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签订和约!老朱的愕然!
朕闻上古2025-10-14 10:222,797

  三日后的吉野城下,旌旗招展,气氛肃穆。

  明军将士列阵而立,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李骜身着蟒袍,与汤和、俞通渊、李景隆等将领站在城门之下,神情从容地等候着。

  不多时,远处尘土飞扬,足利义持率领斯波义将、细川赖之等心腹家臣,骑马缓缓而来,身后跟着数十名武士,个个面色凝重,透着一股压抑的怒气。

  双方在城下的空地上会面,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明军官员将早已拟好的和约文本递到足利义持面前,上面清晰列明了此前约定的三个条件:废除天皇封号,倭国由大明册封“国王”;九州、四国两岛划归大明,设立“大明倭岛都护府”,双方以关门海峡的下关港口为界,幕府不得越界半步;勘合贸易价格提高三倍,每年额外缴纳军费补偿款。

  足利义持接过和约,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目光扫过每一条内容,心中的屈辱与愤怒几乎要溢出来。

  可他知道,此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咬牙在和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幕府的朱印。

  斯波义将、细川赖之等家臣见状,也纷纷上前签字,每一笔都像是在签下“耻辱”二字。

  和约签订完毕,明军官员将其中一份交给足利义持,李骜淡淡开口:“和约已签,还望足利将军遵守约定,日后不得再与大明为敌。”

  足利义持没有回应,只是冷冷地看了李骜一眼,随即翻身上马,对着身后的家臣们沉声道:“走,回京都!”

  话音落下,他便策马转身,带着众人疾驰而去,连一丝多余的停留都没有——他必须尽快返回京都,一方面安抚因割地而躁动的各地大名,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应对反对声音的准备,毕竟“割让疆土”的行径,必然会被视为“卖国”,稍有不慎,幕府就可能陷入内乱。

  看着足利义持离去的背影,汤和忍不住凑到李骜身边,低声问道:“大将军,咱们现在兵强马壮,何不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干掉幕府军,踏平整个倭国?到时候将倭国纳入大明版图,岂不是一劳永逸?”

  李骜闻言,笑着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大海,缓缓解释道:“汤将军,咱们没必要这么做。”

  “首先,拿下九州、四国,已经达到了关键目的——这两岛是倭寇的主要发源地和藏匿之所,明军在此驻军,能彻底切断倭寇的根基,永绝沿海之患。而且这两岛资源丰富,金矿、银矿、硫磺矿遍地都是,还有肥沃的农田和优良的港口,朝廷接下来要在这里开采矿产、发展农业、建设港口,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经营,若是贸然拿下整个倭国,反而会分散精力,顾此失彼。”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留下足利氏和北朝,对咱们更有利。”

  “你想想,和约里的天价贸易和军费补偿款,对幕府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他们要履行约定,就必须拼命搜刮境内的资源,从大名、豪族到普通百姓,都会被层层盘剥……时间一长,必然会引得天怒人怨,各地叛乱四起,幕府的统治只会越来越稳固不了。”

  汤和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李骜又接着道:“到时候,咱们再以‘吊民伐罪’的名义出兵,顺应民心,不仅师出有名,还能轻松扫平幕府,接管整个倭国。现在留下足利氏,不过是让他们替咱们做‘恶人’,帮咱们搜刮资源、激化矛盾罢了——他们就是咱们故意留下的傀儡,没必要现在费功夫除掉。咱们只需要在九州、四国站稳脚跟,等着倭国内部乱起来,到时候坐收渔利,岂不是更省事?”

  听完这番话,汤和忍不住对李骜竖起了大拇指,脸上露出佩服的笑容:“大将军,您这心思真是……够黑的!不过也够高明,既不用咱们费太多兵力,还能一步步掌控倭国,高!实在是高!”

