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抱负!李文忠的忧虑!
朕闻上古2025-07-28 17:592,507

  翌日清晨。

  李骜还抱着佳人睡大觉,昨夜折腾了太久,实在有些累人。

  可惜老天爷似乎专门跟他作对,李猛的声音又不合时宜地响起。

  “侯爷,国公爷来了,命您立刻去见他!”

  李骜豁然坐直了身体,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侯爷的身子,忙碌的命啊!

  李骜暗自叹了口气,瞥了眼还在熟睡中的徐妙清,小心翼翼地起身,还替她掖好被角,这才匆匆出了房门。

  来到大厅,只见李文忠正神情凝重地坐在那里。

  一见到李骜来了,李文忠顿时追问道:“骜儿,你昨夜到底做了什么?”

  “没什么啊!”李骜一脸无辜之色,“昨夜舅爷让我帮着锦衣卫移交人证吴三,没想到又遭人截杀,拷问出是临川侯胡美指使,李存义暗中递话,所以就面圣去了……”

  李骜说得轻松,但李文忠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怔怔地看着李骜,最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今日早朝,陛下以‘秽乱宫禁之罪’赐死了胡美与其女婿!”

  李骜脸色微变,暗叹老朱雷厉风行。

  秽乱宫禁之罪,这就是死罪,而且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至少比其他罪名更能让人信服。

  毕竟临川侯胡美是开国元勋,又是当朝国丈,一般罪名还真拿不下他。

  “另外,御史台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陛下因此震怒,将李存义父子下狱!”

  听到这话,李骜倒是有些意外。

  原以为会等来锦衣卫连夜缉拿的密令,却不想帝王剑锋递给了御史台。

  这个选择让李骜瞬间恍然——锦衣卫行事狠辣、不择手段,虽能迅速掀起腥风血雨,却难免落人口实;反观御史台,借郭桓案清查天下赋税、惩治上百名贪腐官员,如今风头正盛,威望直追洪武初年。

  用这群手持大权的御史言官撕开李善长及其党羽的防线,既能借律法之名行雷霆手段,助御史台更进一步,又能将朝堂震动降至最低,更可让李善长无从指摘帝王屠戮功臣。

  老朱这一招以明制暗,借公器行私诛,当真是深谙制衡之道。

  不愧是你啊,朱重八同志,这一手玩的高明!

  李骜还在咧嘴笑,李文忠却坐不住了,上前就给了他后脑勺一巴掌。

  “你小子到底怎么想的?”李文忠斥道,“为什么非要卷入这些朝堂争斗呢?”

  说实话,李文忠心底翻涌着浓重的担忧与不满。

  陛下钦点李骜督办水泥厂,本是一个安稳的差事,只要安安稳稳将水泥烧制、运输诸事办妥,既能充实国库,又能积累实绩。

  可这小子偏要蹚进朝堂的浑水,主动掺和扳倒李存义的勾当。

  李善长是什么人?

  那可是从刀光剑影里陪着陛下打下江山的肱骨之臣,朝堂人脉盘根错节,手段阴狠毒辣。

  李骜此番行径,无异于在猛虎头上拔须,彻底将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师得罪到了骨子里。

  李文忠比谁都清楚,以李善长睚眦必报的性子,绝不会善罢甘休,往后明枪暗箭只会层出不穷,真不知这莽撞的侄儿,要如何应对老狐狸接踵而至的报复。

  面对李文忠的质问,李骜苦笑着揉了揉脑袋。

  “叔父,这不是舅爷交代给我的差事吗?”

  “少跟我打马虎眼!”李文忠怒斥道,“要是你不救那蒋瓛,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得,这是糊弄不过去了啊!

  李骜讪笑着坐下,然后反问道:“叔父可知这海禁国策?当年就是李善长等人一手推动,结果他们却在暗中勾结江南士绅商贾,与张方余孽暗中走私,从而谋取暴利!”

