,多方请托,不知是惹恼了曹操,还是惹恼了校事,没两日他也被校事下狱。
司马朗下狱后,司马家的天都要塌了。
虽然后世司马懿成就更大,可在这个家中,真正的顶梁柱乃是长子司马朗。当年北方动乱时,是司马朗带着一家人四处逃命。
司马家的人一个一个下狱,简直是要灭门的前兆。
司马懿很清楚,若是此案没有转折,接下来被抓的就轮到他们兄弟了。从他到八弟,一个也逃不了。
谁能救司马家?
这时司马孚来见司马懿。
“二兄,那天大兄生气,到底是因为什么?”
司马懿笑道:“老三,你也做了决定了?”
“二兄,我做什么决定了。”
“老三,大兄为何而生气,你真不知道?”
司马懿很清楚,他这个弟弟,素来是个嘴甜心苦的人,便宜一点不少占,名声一点没少得。
(会有人觉得《废曹芳表》排名第一,晋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王,食邑四万户,活了九十三岁的司马孚是大魏忠臣吗?)
“二兄,我。”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
“我去见父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