  李骜哈哈一笑,拍了拍汤和的肩膀:“对付倭人,就得用这种办法。咱们既要保住大明的威严,也要为朝廷争取最大的利益,不能只看眼前的痛快,要做长远打算。”

  随后,李骜下令,命俞通渊率领水师进驻九州、四国的重要港口,负责海防与物资运输;命李景隆带领陆军在两岛修建城池与军营,清剿残余的南朝势力与倭寇;同时派遣官员前往两岛,丈量土地、统计人口,着手建立都护府的行政体系。

  一个月后,大明京城应天府,皇宫奉天殿内,朱元璋正手持李骜从倭国传回的奏报,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他翻动奏疏的细微声响,站在一旁的太子朱标,也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落在父亲手中的奏报上,满心期待着倭国战事的结果。

  起初,朱元璋看到“扫平南朝,擒获后龟山天皇”时,嘴角已露出一丝笑意,对着朱标说道:“李骜这小子,倒也没辜负朕的期望,能平定南朝,也算解决了沿海倭寇的一大根源。”

  朱标也连忙附和:“父皇所言极是,阿骜骁勇善战,此次远征能有此战果,实乃大明之幸。”

  可当朱元璋继续往下看,读到“占据九州、四国,设大明倭岛都护府,倭国称臣纳贡”时,手中的奏疏猛地一顿,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扬起,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愕然。

  他抬头看向朱标,声音带着几分惊讶:“标儿,你看看!这李骜……竟把九州、四国给占了?还要在倭国设都护府?咱当初只盼着他能扫平南朝,震慑倭人,让沿海安宁便好,可没料到他竟有这般手笔!”

  朱标连忙接过奏疏,快速浏览起来,越看越是震惊,手中的奏疏都微微颤抖:“父皇,这……这也太出人意料了!九州、四国乃是倭国重地,阿骜不仅拿下,还要设府驻军,这等同于将倭国西半壁纳入大明版图啊!他此前从未在奏报中提及此计,竟直接办成了,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疑惑。

  朱元璋放下奏疏,走到殿中,背着手来回踱步,语气中带着几分赞叹,又有几分探究:“这李骜,平日里看着沉稳,没想到心思竟如此深远。朕原以为他只是个能征善战的武将,却没料到他还有这般经略四方的盘算。不过,他突然占据两岛,设立都护府,背后定有更深的考量,朕倒要听听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朱标也点头道:“父皇所言极是,倭国局势复杂,阿骜此举虽看似有利,却也需了解其长远规划,免得日后生变。不如召阿骜即刻回京,当面问清他的想法,也好制定后续的应对之策。”

  朱元璋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对着殿外高声喊道:“传朕旨意!”

  殿外的太监连忙躬身进来:“奴才在!”

  “其一,召镇国公李骜即刻班师回朝,面圣奏报倭国事宜;其二,命汤和暂代倭岛都护府军政事务,率领三万精锐将士驻守九州、四国,务必稳固两地防务,安抚百姓,不得有误;其三,着礼部筹备册封倭国‘国王’事宜,派使臣前往倭国,正式确立宗藩关系。”

  朱元璋的声音掷地有声,将一道道旨意清晰下达。

  “奴才遵旨!即刻去办!”太监躬身领命,快步退出殿外,安排传旨事宜。

  朱元璋看着殿外,目光深邃:“李骜啊李骜,你这一手‘意外之喜’,可真是给朕出了个‘难题’。不过,朕倒要看看,你这颗‘将星’,究竟还能给大明带来多少惊喜。”

  朱标也松了口气,笑道:“有父皇坐镇,再加上阿骜的谋略、汤老的稳重,倭国之事定能妥善处置。”

  “待阿骜回京,咱们便能知晓他的全盘计划,届时再统筹安排,必能让大明在东海的根基,愈发稳固。”

  奉天殿内的气氛,因这突如其来的捷报与意外之策变得活跃起来。

  父子二人原本对倭国战事的预期,被李骜远超预期的战果彻底打破,虽有疑惑,更多的却是对大明疆域拓展、国威远扬的欣喜。

  他们都在期待着李骜回京,想听这位年轻将领,亲口道出他布局倭国、永固东海屏障的全盘谋划。

继续阅读:第490章 真正目的!东海贸易动人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