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仪式结束的第二日,镇国公李骜率水师猎杀巨鲸的消息便随着驿站的快马传遍全国——从南京城的街头巷尾,到江南水乡的寻常村落,再到北方边境的军镇,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桩“弑神壮举”,说书人更是将猎杀过程改编成话本,在茶馆里讲得绘声绘色,听者无不大呼过瘾。
毕竟这可是传说中的神话巨兽啊,竟然就这样被镇国公给猎杀了,那大明王师如今又是强到了什么地步?
震惊之后,便是骄傲与自豪,因为猎杀巨鲸这等壮举历朝历代都没有做到过,而大明却做到了!
其他那些外邦蛮夷更不用提了!
在这一刻,民族凝聚力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骤然升腾。
江南水乡的百姓聚在茶馆里,拍着桌子夸赞“咱大明水师天下第一”,连孩童都学着大人的模样,挥舞着小木剑喊“杀巨鲸,护大明”;北方边境的军户们听闻消息,训练时的呐喊声比往日更响亮,心中只觉得“身为大明人,便是比外邦人强”;甚至偏远山区的农户,也会对着过往的行商打听猎杀巨鲸的细节,然后骄傲地跟家人说“咱大明连海神都能赢,往后日子定能越来越好”。
这种凝聚力,让原本因地域、职业不同而略有隔阂的百姓,瞬间有了共同的自豪感——大家都在为“大明”这两个字骄傲,都觉得自己是这个能创造“弑神壮举”的王朝的一份子。
以往提及外邦,或许还会有零星的好奇,可如今想到那些番邦使臣在午门吓得失态的模样,百姓们心中只剩不屑:“连见个巨鲸骸骨都怕,怎配跟咱大明比?”
这种源自血脉与王朝荣耀的认同感,将整个大明的子民紧紧联结在一起,让所有人都坚信,大明的未来,定会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盛。
可就在百姓还沉浸在“神话照进现实”的震撼中时,南京城、北平城、扬州府、开封府等全国各大城府的显眼处,突然张贴出了明黄色的皇榜。
负责宣读皇榜的吏员刚一开口,围拢的人群便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即日起,凡我大明子民,皆可自发于各大官办船厂订购捕鲸船及鱼叉、精钢网等捕鲸用具,获批后可从天津、上海、宁波等指定港口出海猎鲸。朝廷将在各大海关口岸设立‘鲸品收购司’,专司收购鲸油、鲸肉、鲸皮、鲸骨等物,价格如下:纯净鲸油每桶(百斤)纹银十两,鲸皮每张视大小纹银五十至二百两,鲸骨每斤纹银五钱,鲸肉每百斤纹银二两……”
吏员的声音还在继续,人群中已响起倒吸凉气的声音。
有人飞快盘算起来:一头巨鲸至少能熬出百桶鲸油,光鲸油就能卖千两银子,再加上鲸皮、鲸骨,猎杀一头鲸鱼至少能赚几千两银子!
