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亲政
顾宏义2023-06-28 10:553,100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已临朝称制达二十七年之久的萧太后将军国大权归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太后因病崩于行宫-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大丞相韩德让也病逝。已年近四十且为帝近三十载的辽圣宗至此始亲理国政,真正君临天下。

  辽圣宗名隆绪,小字文殊奴,为辽景宗、萧皇后的长子。辽圣宗生于保宁三年(971年)十二月,乾亨二年(980年)正月被册封为梁王,四年(982年)九月继位,是年十二岁;次年六月,群臣上辽圣宗尊号曰天辅皇帝。因辽圣宗年幼继位,故由其母萧太后临朝摄政。《辽史》称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年长精于骑射,通晓音律,喜好绘画;并称辽圣宗为“辽朝盛主”,萧太后之“教训为多”。

  统和元年(983年)八月,萧太后让辽圣宗和一代名将耶律斜轸在自己面前交换弓箭、鞍马,约以为友。萧太后此举自然含有让耶律斜轸忠心小皇帝之意,但其中更显明者是欲让耶律斜轸以朋友的身份在为人、治军、理政诸方面教导、辅佐小皇帝。此后,辽圣宗屡屡与诸王、大臣校射、击鞠(古代一种马球)等,以培养其契丹人传统的骑射技能。

  辽与宋军展开全面战争后,萧太后屡次御驾亲征,辽圣宗皆随行从征。统和六年(988年)下半年,萧太后再次率军南下。十一月,驻守长城口的宋军溃围而逃,大将耶律斜轸遣使招降,宋军不从,于是萧太后命年已满十八岁的辽圣宗统军缴击宋军,并派韩德让随行保护、辅佐,结果全歼此支宋军。辽圣宗由此积累着指挥战斗的才能和经验。

  辽圣宗好击鞠、狩猎,大臣多有以此为谏的,辽圣宗虽虚心听受其意见,但也只是暂时收敛一二而已,终未改正。统和十五年(997年)中,辽圣宗去平地松林狩猎,萧太后为此告诫道+“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天下之主,却驰骋田猎,万一有失蹄之事变,正遗我以忧虑。其深戒之!”辽圣宗唯唯而退,此后驰骋狩猎之事大为收敛。

  此外,萧太后还注意通过推行汉法以教诲辽圣宗如何改革契丹社会中的落后之处,以便经“学唐比宋”而在政治、文化诸方面皆能竞雄于宋朝。统和初年,萧太后诏令“民间有父母在而分门别居者,听邻居觉察,罪之。有孝顺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旌表其门闾”,以劝民孝悌。推行科举取士制度,以提高官吏的素质,并要求地方官荐举人才,于统和十二年(994年)诏令州县官贡举明经、茂材异等之士于朝。在沿边地区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以保障辽军出征时的粮草供应,减少辽军因“纵兵大掠”而失民心、因“野无所掠”而遭溃败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战斗力。同时,萧太后还屡次劝导辽圣宗“宜宽法律”,而辽圣宗成年后,“益习国事,锐志于治”,终成辽代名君。

  但萧太后因为当初辽景宗死、辽圣宗幼年继位,孤儿寡母,主少国疑,诸王环伺,危机重重,萧太后通过明争暗斗甚至是喋血相残方得以压住政敌、加强了皇权专制,所以对权位的得失甚为敏感,从而在归政于辽圣宗的问题上长久无所作为,虽然辽圣宗早已成人,但萧太后一直独揽大权,并以宠臣韩德让为左膀右臂,共决国政。对此,连宋人都注意到了,故在与辽朝订立“澶渊之盟”时,起初关注的是辽圣宗的态度,此后便多与萧太后打交道。因萧太后安国定邦之功勋超人,所以贵为天子的辽圣宗虽对强势的母亲心有异感,从而对此后的宫廷政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当时母子间、君臣间的关系还是颇为融洽的。而萧太后十分注意在各方面对辽圣宗进行培养,因此在其身后,辽圣宗仍表现出一位明君的治国风范,将萧太后主持的强化君权、推行封建化之改革加以继承发扬,使其为帝的这一阶段终成辽代的全盛时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因与宋朝成功订立和约,辽圣宗率群臣上萧太后尊号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然后群臣上辽圣宗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在掌国摄政的太后之下颇为平静地当了二十多年的儿皇帝,实为常人所难,甚有志向的辽圣宗确实当得起这“广孝”二字。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初一,已体弱病重的萧太后终于归政于儿子,辽圣宗遂举行具有象征意义的燔柴告天仪式“柴册礼”,向天下宣示自己已亲政。所谓柴册礼,与再生礼一样是契丹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礼仪,一般在皇帝初即位时进行。如辽太宗于天显十二年(927年)即位后,谒辽太祖庙,举行柴册礼-辽世宗于天禄元年(9&7年)九月葬辽太宗后,举行柴册礼-辽景宗于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继位,至十一月举行柴册礼。但由于辽圣宗年幼继位,由萧太后摄政,所以这柴册礼直至萧太后归政之际才得以举行,足足迟了二十七年之久。此后更成为一个惯例,辽圣宗以后的诸位辽帝,皆于即位后数年方举行柴册礼。相传此柴册礼原为契丹部落联盟选举可汗的礼仪,其制: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玉册,礼毕,燔柴,祀天。其具体进行过程,史书记载有二:

