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拍马屁?姚广孝的钦佩!
朕闻上古2025-09-19 16:003,130

  卓敬与练子宁的脚步声刚消失在院门外,旁边的耳房便传来轻缓的脚步声,姚广孝一身灰布僧袍,手里捻着念珠,缓步走了进来。

  他刚在里面听了全程,此刻看向李骜的目光里,满是由衷的赞叹。

  “国公爷这步棋,走得真是长远。”姚广孝合十行礼,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看似只是举荐了两个属吏,实则为实业局、为新政,都铺了条通天大道。”

  李骜正低头整理案上的文书,闻言抬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和尚,你这是转性了?往日里总说我‘行事鲁莽,只顾眼前’,今日怎么突然夸起我来了?莫不是想拍我马屁,讨杯好茶喝?”

  他与姚广孝相识多年,知道这位僧人看似淡泊,实则心思缜密如蛛网,寻常夸赞绝不会轻易出口。

  姚广孝却没接他的玩笑,反而一脸正色地走到案前,指尖轻轻点了点桌面:“国公爷莫要戏言,贫僧说的是肺腑之言。您举荐卓敬与练子宁赴任岭北,看似偶然,实则藏着三层深意,每一层都关乎长远。”

  李骜见他说得认真,也收了玩笑的神色,放下手中的笔:“哦?愿闻其详。”

  我这么牛逼的吗?

  为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

  “其一,便是岭北与实业局的呼应。”姚广孝伸出一根手指,“卓敬与练子宁都是实业局出身的老人,从刀笔小吏做到主事,跟着大人推行新政多年,早已熟悉实业局的章程规矩。他们到了岭北主持民政、司法,将来实业局要在岭北开互市、办工坊、调物资,只需一封书信便能说透关节,绝不会像与外官打交道那般,处处受阻、层层盘剥。”

  “换作是朝中那些酸儒去做布政使,怕是会觉得‘与草原部落通商’有失体统,处处掣肘;换作是地方老吏,又难免想着中饱私囊,与商贾勾结。唯有卓、练二人,既懂实业局的难处,又知新政的关键,自家人办自家事,配合起来事半功倍,这岭北的规划才能按大人的心思推进,不会走样。”

  李骜听到这里,微微点头。

  他当初举荐二人时,确实有“方便配合”的念头,却没像姚广孝这般,把其中的关节剖析得如此透彻。

  毕竟岭北是他手底下的将士儿郎用血肉打下来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袍泽的血汗,他当然希望能将此地建设起来,作为华夏子民抵御草原部落的万世基业。

  这里不仅是疆土的延伸,更是斩断数百年边患的根基,能让后世子孙不必再受铁骑南下之苦,这份意义,重逾千斤。

  而文臣缙绅却普遍反对发展岭北,在他们看来,那是苦寒之地,投入巨大却难见回报,远不如经营中原腹地稳妥。

  这些人惯于在朝堂上引经据典,论起民生利弊头头是道,可真要让他们去岭北实地办事,多半是另一副模样——要么因畏惧艰苦而尸位素餐,每日只知应付文书;要么为规避责任而推诿扯皮,遇到棘手的屯田、互市、部落纠纷,便以“水土不服”、“民情复杂”为由向上推脱。

  真让这些家伙去了,想要建设岭北只会难如登天。

  移民安置的章程能拖到一年又一年,互市榷场的规划能议到牧草枯黄,甚至可能为了迎合士绅利益,暗中阻挠与草原部落的贸易,或是克扣屯田物资中饱私囊。

  到头来,将士们用命换来的土地,只会沦为这些人的政绩跳板,或是因治理不善而再度荒废,那才是对牺牲将士的最大辜负。

  姚广孝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是向天下人展露陛下推行新政的决心。卓敬与练子宁是什么出身?不过是实业局的刀笔小吏,非科举正途,无世家背景,却能一步登天,超擢为封疆大吏。这在那些士绅缙绅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

  “可陛下偏就准了,这便是态度——朝廷用人,不问出身,只看实绩。那些惯于空谈义理、抵制新政的文臣儒生,见陛下宁肯重用实业局小吏,也不倚重他们,定会心生忌惮,他们会明白,再阻挠新政,别说升迁无望,怕是连现有的位置都坐不稳。如此一来,新政推行的阻力,至少能减三成。”

  这番话让李骜心头一动。

  他只想着“举荐贤才”,却没意识到,这一举动竟能成为敲打士绅的利器。

  那些平日里以“正统”自居的文官,最看不起实业局这些“杂途出身”的官员,如今见两个“杂途小吏”爬到他们望尘莫及的位置,恐怕真要坐不住了。

  嘿,这倒是有意思了!