这可比经商、种地划算太多了——寻常商贾做一年生意,净利润也未必能有千两,而捕鲸一次就能赚回几年的身家。
更让百姓震惊的是,皇榜中还详细列明了鲸鱼浑身的用处:“鲸油可代煤油照明,可制膏脂润滑机械,亦可作军船燃料;鲸皮可制甲胄、革囊,坚韧耐磨;鲸骨可代木造屋、制器,轻且不易腐;鲸肉可腌制充军粮,亦可售卖……”
每一条用处都切中当下需求,让百姓瞬间明白,这“鲲鱼”不仅是神话巨兽,更是能变现的“海上金矿”。
皇榜末尾还特意补充:“建议各捕鲸队聘请有猎鲸经验的水师将士随行护航,水师将士可获捕鲸收益三成,朝廷不额外收取费用。”
这一条更是让人心动——有经验的水师将士护航,既能降低猎鲸风险,又能借助水师的经验提高成功率,简直是“双赢”。
皇榜一出,天下哗然。
士绅商贾们最先反应过来,当天下午便有江南的盐商带着银子赶往龙江宝船厂,点名要订购最大的捕鲸船;山西的票号东家更是直接包下了宁波船厂半个月的产能,要组建“十船捕鲸队”;连原本靠种地为生的乡绅地主们,也纷纷变卖部分田产,凑钱加入捕鲸热潮——毕竟,谁也不想错过这“一本万利”的机会。
各大船厂瞬间门庭若市,工匠们加班加点赶制捕鲸船,船桨、锚链、鱼叉等用具的订单堆积如山,甚至出现了“一船难求”的局面。
水师营地外,每天都有商贾带着厚礼等候,只为聘请有猎鲸经验的将士;天津、上海等港口更是提前热闹起来,码头工人开始搭建鲸品储存仓库,酒馆、客栈的生意也跟着火爆,连周边的铁匠铺都改打捕鲸用的鱼叉,一时间,“捕鲸”成了整个大明最热门的词汇。
有人担心出海风险,却被身边人的话劝住:“镇国公带着水师都能猎杀巨鲸,咱们跟着有经验的将士,还怕什么?就算赚不到几千两,赚几百两也比种地强啊!”
也有人顾虑朝廷政策会变,可看到皇榜上盖着的“皇帝之宝”印玺,又放下心来——有皇帝背书,这捕鲸生意定然能长久。
短短半个月,全国登记在册的捕鲸队就超过了百支,大小捕鲸船近三百艘。
当第一支捕鲸队从天津港扬帆起航时,码头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百姓们挥舞着旗帜,高喊着“满载而归”,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对财富的渴望与对海洋的期待。
没人注意到,镇国公府里,李骜正看着各地送来的捕鲸队登记名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皇榜的张贴只是第一步,随着捕鲸热潮的兴起,相关产业也会开始飞速增长。
比如大明的造船技术会不断改良,因为与巨鲸搏杀,没有坚固的船只怎么能行?船厂会被迫研发更厚实的船板、更稳固的船身结构,甚至会尝试在船舷加装铁皮防护,以抵御巨鲸撞击;同时,为了适应远洋猎鲸,船只的续航能力也会成为重点,工匠们会优化船舱布局,增加淡水与粮食的储存空间,推动帆船向更大型、更耐用的方向发展。
再比如金属冶炼与制造行业会迎来爆发,捕鲸所需的精钢网、重型鱼叉、加固铁链,都需要更高纯度的钢铁与更精湛的锻造工艺——铁匠铺会改进熔炉,提高炉温以炼制更坚韧的钢材,锻造师会钻研新的锻打技法,让鱼叉的尖刃更锋利、承重能力更强,甚至会出现专门生产捕鲸用具的工坊,形成从冶炼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还比如油脂加工与储存产业会迅速成熟,大量鲸油需要提纯、熬炼与长期保存,民间会摸索出更高效的熬油工艺,陶窑会烧制更密封的储油陶罐,甚至会有人研发出铜制或锡制的密封容器,以防止鲸油变质;同时,鲸油的衍生用途会被不断挖掘,除了照明与润滑,还可能被用于制作肥皂、药膏等,带动相关手工业发展。
此外,远洋导航与海图绘制行业也会同步进步,捕鲸队需要前往更远的海域寻找鲸群,水师将士会将积累的远洋经验整理成航海日志,标注洋流、暗礁与鲸群活动区域,推动更精准的海图诞生;为了在海上辨别方向,工匠们会改良罗盘,提高其稳定性与准确性,甚至会尝试结合天文观测,研发更可靠的导航方法,为大明水师后续的远洋航行打下基础。
到了最后,水师的远洋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商贾百姓对海洋的认知会逐渐改变,而大明向海而生的道路,也会在这股“捕鲸浪潮”中,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