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的初冬,应天城裹着灰蒙蒙的云翳,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掠过皇城飞檐,冻得百姓跺脚呵气。
京师城门口,依旧是人山人海。
百姓子民都快习以为常了。
少年神将又立下了奇功,一战歼灭了敌军。
两旁的树木落尽枯叶,枝桠在风中发出呜咽,却压不住人群中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半月前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让少年神将之名在霜天里烧得滚烫。
按照熟悉的流程,依旧是太子标出城相迎,百姓子民前来围观。
太子标与徐达正在闲聊,二人语气很是轻松。
“李骜这小子真是够狠啊!”朱标呵出白雾,望着天边喃喃道,“杀了人还要猪心,听说那也先帖木儿的脑袋现在还挂在河州城头!”
太子标感慨了一句,脸上笑意不减。
徐达却是冷哼了一声,道:“就该这样做,西番诸部狼子野心,若不震慑,迟早是国朝大患。”
“就是朝中又有人不安分了。”太子标苦笑着摇了摇头,“借此上奏弹劾,弹劾奏章堆得比城墙还高,指责李骜行事酷烈,说什么‘杀戮过重有伤天和’……”
听到这话,徐达顿时变了脸色。
“陛下那边是什么意思?”
太子标凑近低语,呼出的白雾在两人间凝成霜花:“魏国公放心,父皇早把那些奏章都压下了。”
“那日看到捷报后,父皇那叫一个高兴,还说‘李骜这小子,倒有咱当年的几分狠劲’!”
徐达听后这才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只要皇帝陛下信任李骜,那就没什么问题,随便那些个文臣儒生怎么弹劾都行。
“来了!昭武侯回来了!”
不知何人一声高喊,顿时引起了众人注意。
话音未落,远处忽有马蹄声踏碎霜雪,李骜一身铁甲疾驰而来,端得是个意气风发。
“末将李骜,参见太子殿下!参见魏国公!”李骜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时,冰碴在甲胄上撞出细碎声响。
太子标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语气温和地笑道:“这才多久不见,越发有大将军的气派了!这次可真是扬了我大明的威风!”
听到这话,李骜也是咧嘴一笑。
“在老丈人面前,我可不敢称什么‘大将军’!”
洪武初年,大明只有一位“大将军”,那就是魏国公徐达,还有一位“大都督”,曹国公李文忠。
听到李骜这话,徐达拍了拍他覆着薄雪的肩头,虎目含笑:“好小子,没给咱们丢脸!”
“那肯定。”李骜得意洋洋地抬起头,“我可不敢掉以轻心,不然回来再被你抽一顿!”
太子标与徐达听后,顿时大笑了起来。
随后徐达看向徐增寿,对这个儿子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早有耳闻所以不轻不淡地微微颔首,连个亲近动作都没有。
见此情形,徐增寿顿时就傻眼了,很是不满地嘟囔道:“哥几个,我怀疑我不是我爹亲生的啊!”
此话一出,冯诚、汤鼎、李景隆几人全都放肆大笑了起来。
“啧啧,不用怀疑。”李景隆给出了肯定回复,“你看大将军对你的样子,还有对骜哥儿的模样,足以证明你肯定是捡来的!”
“滚你大爷的,你才是捡的……”
徐增寿和李景隆又开始了日常斗嘴模式。
众人寒暄一阵后,太子标就领着他们入宫。
乾清宫内,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
老朱正盯着舆图上河州的标记,指节在龙椅扶手上敲出节奏。
听到脚步声,他猛然转身,浑浊的眼中迸出精光:“骜儿!回来了!”
李骜立刻拜倒在地,然后咧嘴笑道:“舅爷,幸不辱命!”
“哈哈哈……”朱元璋大步上前,亲自将他扶起,粗糙的手掌擦过他脸颊上未化的霜:“好!好!好!”
他忽然扯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直接裹在李骜身上,给众人全都吓了一跳。
“这鬼天气,冻坏了朕的少年神将可怎么行!”
老朱声音里带着难得的得意,重重拍了拍李骜的肩膀。
“你在西番的作为,咱很满意!”
“那些御史的屁话,朕一个字都不想听!”
听到这话,李骜顿时心中一暖。
其实当初杀俘的时候,李骜就清楚,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指摘。
毕竟“杀俘不祥、有伤天和”什么的,但是李骜依旧这么做了,大不了回京请罪便是。
只要能够成功震慑住西番诸部,不会再发生叛乱,那就足够了。
好在老朱英明,直接开口给李骜吃了一颗定心丸。
“舅爷,我回京之前去了一趟河州,在河州时细察民情,与都指挥使宁正将军交流了很久。”
“西番诸部虽慑于兵威,但长久之计,还需以利相诱,我们不如效仿唐宋旧制,在西番也开设茶马互市。”
“如此一来,既能断其兵器来源,又能让诸部依赖我大明物资,不敢再生异心。”
听到这话,老朱含笑点头。
其实他早就想在西番开设茶马互市了,奈何这西番诸部一直摇摆不定,还有也先帖木儿这种反骨仔,老朱担心开设互市会变相资敌,所以一直压着没有动作。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李骜动用酷烈手段成功歼灭了叛军,还顺势震慑了西番诸部,借着这股杀气,朝廷再开设互市,西番诸部定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正所谓“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方能御下!
这也是老朱真正看重李骜的原因。
此子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头脑灵活眼光长远,活脱脱一个将帅之才。
换做其他人去了西番,比如常遇春,屠了也先帖木儿就是了,绝不会考虑这么多。
这就是将帅之间的区别。
在老朱心里面,李骜的“模板”,正是徐达+李文忠!
徐达老成持重,眼光长远;李文忠善用奇谋,骁勇善战。
而李骜恰恰具备二人的优势特点,堪称完美的三军统帅。
“好!就依你所言!明日咱便下旨,着户部、礼部速速筹备!”
李骜听后也是一喜,立刻恭维道:“陛下英明!”
老朱又询问了一番李骜的伤势,得知没有大碍后,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老朱突然握住他冻得发红的手腕,声音放柔:“对了,文忠前些日子醒了,现在在府邸养着,恢复得不错。”
李骜猛地抬头,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当真?太好了!”
李文忠成功苏醒,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老朱拍了拍李骜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随后庆功宴开始,众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冯诚、汤鼎、李景隆等人也获得了赏赐,授予武将官职,这就是皇帝陛下对他们的认可。
尤其是常茂,这个曾经一度被老朱放弃的汉子,凭借自己在战场上悍不畏死的疯狂表现,又成功唤醒了老朱的偏爱,特意晋升他为五府都督佥事!
一时间,常茂哭的稀里哗啦,拉着李骜就要拼酒,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老朱高兴之余,也难免多喝了几杯,勾着徐达的肩膀就不放手。
“天德,你看骜儿这小子,像不像当年的保儿?”
徐达看向正在拼酒的二代子弟,脸上也罕见地露出了笑容。
“像也不像,李骜这小子,比李保儿更狠、更有谋!”
听到这话,老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往后这万里江山,就靠他们这些年轻人守着了!”
徐达闻言神情一黯,似乎想到了什么。
老朱见状忙道:“趁着骜儿回京,看看你这病能治好不,你可是塞上长城,不容有失。”
徐达抿了一口酒水,看向李骜的眼神里面,充满了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