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威慑西番!班师回朝!
朕闻上古2025-07-28 18:022,306

  三日之后,河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

  在大明管理西番的机构中,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权力相对较大,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其都指挥使宁正统管较大区域的军政事务。

  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虽然分别是大明在朵甘和乌思藏地区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要受西安行都指挥使司的节制。

  而河州卫、洮州卫、岷州卫、西宁卫等军民指挥使司主要负责各自卫所辖区的军事及部分民政事务,管理范围和权力相较于西安行都指挥使司要小一些。

  这些就是大明在西番之地设立的军事机构,此外还有僧纲司,大明在河、宁、洮、岷四卫推行僧纲司制度,先后于宁、河、岷、洮四卫设立番僧纲司,管理各卫藏传佛教事务,设都纲和副都纲各一员,把河、湟、洮、岷地区的藏传佛教事务置于大明统一控制与管理之下,通过宗教管理来辅助对西番地区的统治。

  今日都司衙门口,这些机构的最高长官全都齐聚一堂,包括都指挥使司宁正,以及西番诸部首领,此刻全都翘首以盼,等待着一人的到来。

  众人忍不住窃窃私语,毕竟也先帖木儿的覆灭就在眼前。

  “听说昭武侯率一万精骑,一夜踏平也先帖木儿的老巢?”

  “何止!那叛军首级据说被铸成了京观……”

  正说着,远处忽有马蹄声如闷雷滚过。

  只见铁骑如黑色浪潮卷来,最前方的玄色大旗猎猎作响,旗面上“李”字猩红如血。

  待队伍渐近,众人倒抽冷气——李骜手中长枪挑着的,赫然是也先帖木儿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

  眼珠暴突,嘴角还凝结着暗红血痂,脖颈断面处森森白骨清晰可见。

  马蹄扬起的尘土扑在围观的西番首领脸上,这些平日在部族里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却如被钉住般动弹不得。

  有个老酋长膝盖一软,险些瘫坐在地,身旁随从慌忙扶住,险些闹出了笑话。

  李骜翻身下马,长枪重重杵地,发出闷响。

  也先帖木儿的头颅在枪尖摇晃,眼窝里的苍蝇嗡嗡乱飞。

  他意味深长地看向西番诸部首领,嘴角泛起了坏笑。

  “北元?不过是冢中枯骨,垂死挣扎的丧家之犬!”

  “也先帖木儿听信北元‘封王拜相’的鬼话,所以落得如此下场!”

  话音未落,人群中传来压抑的啜泣。

  几个年轻首领面色惨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藏袍下摆被攥得皱成一团。

  不怪他们如此惶恐,实在是这个昭武侯手段太狠了啊!

  也先帖木儿部众三万,最后被杀了个干干净净,连投降的降卒都被屠了铸成了京观!

  如此酷烈手段,谁在他面前不会害怕啊?

  李骜缓步上前,靴子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在死寂的现场里格外清晰。

  “谁还想试试,”他笑着开口问道,“看看你们这头颅,能在枪尖挂几日?”

  一西番首领双腿筛糠,噗通跪地:“大将军饶命!我等愿世代为大明守边,绝无反意!”

  其余首领见状,纷纷跪倒在地,额头贴着滚烫的石板,藏语求饶声与汉话哀告混成一片。

  宁正站在台阶上,看着这震慑人心的一幕,眼中闪过赞赏。

  待众人散去,他引李骜入内堂,屏退左右。

  “你小子这手段,连我看到都心惊。”宁正抚须大笑,亲自斟上酥油茶,“只是西番之地,光靠威慑还不够啊。”

  李骜笑着点了点头,与宁正早就认识。

  宁正早年是韦德成的养子,改名韦正,元末随韦德成归顺老朱,韦德成战死于宣州后,宁正代领其众,随徐达攻克常州,进阶怀远将军,后又攻下宣州、江阴等地。

  这之后宁正征战四方,为大明开国立下赫赫功勋,从怀远将军晋升为龙虎将军,一直坐镇西番之地,还曾跟随沐英北伐,也就是那一次李骜与宁正相识,关系很是不错。

  李骜恭敬起身接过茶盏:“宁叔不瞒你说,我也正想向您请教。此番平叛,我发现西番部族各自为政,北元稍加蛊惑便易生乱。”

  说着,李骜命亲卫取来舆图,放在案桌上面。

  “我以为,可效仿前朝‘茶马互市’,以茶盐铁器换西番战马牛羊。”

  “如此一来,既断其兵器来源,又让各部族依赖大明物资。”

  茶马互市不用多说,这是历朝历代都在推行的国策。

  大明茶马互市始于洪武四年,这一年,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还特设茶马司于甘肃天水、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

  当时西番尚未平定,所以并没有开设互市。

  宁正目光一亮,凑近细看。

  地图上密密麻麻标记着商路、关隘,还有用朱砂圈出的产茶地。

  “好好好!你小子就是聪明!”宁正连拍几下手,“只是互市之地,需重兵把守。”

  “正是!”李骜指着地图上的河州卫,“此处扼守要道,可设茶马司。另在西宁、洮州设分司,由朝廷派官员监管。凡交易者,须持官府印信。”

  说到兴起,李骜又取出几张草纸:“还有户籍制度。西番人多无固定居所,可鼓励其定居,按户授田。每百户设百户长,千户设千户长,皆由朝廷任命。如此,政令方能通达。”

  “就算有些是游牧部落,可尝到互市甜头后,他们也不会离得太远,有助于朝廷加以管控,毕竟这茶叶要是断了,这些个蛮子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茶马互市从唐代开始,到宋代草原人饮茶已很普遍,已是“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上至贵族,下至庶民,无不饮者。

  毕竟这些草原蛮子以畜牧为业,以肉、乳为上,而茶“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没有茶叶这玩意儿,他们会生病。

  甚至草原贵族阶层以储存茶叶数量衡量财富,《蒙古秘史》中有明确记载,蒙古贵族下葬时会陪葬砖茶,可见茶叶的稀缺性与重要性。

  普通牧民则通过皮毛、牲畜换取茶叶,形成“茶贵于金”的现象。

  宁正听得频频点头,忽而叹息:“当年皇帝陛下设西安行都司,意在镇抚西番,却始终未能根治边患。”

  “你小子贤侄这些法子,既刚且柔,若能推行,西陲可安矣!”

  李骜脸上露出了笑容,暗自松了口气。

  至此,他这次西番之行,算是圆满结束了。

  三日后,李骜率军班师。

  临行前,他望着城头飘扬的明旗,又看了眼跪在道旁送行的西番首领。

  这些人额头贴着黄土,大气都不敢出,巴不得李骜这个煞神快点离开,滚得越远越好。

  也先帖木儿的头颅已高悬在城楼上,在风沙中渐渐失去血色,却如一座无形的丰碑,震慑着这片广袤的西陲大地。

继续阅读:第168章 双喜临门!老朱的欣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