  李文忠听后瞪大了眼睛,青筋在脖颈间突突跳动,铁青的脸色如同暴雨前的乌云。

  海禁国策本是为保大明海防稳固,却被人当成敛财工具,勾结士绅商贾、私通张士诚余孽,将大明律法踩在脚下谋取暴利——这般行径,何止是目无法纪,简直是要挖空王朝根基!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丧尽天良!

  作为出身淮西的勋贵,他自然知晓旧部骄纵跋扈,侵占民田、收受贿赂之事屡见不鲜。

  不过因为老爷子李贞的原因,李家向来以清正家风立世,李文忠亦以身作则,从不参与党争贪墨,只盼着为淮西子弟留几分体面。

  可眼前揭露的真相,远比他想象中更加触目惊心。

  那些曾与陛下并肩作战的袍泽,如今竟堕落到与张方余孽狼狈为奸,拿国运当儿戏,这等丧心病狂之举,已然将淮西勋贵的颜面撕得粉碎,更将大明江山置于危如累卵之境。

  “简直混账!”

  李文忠猛地一拍案桌,气得浑身发抖。

  “这些人……他们……他们怎么敢的?!”

  李骜见状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敢的,反正士绅就是如此。”

  “说起来,此事前因后果,还真是因我而起……”

  紧接着,李骜就将他与单安仁面圣,提出“藏富于民”之策,想要开海解禁一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文忠。

  李文忠听得眉头紧锁,下意识地脱口而出:“所以陛下命毛骧亲去江南,不是为了追查郭桓案赃款赃粮,而是为了暗中调查这海禁走私?”

  “没错。”李骜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宋元两朝的先例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市舶之利可富国强兵,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可如今李善长之流为了一己私欲,巧言令色蛊惑圣听推行海禁,表面上是抵御外患,实则是为了将海洋贸易牢牢攥在手中。江南士绅商贾与他们狼狈为奸,私开暗港、走私货物,赚得盆满钵满,朝廷的国库却日渐空虚,沿海百姓没了生路,只能铤而走险沦为海匪。”

  话说到这儿,李骜目光坚定,字字如锤,“叔父您看,海禁不除,国无宁日,民无活路。我想要推动朝廷废除这误国之策,兴办实业藏富于民,就必然要与李善长一争高下。”

  “如今局势,早已不是简单的朝堂争斗,而是关乎大明兴衰存亡的死局——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再无退路。”

  李文忠怔怔地望着眼前侃侃而谈的侄儿,喉间泛起一丝苦涩。

  他曾无数次设想过李骜的未来——身披玄甲、执戟跃马,如同自己当年般在沙场上纵横捭阖,续写淮西子弟的赫赫战功。

  可此刻听着对方剖析海禁积弊、阐述富国之策,字字句句直指朝堂要害,那份洞悉时局的敏锐与胸怀天下的格局,竟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生出几分陌生感。

  良久,他忽然低笑着摇头,眼底欣慰之色漫过最初的震惊。

  掌心重重拍在李骜肩头,力道里带着难掩的激赏:“你这小子,当真是个妖孽!”

  “我征战半生,见惯了金戈铁马,却没料到你在朝堂权谋与治国理政上的造诣,竟比我想象中还要深远。”

  “开疆拓土靠的是刀枪,可守江山、富百姓,还得靠你这般通透的心思。”

  话音落下时,李文忠紧锁的眉头尽数舒展,眼底多年征战磨砺出的锋芒重新燃起。

  他挺直腰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征战沙场、冲锋陷阵的岁月:“既然如此,叔父当然支持你!”

  “淮西子弟本当为家国赴汤蹈火,岂容这群蛀虫打着勋贵旗号祸乱朝纲?”

  他握拳重重砸在案上,“李善长机关算尽,看似权倾朝野,实则早已背离初心。天道昭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群利欲熏心之徒,迟早会自食恶果!”

继续阅读:第220章 党争!老朱真是狠人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