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落子岭北!一步登天的机会!
朕闻上古2025-09-19 16:003,037

  议定岭北三司人选的次日清晨,李骜便差人快马去请卓敬与练子宁。

  此时的实业局衙门刚开了门,皂隶们正洒扫庭院,文书们抱着卷宗往来穿梭,一派忙碌景象。

  临近年关,卓敬正在核对江南商税的秋粮账目,算盘打得噼啪作响;练子宁则在审阅各地呈上来的工厂纠纷案卷,眉头紧锁地圈点批注。

  接到李骜亲传的消息时,二人皆是一愣。

  “镇国公突然召咱们过去,会是什么事?”卓敬放下算盘,指尖还沾着墨汁,心里有些打鼓。

  他与练子宁虽在实业局共事多年,却始终只是个正七品的主事,平日里见李骜多是在局里的例会上,这般单独召见,还是头一遭。

  而且这位镇国公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军中,出征更是常有的事情,实业局事务基本都是顾问姚广孝主持,卓敬、练子宁等人更不了解李骜这位顶头上司。

  练子宁将卷宗合上,擦了擦笔尖的余墨:“不清楚,不过瞧着传信的小厮神色郑重,怕是有要紧事。咱们快些过去吧,别让大人等急了。”

  二人不敢耽搁,匆匆整理了衣冠,一前一后往李骜的公事房走去。

  穿过几重回廊,越靠近那座青砖灰瓦的院落,两人心里越是忐忑。

  这些年跟着李骜推行新政,二人一向秉公执法,查过官吏的贪墨,得罪的人不在少数,难不成是哪里出了纰漏,要被问责?

  “二位请进。”守在门口的亲随掀开门帘,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倒不像是出事的样子。

  卓敬与练子宁对视一眼,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李骜正坐在案后翻看文书,见他们进来,便放下手里的册子,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找你们来,是有件大事要告知。”

  二人规规矩矩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卓敬年纪在三十七岁,而练子宁则是三十八岁,都是年富力强,适合担当重任。

  李骜看着他们紧绷的神色,嘴角微微一扬,开门见山道:“陛下已经下旨,设立岭北行省,命你们二人即刻赴任。”

  “赴任?”卓敬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大人,我二人……赴什么任?”

  “卓敬,你超擢为岭北布政使,正二品。”李骜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练子宁,你为岭北按察使,正三品。”

  “轰”的一声,卓敬只觉得脑子里炸开了锅,手里的茶盏差点脱手摔在地上;练子宁更是猛地站起身,脸色涨得通红,嘴唇翕动了半天,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正二品的布政使?

  正三品的按察使?

  他们俩清楚地记得,三年前刚进实业局时,还只是个不入流的刀笔小吏,靠着核对商税账目、巡查榷场贸易,才一步步熬到正七品主事。

  这已经是旁人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未必能爬到的位置,可现在……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布政使掌一省民政财赋,按察使掌司法监察,那是能无可争议的朝廷重臣、封疆大吏!

  别说他们这种非科举出身的实业局官员,便是那些三甲进士,寒窗苦读数十载,也未必能有这般际遇。

  按照正常流程,一个文人儒生,想要成为封疆大吏,那么就必须经历完整的科举流程、基层历练、资历积累等阶段。

  从科举大考开始,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从而正式进入仕途,这个过程至少都需要十五年,然后入仕初期都是从翰林院或者基层小官起步,若从翰林院起步,需先担任编修、检讨,再外放为知府(从四品)或升任六部主事(正六品);若直接外放知县,需在地方积累政绩(如税收、刑狱、民生),三年一考绩,合格者升州同知(从六品)、知州(从五品)。

  到了这一步,晋升只会更加艰难,从中层官员晋升为高级官员,知县/州官考绩优异者,可升为知府(地级市最高长官),需在任内展现统筹地方行政、应对灾害、处理诉讼的能力;知府政绩突出者,可升为按察使(省级司法长官)或布政使司参政(布政使副手,分管粮储、水利等),需熟悉省级行政运作,协调府县与中央关系。

  换句话说,不管是按察使还是布政使,一个儒生想要走到这一步,至少需要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的时间!

  但是现在,李骜却直接让他们二人一步登天!

