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骜将奏章放回案几,忍不住笑了出来。
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反倒带着几分冷意:“这些文臣缙绅,怕是连岭北在哪都不知道,就敢妄议国策?”
朱元璋没有接话,只是看着他:“骜儿,你觉得他们说得对吗?”
李骜心中一凛,老朱陛下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可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动摇——这些奏章所言,虽有短视之嫌,却戳中了朝廷的软肋。
洪武朝初年,经元末战乱,天下疮痍未复,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者十之三四,国库自然不算充盈。
每年所征的税银、粮赋,大半都要投入军费——北疆戍边的军饷、军械的修缮、战马的饲养,桩桩件件皆是巨款;加之各地水旱蝗灾频发,赈灾的粮草、安抚流民的款项更是必不可少,往往年初征上来的税赋,不到年中便已用去七七八八,朝廷时常要靠节流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若岭北真如文臣所言,成了填不满的无底洞——每年驻军的粮草要从内地千里转运,官吏的俸禄要朝廷额外拨付,开垦、建设更是需要持续投入,且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长此以往,本就吃紧的财政必然难以为继。
轻则不得不加重赋税,引发民间不满;重则挪用赈灾、军备的款项,导致民生、防务皆受影响,最终拖垮整个国家的经济根基,这绝非危言耸听。
“陛下,”李骜深吸一口气,知道接下来的话可能决定岭北的命运,“臣觉得,他们说得全是错的!”
他走到案前,指着地图上的岭北地区,声音陡然提高:“他们说岭北不能耕种,于国无用?可他们忘了,岭北有千里草原,水草丰美,正是天然的养马之地!大明缺的是什么?是能与蒙古人在草原上正面抗衡的精锐骑兵!这些年北伐屡屡受制于战马——中原马场养出的马匹耐力不足,远不如草原马适合作战,每次出征都要从草原或者外邦高价购马,不仅耗费巨万,还常被部族拿捏。”
“若朝廷在岭北设牧场,以当地水草饲养战马,再让投降的蒙古牧民传授牧养之法,三年之内便能养出上万匹良马,且皆是熟悉草原气候的健硕之驹。届时,北疆驻军可就近换马,骑兵战力必能大增;更能建立稳定的战马供应体系,不必再仰人鼻息。往后无论是防备草原异动,还是主动出击,都能掌握主动权,这难道不是利?这难道不比每年耗费粮饷买马更划算?”
听到这话,老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在岭北建立行省,然后豢养战马,这本身就是一举两得的妙策。
既守住了疆土,断绝了北元残部复起的根基,又能解决大明骑兵的短板——要知道,自南宋失去燕云十六州后,中原王朝便长期受制于战马短缺,面对草原骑兵时屡屡陷入被动。
如今岭北在手,等于握住了战马的源头,往后不仅北疆防务能省下大半力气,连朝廷每年花在购马、养马上的巨额开销都能大幅缩减。
更重要的是,以岭北为基地养马,能让骑兵就近训练,熟悉草原环境,将来若再有战事,便能省去长途跋涉之苦,反应速度远超从前。
这等既固疆土又强军备的事,远比文臣口中“弃地省粮”的短视之见,更合大明的长远利益。
“他们说岭北是化外之地,不该纳入王畿?”李骜冷笑一声,“那臣倒要问,燕云十六州曾被契丹、女真、蒙古占据百年,难道就因此不是华夏故土了?当年徐达将军挥师北伐,收复燕云时,怎么没人跳出来说‘此乃化外之地,不必取’?恰恰相反,举国欢腾,皆称此举洗刷了百年国耻——为何到了岭北,标准就变了?”
“岭北是北元汗廷所在,是黄金家族世代盘踞的巢穴,是他们自视为‘大元正统’的根基。我们占了这里,拆了他们的汗廷,毁了他们的祖庙,就是要告诉天下,尤其是那些还在观望的草原部落:元朝气数已尽,华夏正统在大明;蛮夷可以一时逞强,终究要臣服于天朝上国。这不仅是疆土的拓展,更是人心的归附,是让四方蛮夷认清谁才是天下共主的宣言,这难道不是功?难道不比守住长城被动防御,更能彰显大明的天威?”
太子标在一旁点头:“阿骜说得是,文臣只算粮饷账,却没算过人心账。他们只看到每年投入的粮草银钱,却看不到这片土地背后的人心向背。占住岭北,不仅是占一块地,更是断了草原各部的念想——让他们亲眼看到,大明不仅能把他们从这里打跑,还能在他们的老巢扎下根来,建立城郭、设置官府、屯驻兵马,让他们再也回不来。”
“这种心理上的震慑,比打十场胜仗都管用。草原部落向来敬畏强者,你退一步,他们便敢进一步;你占住他们的根基,让他们无家可归,他们才会真正畏惧,才会明白大明不是一时强盛,而是能长久立足于此的天朝上国。到那时,无需年年征伐,他们自会收敛锋芒,甚至主动归附,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若真如文臣所言舍弃岭北,反倒会让他们觉得大明不过如此,不过是打了场胜仗便力竭而退,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野心,北疆只会更不安宁。”
不用怀疑,太子标本就支持建设岭北,此刻见李骜态度坚决,他也下定了决心。
朱元璋指尖敲击着案几,依旧没说话,显然还在权衡。
李骜见状,语气愈发恳切:“陛下,他们说汉武帝、隋炀帝是穷兵黩武,可他们忘了,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征伐匈奴,虽耗尽文景之治的积蓄,却彻底打垮了匈奴主力,使其‘漠南无王庭’,为大汉换来了此后百年的北疆安宁,让中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隋炀帝三征韩国虽操之过急,致天下动荡,可其开凿大运河、经营辽东,也为后来大唐开拓东北、震慑四夷打下了根基。”
“臣绝非怂恿陛下年年征伐、滥用民力,恰恰相反,臣是想守住这用无数将士性命换来的土地!当年汉武帝若不打匈奴,匈奴便会年年南下劫掠;隋炀帝若不经营辽东,韩国便会坐大威胁中原。如今岭北若舍弃,北元残部便会卷土重来,届时不仅之前的牺牲付诸东流,朝廷还得年年派兵防备,耗费只会比守住岭北更多。守住岭北,是为了止战,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不必再受草原铁骑的侵扰,这与穷兵黩武有着本质之别啊!”
“最简单的道理,若是舍弃岭北,那二三十年后草原上就会有外邦异族再次卷土重来,南下劫掠屠戮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