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离谱天价!沈知言气疯了!
朕闻上古2025-07-28 17:562,238

  上海县衙的轿子停在顾氏府邸门前时,沈知言心里还揣着几分希冀。

  他知道顾、徐、钱三家近日走得颇近,也隐约猜到他们对那片滩涂动了心思,但想着都是乡里乡亲,又关乎上海未来的生计,自己以县尊身份亲自登门,总能讲些道理。

  门房通报时,顾明远正在后院摆弄新买的几盆兰花,听闻县令亲至,他愣了愣,随即挥手让下人收拾茶案,脸上堆起惯常的笑意迎了出去。

  “沈大人大驾光临,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他作揖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沈知言身后跟着的两个随从,都带着公文袋,心里便有了数。

  正厅落座,丫鬟奉上新沏的碧螺春,沈知言却没心思品茶。

  他放下茶盏,开门见山:“顾家主,今日前来,是为吴淞口那片滩涂的事。”

  “李侯爷的工厂章程已拟好,就等着地块落定便能开工,这可是关系到上海数千百姓生计的大事,还望顾家主能鼎力相助。”

  顾明远呷着茶,慢悠悠地说:“沈大人的来意,在下大概能猜到。那片地……徐、钱两家也跟我提过,毕竟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总要商议着来。”

  “这是自然。”沈知言连忙接话,“朝廷有规定,无主荒地归县衙处置,有主之地则按市价交易。”

  “先前李侯爷从县衙买了八千亩,每亩作价不到四两,那是因为地况实在太差。顾家主手里的地虽也是滩涂,但既然是有主之地,价钱上咱们可以再商量,只要不离谱,实业局那边想必……”

  话未说完,顾明远便抬手打断:“沈大人是个爽快人,在下也不绕弯子。那片地,我们三家商议过了,每亩一百两,少一文都不卖。”

  “噗——”沈知言刚喝进嘴里的茶差点喷出来,他猛地抬头,以为自己听错了:“顾家主说什么?百两一亩?”

  一百两一亩?!

  你们可真是敢开口啊!

  沈知言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方才还带着几分恳切的眼神,此刻像淬了冰一般,死死盯着顾明远。

  他放在膝上的手猛地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连带着官袍的袖口都绷得紧紧的。

  这哪里是议价,分明是把人当傻子耍!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先前想好的种种说辞瞬间被这离谱的数字冲得七零八落。

  江南最好的水田,一亩二十两已是顶天;便是京城近郊的膏腴之地,也未必能卖到百两!

  那些滩涂,除了能刮点碱土熬盐,连喂牲口的草都长不齐,竟被喊出这般天价,这不是敲竹杠,是要把人往死里逼!

  沈知言深吸一口气,胸口却像堵着块巨石,怎么也喘不上来。

  他看着顾明远那张看似平静的脸,突然觉得无比陌生——这人平日里一副乐善好施的模样,背地里竟能如此狮子大开口,连带着华亭徐氏、青浦钱氏,怕是也没安什么好心!

  “顾家主,”沈知言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你再说一遍,多少一亩?”

  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希望这只是顾明远随口说的玩笑话。

  顾明远放下茶盏,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语气却很笃定:“正是。沈大人也知道,那片地虽说是滩涂,但紧邻吴淞口,将来工厂建成,码头一立,地价必然水涨船高。我们这也是按‘未来价值’算的,不算亏了李侯爷。”

  “未来价值?”沈知言气得手都抖了,他猛地站起身,官袍的下摆扫过茶案,带得茶杯叮当作响,“顾家主怕不是糊涂了!那是连芦苇都长不活的盐碱地!江南最好的水田也才二十两一亩,你这价钱翻了五倍!李侯爷买县衙的地,八千亩才花了三万两,合着你们三千亩就要三万两?这不是卖地,这是抢钱!”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此刻发怒无济于事,只能压着怒火,放缓了语气:“顾家主,咱们都是上海地面上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工厂建起来,受益的是整个上海的百姓——工人能挣钱养家,商队能往来贸易,县衙有了税收,便能修水利、办义学。你们三家若是肯让利几分,将来工厂盈利,难道还愁没有好处?”

  “沈大人说笑了。”顾明远垂下眼帘,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我们是士绅,守着祖产过日子就好,哪敢觊觎工厂的利?再说了,百姓的生计有县衙操心,我们这些人,能保住自家产业就不错了。”

  “你!”沈知言被噎得说不出话,他指着顾明远,胸口剧烈起伏,“顾家主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该知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李侯爷是带着诚意来办实业的,不是来当冤大头的!你这价钱,便是把他逼走,对谁有好处?工厂建不成,百姓找不到活计,上海还是老样子,你们手里的荒地,难道就能变出水田来?”

  他往前凑了两步,几乎是恳求的语气:“我不求你们按县衙的价卖,便是按旱田的价,十贯一亩,李侯爷也未必不答应。就算再高些,二十贯、三十贯,只要在情理之中,我去跟李侯爷说项,总能成。可一百两……这不是商量,这是要把路堵死啊!”

  沈知言是真的又惊又怒,声音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语气里更是掺了几分哀求。

  他实在想不通,这些人怎么就看不清眼前的局势——实业局来了,李骜这位手握重金的财神爷也明说了要在上海开办工厂,这对上海百姓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啊!

  多少人家整年靠捕鱼采盐勉强糊口,遇上风浪就可能断了生计;多少孩童因为家里没钱,只能在田埂上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进学堂;多少街巷因为年久失修,雨天泥泞不堪……这些苦,他这个当县令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苦于县衙没钱,什么也做不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工厂一旦建起来,百姓能进厂做工领月钱,不用再靠天吃饭;工厂带动物流,码头会热闹起来,商铺能多做买卖,赋税自然跟着涨,县衙就有钱修桥铺路、兴办学堂;日子好过了,流民会减少,治安会变好,上海就能彻底摆脱“小渔村”的帽子,真正成为江南的重镇。

  这是何等脱胎换骨的机会,是多少任县令梦寐以求的局面啊!

  怎么到了顾、徐、钱三家眼里,就只剩下那点眼前的银子了?

  他们就没想想,工厂办得红火,他们手里的其他产业难道不会跟着受益?

  非要把这唯一的机会当成敲竹杠的由头,非要逼着李侯爷知难而退才甘心?

继续阅读:第274章 不欢而散!好一个积善之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