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广场上,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身后是手持仪仗的羽林卫,两侧分列着文武百官,韩国、朝鲜、安南、暹罗等番邦使臣则按国位列于广场东侧。
阳光洒在明黄色的御驾上,本应是威严庄重的场面,可当禁军护送着巨鲸骸骨缓缓驶入广场时,全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那副骸骨在木架的支撑下缓缓展开,三十余丈的长度几乎横跨了半个午门广场,漆黑的脊椎骨如同蜿蜒的铁龙,巨大的颅骨上还残留着断裂的尖牙,空洞的眼眶正对向御驾方向。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原本沉稳的神色骤然变了,瞳孔猛地收缩,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龙椅扶手,指节泛白。
即便隔着数十丈的距离,他仍能感受到这具骸骨散发出的狰狞气息——那是属于顶级掠食者的压迫感,哪怕早已失去生命,依旧让人心生畏惧。
老朱的身体微微晃了晃,若非身旁太监眼疾手快上前搀扶,险些瘫软在龙椅上。
番邦使臣们的反应更是不堪。
朝鲜使臣本就面色紧张,见了骸骨当场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朝笏“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慌忙弯腰去捡,却因手抖半天握不住;暹罗使臣是个身材魁梧的武将,此刻也僵在原地,脸上的傲慢荡然无存,嘴唇哆嗦着,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最失态的当属安南使臣,他本就身材瘦小,见了骸骨竟直接往后退了三步,脚下一软,若不是被身后的随从扶住,差点当场跪倒在地,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海神……这是海神的骸骨……”
他们此番受大明皇帝邀请来观礼,本以为只是寻常的献宝或军演,万万没想到竟会见到传说中的“鲲鱼”骸骨,更没想过这等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巨兽,竟被大明水师猎杀!
安南与暹罗都是靠海之国,渔民世代相传“鲲鱼乃海洋之主,人力不可抗衡”的说法,此刻亲眼见到这具远超想象的骸骨,两人心中的惶恐愈发浓烈——连“海神”都能战胜的大明,若日后对他们用兵,自己的国家岂不是不堪一击?
随着李骜大步走到广场中央,按礼部设计的流程向朱元璋行礼献礼,高声禀报猎杀巨鲸的经过,百官虽仍有震撼,却也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可就在流程即将结束时,安南使臣突然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躬身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此等巨兽神通广大,绝非人力可敌,臣斗胆质疑,这骸骨恐非镇国公猎杀所得,或许是在海外岛屿偶然捡到的吧?”
这话一出,午门广场瞬间哗然。
百官们原本就觉得猎杀巨鲸太过匪夷所思,此刻经安南使臣一提,质疑声立刻此起彼伏。
“对啊,这也太离奇了,会不会真的是捡来的?”
“镇国公虽勇猛,可这巨兽实在太过庞大,仅凭水师真能拿下?”
连朝鲜使臣也跟着点头,显然也认同安南使臣的猜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微微皱起,目光看向李骜,等着他的解释。
李骜却丝毫不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着朱元璋拱手道:“陛下,臣早有准备,若有人质疑,自有无可辩驳的证据。”
说罢,他高声下令:“把备好的鲸制品呈上来!”
很快,禁军抬着数十个密封的铜桶、一张巨大的鲸皮走了过来。
李骜上前,打开其中一个铜桶,纯净的鲸油顺着桶口缓缓流出,散发出淡淡的油脂香气:“陛下,诸位请看,这是从巨鲸体内熬制的鲸油,足足熬出了五十余桶,若只是捡来的骸骨,何来如此多的鲸油?”
接着,他又指向那张鲸皮——鲸皮虽已硝制晾干,却仍能清晰看到上面的伤痕:有的地方布满了细密的尖刺孔洞,正是精钢网留下的痕迹;还有几处碗口大的凹陷,边缘发黑,明显是火炮轰击的印记。
李骜伸手抚摸着那些伤痕,声音洪亮:“这张鲸皮上的战斗痕迹,都是当时与巨鲸搏杀时留下的。而且因为晾制时间尚短,鲸皮上还残留着海腥味,诸位若是不信,尽可上前查验。”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安南使臣脸色煞白,快步走到鲸皮旁,仔细查看那些伤痕——尖刺孔洞的深度、火炮印记的形状,都绝非自然形成,再凑近鲸皮闻了闻,确实有淡淡的海腥味。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颓然地退了回去,低下头,再也不敢质疑。
百官们也纷纷上前查看,确认鲸油与鲸皮都是真的,之前的质疑声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赞叹。
“原来镇国公所言非虚,真的是猎杀了巨鲸!”
“这般证据确凿,难怪镇国公如此有底气!”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对着李骜高声道:“好!好一个李骜!不仅猎杀了巨鲸,还想得如此周全,没让这些番邦使臣看轻了我大明!”
暹罗使臣见状,立刻上前对着朱元璋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大明天威浩荡,连神话巨兽都能猎杀,臣回去之后,定要向我国国王禀报,永世臣服大明,绝无二心!”
其他番邦使臣也纷纷附和,躬身行礼的动作比之前更加谦卑——他们此刻是真的怕了。
此前虽听闻大明王师战斗力强悍,可“强悍”二字终究只是模糊的概念,他们从未想过,这种强悍竟能达到猎杀神话巨兽的地步!
朝鲜使臣想起本国曾因济州岛问题与大明有过摩擦,此刻后背直冒冷汗,暗自庆幸当初及时妥协,否则以大明水师猎杀巨鲸的实力,若真要对朝鲜用兵,本国根本毫无抵抗之力;安南使臣更是羞愧又惶恐,自己方才还质疑骸骨的来历,如今面对鲸皮上的战斗痕迹、桶中实打实的鲸油,才明白大明的实力早已远超自己的认知——连“海神”都能战胜的军队,若哪天不满安南的朝贡态度,只需派水师南下,自己的国家便会瞬间倾覆。
他们此刻的附和,早已不是表面的逢迎,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毕竟,能猎杀神话巨兽的王朝,绝非其他小国能抗衡,唯有彻底臣服,才能换来国家的安稳。
使臣们纷纷表态,要将今日所见所闻如实禀报国王,往后定会加倍恭敬地履行朝贡义务,绝不敢有半分懈怠与异心。
一时间,午门广场上满是对大明的称颂之声。
李骜站在广场中央,看着这一幕,心中清楚。
今日这番“证物”,不仅是为了反驳安南使臣的质疑,更是为了让番邦使臣彻底臣服,为日后大明推动捕鲸业、走向海洋,扫清了来自外部的阻碍。
而这,只是大明向海而生的第一步,往后的路,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的力量,不仅在陆地,更在这茫茫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