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岭北战场!拒敌于国门之外!
朕闻上古2025-10-14 09:172,320

  话音一落,全场皆寂。

  老朱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骜儿,继续说下去!”

  李骜起身来到堪舆图面前,朗声道:“陛下,臣斗胆直言,这些年您分封诸王驻守边塞重镇,如燕王守北平、宁王镇大宁,本意是构筑一道纵深防线,抵御草原部落南下,这份苦心臣懂。可恕臣直言,此举意义终究有限。”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辽东到甘肃的边塞诸王封地,语气沉稳:“历朝历代皆是如此,秦汉筑长城防匈奴,隋唐设军镇抗突厥,可结果呢?草原部落像割韭菜,打完一批又冒出来一批,华夏王朝始终没能彻底掌控草原。”

  “咱们退到长城里死守,他们便在草原上休养生息,待实力恢复又来劫掠,朝廷只能年年往边疆砸军费——粮草、军械、军饷,哪一样不是天文数字?就拿洪武五年北伐来说,光是粮草转运就耗去三百万石,几乎掏空了当年的国库,这其实是得不偿失。”

  老朱眉头微蹙,却没反驳。

  太子标在一旁轻轻点头,显然也认同这个道理。

  草原民族的流动性太强,没有固定的城池可以攻占,没有成片的土地可以耕种,华夏子民即便占了草原也难以扎根,自然无法形成有效统治,防线终究是被动的。

  这些草原部落打不过就直接迁徙逃跑,往茫茫草原上面一头扎进去,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骑兵的机动性,消失在无垠的戈壁与荒漠中。

  中原军队以步兵为主,携带粮草有限,深入草原后不仅容易迷失方向,还会面临补给断绝的困境,想要追击都做不到。

  往往是大军劳师远征,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抓不到,待军队撤退,他们又卷土重来,继续南下劫掠,如此往复,耗费巨大却收效甚微。

  正因如此,历朝历代才会修筑长城,将农耕区域与草原游牧区域隔离开来。长城不仅是一道物理屏障,更是依托地形构建的防御体系——关隘屯兵、烽燧预警,既能抵御小股袭扰,又能迟滞大规模进攻,为后方集结兵力争取时间。

  可长城再坚固,终究是被动防御的象征,只能勉强守住疆界,却无法阻止草原部落的发展壮大,更无法根除北疆的威胁。

  一旦王朝国力衰弱,长城防线便会形同虚设,历史上匈奴破雁门、突厥攻长安,皆是明证。

  这种“以墙为界”的思维,说到底还是对草原无法有效掌控的无奈之举。

  李骜见状,手指移向地图上的大宁与开平:“但陛下圣明,您在大宁设北平行都司,屯驻重兵控扼辽河上游与草原交界地带;在开平置卫所,牢牢守住漠南咽喉,等于将长城防线硬生生往前推了千里,推到了草原边缘。这已不是单纯的防守,而是主动伸出的一把利刃。”

  “这一步棋太妙了!大宁扼守着辽东与草原的通道,开平则卡住了漠北南下的咽喉,两地互为犄角,像两把铁锁锁住了草原部落南下的主要路径。以往他们可以从漠南草原长驱直入,直逼北平、宣府,如今有大宁、开平驻军在前,南下必须先啃下这两块硬骨头,而两地卫所的骑兵能随时袭扰其侧翼,让他们不敢轻易深入。”

  “如此一来,北平、宣府的驻军数量都能缩减三成,光是军饷、粮草、军械的耗费每年就能省下近两百万两白银,这笔钱足够再养一支一支人的精锐骑兵!更重要的是,防线前推后,预警时间从原来的三日延长到半月,朝廷有了充足的时间调兵遣将,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被动应对了。”

  这番话正说到老朱心坎里。当年力主在大宁、开平设立卫所时,朝堂上反对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文臣们罗列了一堆理由:两地远离中原腹地,粮草转运需穿越燕山险道,损耗极大;冬季严寒,士兵难以适应,容易引发疫病;周边皆为草原部落,孤悬在外易遭围攻……甚至有人拿汉唐边镇因补给不济而废弃的先例劝谏,说此举是“徒耗钱粮,自陷危局”。

  老朱当时虽力排众议拍板推行,心中却也藏着一丝隐忧——毕竟文臣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只是他更清楚,若不将防线前推,北平、辽东将永无宁日。

  如今李骜不仅没提补给之难,反倒精准点破这两处卫所“以攻为守”的战略深意,将其与整个北疆防务的全局串联起来,甚至算出了缩减驻军、节省军费的具体效益,可见这小子绝非只懂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真正看透了他“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深层布局。

  老朱脸上露出一丝欣慰,暗暗点头——满朝文武中,能将军务与治国之道融会贯通的本就不多,年轻一辈里更是凤毛麟角。

  李骜能有这般眼界与见识,既能扛枪打仗,又能运筹帷幄,实属难得。

  有这样的后辈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即便当年承受再多非议,也值了。

  李骜话锋一转,手指重重点在岭北的和林:“既然大宁、开平能往前推千里,为何不能把防线再进一步推进,直接设在岭北?和林是草原的心脏,自蒙古帝国起便是漠北的政治、军事中枢,其地理位置之关键,远超大宁与开平。从这里辐射出去,东至辽东可钳制兀良哈,西抵西域能震慑察合台后裔,北控漠北草原深处的部落,南望雁门可直接护卫中原腹地,等于将整个草原的命脉握在手中。”

  “大宁、开平虽能截断南下通道,却终究在草原边缘,对漠北深处的部落鞭长莫及;而和林深入草原腹地,是天然的指挥中枢,驻军于此,既能监视草原各部的动向,又能以最快速度响应任何区域的异动。更重要的是,占据和林,等于宣告大明对草原核心区域的掌控,从心理上彻底击垮那些仍存复辟之心的北元残部——连他们视为‘圣地’的和林都成了大明的治所,还有什么理由再与大明为敌?这等战略价值,远非大宁、开平可比!”

  他拿起笔,在和林周围圈出一片区域:“陛下,臣的想法是,以和林为中心设立岭北行省,派驻三万精锐驻军——一半屯田耕种,利用岭北河谷地带种粟米、青稞,足够自给自足;一半专门训练草原铁骑,用岭北的战马、草原的战法,练出一支能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的劲旅。”

  “草原部落敢有不臣之心?铁骑一出,几日之内就能抵达他们的营地,将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李骜的声音陡然提高,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更重要的是,有了岭北驻军,草原上任何风吹草动,咱们第一时间就能知晓——他们是在放牧还是在集结,是要南下还是要内斗,咱们了如指掌。如此一来,战火永远烧不到大明疆土,边防压力能减到最小,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

继续阅读:第429章 互市贸易!不战而屈人之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