  “其三,对实业局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扩张之机。”姚广孝伸出第三根手指,语气愈发肯定,“卓、练二人的例子摆在眼前,就像一面旗帜——只要进了实业局,踏实办事,哪怕是刀笔小吏,也能封疆拜爵。你说,天下的读书人、小吏、甚至军户子弟,会不会挤破头想进实业局?”

  “以往实业局招人,总有人嫌‘非科举正途’,不愿屈就。如今有了这先例,那些渴望建功立业却苦无门路的人才,定会争相投效。届时,实业局便可趁机遴选贤能,扩大规模,从原本的‘开工厂、办实业’,拓展到‘掌商税、兴水利、垦荒地、控矿产’,真正成为推行新政的中流砥柱。”

  姚广孝说完,看着李骜,目光里带着几分笑意:“国公爷您看,这一举三得,难道不是长远布局?小僧都能看得透彻,国公爷何必还瞒着我?”

  李骜彻底愣住了,手里的茶盏悬在半空,半晌没回过神来。

  他张了张嘴,想说“我真没想这么多”,却又觉得此刻辩解有些苍白。

  他当初举荐卓敬与练子宁,不过是觉得二人“才德兼备,又是自家人,去岭北能办事”,至于什么“敲打士绅”、“扩张实业局”,全是姚广孝从这一举动里延伸出来的深意。

  可仔细一想,姚广孝说的又句句在理,这些潜在的影响,确确实实会随着二人的赴任而逐渐显现。

  “你这妖僧……”李骜放下茶盏,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我不过是做了个顺水推舟的决定,被你这么一说,倒像是我处心积虑谋划了多年似的。”

  “无心插柳,亦能成荫。”姚广孝微微一笑,压根就不相信李骜的托词,“大人虽未刻意谋划,但您的举动暗合时势,这正是大智若愚之处。不过,既然这些益处已然显现,咱们不妨顺势而为,把这步棋走得更稳些。”

  李骜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你有什么想法?”

  “趁着卓、练二人赴任的东风,咱们得立刻做三件事。”姚广孝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在江南与岭北的位置上,“第一,扩大实业局的招募规模,尤其是在江北、山西等地,张贴告示,明说‘凡熟悉商税、农事、工坊者,皆可报名,考核合格者直接录用,政绩突出者不拘品级提拔’,把那些被科举排挤的实干人才都招揽进来。”

  “第二,借着岭北互市的名义,向陛下请旨,允许实业局进军其他产业,比如纺织工厂,如此一来,既能方便支援岭北,又能趁机把新政的触角延伸到北方,免得被地方官卡脖子。”

  “第三,让卓敬到任后,尽快传来几桩实绩——比如移民安置妥当、屯田初见成效、首次互市顺利完成,咱们再把这些实绩呈报陛下,刊印成册,分发到各州县。让天下人都看看,实业局出身的官员,到底能办成什么事。”

  姚广孝的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一套完整的计划已然成型。

  李骜越听越觉得可行,原本只是“举荐两人”的简单举动,经姚广孝这么一梳理,竟成了推动实业局扩张、巩固新政根基的连环策。

  “好!就按你说的办!”李骜拍了拍案几,眼中闪过一丝振奋,“招募人才的告示,我这就命人草拟;进军其他产业的奏折,我亲自来写;至于卓敬那边,我会在他启程前嘱咐清楚,让他每三个月呈报一次实绩,务必详实具体。”

  姚广孝点头笑道:“如此一来,不出三年,实业局定能成为朝廷倚重的核心机构,新政推行也会畅通无阻。届时,大人再想在各地推广新粮种、在天下开矿炼铁,便无人敢轻易阻拦了。”

  李骜看着窗外,晨光正好,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他想起刚入实业局时,局里只有寥寥数十人,办公房还是租借的旧宅院,如今却已能左右一方政务,甚至影响朝局走向。

  这一切,似乎真的如姚广孝所说,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长远布局。

  或许他起初并无刻意,但每一次“举荐贤才”“推行新政”的选择,都在无形中推着实业局、推着大明,朝着一个更坚实的方向走去。

  “和尚,”李骜转过头,看着姚广孝,忽然笑道,“你这脑子,不去做官真是屈才了。”

  姚广孝双手合十,淡淡一笑:“贫僧只想看着大人把新政推行下去,看着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便足够了。至于官位,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

  李骜听后笑而不语,真让姚广孝去做官,他自己都不放心。

  这种妖孽奇才,还是放在身边比较好。

继续阅读:第435章 朝野哗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