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再次陷入寂静,连烛火的噼啪声都格外清晰。
老朱盯着地图上的岭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节奏忽快忽慢,眼神在锐利与沉吟间反复切换,显然内心正经历着剧烈的权衡。
李骜的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这些年,他一次次发动北伐,擒王破寨,看似将北元打得分崩离析,却始终未能彻底根除草原威胁。
老朱知道问题出在何处:草原太大,部落太多,打垮一个,另一个又会迅速崛起,像野草般烧不尽、除不绝。
他总觉得隔着一层,仿佛始终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无法真正将草原纳入掌控,只能被动地一次次出兵征讨。
如今李骜提出的“以岭北为防线核心”,却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那道紧锁的门——和林是草原各部公认的中枢,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握住了草原的脉搏。
部落迁徙能避开长城,却避不开和林的驻军;小股袭扰能绕过大宁、开平,却逃不过岭北铁骑的追击。
这不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防御,而是釜底抽薪的主动布局。
老朱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全新的图景:岭北驻军如定海神针般镇住草原,各部不敢妄动,北疆再无烽火,朝廷无需年年征伐,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这种彻底掌控草原的可能,是他征战半生梦寐以求的局面,此刻竟变得如此清晰可触。
太子标更是呼吸一滞,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和林与中原之间划了一条线:“阿骜的意思是,将战场设在草原,让大明本土永远成为后方?”
“正是!”李骜点头,“就像当年秦国占据关中,凭崤函之险、沃野之利,东出而制六国,牵一发便能动天下;咱们占住岭北,以和林为中枢,便能如秦国控关中一般钳制整个草原!关中是中原的咽喉,和林便是草原的命脉——草原部落的草场划分、牲畜迁徙、部落联络,皆绕不开和林周边的枢纽地带。”
“有和林在手,草原部落再敢聚众闹事,咱们不必等到他们突破长城、烧杀劫掠,直接从和林出兵,在他们的牧场、他们的营地解决问题,将祸乱扼杀在萌芽状态。从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咱们被动防御,疲于奔命;往后有岭北驻军坐镇,主动权便握在咱们手中——他们敢异动,咱们的铁骑当日就能抵达;他们敢勾结,咱们的斥候早已洞悉。到那时,便不是咱们提心吊胆怕他们南下,而是他们日夜惶恐怕咱们北征!这种攻守之势的逆转,才是彻底解决草原威胁的关键。”
老朱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盯着岭北的区域看了足足一炷香时间,突然问道:“三万驻军,屯田能自给自足?草原铁骑,能练得比蒙古人还强?”
“臣敢立军令状!”李骜沉声道,“岭北河谷的土壤虽不如中原肥沃,但胜在光照充足,只要修几条水渠引水灌溉,亩产虽比不了江南,养活三万驻军绰绰有余。”
“当然,前期肯定需要朝廷投入财力物力,用于修建城郭、疏浚河道、购置农具,让驻军能尽快站稳脚跟。但这绝非无底洞,除了屯田耕种能解决粮草自给,岭北更可设立互市,与草原各部互通有无。草原上有的是咱们稀缺的战马、肥牛、壮羊,还有上好的狐裘、狼皮、奶酪、酥油,这些东西运到中原,无论是供给军需还是投入市集,都能卖出好价钱,单是每年的互市税收就极为可观。”
“咱们则可以用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布匹、铁器与之交换,这些都是草原部落必需却无法自产之物。如此一来,既能通过贸易削弱他们的购买力,让其对大明产生依赖,又能从中赚取差价,反哺岭北的建设开销。时间一长,不仅能收回前期投入,更能形成良性循环——草原部落有了稳定的交易渠道,便不会轻易动兵戈;咱们则通过互市掌控其经济命脉,比单纯用武力压制更有效。这既是经济账,更是安稳账。”
“此外,通过互市咱们还可以制裁那些不听话的草原部落,甚至都不用出兵攻打。最简单的道理,哪个部落敢劫掠商队、寻衅滋事,或是暗中勾结北元残部,朝廷便直接封杀他们,不允许其进入互市,不允许其与大明商贾贸易。草原部落虽以游牧为生,却早已离不开中原的物资——茶叶解腻去油,是他们食肉饮食的必需;布匹比皮毛轻便,是他们过冬的依赖;铁器更是打造工具、兵器的根本。”
“当他们长期习惯了我们提供的生活物资,日子过得安稳舒坦,骤然间失去了互市的权力,茶叶没了,布匹断了,铁器坏了无处修补,部落里的老人孩子过冬难捱,牧人的工具日渐朽坏,牲畜病了缺医少药……不出半年,部落内部必然人心惶惶,矛盾丛生。要么是族内长老施压,逼着头领低头认错;要么是部众离心离德,甚至引发内讧。到那时,不用咱们动一兵一卒,他们自己就会乱了阵脚,要么主动来降,要么被其他依附大明的部落吞并。这比派大军远征更省力,也更能长久地拿捏草原各部的命脉,让他们不敢轻易生乱。”
顿了顿,李骜又补充道:“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听话的部落,咱们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优待。比如茶叶、铁锅、盐巴这些草原紧缺的生活必需品,给他们的交易额度可以提高一些,让他们能多换些回去,改善族内生计;再比如他们购买我大明的绸缎、瓷器等物时,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让他们切实尝到依附大明的甜头。”
“这些优待看似细微,却能让他们在与其他部落的对比中占据优势——同样的牛羊,他们能换到更多茶叶;同样的皮毛,他们能换回更好的铁锅。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跟着大明有奔头,会打心底里珍惜这份优待。当他们彻底习惯了这一切,习惯了依靠大明的物资过上安稳日子,就会主动站到大明这边,自主地维护与朝廷的关系。”
“甚至不用朝廷刻意吩咐,他们就会充当我大明的耳目。草原上一旦有走私商贾偷偷与叛逆部落交易,或是有哪个部落私下集结、心怀不轨,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待额度,为了不让这些潜在的祸乱影响到安稳的交易,会第一时间向岭北驻军上报。毕竟,维护大明的统治,就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这点小恩小惠,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朝廷效力,比派密探渗透要管用得多。”
老朱与太子标听后惊为天人。
李骜这番话简直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