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名臣王钝!实业局的未来!
朕闻上古2025-10-04 10:402,242

  翌日清晨,朝阳刚洒满应天府的街巷,实业局衙署内已一片忙碌。李骜身着常服,与姚广孝并肩站在衙署门前,静静等候着王钝的到来。

  自昨日御书房议定后,李骜便让人快马通知姚广孝,两人对这位即将上任的副局长满心期待——毕竟王钝的名声,在大明官场早已传开。

  王钝乃是出身官宦世家,其祖上数代皆在朝为官,家风醇厚,崇文重德。

  他自少便显露出异于常人的沉稳,心怀大志,对经史子集研读甚深,入学未久,便能捉笔为文,下笔成章且文理可观,当时的前辈学者与乡中贤达见之,无不器重,皆言其日后必有大成。

  二十四岁那年,王钝父亲病逝,家中支柱骤失,他强忍悲痛,以长子之责挑起家庭重担。

  对上,他竭力侍奉母亲,每日悉心照料,膳食甘旨无缺,从不让母亲因家事烦忧;对下,他悉心抚育年幼的弟妹,不仅供其读书识字,更以自身言行教导他们为人处世之道,恩义尤为深厚。

  此外,族中内外姻亲若有难处,他也时常伸出援手,或接济财物,或代为奔走,尽己所能兼济亲族,在乡邻间赢得了极好的声望。

  元朝末年,王钝凭借真才实学考中进士,被授予山西猗氏县知县一职。

  任上,他勤政爱民,革除当地积弊,安抚百姓,虽身处乱世,却竭力为猗氏县百姓营造了一方相对安稳的生存环境,其理政能力初露锋芒。

  洪武十年,天下初定,朱元璋广纳贤才,王钝应诏赶赴应天府。

  朝堂之上,他应答皇帝问询时,所言皆切中时弊,对策务实可行,深得朱元璋心意,四月二十二日,他被任命为礼部主客司主事,负责接待藩属使节、掌管涉外礼仪等事务,在职期间,他严谨细致,条理分明,将主客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后因政绩突出,王钝升任浙江布政使,到任浙江后,他更是大展拳脚:见当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常有水患,便牵头组织民力,疏浚河道、修缮堤坝,从根本上缓解了浙江的水患问题;重视教育,下令修缮各地官学,聘请饱学之士授课,鼓励寒门子弟入学,推动浙江文风渐盛;深知百姓徭役沉重,便上书朝廷,请求根据浙江各地实际情况减免徭役,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他严惩地方奸猾之徒与贪腐小吏,选拔品行端正、能力出众的贤才任职,短短数年,浙江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王钝的政声传遍朝野。

  后来他入京觐见,接受朝廷考绩,老朱对其在浙江的政绩极为满意,曾于朝堂之上当众称赞他为“方岳之最”——意即地方官员中的佼佼者,以此勉励朝中其他官僚,希望众人皆以王钝为榜样,尽心为国效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经验丰富并且了解民生的贤臣干吏,对于他的到来,李骜当然是双手欢迎,毕竟实业局权柄越重事务也就越多,急需贤才干吏。

  不多时,一辆青布马车停在衙署门口,身着绯色官袍的王钝缓步走下马车。

  他虽已年近五旬,却精神矍铄,目光锐利,周身透着一股历经宦海沉淀的沉稳。

  李骜连忙上前,拱手笑道:“王大人,久仰大名!晚辈李骜,在此恭迎大人。”

  姚广孝也随之见礼:“贫僧姚广孝,见过王大人。”

  王钝连忙回礼,语气谦和却不失威严:“镇国公客气了,老夫不过是尽分内之事。早闻驸马爷执掌实业局以来,创下诸多功绩,老夫今日能前来相助,实乃幸事。”

  三人一同走进衙署正厅,分宾主落座。

  “王大人,”李骜开门见山,将实业局接下来的计划娓娓道来,“如今陛下已应允将丝绸、茶叶、布匹、瓷器产业纳入实业局,咱们第一步,便是要将天津水泥厂、上海造船厂的‘工厂模式’,推广到这些产业中。”

  “以往江南的丝绸作坊多是散户经营,工艺参差不齐,产量也不稳定;景德镇的瓷窑更是各自为战,好瓷难出,次品堆积。咱们要做的,就是整合资源,建立规模化工厂,统一工艺标准、统一原料采购、统一销售渠道,这样既能提升商品质量,也能降低成本,为即将到来的东海贸易打好基础。”

  姚广孝补充道:“贫僧以为,还需从各地选拔熟练工匠,集中培训改良技艺。比如丝绸,可引入新式织机,提高织造效率;瓷器则可改进窑火技术,烧制出更精美耐用的器皿,如此才能在海外市场占据优势。”

  王钝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认同。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镇国公与姚大师所言极是。老夫在江南任职多年,深知当地作坊的弊端——散户经营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被商贾垄断压价,工匠与农户常受剥削。建立工厂既能规范产业,还能保障从业者的生计,实乃一举两得。老夫愿前往江南,负责督促丝绸、布匹工厂的建设,江南织造业根基深厚,只需稍加引导,定能快速见效。”

  李骜闻言大喜:“有王大人前往江南,晚辈便放心了!江南是丝绸、布匹的主产区,您经验丰富,定能妥善处置。不过,还有一事需与二位商议——东海贸易的核心据点在倭国九州、四国,那里既需对接倭国、韩国、琉球的商船,还要统筹资源转运,晚辈需尽快返回倭国坐镇,确保贸易通道顺畅。”

  姚广孝当即起身,双手合十道:“国公爷放心前往倭国便是。京都的调度统筹之事,贫僧愿一力承担,实业局与户部、工部的协调,各地工厂的进度跟进,以及与礼部商议外贸礼仪等事,贫僧都能处理,定不让驸马爷分心。”

  李骜看着眼前二人,心中满是感激。

  王钝沉稳干练,善于实务,去江南主持工厂建设再合适不过;姚广孝智谋深远,统筹调度能力出众,留在京都能稳住后方。

  三人各有所长,分工明确,恰好能形成互补。

  他站起身,对着王钝与姚广孝拱手道:“有二位相助,实业局的计划定能顺利推进!待东海贸易开展,江南工厂步入正轨,咱们定能为大明创下一番功绩,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王钝也站起身,眼中透着干劲:“镇国公放心,老夫定不负所托,三个月内,定让江南的丝绸工厂初见规模!”

  姚广孝笑着点头:“贫僧也会做好调度,确保各地信息畅通,资源互补。”

  三人相视一笑,厅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没有推诿,没有猜忌,只有对国事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期许。

继续阅读:第495章 老朱的欣慰!大明疯狂运转!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