  “大、大人……”卓敬的声音都在发颤,他使劲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确认不是在做梦,“这、这太荒唐了!我二人何德何能,敢担此重任?朝廷岂会……”

  “这是陛下的旨意,昨日在御书房,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已议定。”李骜打断他的话,语气沉稳,“你们无需怀疑,旨意随后就到。”

  练子宁定了定神,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骜:“大人,此事……莫非是您举荐的?”

  除了这位一手将他们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上司,他想不出还有谁会为两个“实业局出身”的小吏冒险进言。

  李骜坦然点头:“是我举荐的。不过你们也不必感激我,我举荐的是你们的才德,不是私情。”

  他拿起案上的两份卷宗,扔到二人面前,“你们二人的才能德行摆在这里,虽然履历只局限于实业局,也不是科举出身的正统士子,但相比于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文人儒生,已经好出了太多。”

  “岭北初立,最缺的就是能办实事、敢扛事的人。你们在实业局历练多年,熟悉钱粮调度,懂商贾贸易,又能吃苦,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骜的目光扫过二人,“陛下说了,论功行赏,不问出身。你们的前程,是自己挣来的。”

  卓敬捧着那份记录着自己过往功绩的卷宗,指尖微微颤抖。

  他想起当年为了核清账目,在工厂住了整整两个月,累得都没有了人样;练子宁则想起秉公执法时,家里被人扔了石头,妻儿吓得不敢出门,是李骜派来的亲卫日夜守护。

  这份知遇之恩,重逾千斤。

  “大人的恩情,我二人没齿难忘!”卓敬与练子宁同时站起身,对着李骜深深一揖,眼眶都有些发红,“赴任之后,我二人定当肝脑涂地,绝不辜负大人与陛下的信任!”

  “肝脑涂地就不必了。”李骜却突然沉下脸,语气也冷了几分,“我提醒你们两件事,记好了。”

  二人连忙收敛起激动,屏息听着。

  “第一,你们去岭北,是去建设岭北,不是去做官老爷。”

  李骜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岭北局势复杂,那里的百姓要屯田,移民要安置,互市要开办,部落要安抚,桩桩件件都是硬骨头。实业局会给你们调运粮草、农具、布匹,你们要做的,是让这些东西真正用在实处,让岭北的汉人能安家,让草原部落能归顺,而不是中饱私囊,搞些官场应酬的虚把戏。”

  “第二,你们是实业局出去的人,就不能丢实业局的脸面。”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实业局的规矩,是‘务实不务虚,为民不为己’。到了岭北,该查的贪腐要查,该办的冤案要办,别学那些官场油子搞‘一团和气’,若是让我听到你们仗着官位欺压百姓,或是与部落勾结牟利……”

  李骜没有说下去,但那眼神里的寒意,让卓敬与练子宁都打了个寒颤。

  “大人放心!”卓敬猛地攥紧拳头,沉声道,“我卓敬在此立誓,若有半点负了实业局的规矩,甘受剥皮实草之刑!”

  练子宁也朗声道:“我练子宁若敢徇私枉法,任凭大人处置,绝无二话!”

  他们知道,李骜这话不是吓唬。这些年在实业局,多少钻空子、搞贪墨的官吏,都是被李骜亲手送进诏狱,哪怕是皇亲国戚,也未曾姑息。

  李骜见他们神色坚定,脸色才缓和了些:“你们能明白就好。岭北苦寒,条件艰苦,比不得江南舒适,但那里是大明的北疆门户,是万世基业的根基。你们去了,要多与徐允恭将军配合,军政一体,才能站稳脚跟。遇到解决不了的难处,随时传信回来,实业局就是你们的后盾。”

  “是!”二人齐声应道。

  此时,门外传来亲随的声音:“大人,宫里的旨意到了。”

  李骜点点头:“去吧,接旨之后,即刻收拾行装,三日后启程。我会派一支商队护送你们北上,顺便把第一批屯田的农具和种子带过去。”

  卓敬与练子宁再次拱手,转身走出公事房时,脚步已不复来时的忐忑,反而多了几分坚定。

  晨光透过走廊的窗棂,照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两位即将远赴北疆的新晋大吏,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

  李骜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岭北这盘棋,他已经落下了关键的几子,接下来,就看这些人能不能在那片土地上,真正闯出一番天地了。

继续阅读:第434章 拍马屁?姚广孝的钦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