  其一,先选择吉日,设置柴殿坛等,皇帝举行再生礼以后,由八部耆老扶皇帝拜日,然后由后族长者为皇帝驾车,疾驰至一高地,大臣和诸部首领等列仪仗遥拜。皇帝遣使者对群臣表示谦让+“先帝升遐(逝世),有伯叔父兄在,当选贤者为君。冲人(新继皇位者之谦辞)不德,何以为谋?”群臣则表示忠心拥戴新天子+“咸愿尽心,敢有他图!”并发誓“唯命是从”。于是皇帝封土石以为标志,然后拜先帝御容(画像),大宴群臣。次日,皇帝出册殿行册礼,上尊号。

  其二,先于契丹官员中选择九位与皇帝身材、形容相当者,各赐皇帝服饰一套,假扮皇帝,不许他人知晓,子夜时分与皇帝同进人十顶庐帐。次日凌晨,另派契丹大臣十人,分别进人帐内“捉认天子”。若捉认得皇帝者,赐牛羊胳马各一千匹。按礼仪,被捉认的皇帝应称“我非皇帝”,捉认者说“汝是皇帝”。如此往来三次,皇帝方才答应,然后出庐帐,穿戴契丹传统礼仪服饰,次第行礼:先望日四拜,次拜祖殿、木叶山神等,而后举行柴册礼,上尊号。此柴册礼中的“捉认天子”如同游戏,饶有趣味,且更具民族特色。

  亲政后的辽圣宗深明为君之道,审理冤、滞之狱,荐举才干、德行之士,纠察贪官酷吏,抑制奢靡僭越之风习,而做到刑赏必信,安抚诸部族,与宋朝修好,内政外交皆得其宜。同时,在萧太后的着意培养之下,辽圣宗的汉文化素养亦颇高,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又喜吟诗,曾出诗题诏宰相以下赋诗,诸官员诗成进献,辽圣宗一一品读,优秀者赐赏金腰带作为奖励-并御制曲百余首,十分推崇白居易的诗,写诗称“乐天(白居易的字号)诗集是吾师”,还亲以契丹大字译白居易的《讽谏集》,召契丹大臣讽诵。辽圣宗还注意吸收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好读记载唐太宗君臣言行的《贞观政要》一书,平日臣下讲读唐朝《实录》,至唐太宗、唐玄宗的行事,即甚感钦服,为此摘录了有关唐高祖、太宗、玄宗“行事可效法者”以备阅览。为促进北方社会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辽圣宗亲政后多次开科取士,诏郡邑贡明经、茂材,选拔人才-在辽初已在上京设国子监、南京已设太学的基础上,又在东京设京学,在中京设国子监,成为诸道最高学府,此外诏令诸州郡设置孔子庙和官学,学校教材用辽廷颁行的儒家《五经》传疏等。

  辽圣宗崇尚汉文化之言行,促使“学唐比宋”成为契丹社会的一代风尚。在此风熏陶下,不少契丹贵族亦努力学习汉文化,如曾出使契丹的北宋路振就记载道+“蕃汉官子孙有秀茂者,必令学中国(此指中原)书篆,习读经史。”由此,辽朝成为当时中国北方、东北地区的文化思想中心。如开泰元年(1012年),铁骊族首领那沙遣使者人辽进贡,并乞辽廷赐予佛像、儒书等,于是辽圣宗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尊,儒书《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各一部。

  辽圣宗承萧太后之后当国政,继续着契丹封建化的变革,使辽朝的封建制度基本得以确立,而进人全盛时期。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辽圣宗病死于行宫,享年六十一岁,在位四十九年,葬于庆陵,谥文武大孝宣皇帝,庙号圣宗。其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

继续阅读:萧太后的兄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铁血红颜,辽宫雄后:萧太后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